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达人——石斧制作者孑遗——考古学家们邂逅新几内亚高地居民,意外获得一次模拟史前技术的天赐良机。黄瑞平译仅仅一万年前,所有人类社会都还在制作和使用石头工具。当今之世,除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史前时期的东西能够阻挡住历史洪流无情的淘汰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活动。鱼类养殖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养殖区鱼、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变化有重要影响。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养殖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鱼类养殖的环境效应和渔业管理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渔业管理不再仅仅是通过开发资源以获取最高产量。面临挑战,人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从传统的渔业管理转变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将渔业纳入生态系统管理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博湖县境内,湖区面积约150万亩,由一个大湖和三十余个小湖组成,平均年渔获量2,000吨左右,是新疆的主要渔业基地之一。 博斯腾湖的小自条是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的地方名,原来只栖息于新疆北部,为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二水系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年产量可达干吨以上。博斯腾湖原来仅有塔里木裂腹鱼 Schizothorax(Schizopyge)biddulphi(地方名:尖嘴鱼)和扁吻鱼Aspiorhynohus laticeps(地方名:大头鱼)。从1968年秋开始,新疆水产部门连续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4.
华惠伦 《化石》1992,(2):6-7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北美洲就以其独特的绝灭古代猛犸象和剑齿虎而久负盛名。但是,史前的澳大利亚也曾经有一些巨大动物聚居过,其名种之多、动物之大,丝毫不比北美洲或其他大陆的逊色。最近,澳大利亚的古生物学家们已经从化石中探明了曾经占据本土的庞然大物。在一次发掘中,仅花了一个小时,竞发现了30种新哺乳动物遗骸,不仅有蝙蝠,也有大型有袋动物。2000万年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还是一片浓密的雨林,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史前巨蛇,身体可长达  相似文献   

5.
《动物学研究》2005,26(4):357-357
东亚现代人的史前迁徙一直是人类学界颇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以前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如何解释这种遗传差异以及它同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路线的关系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鲤鱼 Cyprinus carpio Linnasus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淡水渔业产量上一向占很大的比重。根据梁子湖的渔业情况,它约占梁子湖鱼产量的40%;就全国范围来讲,其经济价值之大,可以想见。但是关于鲤鱼在我国天然水体中的生长情况,生活习性等问题,过去研究得很少,因此,1955年2月至1956年3月我们在梁子湖进行了鲤鱼的生态调查,希望从了解鲤鱼的生态着手,探索在天然水体中提高鲤鱼产量的途径。解剖用的材料主要取自梁子镇鲜鱼收购站。每周检查一定数量的鲜鱼,前后共解剖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体生物学研究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我国的淡水渔业目前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方面,根据农业部的渔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设想目标,我国水产业又将面临一次新的跃升,占据水产业半壁天下的淡水渔业势将承担重任;另一方面,鉴于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现状,淡水渔业亟待真正纳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如果不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将难以为继。内陆水体生物学和水产业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为我国淡水渔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支撑点,以最低的环境和资源成本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长江三峡初始贯通,三峡地貌开始逐渐演化的时候,三峡就有古人类生存(如重庆龙骨坡遗址、湖北建始人遗址等)。因此,三峡古人类是目睹着三峡一步步形成,伴随着三峡演化而一起演进的。史前时期:捕捞与渔业兴起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三峡古居民已熟悉并能自觉开发和利用三峡地区的渔业资源。近年,任重庆奉节县更新世晚期的穿洞遗址中,发现有一件古人类用贝壳加工制作的蚌刀。该枚贝壳体长81.6毫米、高82.8毫米,是一件大  相似文献   

9.
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食鱼性鱼类是指鱼类群落中以鱼类为食的鱼类,它们处于较高的营养级,是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食鱼性鱼类渔业是北美湖泊渔业的主要方式,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一些研究表明,食鱼性鱼类的放养通过营养串联效应(Trophic cascading effect)有改善湖泊水质的作用1-2。我国有关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研究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宁平 《植物杂志》2011,(3):28-31
说起渔业,可以追溯到古代,就在我国的石器时代,渔业生产曾是一片繁荣景象。渔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今,渔业尤其是海洋渔业依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1989年起至今,我国渔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梁子湖鲤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淡水渔业产量上一向占很大的比重。根据梁子湖的渔业情况,它约占梁子湖鱼产量的40%;就全国范围来讲,其经济价值之大,可以想见。但是关于鲤鱼在我国天然水体中的生长情况,生活习性等问题,过去研究得很少,因此,1955年2月至1956年3月我们在梁子湖进行了鲤鱼的生态调查,  相似文献   

