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杉在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杉在花芽分化期间可测到GA_3、ZT、IAA和ABA。除IAA之外,水杉成年树枝条中GA_3、ZT、ABA含量均高于幼树。沙培处理的成年树离体枝条在处理后期GA_3含量仍能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剥鳞与激素处理对大樱桃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D、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中的ABA主要分布于鳞片内,鳞片中的GA3和ZT含量远低于去鳞芽,也低于完整芽。剥鳞能明显增加休眠花芽中内源GA2和ZT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对IAA含量的影响不大。剥鳞降低了ABA/GA3、ABA/ZT的比值,使花芽向促进生长、抑制休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休眠前、后期剥鳞均能明显提高萌芽率,中期剥鳞效果不明显。剥鳞后施用外源激素随休眠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破眠效果,早期剥鳞GA3的效果最好,6-BA次之,IAA最差;中期破眠效果不如早期,GA。和6-BA没有明显差别;后期以6-BA效果最好,其次是GA3和IAA;3次处理中ABA均明显抑制花芽萌发。  相似文献   

3.
以甜荞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材料,利用多效唑(PP_(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不同幼苗时期进行叶片喷施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过程,记录开花时间,调查开花和结实数,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检测3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及人工合成细胞分裂素(6-BA)含量,探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荞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甜荞花期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第二片真叶期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能显著提高甜荞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两种处理的结实率分别较对照提高49.5%、39.4%,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1.8%、23.0%。(2)观察甜荞花芽分化过程并将其划分5个时期,分别为生长锥分化前期、生长锥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雌雄蕊形成期,在第二片真叶期喷施PP_(333)和6-BA均加快了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其开花时间提前。(3)喷施PP_(333)在幼苗期和现蕾期降低了内源IAA、6-BA含量,增加GA_3、ABA含量,而在盛花期增加内源IAA、6-BA含量,降低ABA、GA_3含量;喷施6-BA在幼苗期和现蕾期增加了内源GA_3、IAA含量,在盛花期降低了内源GA_3、IAA含量,3个时期均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增加了6-BA含量。研究发现,第二片真叶期是调控甜荞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叶面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的调控效果最佳,可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开花时间提前,增加单株结实粒数,提高甜荞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PP_(333)主要是通过减少甜荞开花数,增强弱势小花活力来提高结实粒数,而6-BA主要是利用增加开花数,提高有效可孕小花数来增加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4.
以‘翠冠’梨为研究材料,对枝条进行90°拉枝处理,探明拉枝对梨成花及其相关基因(LFY、TFL1和FT)的表达以及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0°拉枝处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翠冠’梨的成花率。(2)与不拉枝处理相比,90°拉枝处理的花芽分化促进类激素——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上升,花芽分化抑制类激素——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的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期间大量积累,全氮含量(N)下降,C/N比显著提高,且成花促进基因(LFY和FT)的表达量上升,成花抑制基因(TFL1)的表达量下降。(3)相关分析显示,LFY、FT基因表达量与ZT、AB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GA3、IA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C/N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TFL1基因表达量与LFY、FT基因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拉枝处理通过提高成花过程中花芽分化促进类内源激素含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上调成花促进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这些指标间相互影响共同调控提高‘翠冠’梨成花率。  相似文献   

5.
海南蒲桃花芽形态分化过程观测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L.) Skeels.]花芽形态分化及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海南蒲桃花果量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和扫描观察法对海南蒲桃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的结构特征进行观测,并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花芽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海南蒲桃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7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和雄蕊雌蕊形成期。(2)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花芽长度呈"快—慢"趋势增加,宽度呈"快—慢—快"趋势增加。(3)花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蛋白质含量却持续升高。(4)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花芽GA_3含量极低,ABA、IAA和ZT含量升高,ABA/GA_3、ZT/GA_3比值增大,ABA/IAA比值减小。研究认为,在海南蒲桃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积累,低水平的GA_3,高水平的ZT、ABA、IAA及ABA/GA_3、ZT/GA_3比值,均有利于海南蒲桃完成花芽形态分化。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叶片和叶鞘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植株粗壮,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系增多,根长增加.烯效唑浸种的玉米幼苗中LAA和GA3含量下降,叶鞘中尤为明显;ZT含量则是地上部提高,根中下降,ABA含量提高,植株各器官中(IAA GA3)/ABA比值均下降,IAA/GA3比值均升高,IAA/ZT和GA3/ZT比值则是地上部降低,根中升高.  相似文献   

7.
