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7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同一生长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中不同品种的酶带分布有区别.但Ⅰ-1、Ⅰ-2和Ⅲ-3相似,Ⅱ-1和Ⅱ-2相似,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相似.  相似文献   

2.
以7个水仙品种为材料,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在同一生长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酶谱中不同品种的酶带分布有区别。但I-1、I-2和Ⅲ-3相似,Ⅱ-1和Ⅱ-2相似,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相似。  相似文献   

3.
对rm1-1、rm1-3、02-42-6、rm1-4和rm48-2等5个菊花品种3年自交结实率及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和花粉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rm1-1、rm1-3和02-42-6属自交结实品种,结实性主要来源筒状小花;rm1-4和rm48-2为自交不结实品种.(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rm1-1、rm1-3和02-42-6中期Ⅰ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93Ⅰ+23.64Ⅱ+0.85Ⅲ+0.64Ⅳ、0.92Ⅰ+ 24.40Ⅱ+ 0.78Ⅲ+0.51Ⅳ和0.45Ⅰ+ 25.04Ⅱ+0.36Ⅲ+0.55Ⅳ;rm1-4和rm48-2每个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53Ⅰ+25.25Ⅱ+0.84Ⅲ+0.16Ⅳ和1.39Ⅰ+24.87Ⅱ+0.42Ⅲ+0.40Ⅳ;后期和末期5个品种花粉母细胞均出现不同频率的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核等异常现象,但大部分花粉母细胞均能正常发育.(3)5个品种花粉萌发率为8.1%~28.9%,其中rm1-1最低,rm1-4最高.结果表明,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育性与自交结实率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水和木瓜蛋白酶提取的两种大麦β-淀粉酶同工酶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中能分辨出30条酶带,它们的pI在4.4—6.5之间,可以分成3个区(Ⅰ、Ⅱ、Ⅲ区)。水提取的游离态β-淀粉酶同工酶主要集中在Ⅰ区。而用木瓜蛋白酶提取的总β-淀粉酶同工酶主要分布在Ⅱ、Ⅲ区,Ⅰ区较少,它的分布区域与游离态酶的活性有关。37个二棱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大,但根据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Ⅰ型和Ⅱ型,两者在酶带数和分布上都有差异。 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之间杂交后,酶活性出现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不发生改变。 对β-淀粉酶同工酶电泳类型的多型性及高β-淀粉酶活性在育种上的应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热变性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itic enzyme,EFE)组分EfP-0-2、EfP-Ⅰ-1、EfP-Ⅱ-1, 以及重组蛋白EfP-Ⅲ-2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利用获得的抗血清对部分组分的免疫学同一性进行了验证.EfP-0、EfP-Ⅰ、EfP-Ⅱ的免疫双扩散反应表明,EfP-Ⅰ和EfP-Ⅱ具有部分免疫学同一性. 利用DNAMAN软件对获得的EfP-0、EfP-Ⅰ、EfP-Ⅱ、EfP -Ⅲ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整个序列相似性比对、氨基酸组成、蛋白酶消化、抗原肽、疏水性和亲水性轮廓等,并对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fP-Ⅰ和EfP- Ⅱ具有部分免疫学同一性是由它们蛋白质序列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纤维素酶系中内切β-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色谱及DEAE-Sephadex A-25(A-50)离子交换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培养液中分离到7种内切β-葡聚糖酶组分,分别称为Ⅰ-2a、Ⅰ-2b、Ⅰ-2c、Ⅰ-2d,Ⅱa、Ⅱb和Ⅲa。经凝胶电泳鉴定均为单一带。  相似文献   

7.
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BglⅠ、BglⅡ和SalⅠ对滑鼠蛇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解。发现BglⅡ、PstⅠ、BamHⅠ、BglⅠ和EcoRⅠ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1、2、3、3和4个切点。SalⅠ不能切割滑鼠蛇肝mtDNA。根据滑鼠蛇肝mtDNA的单酶、双酶完全酶解及部分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滑鼠蛇肝mtDNA的限制酶图谱。  相似文献   

8.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d5)、Ⅳ(R,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相似文献   

