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检测到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产生的NO自由基与含铁蛋白结合的ESR信号 并且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O和氧自由基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中可同时检测到氧自由基和与血红蛋白β-亚基铁结合的NO自由基(β-NO复合物).在正常心肌中检测不到这两个信号,即使在灌注液中加入L-精氨酸也检测不到这两个信号.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中就可以检测的这两个信号了,而且随着在灌注液中加入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这一信号也随之增加.在灌注液中加入NO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精氨酸甲脂(NAME),这两个信号受到抑制.在灌注液中检测标志心肌损伤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发现,在灌注液中加入低浓度的L-精氨酸(1mmol/L以下),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若加入高浓度L-精氨酸,则加重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加NAME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灌注液中加入黄嘌吟/黄嘌吟氧化酶(X/XO)或Fe2+/H2O2,同时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的NO和氧自由基含量,并加重心肌的损伤.在灌注液中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同时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中NO和氧自由基的含量,并减轻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取促进或抑制NO的方法,了解在重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顿抑时,血液中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与细胞顿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3组(n=5):对照组、在静脉内注射NO合成底物L-精氨酸为L-Arg组、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为L-NNA组.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后,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血液中NO含量,同时记录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将兔心肌缺血10 min,共3次,第1、2次缺血后再灌注10 min,第3次缺血后再灌注120 min.结果:第1次缺血/再灌注5 min时NO升高的顺序依次为L-Arg组最大、对照组次之,而L-NNA组较缺血前降低.而dp/dtmax明显下降的是L-Arg组最大、对照组次之、L-NNA组最小.细胞凋亡指数:L-Arg组最大,对照组次之、L-NNA组最小.结论:再灌注早期NO的大量生成及细胞凋亡参与加重心肌顿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相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高频弱电流刺激法建立离体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模型,设非缺血组和相对缺血组,相对缺血组包括对照、L-精氨酸(L-AR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三组。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时心功能变化、NO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活性。结果:L-ARG可明显促进再灌注期间NO合成,抑制D-1活性升高。再灌注40min时,L-ARG组心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L-NAME组(P<0.05),L-NAME使心肌NO含量降低(P<0.05),LD-1活性升高(P<0.05),心功能恢复程度最低。结论:NO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探讨川芎嗪联用L-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治疗组(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L-精氨酸治疗组(D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川芎嗪+L-精氨酸治疗组(E组)。观察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Ca^2+浓度([Ca^2+]m)、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能荷(EC)的变化。结果:C、D、E组与B组比较,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Ⅲ态呼吸速率(ST3)、SOD明显升高,Ⅳ态呼吸速率(ST4)、[Ca^2+]m、MDA显著降低,心肌组织ATP、EC均明显增高;且与A组比较,E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川芎嗪联用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钙超载,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缺血后处理两种因素下大鼠心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i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n=12)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直接测定心脏灌流液中NO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瓜氨酸生成量计算心肌中NOS活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用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平衡末,对照组NO含量与实验组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衡末NO含量与再灌注后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灌注后NO含量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与平衡末NO含量相比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后处理后心肌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肌释放的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时心肌细胞中NO生成量与NOS活性普遍高于缺血再灌注时.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的唯一方法,但是血流的恢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焦亡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lncRNA能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焦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对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进行调控. 本文就lncRNA和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进一步探索两者关系,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L-精氨酸对大鼠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L-精氨酸(L-Arg)对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抗心肌损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Wa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相对缺血损伤组和相对缺血损伤 L-精氨酸组.采用高频阈上电刺激大鼠离体心脏建立离体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相对缺血前、缺血后15 min和30 min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相对缺血损伤后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时的心率脉压乘积(PRP)、左心室收缩压变化速率( DP/dtmax)和舒张压变化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结果:L-精氨酸组的PRP、 DP/dtmax和-Dp/dtmax恢复率,明显优于相对缺血损伤组(P<0.05);L-精氨酸组的冠脉流出液和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低于相对缺血损伤组(P<0.05),而L-精氨酸组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L-精氨酸对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对照组、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芹菜素低、高剂量用药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与I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参茎叶皂甙(GSL)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心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PA_r)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胆固醇乳剂用灌胃法饲养大鼠14d,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各组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高脂血症和GS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2h后血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和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用胆固醇乳剂饲养大鼠14d,成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给予GSL14d有明显降脂作用。(2)高脂血症状态下,心肌缺血再灌注2h后,血MDA升高(p<0.01),SOD降低(p<0.01)和NO(p<0.05)降低,再灌注10min内RPAr的发生率增高。(3)GSL组再灌注后2h的血MDA降低,而SOD和NO水平显著升高;使RPAr发生率大为降低,无VF发生。实验显示高脂血症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提高RPAr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GSL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脂质过氧化和诱导体内NO生成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而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导致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 NO)合成及释放减少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左旋精氨酸(left-arginine,L-Arg)与NO、MI/RI之间的联系、L-Arg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L-Arg-NO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剂量之间关系以及L-Arg在CABG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阐明提供外源性L-Arg通过L-Arg-NO通路促进体内NO的合成及释放,探讨左旋精氨酸在冠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4.
15.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