金塔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Beverleyensis’)是重要的观赏树种。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在金塔柏扦插不定根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定根发生的影响仍不清楚。以金塔柏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不定根发生过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金塔柏不定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髓射线、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次生韧皮部、皮层、髓射线与形成层交界处等部位,属于多位点发生模式和多类型生根方式。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随着愈伤组织的形成,IAA和ZT含量下降,ABA和JA含量升高;随着根原基的分化,IAA和ZT含量缓慢升高,ABA和JA含量下降;随着不定根形成与伸长,IAA、ZT、JA逐渐升高,ABA维持在低水平。激素平衡分析发现,IAA/ABA比值和IAA/JA比值下降、IAA/ZT比值上升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反之利于根原基的诱导分化,而IAA/ABA比值升高,IAA/ZT和IAA/JA维持在较低水平利于不定根形成与伸长。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内源激素对金塔柏扦插不定根再生的调节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短枝型芽变品种是中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可以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研究其形成的生理基础和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探索苹果短枝型芽变形成机理奠定基础。以枝条快速生长期的普通型品种‘烟富8号’和短枝型品种‘惠民短枝’叶片、茎与茎尖作为试验材料,测定枝条粗度和节间长度,采用HPLC法测定内源激素(IAA、GA3和ABA)和可溶性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山梨糖醇)含量,应用实时定量qRT-PCR技术比较分析激素相关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特性,为研究苹果枝条发育调控机理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烟富8号’的节间长度高出‘惠民短枝’1.2倍,而枝条粗度显著低于‘惠民短枝’;茎中的蔗糖和山梨糖醇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惠民短枝’2.5倍和1.3倍,茎尖中的葡萄糖含量仅为‘惠民短枝’的0.3倍;茎和茎尖中的GA 3和IAA含量、TIR1和GA20ox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惠民短枝’,而ABA含量、SnRK2和PY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惠民短枝’;叶片中GA20ox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惠民短枝’。研究推测,较低浓度的GA3、IAA、蔗糖和山梨糖醇,及较高浓度的ABA和葡萄糖与短枝型苹果品种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当地主栽龙眼品种‘泸丰一号’为材料,在龙眼花芽形态分化期开始前,采取树冠喷施不同比例的生理调节剂、骨干枝环割、断根等调控措施,定期测定花芽分化期顶芽内源激素,在花芽分化完成后统计成花坐果率,研究调控措施对龙眼顶芽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和成花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措施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龙眼的成花坐果率,适当浓度(150 mg·L-1及100 mg·L-1)乙烯调节剂组合调控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树体的雌花数、雌花率及坐果率,其中雌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57%和38.22%;各处理的冲梢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处理B(100 mg·L-1乙烯利调节剂组合)的冲梢率(18.58%)最低,比对照低34.18%,且芽轴增长率与冲梢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150.00 mg·L-1多效唑+100.00 mg·L-1乙烯利+1.0 mg·L-1细胞分裂素配制好的药液均匀喷洒在树冠上的处理效果最优。几种措施对于龙眼顶芽中的激素及激素的平衡的影响表现为GA3含量和ABA含量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较高,在多级侧花序快速分化期则处于较低水平,整个形态分化期ZT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则利于防止龙眼成花逆转,从而促进龙眼花芽分化;IAA含量受各处理影响变化较为复杂,并未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从激素比例方面看,龙眼顶芽在花序主轴分化前期IAA/GA3比值较低,末期ZT/GA3比值较高则有利于成花,在整个形态分化期ZT/ABA及GA3/ABA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可有效抑制成花逆转。研究结果可为龙眼的成花机理以及四川泸州地区龙眼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杉异砧嫁接后的C/N及GA_3、玉米素(ZT)、AB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月中旬花芽开始分化前后的C/N和GA_3提高幅度尤为显著。在5~8月,IAA下降或保持较低含量,此后有一定幅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11.