9.
根据Ⅰ-2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对Ⅰ-2/5F和Ⅰ-2/5R,扩增Ⅰ-2基因3 132~3 765 bp之间片段,基因型为Ⅰ-2/Ⅰ-2的材料03F-7可扩增出633 bp的条带.而基因型为I-2/I-2的材料Moneymaker可扩增出693 bp的条带,杂合型材料可扩增出以上2个条带.通过这两个特异扩增片段的克隆和测序证明,抗病材料扩增的633 bp片段为Ⅰ-2基因的3 132~3 765 bp之间的序列,而感病等位基因中出现大量的碱基突变和60 bp片段插入.利用引物对Ⅰ-2/5F和Ⅰ-2/5R,可区分纯合抗病材料、杂合抗病材料和纯合感病材料,从而建立了Ⅰ-2基因的共显性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标记对16个主要番茄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8个品种含有,Ⅰ-2基因,其中1个品种基因型为Ⅰ-2/Ⅰ-2,其他品种为Ⅰ-2/I*2.通过一次PCR和一次HindⅢ酶切建立了Ⅰ-2和Tm-22双基因检测体系,为多基因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叶片蔗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叶片提取液中存在很高的蔗糖酶活力,皆在30 mg还原糖·克鲜重~(-1)·小时~(-1)以上。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出了三种蔗糖酶。然后分别经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或再经CMC柱层析,最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三种蔗糖酶都得到了较好的纯化。它们的反应有相近的最适pH范围,蔗糖酶Ⅰ最适pH在5左右,酶Ⅱ和Ⅲ的最适pH在4~5之间。三种蔗糖酶的Km值(蔗糖)基本相同,约为1.3×10~(-2)M。它们的Vmax相差较大,酶Ⅰ、Ⅱ和Ⅲ可分别达100.57和13 mg还原糖·mg蛋白~(-1)·小时~(-1)。三种蔗糖酶的分子量非常接近,在71,000~76,000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仙六倍体的诱导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属于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植物。中国水仙的品种不多,在福建漳州地区主要栽培品种为单瓣水仙,此外,还有重瓣和“金三角”两个品种。中国水仙为三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3x=30[1-3],其高度不孕性,只开花不结实,靠子鳞茎进行无性繁殖繁衍后代。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和病毒感染,现存种质退化、品质下降,花朵数明显减少、香味变淡、生长势差、鳞茎变小、抗性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花卉的进一步生产和发展。因此,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改良中国水仙,培育中国水仙新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三大不同品种马mtDNA Cytb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BamHⅠ、TaqⅠ、HaeⅢ、RsaⅠ和HincⅡ5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了包括引入品种、培育品种和地方品种的6个类型共256匹马的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酶切产物分离,并用银染法显色。结果BamHⅠ和TaqⅠ表现出多态,5种酶共检测到7种态型,归纳为3种单倍型,以单倍型Ⅰ和Ⅲ为主体单倍型,但通过一个特殊的酶型BamHⅠ-B分析推测所研究的马起源于一个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Yan XM  Yu ZW  Zhang YL  Wang D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694-70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10个小麦品种,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底墒水+拔节水(W1)、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3个处理,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特点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以W0、W1和W2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2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品种分为3组: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组(组Ⅰ)、高产中水分利用效率组(组Ⅱ)和中产低水分利用效率组(组Ⅲ).在W0处理下,组Ⅰ小麦品种的总耗水量、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低于组Ⅱ和组Ⅲ,籽粒产量最高;在W1处理下,组Ⅰ小麦品种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低于组Ⅱ和组Ⅲ,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在组Ⅰ、组Ⅱ和组Ⅲ间无显著差异;在W2处理下,组Ⅰ小麦品种的土壤供水量、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低于组Ⅱ和组Ⅲ,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为组Ⅰ和组Ⅲ低于组Ⅱ.表明组Ⅰ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为最适宜品种,而底墒水和拔节水各灌60 mm的W1处理是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一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和整合酶基因检测,并对VIM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该菌株aac(6′)-Ⅰb、blaCARB、gyrA、oprD2、ant(2″)-Ⅰ、qacE△1-sul1、blaIMP-I、blaTEM、blaVEB、aac(3)-Ⅱ、ant(3″)-Ⅰ、intⅠ1、blaVIM基因均为阳性,而aac(3)-Ⅰ、aac(6′)-Ⅱ、blaGES、blaGIM、blaOXA-10群、blaPER、blaSPM、blaSHV、blaDHA基因均为阴性,VIM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经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为VIM-2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管壁涂有季胺类、双胍类消毒剂和磺胺的II代导管的抑菌效果需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36.7%、18.3%、0%、10%、1.6%。携带1种或1种以上基因的菌株有33株(55%)。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汕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Abstract:The polymorphisms were analyzed in 15 semilate indica parental materials with AFLPs.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parental materials were small with an average of 0.2033,ranged from 0.0589 to 0.3913.Fifteen parental materia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Ⅰand restorer line Ⅱ.The latter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subgroups,Ⅱ-1 and Ⅱ-2.SubgroupⅡ-2 was consanguinity with Minghui63.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male-sterile line and two restorer line subgroups(Ⅱ-1 and Ⅱ-2)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dicating that the genetic bases of restorer lines were similar,which maybe one of major reasons for the yield still not surpassing Shanyou63 in indica hybrid rice presently.To increase the heterosis of hybrid rice,we must enrich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expand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全基因组克隆pHBV-NC的酶切图谱,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AvaⅠ和BgLⅡ剪切pHBV—NC_1-DNA,获得了两种不同长度HBV核心抗原基因片段:HBcAgⅠ片段和HBcAgⅡ片段。用带有P_R启动子的质粒pCQV2和带有Lac启动子的质粒pUR222与HBcAgⅠ段和HBcAgⅡ片段连接,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表达菌株,命名为pHBcAgⅠ、pHBcAgⅡ和pLcAgⅡ,并对其核心抗原的表达量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用MAK法提纯创新霉素产生菌——济南游动放线菌中天然质粒AJP1,并对其进行了酶解分析。实验表明,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BglⅡ、HindⅢ、KpnⅠ、SstⅠ和HpaⅠ不能降解AJP1,XhoⅠ、PsiⅠ、XbaⅠ、EcoRⅠ、PvuⅠ、SinaⅠ和SalⅠ在AJP1上分别有1、1、1、2、3、5,和7个切点。应用双酶解等方法进行酶切位点的定位,绘制了共有20个酶切位点的AJP1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从分离的40株Pa中,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MEs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类型。结果40株Pa分离株中ant(2")-Ⅰ和aac(6')-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2.5%和45.0%,未检出aac(3)-Ⅱ、aac(6')-Ⅰ、ant(3')基因类型。结论丽水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存在ant(2")-Ⅰ和aac(6')-Ⅱ基因,且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应注意对其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