12.
1605颗粒杀虫剂,我们初步试验配制的方法是:先将1份石膏、9份陶土(或细粘土),碾细混和后,加适量的水,制成直径约为3—5毫米的小颗粒,晾干后,每百斤再均匀地喷上“1605”的40倍稀释液2,000毫升(即用50毫升“1605”原液兑水2,000毫升),使每一颗粒都能均匀充分地沾着药液,阴干后即可备用。 在室内试验:对玉米螟、斜纹夜蛾幼虫和蛴螬等  相似文献   

13.
古画廊古历书 抱报载:一座古画廊在法国的地下,已埋藏了两万五千年…… 据报载:千年前的历书在保加利亚发掘出一部六山的洞口打开了,身步进新世纪的阳光。一座古画廊呵,重见天日多辉煌—洞壁上画的史前风物,岂是静止的景象?不!仿佛复活了:原驰猛码象,洞藏蒙古马猎人弯弓射群羊……哦!史前美术家的杰作,对于今人,有何启示的地方?历史,进人了电脑的时代,画卷,应录下时代的形象!你是一部古历书,怎么却象一尊香炉?六千年前的工匠,用陶土将你制作,让你昼夜焚烧香火;在沪体—你的书页上,又纪录了日月的脚步:或画月圆之景,或绘月缺之形;或用鳍红色,…  相似文献   

14.
昆明大板桥史前洞穴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正纯 《人类学学报》1993,12(4):305-318
本文记述了新发现的昆明大板桥史前洞穴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较丰富,包括晚期智人牙齿、动、植物化石、用火遗迹和数以百计的石制品及少量的骨制品。其时代主要为早全新世,文化层下部可能到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均甚细小,且以砸击法为主要打片方法,系我国南方首次发现。这样的组合,也是具有我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特色的史前文化在云南的首次发现。因此,它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史前人类洞穴遗址。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几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社会,人们就已经以鱼类为食,并开始把鱼类作为猎取的对象。捕鱼的工具,最先是鱼鳔、弓箭,后发明网具。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教先民捕鱼,使我国渔业有了快速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把鱼类作为一种肉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孟子说:"鱼我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把鱼和熊掌并列为珍品,特别是肉中之珍品。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渔业技术和生物技术报道:大西洋渔业技术年度会议(AFTC)召开讨论会,以促使科学和遗传工程技术应用于水产品资源的生产、加工、包装、推广、制备及其利用.目前,发表了第34次会议的论文集,即"提高渔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利润率的进展."书中阐述了水产品加工公司操作人员、水产品技术行家以及开发局等方面的一些新信息和研究状况.全书共44篇论文,包括市  相似文献   

17.
老龙洞史前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子麒 《人类学学报》1998,17(3):212-229
本文记述了老龙洞史前遗址研究初步成果.在对石、骨、角制品的一般性质论述基础上,指出这一组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并有着文化上的广泛联系;依遗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对其年代也作了初步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近年来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在内的史前洞穴遗址,为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月22日清晨7时许,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峡渔业公司)的莫经理带着我们来到了公司设于三峡水库龙滩河库湾的捕捞作业现场。此时寒风凛冽,水面冰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拦网中鱼头攒动的欢腾。捕捞工人们熟练地用网兜将网中的鱼捞人捕捞船中,当捞足一定的数量之后便停止了作业,将仍在拦网中的鱼赶到用大网圈围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     
“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的遗传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东亚现代人的史前迁徙一直是人类学界颇多争议的问题之一。以前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东亚南方和北方人群在遗传背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如何解释这种遗传差异以及它同东亚现代人史前迁徙路线的关系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副所长宿兵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的遗传标记,对40个东亚南北方代表群体,共2332个男性个体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较北方群体更为丰富,并存在南方群体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20.
陈淳 《化石》1992,(2):2-3
人类历史长河的百分之九十九是旧石器时代,在这段漫长时间里,人类留下的大量活动证据是打制的石器工具。长期以来,在考古研究中,这些石器常常被赋予种种功能性名称,如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等。这些名称虽被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石器的确切用途。在过去三十年中,一些史前考古学家对这种分析方法日益感到不足,从而导致了一种微磨损分析方法的产生。这种方法采用高倍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史前人类在使用石器时留下的各种细微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