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玉梅 《生命科学》1997,9(1):29-30,39
抗菌肽是各种生物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于微生物等因素的侵染而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物,具有分子量低,热稳定,强碱性和广谱抗菌等特点,抗菌肽的正电荷与细菌细胞的磷脂头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肽分子氮端的两性螺旋是裂解细菌的主要部分,碳末端酰胺化与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有关,抗菌肽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能在细菌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破坏膜势,引起胞内物质泄漏,从而杀灭细菌。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细菌耐药性的威胁,研究该细菌未知基因的功能,寻找新的抗菌靶,将为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开辟新途径。将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运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亦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细菌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用于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近年来,新的细菌双杂交系统被不断地开发,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产物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就细菌双杂交系统的原理与分类,在对病原微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识别与作用域作图、基因组范围的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图谱的描绘、基因工程和药物的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綦菲菲  曾华良 《蛇志》2002,14(4):33-3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9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脑出血患者合并医院感染42例,发病率为14.93%,明显高于平均医院感染发病率。结论:脑出血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因素,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预防措施应注意保护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实施科学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人体内定植着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的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群,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或真菌的某个单一物种,但最近研究表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更好地理解体内的微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备体中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白念珠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助于维持不同物种间复杂的平衡关系。了解白念珠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加深对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为预防和治疗白念珠菌或细菌感染及新型抗菌药物研发提供新途径。本文就白念珠菌与细菌共存时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人类健康、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为控制念珠菌或细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侵入宿主后,细菌生长、繁殖并与宿主相互作用,引发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为抑制细菌致病过程,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细菌对机体的致病性与机体抗细菌免疫的相互抗争。在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菌与宿主细胞的拮抗往往涉及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这一过程。新近发现Gasdermin家族成员Gasdermin D和Gasdermin E参与PCD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跟踪其研究进展将有助于应对细菌感染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普通BALB/C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链霉素、新霉素干扰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初步研究了肠道菌群平衡紊乱对动物迟发型超敏反应、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普通动物中正常菌群与免疫机制间的微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口服两种抗生素破坏动物正常菌群平衡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水平降低;免疫机能降低程度与抗生素抗菌谱、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口服抗生素引起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紊乱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正常菌群与机体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机体免疫机能的正常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计算各类抗菌药物的累积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及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神经内科的抗菌药物总用量为47.83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为78.91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神经内科为高.结论 在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相似文献   

9.
家蝇幼虫抗菌肽的抗菌谱及其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3种家蝇幼虫抗菌肽的抗菌谱以及每种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初步探讨3种抗菌肽分别与青霉素、链霉素相结合后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raction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ndex,FIC)来定量检测抗菌肽与抗生素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结果表明3种抗菌肽的抗菌谱不同,不同的抗菌肽对不同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不同。3种抗菌肽与链霉素、青霉素之间的抗菌协同关系因细菌种类不同。抗菌肽与抗生素之间并不是都存在协同关系,有些不相关,甚至表现为对抗关系,表明抗菌肽、抗生素与细菌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0.
安影  董涛 《微生物学报》2023,63(9):3428-3440
蛋白分泌作为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途径之一,在微生物生存竞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革兰氏阴性菌可以通过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T6SS)将效应蛋白传递至胞外或原核和真核微生物中,从而介导微生物间的竞争或宿主-细菌的相互作用,最终建立竞争优势。本文主要总结了T6SS的结构与组成,并重点对效应蛋白的装配以及其与免疫蛋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以后靶向T6SS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对细菌细胞渗透性及代谢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与细菌相互作用时,抗菌肤MDL-2对细菌细胞壁的溶解作用、细胞膜渗透性和代谢的影响.抗菌肽MDL-2在抗菌过程中首先与细菌的细胞壁相互作用,使其破裂,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DL-2在较低的浓度时即可发生细胞壁破坏作用;抗菌...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态是肠道菌群和宿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与宿主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衰老等有密切的关系。已报道的饮酒保健功能,多从药理学的角度评价,具有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肿瘤、阻断致癌物的形成和抑制机体内的代谢转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菌、抗病毒等功能。但缺乏饮酒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本综述主要论述饮酒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对细菌病害抗性的各种方法,包括利用非植物抗菌蛋白,抑制细菌的致病或毒性因子,增强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和人工诱导侵染点细胞程序化坏死。这些方法的成功都与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及植物和病原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密切相关,还展望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体肠道内定植了大量的细菌,它们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维持。大脑与胃肠道之间通过脑-肠轴进行双向关联。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脑-肠轴功能变化同样也会改变肠道的菌群结构。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对脑-肠轴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肠道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营养、免疫等方面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间存在密切的交流和互作机制,尽管肠道共生菌具有定植抑制效应,但肠道微生物也可通过其特定组分刺激免疫细胞如Tregs细胞、Th17细胞的分化,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导致细菌移位、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影响机体健康。宿主免疫系统可通过分泌多种免疫效应因子如MUC、sIgA、ITF、RegIIIγ、α-防御素等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组成,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动物肠道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抵抗细菌病害能力的研究进展。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的方法包括:阻断病原细菌的致病途径,强化植物抗病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导入植物防御基因,导入非植物源抗菌蛋白的编码基因,利用细胞调亡反应控制病害的发生。随着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对植物与病原细菌之间相互作用更深入的了解,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抗绿脓杆菌i-RNA致敏小鼠,用栈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检测鼠体内绿脓杆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通过电镜技术观察补体参与下的溶菌杀菌现象来间接反映体内是否有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证实i-RNA没有传递特异性体液免疫活性的能力。提示抗菌i-RNA有佐剂活性,可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物膜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增加受到了广泛关注。抗生物膜肽是一类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生物膜独特优势的抗微生物肽,有望成为理想的抗细菌生物膜的新型抗菌药物。就抗生物膜肽与生物膜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抗生物膜肽对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抗生物膜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以及抗生物膜肽未来的应用领域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束为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全新的一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但是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功能基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个机体的意义大部分有待发掘.近些年来形成的“反向生物学”为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功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细胞壁起到维持细胞形状和完整性,抵抗内部膨胀压的作用。细胞壁的合成、分裂、再生、循环再利用等与细菌自身生长繁殖和应对环境压力息息相关。目前,细胞壁生长机理,细菌如何调控细胞壁生长及如何与其他细胞过程相协调的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细胞壁调控机制的解析对了解细菌细胞壁功能、确定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发展新一代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对细菌调控细胞壁生长机制的国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支架蛋白、转录因子、非编码小RNA及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分裂、压力响应的机制,总结了细胞壁调控机制在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