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发生医院感染的99例临床标本微生物学培养及鉴定发现革兰氏阴性菌59例,革兰氏阳性菌37例,真菌3例,分别占比59.60%、37.37%及3.03%;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80岁、反复发作史、住院期间行气管插管、血清白蛋白<30 g/L、25-羟维生素D3<20 ng/mL,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NIHSS≥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以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诸多因素可以引起医院感染发生,重视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外,对于营养不良等也要引起重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苗头,查找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2009年4月26~28日期间RICU发生的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聚集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目标菌检测,应用ERIC—PCR技术对聚集病例和散发病例菌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医院感染具体干预。结果4例患者确定为医院感染病例,4例患者均有气管插管操作经历,3例患者环境卫生学检测存在耐药谱相同的鲍曼不动杆菌,ERIC—PCR分析4例患者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基因同源性,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措施和后续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管理,未再出现聚集病例。结论医院感染暴发危及患者医疗安全,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可以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的管理,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控医院感染聚集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206例COPD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479例COPD患者,医院感染206例,感染发生率为43%。结论COPD的医院感染与基础病变及病情有关,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侵入性操作关系十分密切。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  相似文献   

4.
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400例患者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等相关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5%(13/200例)和14%(28/200例),2组间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84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28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以及细菌培养与鉴定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及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共有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是28.8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6.10%;检出病原菌88株,革兰阴性菌71株,占80.6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0.68%。革兰阳性菌17株,占19.32%,以金葡菌为主,占9.09%。单因素分析发现,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5 d以及有糖尿病史是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金葡菌为主,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前瞻性地研究2004~2005年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用ASIS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3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5.97%,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64‰.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分别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18.59‰、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17.26‰,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11.59‰.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呼吸机相关物品微生物感染阳性率为18.18%。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真菌是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务人员手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为20.35%,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80.4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4.13%;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吞咽困难、基础疾病多、重度痴呆、侵入性操作、滥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有效控制可控因素,如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全员参与,多种方式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并附着行动落实各项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发生率为53.2%,好发部位为呼吸道、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等。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含量、疾病Ⅲ期、骨损害、白细胞减少、化疗及住院日等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医院感染领域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屡屡遭受愈演愈烈的耐药菌引发感染不能控制而最终导致住院病人整个治疗失败之痛苦后,近十年来临床工作者正在积极反省,重新审视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意义,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以减少耐药菌诱导、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为目标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部分正在影响临床操作常规。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欧洲、中东、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14个国家55所医院调查,显示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达8.7%。在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约2100000例,平均每例感染增加直接医疗支出583~4886美元,因医院感染病死者估计达数万例。医院感染已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因此今年国际医院感染控制周提出了“病人安全第一”的口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消毒隔离、空气细菌培养或感染病人的监测报告。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将耐药性监测、抗生素应用、感染病例报告、暴发流行调查、一次性医疗物品和医疗培圾管理等均列入医院感染日常工作范围,顺应了这一趋势。下面就近年来国外在医院感染领域中的几个颇受关注的研究和工作热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某医院591例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有关的10项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医院感染的首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洪玉霞  蒋三元 《蛇志》2004,16(1):27-28
目的为了了解我院几个重点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加强控制.方法对医院2002年内利,外利,骨科的6890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有41例患者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60%.感染部位:尿道为43.9%,呼吸道为26.8%,手术伤口为19.5%,其它9.8%.感染细菌以G 菌为主,其次是真菌.结论通过监控和加强培训教育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綦菲菲  曾华良 《蛇志》2002,14(4):33-3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9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1例脑出血患者合并医院感染42例,发病率为14.93%,明显高于平均医院感染发病率。结论:脑出血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其主要因素,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预防措施应注意保护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实施科学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分析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370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确诊为感染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以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0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3例,感染率为5.21%;感染患者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1.74%、上呼吸道感染占12.56%;年龄≥65岁、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一季度、四季度、无意识状态、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共检出致病菌21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26株占59.72%;革兰阴性杆菌141株占66.82%,革兰阳性菌50株占23.70%,真菌20株占9.48%。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综合预防控制,提高整体预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风险预判与主动干预的综合防控措施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GICU病房(分为A、B两个病区)>48 h的73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A病区监测患者286例,MDRO防控参照院感科常规制度要求;B病区监测患者451例,MDRO防控采用入GICU时预判患者感染风险,再根据感染风险及患者自身状况对患者采取鼻腔去定植或肠道去定植的综合防控策略。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病区患者的感染结果与MDRO感染菌种分布情况,以验证不同防控策略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监测GICU住院患者737例,研究期间共发生MDRO医院感染85例。其中A病区监测患者286例,MDRO医院感染66例,感染率为23.1%;B病区监测患者451例,MDRO医院感染19例,感染率为4.2%,低于A病区(P<0.001)。单菌种感染结果显示,两病区感染菌种分布存在差异,CR-AB、CR-PA和MASR的感染率都为B病区低于A病区,两病区患者的共患病类型无差异。说明B病区MDRO防控效果优于A病区。结论:感染风险预判与主动干预的综合防控策略,有利于降低GICU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张萍  周晓春  范淑华 《蛇志》2012,24(2):144-146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ICU住院患者。结果 290例在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28%,日感染发病率为22.18‰,调整感染发病率为4.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居首位,为29.47‰,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88‰,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8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占72.41%)和大肠埃希菌,其次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86%)、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分别占37.18%、23.08%、10.26%、8.97%、6.41%、6.41%和2.56%。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CHF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中心医院及开发区分院收治的39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HF患者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感染患者41例)和对照组(未感染患者349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分析CHF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CHF患者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0.51%(41/39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9例(46.34%)和泌尿道12(29.27%)为主;前三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4株(29.79%)、大肠埃希菌11株(23.40%)和肺炎克雷伯菌8株(17.02%);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均具有药物敏感性;年龄≥60岁(OR=2.26,P0.05)、住院时间≥2两个月(OR=5.12,P0.05)、有侵袭性操作(OR=7.45,P0.05)、病程长(OR=4.36,P0.05)是CHF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CHF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2个月、侵袭性操作及病程5年是CHF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药敏实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有效控制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对照组患者的菌株不作任何处理,只根据临床经验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菌株则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然后依据检验所得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医院感染检测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检测过程中,使用微生物学检验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为此,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等,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组织专业的负责人员团队,通过在院记录及出院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绍兴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老年人的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36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5例,感染率为14.00%。感染率会随着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长期卧床,使用激素等危险指数升高而升高。不同管床大夫的调整感染专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及泌尿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天数、长期卧床等,需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基线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人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侵入性操作使用率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监测2741例ICU患者,发生感染198例、307例次,感染率为7.22%、例次感染率为11.20%;同期ICU住院总日数9666 d,日感染率为20.48‰,例次日感染率为31.76‰;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6.86‰,日感染例次率为10.64‰;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96.39%、58.66%和50.77%,使用导管所致相关泌尿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3.11‰、5.47‰和20.58‰.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必须制定相应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