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S3307对非洲菊鲜切花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3307对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鲜切花的保鲜效应。非洲菊采白沈阳农业大学附近花圃。选取外轮舌状花完全开放、内轮管状花开放1~2轮、花径大小基本一致的非洲菊花枝,于水中剪切成30cm长,分别插入内盛300mL保鲜液的三角瓶中,每瓶3枝。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母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代效应,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引起了许多进化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数量遗传学的引入,使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文就这几十年来对母代效应研究进行综述,论述昆虫生活史中的母代效应及其适应意义,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母代效应影响昆虫哪些特征;(2)环境因素对母代效应的影响;(3)母代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期;(4)子代受母代效应调控的敏感期;(5)母代效应调控子代生长发育的生化机制;(6)种群内和种群间母代效应的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认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仅仅是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其生理作用,这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来完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对激素分泌、神经元兴奋性、机体行为及细胞形态、糖类代谢等具备快速效应,这些过程往往在数秒钟或者分种内完成,这种作用机制被称为GC的非基因组作用机制。GC的非基因组作用主要可能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起作用:(1)通过细胞膜上或者细胞质内结构未知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ptor,GR)来发挥非基因组作用,即为特异性非基因组效应,(2)GC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理化作用来发挥效应。也称为非特异性非基因组效应(non-specific nongenomic effects,NSNE)。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GC的非基因组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这些非基因组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联系。对糖皮质激素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指导我们在临床合理用药并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木醋液为保鲜液,对鲜切麝香百合进行瓶插保鲜的结果表明:木醋液能增强麝香百合吸收保鲜液的能力,延长其盛花期和瓶插寿命,增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麝香百合瓶插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其衰老,其中以3.4g·L^-1木醋液对鲜切百合的保鲜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
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的特性李昕权,郑敏(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血液研究室,成都610041)关键词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2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ir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IRE-BP)在细胞内铁代谢平衡的转录后调...  相似文献   

6.
叶有华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11,31(11):3190-3196
概述了国内外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争议的两个方面,一是露水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二是露水对植物生长具有负效应。前者主要包括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重要的水资源、调节植物体内水分、改善土壤水分平衡、调节森林植物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管理及其病虫害防治等生态效益;后者包括导致植物发病、降低植物产量和质量等。文章还指出了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1)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的机理研究;(2)干扰条件下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包括酸露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和城市热岛条件下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3)露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4)露水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固醇类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分布于许多组织,介导了大部分已知的雌激素效应.ER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部分组织的细胞膜上也存在雌激素受体,称为“膜受体(mER)”.ER在其配体雌二醇(E2)的诱导下,可以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方式介导大部分的生理效应,胞质中的ER可与DNA反应元件直接作用产生基因组效应,而mER主要通过信号分子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该文介绍ER的结构、ER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的生理功能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心钠素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钠素的生物学效应刘桂萍(吉林省白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137000)付晶(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医院,130051)心钠素(ANP)是80年代初由加拿大,美国及日本学者先后从人及大鼠的心房肌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循环激素。它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旁观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自杀基因治疗中的“旁观者效应”伍志坚(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旁观者效应自杀基因基因治疗在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将“自杀基因(suicidegene)”导入肿瘤细胞以激活自杀机制的策略占有重要地位。这类自杀基因包括单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椰汁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应。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MIC法)、吸光度值测定法和生长曲线法来观察椰汁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应。结果椰汁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尤其对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椰汁对常见致病菌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猪产仔数性状基因效应与有效因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武  于汝梁 《遗传学报》1994,21(4):275-280
利用太湖猪(P1)、长白猪(P2)、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杂交三代(F2)和回交一代(B2)等6个世代产仔数的材料,分析了猪产仔性状的基因效应和基因数,结果表明上位效应不显著,猪产仔数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受一个有效基因控制。太湖猪产仔数性状基因加性值比长白猪高1.39头,太湖猪高产仔在因对长白猪等位基因呈显性,显性度为0.81。  相似文献   

13.
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年水稻(早籼稻和晚粳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有关试验点气候资料,分析 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结构变化趋势、与主要气候因子以及试点平均产量的关系等.研究表 明,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在年度间相对稳定,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单一试点 水平上产生的交互效应值年度间也保持相对稳定.试点的互作效应由固定部分(由土壤等因素引 起)和随机部分(由不确定气候等因素引起)两部分混合组成,两部分约各占50%.试点互作效应 与试点对品种判别能力的估算参数(Dj参数)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与试点平均产 量之间则表现出一种不规则状态.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晚粳稻试验点品种×地点 互作效应与10月份(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日照和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从总体趋势上看,气 温和日照与试验点互作效应呈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激光参数对黑曲霉生物效应的影响陈荣,谢树森,黄俊民(福建师范大学激光所福州,530007)吴松刚,陈哲超,谢必峰(福建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所)关键词激光;黑曲霉;生物效应THEEFFECTSOFLASERPASAMETERONASPERGILLICNI...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2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分别记为01号、02号)叶片的膜质过氧化及渗透物质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邻羟基苯甲酸对杉木叶片MDA的化感效应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对01号的促进效应低于02号;(2)邻羟基苯甲酸胁迫使杉木叶片电导率及伤害率增加,对照与各胁迫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P〈0.05),对02号伤害率及电导率的促进效应均大于01号;(3)40mg/L、80mg/L胁迫浓度对2个杉木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化感效应随时间变化由抑制转为促进,对01号的促进效应更大、更早,120mg/L胁迫浓度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对01号的抑制效应更小;(4)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杉木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促进效应,且随胁迫浓度升高而增大,对01号的促进效应远远大于02号。研究认为,01号杉木优良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自毒物质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养分效应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分效应研究中,多采用二次抛物线模型,从容(1991)在米氏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抛物线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是对称性模型,也即是把养分正负效应的速率视为相同,而大多数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反映养分效应普遍现象的非对称性模型,两个应用实例表明新模型较之原来的模型无论在拟合度(残差平方和)还是在生物学意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产量表现的影响与其对后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密切相关。在4种N素条件(60、150、240和330kgN·hm^-2)下,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前期干物质生产与累积呈不同程度的正效应,其平均效应值为1.37 ̄1.47g·m^-2·d^-1,进入生育后期,不同N处理的胞质效应表现明显不同,在N2(150kgN·hm^-2)或N3(240kgN·hm^-2)下,不育胞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混合效应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混合效应的研究与应用范国昌(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杭州310027)微生物混合效应,主要指根据微生物的特性,把几种微生物进行恰当、巧妙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优势效应,使其某一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在微生物混合效应研究中最成功的要数...  相似文献   

19.
戴秀中  潘燕霞 《生理学报》1996,48(4):405-409
雄性Wistar大鼠56只,乌拉坦麻醉,双侧脑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观察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cVMP)与头端加压区(rVMP)心血管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cVMP的升压效应弱于rVMP,不伴随明显的心率效应,rVMP升压效应强于cVMP兼有明显的心率增加。在谷氨酸钠兴奋作用下,rVMP抑制动脉压力感受反射,而cVMP易化该反射。提示两者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神经途径和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20.
猪产仔数性状基因效应与有效基因数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太湖猪(P1)、长白猪(P2)、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杂交三代(F3);和回交一代(B2)等6个世代产仔数的材料,分析了猪产仔性状的基因效应和基因数。结果表明上位效应不显著,猪产仔数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受一个有效基因控制。太湖猪产仔数性状基因加性值比长白猪高1.39头,太湖猪高产仔数基因对长白猪等位基因呈显性,显性度为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