黄瓜花性别分化和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瓜雌花中GA3 和IAA含量均高于雄花 ;雌花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后直到发育成熟 ,IAA含量持续增加 ,雄花中IAA含量则下降 ;ZT含量增加有利于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形成而ABA含量增加则有利于四分体的形成。高水平的ZT/IAA和低水平的GA3 /ZT有利于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粒的形成 ,大孢子四分体在高水平的GA3 /ZT和低水平的ZT/IAA下形成。雌性系黄瓜经硝酸银处理后茎尖中GA3 增加、IAA和ZT减少 ,有利于雄性分化 ;强雄性系黄瓜经乙烯利处理后 ,茎尖中GA3 下降 ,IAA和ZT增加 ,有利于雌性分化。据此认为内源IAA可能是黄瓜性别发育的关键性激素  相似文献   

12.
内源吲哚乙酸、脱落酸和赤霉酸与棉铃发育及脱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开花后5~6天,不受精即将脱落棉铃里IAA和AB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GA_3处理的铃中IAA和ABA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IAA和GA_3含量在开花后第10天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至第30天。又出现第二峰胚珠和纤维里尤为明显。ABA含量在开花后第15天达得高峰,以后下降,到第30天,又逐渐上升。棉纤维伸长及干重增加的最快速率与这三种激素的含量高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目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主栽品种‘紫凤羽’为供试材料,在冬季用300 mg·L~(-1)赤霉素(GA_3)及其延缓剂多效唑(PP_(333))进行灌根处理,待对照组进入蕾期对PP_(333)处理组施以300 mg·L~(-1) GA_3作解除处理,每隔10 d对各处理组鳞芽取样,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内源玉米素(ZT)、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乙烯(ETH)、多胺等的含量,采用石蜡切片对鳞芽发育状态进行观察,对各处理组鳞芽出土日期、出芽率、成花率、花期及株高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外源GA_3会加快抗氧化酶活性变化速度,降低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及利用,促进亚精胺(Spd)积累,在鳞芽发育初期提高了内源GA_3及ZT含量,在后期降低了其含量,内源IAA、ABA、ETH的含量也呈降低趋势,缩短了花瓣原基(petal primordium)分化期,促进了鳞芽发育进程,而PP_(333)与之相反,延长了花瓣原基分化期,抑制鳞芽发育;试验数据显示高浓度GA_3、ZT利于鳞芽发育启动,低浓度GA_3、ZT、IAA、ABA、ETH利于启动后的发育进程,且内源多胺调控芍药鳞芽发育时,其中Spd起主导作用。本文旨在为芍药花期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芍药花期的综合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1年生紫斑牡丹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00、300、500 mg/L)赤霉素(GA_3)喷施叶片处理,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仪测定幼苗光合参数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探究外源GA_3对紫斑牡丹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GA_3处理的紫斑牡丹叶肉细胞增大,栅栏组织外层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增加,高浓度GA_3处理则与之相反;GA_3处理叶片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P/S)、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均下降,而其组织结构疏松度(SR)增加;GA_3处理的幼苗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各叶绿体大小显著大于对照,随着GA_3处理浓度增加,紫斑牡丹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体积趋于增大,类囊体垛叠凝聚逐渐松散,叶绿体上淀粉颗粒在300 mg/L GA_3处理中较明显;叶片气孔长度、宽度、气孔器大小、气孔开度和气孔密度随着GA_3浓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同时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随GA_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2)紫斑牡丹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率(WUE)在100和300 mg/L GA_3处理下大都显著高于对照,且300 mg/L GA_3处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其在500 mg/L GA_3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3)紫斑牡丹叶片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在500 mg/L GA_3下显著高于对照,而在其余浓度处理下不同程度低于对照,叶片内源玉米素核苷(ZR)和GA_3含量均在300 mg/L GA_3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和对照,而其余处理相比对照均无显著变化;叶片的ZR/ABA、ZR/IAA、ZR/GA_3和(IAA+GA_3+ZR)/ABA比值都在300 mg/L GA_3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的IAA/ABA和ABA/GA_3比值均在500 mg/L GA_3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发现,适宜浓度外源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紫斑牡丹幼苗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蒸腾速率,调节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从而使叶片能合成较多有机物,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组培苗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内源激素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芽诱导过程中,培养7~14 d是芽诱导的关键性阶段,ZT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培养28~35 d时,ABA含量转为上升,芽体生长进入缓慢抑制阶段;在芽继代增殖过程中,GA3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GA3/IAA比值高及ABA/IAA比值低利于雷公藤芽体分化增殖;在壮苗培养过程中,IAA、GA3含量上升,但两者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生长;生根培养第7 天,雷公藤根系开始生成,IAA含量达到一峰值,在生根初期,低比值ZT/IAA及高比值GA3/ABA利于雷公藤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6.
