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兔膈肌肌条力学对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 (CES)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和细胞外Ca2 变化对其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和CES组的颤搐收缩张力 (Pt)、峰值张力时间 (TPT)、1/ 2松驰时间 (1/ 2R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 (Po)、疲劳指数 (FI)和疲劳恢复指数 (FRI) ;观察在无Ca2 Hank’s液和标准Hank’s液时肌条收缩张力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差异。结果 :①同对照组作比较 ,10Hz和 2 0Hz组的Pt、Po、Pt/Po明显降低 (P <0 .0 1) ,TPT和 1/ 2Rt明显延长 (P <0 .0 1) ,FI和FRI明显下降 (P <0 .0 1)。 5 0Hz和 10 0Hz组出现完全相反的效应 (P<0 .0 1)。②细胞外Ca2 变化对CES各组肌条收缩张力的降低和恢复均有明显的影响 ,但以 10Hz和 2 0Hz组尤为显著 ,其收缩张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①膈肌肌条力学模式在不同频率CES后呈现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②细胞外Ca2 变化对慢性低频电刺激后的膈肌肌条力学的影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香菇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NT)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光镜和电镜观察LNT对糖尿病大鼠膈肌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膈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LNT治疗后膈肌线粒体病变明显减轻,膈肌线粒体SDH、SOD活性升高,NOS活性及NO、MDA含量下降。结论:LNT能减轻自由基和过量一氧化氮对膈肌线粒体的损伤,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膈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用于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复制L-6TG大鼠肌母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方法:将培养的L-6TG大鼠肌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观测了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Ca2 含量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线粒体的功能;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6TG大鼠肌母细胞IR 4h后培养上清中LDH、细胞内XOD、Ca2 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内SOD及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降低,细胞严重受损,明显圆缩,并有脱落现象.结论:应用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液可成功复制L-6TG大鼠肌母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氧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有氧耐力训练组和一次性力竭组。分组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力竭组大鼠MMP、SDH和COX活性水平、磷酸化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有氧耐力训练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一次性力竭组(P0.05),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有氧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治疗组(DM + NaHS组)和NaHS对照组(NaHS组)(n=8)。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4周起,DM + NaHS组和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溶液14μmol/kg干预治疗。连续注射5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值(FBG)和膈肌重量/体重量比(DW/BW);HE染色观察膈肌显微结构变化;利用NOS分型测试盒测膈肌组织iNOS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膈肌组织NO含量;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膈肌组织iN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FBG显著升高,膈肌显微结构损伤明显,DW/BW下降,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增加,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NaHS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M组比较,DM + NaHS组膈肌显微结构明显改善,DW/BW增高,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补充H2S可能通过下调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蛋白表达,降低NO含量,进而保护糖尿病大鼠膈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Wang YX  Lu LQ  Wang XY  Mu J  Zeng XJ  Zhang LK  Tang CS  Hao G 《生理学报》2008,60(1):23-28
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通过停灌40 min/复灌30 min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肌线粒体功能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11,12-EET顸处理和后处理对IR大鼠心肌的作用及其机制.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EET预处理组(Pre-EET)、EET后处理组(Post-EET),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全心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监测左心室内压差(ALVP)和左心室内压升降的最大变化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测定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Ca"ATPase、Na - K -ATPase活性以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显示:(1)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Na -K -ATPase和SDH活性均增强,Ca2 -ATPase活性均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与IR组相比,Pre-EET组及Post-EET组心功能明显改善,LDH漏出显著减少,心肌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re-EET与Post-EET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通过上调心肌线粒体Na -K -ATPase、SDH活性以及下调Ca2 -ATPase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拮抗心肌IR损伤;11,12-EET预处理及后处理还可通过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IR心肌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生育酚对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元细胞进行分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2)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3)α-生育酚保护组。利用Fenton反应造成神经元细胞氧自由基损伤,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元JC-1染色结果,并检测各组神经元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结果(1)JC-1染色结果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强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2)SDH和CCO酶活性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SDH和CCO酶活性高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结论α-生育酚可以有效对抗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动乙醛脱氢酶2(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和乙醇+糖尿病组(n=8)。8周后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心肌I/R相比,糖尿病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心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室做功进一步下降,左室舒张末压抬高,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增多,心室ALDH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与糖尿病大鼠心肌I/R相比,ALDH2激动剂乙醇明显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心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室做功的恢复,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同时降低HbA1c水平和LDH的释放,ALDH2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ALDH2表达降低;增强ALDH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红链霉菌对钉螺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苹  杨建明  肖瑞  张艳 《动物学报》2006,52(1):109-114
