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全球数以万计的妇女,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其病原体是假丝酵母菌。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多种正常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阴道生境改变,阴道的微生物种群发生生态演替,超过了生理范围时,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就被破坏,表现为阴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如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等。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演替是指正常微生物群,在自然和人工因素影响下,在机体解剖部位的生态空间中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次级演替以及生理性演替。在人体呼吸道内,正常菌群无时不刻地进行着演替,这一过程使得呼吸系统微生态形成了动态平衡。呼吸道各类型演替过程对于临床疾病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呼吸系统微生态各类演替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微生物群、宿主的内分泌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及局部黏膜免疫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体系平衡,这在维持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体系可被打破,表现为阴道菌群失调、异常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等,最终导致多种妇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关注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及了解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预防、诊治相关妇产科疾病及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阴道是自然开放的腔道,其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乳杆菌占优势。正常阴道内的微生物对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多种因素能够影响妇女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包括妊娠。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同时能够影响子代的健康。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婴儿期是人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其中分娩方式对婴儿菌群的定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阴道菌群失衡不但可导致妇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还与妊娠结局及婴儿菌群的建立密切相关,改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菌群,其通过粘附定植,免疫调节,分泌细菌素、类细菌素物质等多种途径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乳杆菌自身的生存也容易受到如阴道微环境,性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诱发多种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6.
阴道微生态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可影响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继之引起阴道内源性和外源性微生物入侵而发生各种阴道炎,重者引起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及卵巢、输卵管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妇科肿瘤都存在着明显的阴道微生态系统失衡,了解并关注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妇科肿瘤的预防、治疗及术后健康恢复与维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学及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77年联邦德国VOLKER RUSCH首先明确提出这门学科的定义,并在德国建立起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该所的主要工作是关于活菌制剂(生理性细菌治疗),如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总的来说是研究生态疗法和生态调整。1985年VOLKER RUSCH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也可以认为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及其和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科学技术。有研究估计,人体携带正常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8.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的研究已经显示,阴道存在多种微生物并具有生理和病理作用。阴道微生物群失调直接导致炎症、不孕和肿瘤等妇产科相关疾病。在检测女性上、下生殖道包括阴道、宫腔和输卵管等部位的特定微生物群时,高通量测序技术比传统的细菌培养技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大多数宫腔微生态的研究认为乳杆菌是宫腔内的优势菌群。生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在胚胎着床和妊娠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妇产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统一的生殖道微生态评价标准,不仅可以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而且可以有效地评价益生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阴道pH、阴道涂片Gram染色镜检(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真菌孢子、滴虫和炎性反应等)、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评估1 500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微生态正常830例(55.7%),微生态失调者670例(44.6%)。在670例微生态失调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156例(23.3%),细菌性阴道病265例(39.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1例(4.63%),滴虫性阴道炎2例(0.29%),混合感染216例(32.2%)。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对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的局部解剖结构、周期性的内分泌变化、阴道局部免疫系统和阴道内微生物菌群共同组成的阴道环境和生态系统。多项研究证实阴道微生态失调通过局部炎症因子释放、黏膜免疫应答的改变和局部代谢变化,可引起早产的发生。阴道内小分子物质如糖类、短链脂肪酸和胺类通过代谢路径和代谢产物在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的发病机制起作用。近年来,阴道微生态的理念得到重视,治疗方法由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转向了综合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阴道菌群和阴道上皮黏膜免疫系统。但阴道微生态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NLRP6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识别环节,由PRRs、ASC、Caspase三部分组成,可激活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分子。肠道微生态主要由肠道内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的代谢物和肠道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命功能,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LRP6炎症小体广泛分布于肠道组织中,可识别肠道内多种危险信号,进而与众多下游信号通路关联,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从而调控疾病进展。此外,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激活NLRP6炎症小体,也可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肝脏内NLRP6炎症小体,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基于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靶向NLRP6炎症小体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成为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文章就NLRP6炎症小体的组成、分布与激活,NLRP6炎症小体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肠道黏膜屏障相互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口腔微生物与人体始终处于动态生态平衡状态,对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也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用于口腔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这使得人们对口腔微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入.以下将从口腔微生态的组成、口腔微生态与机体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近年来口腔微生态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价女性不同健康状态下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保护女性的生殖道健康。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已经应用于妇产科领域中的阴道炎症、妇科肿瘤、计划生育、围产医学及生殖医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保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择长兴县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复查的产褥期妇女482例及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86例,采集阴道分泌物作pH、病原体、清洁度和阴道微生态功能检查,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比较。结果 482例产褥期阴道pH为(4.62±0.62);阴道清洁度Ⅲ~Ⅳ127例;微生态正常者75例,占15.56%;微生态失调者407例,占84.43%。86例健康妇女阴道pH(4.38±0.65);阴道清洁度Ⅲ~Ⅳ14例;微生态正常者34例,占39.53%;微生态失调者52例,占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褥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升高,清洁度下降,微生态失调比例明显升高,应引起临床保健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制剂的定义;概述了口腔、咽部、及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概述了胃肠道内微生物群的种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针对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应运而生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和种类。并对未来微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学及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分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实际上,宏观和微观是生态学的两个不同层次,一切宏观生态因素都必须通过微观生态规律起作用。忽视那个层次都是不行的。一、微生态学的概念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态学重点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我院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对妇科门诊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为妇科疾病(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4月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检测资料,根据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优势菌、Nugent评分及五项菌群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进行结果判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结果共对6 326例就诊者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测,其中阴道菌群正常者占10.40%,菌群正常但功能下降者占15.81%,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73.79%。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菌群异常者占40.48%,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占9.6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占10.28%,滴虫性阴道病患者占1.82%,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0.85%。阴道微生态失调病例主要集中于40~49岁的女性(35.58%),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39岁者占比较高(33.8%)。结论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有助于全面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客观反映致病病原体存在程度,有利于指导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8.
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所制成的生物制品或活菌制剂。综述了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起源、益生菌和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作用机制、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失调与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态失调与感染的关系极为密切。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不一定是致病菌或病原体,微生态失调后,正常微生物群易位或易主也可以引起感染。从微生态的视角去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将会为感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苹果心室及霉心病病果心室的微生物区系,霉心病的发病特点及生态防治做了系统研究,认为霉心病及健康果实心室存在多种微生物,霉心病的发生是微生态系统失调引起的。霉心病具有复合侵染、潜伏侵染特性。一些芽孢杆菌(Bacillus.sp)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生态防治可以应用于霉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