鸡血藤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建立密花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密花豆嫩叶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的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赤霉素(GA_3)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IAA的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并在愈伤组织生长最旺时达最大,而ABA、ZT和GA_3的含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IAA/A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中,IAA的含量呈先降后升,并在分化成芽期达到最高,且高于愈伤组织诱导期,介于1.15-1.87μg/g之间;ZT和ABA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GA_3则一直呈上升趋势;IAA/ABA呈先降后升趋势,对芽的分化与生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GA_3/ABA和ZT/ABA呈先降后升趋势,协同促进鸡血藤愈伤组织成功分化出不定芽。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适的浓度和比例能有效的促进外植体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并协同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病原侵染对采后葡萄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ABA处理采后葡萄可显著促进乙烯释放和抑制IAA的生成,加重葡萄落粒。乙烯利对ABA促进作用不明显,但显著抑制IAA和GA3的生成。葡萄感病后组织内源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ABA含量显著增加,乙烯释放率增大,IAA含量显著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在果梗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水杉异砧嫁接植株体内激素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生育期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的水杉异砧嫁接植株砧穗各器官中均含有GA3、IAA、ZT和ABA,以GA3含量最高。10、11月休眠前期,接穗水杉叶片中GA3、ZT和ABA含量显著高于砧木叶片,砧木叶片中IAA含量分别是接穗叶片的1.5和1.9倍。砧木根和接穗叶芽、花芽中4种激素含量均高于砧穗的茎,而接穗的雌球花芽则高于雄球花芽。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同成花量(花多、花少、无花)金花茶花果期果枝叶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始花期金花茶果枝叶内源IAA先升高后降低,花多株含量低于花少株;有花株ZR含量高于无花株;GA_3含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有花株高于无花株;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无花株高于花多株。盛花期IAA、GA_3、ABA含量整体下降,ZR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花多株叶内源IAA、ZR、GA_3含量高于花少株或无花株,ABA含量低于花少株或无花株。花期内,有花株果枝叶IAA/ZR、IAA/ABA、ZR/ABA、GA_3/ABA比值均高于无花株,而(IAA+GA_3)/ZR比值低于无花株,说明金花茶花果的发育不仅和单个激素的含量有关,还和激素平衡有关。秋梢期营养生长旺盛时无花株IAA/ZR比值较大,花果期生殖生长强烈时比值较小,(IAA+GA_3)/ZR与之相反。这说明花蕾期高水平的内源IAA、ZR和ABA及低水平的内源GA_3有利于金花茶开花;末花期高含量的IAA、ZR和低含量的GA_3、ABA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果实生长后期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金花茶成花、坐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研究目前局限于外在机制,旨在探讨其克隆生长对灌水强度的响应规律及其激素调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先升后降,IAA(吲哚-3-乙酸)、ZR(玉米素核苷)、GA_3(赤霉酸)含量及其与ABA(脱落酸)的比值先升后降而ABA含量先降后升。同时,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与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水强度过小或过大,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低而ABA含量高,克隆生长潜力受到抑制,种群以分株小、数量少(分布稀疏)、扩散(水平根延伸和分枝)能力弱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种群早衰概率高;灌水强度适宜,IAA、ZR、GA_3含量以及IAA/ABA、ZR/ABA、GA_3/ABA高而ABA含量低,克隆生长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种群以分株大、数量多(分布密集)、扩散能力强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种群稳定性高。随着灌水强度过小-适宜-过大的连续变化,中国沙棘通过改变激素状况调控克隆生长,从而形成与灌水强度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连续体"游击型-聚集型-游击型",种群稳定性呈"低-高-低"的连续变化过程。由此可见:灌水强度诱导内源激素发生改变,激素特征调控克隆生长格局,克隆生长格局决定种群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