为研究紫红链霉菌灭螺作用的机理,将钉螺分别浸泡于紫红链霉菌培养液(含菌4×106/ml)及去氯水、培养基中36h后,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各组钉螺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的Mg2 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 ATPase)、胆碱脂酶(ChE)、一氧化氮合酶(NOS)、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并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菌液浸泡组钉螺的Mg2 ATPase活性在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部均明显减弱或完全失活,LDH在中枢神经节、头足部也有一定程度减弱,ChE、NOS、SDH在肝脏、中枢神经节、头足部及鳃部与去氯水组无明显差异;培养基组与去氯水组钉螺相应部位的Mg2 ATPase、ChE、NOS、LDH、SDH活性一致。结果提示:紫红链霉菌的灭螺作用机理主要在于破坏钉螺体内Mg2 ATPase和LDH活性,使ATP生成和利用障碍,最终因能量缺乏而丧失生命功能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对膈肌肌纤维亚型、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和代谢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法、SDS-PAGE法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测定慢性电刺激后兔膈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HC)和NADHD等九种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①同对照组和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比较,10 Hz和20 Hz慢性低频电刺激组膈肌Ⅰ型纤维,Ⅰ型MHC显著增加(P<0.01);ⅡB型纤维和ⅡB型MHC显著减少(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则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P<0.01).②同对照组和慢性高频电刺激50 Hz和100 Hz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 Hz和20 Hz组LDH和a-GPDH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H、SDH、GDH、G-6-PD、NADHD和NADPHD活性显著升高(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则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P<0.01).结论:肌纤维与代谢酶模式的适应性变化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心肌营养素-1(CT—1)mRNA和结缔组织增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动态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探讨CT—1和CTGF在糖尿病心肌病(DMC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糖尿病组再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治疗组以厄贝沙坦灌服12周。分别在病程2、4、6、8、10、12周处死各组大鼠。称量体重(BW)、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W),计算心体比(HW/BW)和左室重量指数(LVWI)。检测心肌CT—1 mRNA和CTGF的表达水平;心肌胶原(Col)和心肌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HW/BW、LVWI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和范围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糖尿病组大鼠CT—1 mRNA、CTGF表达明显卜调,随病程延长呈升高趋势(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的CTI mRNA、CTGF表达与糖尿病组相比较下调(P〈0.01);心肌Col、AngⅡ含量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心室CT—1mRNA、CTGF和心室局部Col、Ang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CT—1mRNA、CTGF表达上调与心肌肥大、间质纤化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町减轻糖尿病心肌病的心室重构,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T—1和CT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对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其余30只大鼠中取20只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牛磺酸治疗组(Tau组,采用20g/L牛磺酸生理盐水溶液治疗,200mg/kgbw),前两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8周后,测3组大鼠血浆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糖、MDA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减小;牛磺酸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MDA和糖化血红蛋白(P〈0.05或P〈0.01),显著升高造模大鼠SOD(P〈0.01);并且明显降低大鼠全血黏度(P〈0.05)、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提高红细胞变性指数(P〈0.05)。结论:牛磺酸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与其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8只,雌雄不拘。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3组(T1=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丙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采用Langendorff灌装置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心脏连接至Langendorff逆灌装置,3组均以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再分别以K.H液、含30μmol/L。异丙酚的K-H液、含10μmol-L-1氯胺酮的K-H液灌注10min,然后全心停灌25min,再分别以停灌前相同的灌注液恢复灌注30min。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总LDH活性;灌注末取左室心肌组织置于2.5%的戊二醛固定,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心尖部心肌组织留待检测8-异前列腺素和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活性降低(P〈0.05);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及LDH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升高,SOD及LDH活性降低(P〈0.05);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m组和K组也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氯胺酮没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8周龄的SHR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16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造模组。另选8只8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造模组SHR按55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结果:小剂量STZ(55mg/kg)腹腔注射SHR制备的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本低,成模率高,模型稳定。结论:造模组能成功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CTC和辣椒辣素对气道高反应性大鼠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2只,每只大鼠第1天和第8天腹腔加皮下注射卵清蛋白致敏,第15天连续雾化吸入卵清蛋白(OVA)三天,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分离气管平滑肌,随机分为四组,0组(Ovalbumin)卵清蛋白组,OC组(Ovalbumin+capsaicin)卵清蛋白+辣椒辣素组,0B组(Ovalbumin+BCTC),DSMO组(DSMO+Ovalbumin)溶剂组。分别在4组溶液的刺激下测定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变化。结果: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张力OC组较0组为高;O组气管平滑肌张力比0B组高。结论:辣椒辣素增加致敏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BCTC能够降低致敏大鼠气管平滑肌张力,对致敏离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庆  陈城  谢利平  刘晓燕  施辉 《生物磁学》2011,(6):1097-1101,1096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单肾切除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C组、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D组、单肾切除糖尿病螺内酯干预组S组(50mg/kg/day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改变,肾组织形态学改变,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HGF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6周后,D组与C组相比,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和肾重/体重显著增高(P〈0.05),螺内酯治疗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但对其它指标无明显影响;形态学显示,D组与C组相比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多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螺内酯治疗后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RT-PCT、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组和S组HGF表达均增加(P〈0.05),而D组HGF表达明显低于螺内酯治疗组。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上调HGF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的影响,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对米诺环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中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米诺环素治疗纽给予米诺环素腹腔注射(45mg/kg),共注射10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8周的3组动物处死,冰浴下取其视网膜组织,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L(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拟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相同观察时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在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n=10)。糖尿病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饲喂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周常规监测血糖、血清胰岛素、体重的变化。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使用BL-41O生物机能试验系统,每周测定肢体2导联心电图。最后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胰岛素升高至4.05ng/ml,糖尿病模型组注射SIZ后空腹血糖迅速升高,达到17.9mmol/L。在第14周,糖尿病模型组出现S-T段抬高,并且与正常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均升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的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为研究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缺血/再灌注心肌LDH、CCO、SDH、Ca-ATPase 活性; 分组研究甲状腺素(TH) 对围术期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用药组SDH、CCO、Ca-ATPase 的活性比对照组增高, 两组LDH无差异; 对照组1 例死亡, 术前、术中、术后SDH、CCO、LDH、Ca-ATPase 的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术前补充TH, 可提高心肌的有氧代谢, 能量合成, 促进心功能; 如果术前能了解心肌各酶活性, 将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