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正常妇女宫颈中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妇科门诊的正常妇女宫颈的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进行检测。结果50例正常妇女经PCR-CE检测,21例(42.0%)溶脲脲原体阳性其中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阳性16例(76.2%),生物群2阳性5例(23.8%)。结论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可能是女性生殖道一种正常菌群。而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能引起妇科疾病从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65例妇女宫颈阴道分泌物和部分不育男性精液的溶脲脲原体的分离结果。正常妇女组检出率为33%(11/33)、宫颈炎和阴道炎组为67%(39/59)、不孕症组80%(35/44)、富颈癌组24%(5/21)。不孕夫妇中,13例男性精液检查有9例溶脲脲原体阳性。经比较有炎症组和不孕症组的溶脲脲原体检出率高于正常组2倍多,差异显著(P<0.01和<0.005)。鉴于溶脲脲原体作为人泌尿生殖道中的常住菌,其微生态意义与下生殖道炎症和某些不孕症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解脲脲原体感染和不孕不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甲组)2181例,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1203例,阳性率55.16%。其中男性阳性率55.48%;女性为54.92%。正常生育夫妇(乙组)366例,阳性107例,阳性率为29.03%,其中男性18.93%,女性35.04%。两组比较,无论总阳性率,还是单独男性或女性,甲组均显著高于乙组(p<0.005)。经以强力霉素为主治疗后,转阴率达83.87%,其中妊娠390人,占38.65%。作者认为解脲脲原体感染和部分原因不明不孕不育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快速简便方法。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50例男性科门诊的尿道炎患者中的溶脲脲原体的两个生物群进行了检测。结果50例男性患者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溶脲脲原体阳性23例(36.9%),在这23例溶脲脲原体阳性男性患者中,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所占的比例为14%,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所占的比例是32%,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2均阳性所占的比例为2%。结论Real-time PCR方法是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7例不明原因不育的男性患者的精液,进行了溶脲脲原体的分离,检出率为62.07%,而38例正常对照中,溶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8.42%,二者差别非常显著(P<0.001)。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同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溶脲脲原体感染与部分男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用以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380例慢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测。结果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42.9%,其阳性标本的平均拷贝数为3.4×105copies/ml,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16.6%,其阳性标本的平均拷贝数为5.8×104copies/ml,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为12.6%。结论PCR技术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是目前快速诊断慢性阴道炎患者Uu、Ct感染状况的可靠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明溶脲脲原体及其2个生物群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关系。方法 使用通用引物-PCR-毛细管电泳法对淋菌性尿道炎组,非淋菌性尿道炎组和对照组中的溶脲脲原体的2个生物群进行检测。结果 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在淋菌性尿道炎中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对照组中,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是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有一定关系的,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可能才是引起非淋尊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之一,而生物群1不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球菌的增殖有可能抑制尿道中的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溶脲脲原体包括14个血清型,分为2个生物群。溶脲脲原体可以引起绒毛膜炎、早产、流产、新生儿肺炎、慢性肺病等疾病。许多研究认为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致病性是有差异的。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对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的诊断方法。鉴于聚合酶链反应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聚合酶链反应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不育患者子宫内膜和精液中细菌L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0例不育患者的子宫内膜和精液进行细菌学检查,其中16例(53.4%)子宫内膜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其中7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合并溶脲脲原体和厌氧菌感染各1例);13例(43.4%)精液金葡菌L型阴性(其中5例合并金葡菌感染,粪链球菌及表葡菌感染各1例);5例(16.7%)溶脲脲原体阳性;7例(23.3%)夫妇的内膜和精液中均有金葡菌及L型感染,子宫内膜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者其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间质性炎症。30例精液常规检查,其中6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为50%以下和Ⅱ级,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男性患者解脲脲原体进行三种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6例男性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同时用培养鉴定法、DNA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及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SAT)法三种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培养鉴定法作为对照组,对比RT-PCR及SAT方法对解脲脲原体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培养鉴定法、RT-PCR、SAT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7%、35.5%、43.6%,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RT-PCR,具有显著差异(χ~2=4.35,P=0.0362);培养鉴定法与SAT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2.89,P=0.0982),有较好的一致性(K=0.890,P0.05);药敏结果显示,解脲脲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为97.6%。结论对男性疑似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建议选择不同检测方法诊断以保证阳性检出率,可以更好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PCR-CE检测溶脲脲原体生物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通用引物-PCR-CE检测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方法,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的研究,并与通用引物-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通用引物-PCR-CE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在区分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能力上要优于通用引物-PCR-琼脂糖电泳法。  相似文献   

13.
溶脲脲原体的血清型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溶脲脲原体的分型分展历史,重点综述近几年有关Uu的研究及其精型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还涉及到Uu膜抗原变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微小菌株[tiny(T)-strain mycoplasmas]于1974年被划归为脲原体属,称为溶脲脲原体(UU),其分为2个生物型,即生物变种1和生物变种2。1999年,依据系统进化分析法,生物变种1被指定为1个单独的种,称小型脲原体(ureaplasrna parvum),生物变种2保留溶脲脲原体的命名。这2种脲原体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的相关性仍不清楚。作者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溶脲脲原体(Uu)细胞内微量ATP的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建立ATP定量法。结果 Uu标准血清型1(U  相似文献   

16.
经SDS—PAGE和薄层扫描分析,18株溶脲脲原体有从分子量19—175KD 20多条蛋白区带。主要蛋白组份分布在32—140KD范围之间。其中32、52和94KD蛋白组份各株间差别较大,而其余主要蛋白组份各株间较类似。按蛋白组份的不同可将溶脲脲原体分为A、B两群。^群包括2、5、7、9、10、11、12血清型标准株和U_C、U_D、U_E、U_F地方分离株。B群包括1、3、6、13、14和U_A、U_B株。仅用SDS—PAGE方法分析溶脲脲原体蛋白组份不能区别菌株间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对82例自然流产,44例人工流产(对照组)的胚胎组织进行Uu的人工分离培养,并对部分组织的超薄切片及培养物负染片置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流产胚胎组织Uu的检出率为64.6%(53.82),与对照组相比6.8%(3/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电镜下观察,Uu检出阳性标本中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膜表面见大量的Uu颗粒,与阳性培养物经负染后了颗粒相似,而Uu阴性对照标本中未见此颗粒,提示:Uu可引起宫内感染,损伤绒毛膜滋养细胞,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4株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解脲脲原体在不含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加有青霉素3.1×103—1.2×104u/ml即可生长2—4代;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时,除指示剂变色外无肉眼可见生长现象。解脲脲原体不同株对醋酸铊敏感性不一,当浓度<0.1mg/ml时,无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棋盘稀释法在解脲脲原体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脲脲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目前使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即药敏卡法没有考虑样本中脲原体的实际含量而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将棋盘稀释法应用于解脲脲原体的药敏试验,可获得脲原体的准确耐药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正确选择;同时,有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在人群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及治疗,本研究选取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同时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本研究发现观察组Uu阳性比例为32.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h阳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u阳性和Mh阳性产妇发生早产或胎膜早破的比例分别为62.50%和25.00%,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产妇(p<0.05);观察组Uu阳性、Mh阳性和阴性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u阳性率为10.96%,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h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Uu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有一定关系,围生期应加强Uu感染筛查,并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