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淡水渔业历史悠久,具有发展生产的有利条件。全国有淡水水面2. 5亿亩(约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15) ,已用于养鱼水面4,100万南。有淡水鱼类800余种,常见经济鱼类40-50种,已作养殖对象的20多种。我国淡水渔业主要分两大部分:捕捞和养殖。解放初期以捕捞为主;1965年后养殖产量居多数,目前约占淡水渔业总产量的70%。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体生物学研究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我国的淡水渔业目前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方面,根据农业部的渔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设想目标,我国水产业又将面临一次新的跃升,占据水产业半壁天下的淡水渔业势将承担重任;另一方面,鉴于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现状,淡水渔业亟待真正纳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如果不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将难以为继。内陆水体生物学和水产业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为我国淡水渔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找科学与技术的支撑点,以最低的环境和资源成本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史前渔业历史相当悠久。据《尸子》载:“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鱼”。再从出土文物佐证:山西襄汾丁村、北京周口店的先人,当时可能曾是出色的捕鱼能手。由此推及,史前渔业始于旧石器时代,盛于新石器时代。史前渔业的一些渔具、渔法,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沿用之。研究史前渔业,吸取精华,对我国到2,00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000万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报》1981,1(1):92-100
一、森林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发展问题 我国是一个缺少森林的国家,森林复被率低,分布不均匀。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的森林面积,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们居第120位,林业产值仅占我国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3%左右。 然而就是在森林资源这样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近年来大片森林仍然遭到破坏,天然林的面积以令人震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活动。鱼类养殖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养殖区鱼、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变化有重要影响。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养殖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鱼类养殖的环境效应和渔业管理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渔业管理不再仅仅是通过开发资源以获取最高产量。面临挑战,人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从传统的渔业管理转变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将渔业纳入生态系统管理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1、中国是研究动、植物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学知识,成书于公元前1796年一1323年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两百种以上的植物(植、P、3)。提到的植物名称也不少于一百种(动、p、4)。2、《养鱼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鱼学著作。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舂秋战国时代,我国的范蠡就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动P、118),书中对家  相似文献   

7.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筠 《水生生物学报》1979,3(4):471-483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的国家。建国三十年来,在淡水鱼类养殖上无论是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研究成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鱼苗的供应问题,同时为发展鱼类生殖生理学这门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淡水渔业和与此相关的学科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摧残。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渔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主要内容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在我国渔业中的研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10,(6):96-96
<正>《人与生物圈》:最新的研究报告说,一方面世界渔业捕捞总量这几十年来增加了将近5倍,地球上已经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用于渔业捕捞。另一方面全世界只有不到0.1%的海域被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对此该报告的研究者提出"渔业快速膨胀的时代已经过去,越早地认识到这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鱼历史悠久的国家。建国三十年来,在淡水鱼类养殖上无论是基础理论或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研究成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鱼苗的供应问题,同时为发展鱼类生殖生理学这门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淡水渔业和与此相关的学科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摧残。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  相似文献   

11.
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食鱼性鱼类是指鱼类群落中以鱼类为食的鱼类,它们处于较高的营养级,是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食鱼性鱼类渔业是北美湖泊渔业的主要方式,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一些研究表明,食鱼性鱼类的放养通过营养串联效应(Trophic cascading effect)有改善湖泊水质的作用1-2。我国有关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研究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2.
对虾渔业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景耀 《生命科学》1998,10(4):191-194,197
当今世界上以近30种大型虾类为对象的对虾渔业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海洋渔业,受渔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的驱动,过度捕捞导致多种种类面临着资源严重衰退的危险,本文概述了对虾属中各主要种群的渔业现状,繁殖,生长,死亡,补充,数量变动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和捕捞的相互关系,并简要介绍了当前世界上研究对虾种群资源评估的多种数理模式,提出了资源持续利用,管理的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渔业史源和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渔业成就,本文查阅大量古代渔业论著及地方志等资料,整理成文。古渔业史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捡拾贝类和徒手捉鱼。原始社会逐渐形成捕钓渔业;在奴隶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养殖渔业和原始加工业;封建社会时捕捞、养殖渔业均较发达,汉代起进行大面积养殖,至唐代因朝政干涉使养鲤业受摧折,然而却促使家鱼养殖的兴起和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相关养殖技术有所提高,且为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养殖型渔业合作社会得以发展起来,养殖业渔业生产具有较高的自然风险,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而且相对于农业来讲,养殖业户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具有难以抵御性,所以在渔业生产中,对于合作性要求较高。再加之水产品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对生产者共同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有较强的要求。目前我国养殖型渔业合作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需要渔民和政府对于养殖型渔业合作社的发展共同努力,从而合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不断完善,成为养殖业的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梁子湖鲤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淡水渔业产量上一向占很大的比重。根据梁子湖的渔业情况,它约占梁子湖鱼产量的40%;就全国范围来讲,其经济价值之大,可以想见。但是关于鲤鱼在我国天然水体中的生长情况,生活习性等问题,过去研究得很少,因此,1955年2月至1956年3月我们在梁子湖进行了鲤鱼的生态调查,  相似文献   

16.
社区渔业     
正社区渔业是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和生产模式,属集体产权,其主体是渔业社区。在政府的协助和监督下,渔业以社区为实体进行渔民的自律自主管理。科研单位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渔业从业指导,实施社区责任制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案。社区渔业基于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在渔业管理措施制定、执行、调整过程中,社区、渔民及其他利益关联方均参与进来,政府和渔民群体共同承担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权责,其核心理念是将公共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渔业和油气等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附属海区在内,印度洋总面积约7411.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左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全球第二,包括附属海区的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附属海时平均深度为3872.4米,最深处为9074米。  相似文献   

18.
鲤鱼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经济鱼类,在淡水渔业中一向占很重要的地位。但现有的鲤鱼品种在经济性状上都存在着某些缺点,如野鲤瘦长,红鲤头大腹大,镜鲤竞争力差等等;由于近亲交配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在生产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因此,选育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都较强的鲤鱼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的渔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苏联派遣捕捞专家Л.И.杰尼索夫同志来我国指导工作。杰尼索夫同志系列宁格勒湖泊河流渔业研究所斯大林格勒分所渔捞和渔业经济室主任,在内陆水体,特别在水库捕捞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专家于1960  相似文献   

20.
渔业是大农业的一环。在充分合理的利用好水体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生产的同时,认真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这不仅是渔业的问题,也完全符合环保这项基本国策。研究渔业生态,发展生态渔业也是当今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水体生态农业”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