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单孔组(n=63,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和三孔组(n=64,采用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临床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反应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三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而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7d单孔组皮质醇、生长激素、PGE_2均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3d单孔组CD3~+、CD4~+以及CD4~+/CD8~+高于三孔组(P0.05)。术后3个月单孔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平均分数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损害较轻,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孔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行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切口长度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用于气胸患者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三孔胸腔镜和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探究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内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20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对照组20例采用三孔胸腔镜,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单孔手术操作时间(45.23±12.4)min,对照组传统三孔手术操作时间(46.31±1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t=0.346,P=0.731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3.64±5.9)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2±6.5)m L,差异显著(t=9.410,P=0.0000.05);引流量对比中,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为(298.6±67.12)m L,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371.8±98.25)m L,组间有显著差异(t=3.369,P=0.0010.05);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对比,研究组对象疼痛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000.05)。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随访情况,观察组的胸痛及切口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而两组的腹胀性肺水肿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较好,其优势在于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且将是未来手术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39,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n=41,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CD8+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降低,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的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术后7 d上述指标较术后3 d升高,且B组术后3 d、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状况、身体状况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免疫抑制和炎症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100例,分别采用单孔胸腔镜(40例),两孔胸腔镜(32例)及三孔胸腔镜(28例)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少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短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组内疼痛评分术后24h低于术后12h,术后48h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发现,单孔胸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低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站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与两孔、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且不会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治疗肺大泡常用手术方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基层医院治疗肺大泡常用手术方式作比较分析,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治疗肺大泡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须行手术治疗病人72例,据患者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AMT,n=36)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组(VATS,n=36),同时回顾我院2007年治疗白发性气胸34例为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组(n=34).3组术中均行肺大泡切除修补术及壁层胸膜摩擦.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VAS分级法)、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为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率(VAS分级法)、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在VAMT、VATS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AMT组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AMT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VATS组(P<0.05),与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气胸复发率(复发例数/该组病例数)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目前治疗引起反复自发性气胸的肺大泡手术方式中,常规后外侧切口术式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恢复慢,缺点较多;VAMT和VATS术式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中VAMT术式治疗费用低,在基层医院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孔组(n=85,常规三孔LC治疗)和单孔组(n=72,单孔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但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4+/CD8+均降低,但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三孔LC相比,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对机体肝功能、免疫学的影响,促进肠胃功能改善,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在自发性气胸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与研究组(n=35)。研究组采取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程度(VAS)分值、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研究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VAS分值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术后12 h及24 h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与对照组(8.57%)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2.86%,8.57%,11.43%)与对照组(5.71%,14.29%,17.1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采取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顶胸膜部分切除翻转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同时行胸顶胸膜部分切除翻转或机械摩擦进行胸膜固定的患者103例,其中行胸顶胸膜部分切除翻转者46例(A组),行机械摩擦者57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不愈、出血二次手术、神经损伤、漏气7天)发生率、术后1年内术侧气胸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不愈、出血二次手术、神经损伤、漏气7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p0.05),但术后1年内术侧气胸的复发率较B组低(p0.05)。结论:胸顶胸膜部分切除翻转应用于VATS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放置一根30#多孔胸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VAS评分及CRP及PC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引流管留置时间和胸腔总引流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次胸腔穿刺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P<0.05),肺不张、漏气、积液或积气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5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的CRP及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30#多孔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胸腔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则应用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3d、5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IRS、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5.00%,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两组患者术后5d VAS评分低于术后3d(P0.05),研究组术后1d、3d与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 CRP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癌根治术患者,ERAS联合全胸腔镜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2例)和非感染组(n=82例)。查阅两组病历资料,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R软件建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获得预测风险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2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胆囊破裂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看出:年龄得分为63分,住院时间得分为37.6分,手术时间得分为71.5分,胆囊破裂得分为50分,预测风险值为2.22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获得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倒刺线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孔缝线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修补穿孔(n=57例),观察组采用倒刺线缝合修补穿孔(n=5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孔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腹腔镜下穿孔的缝合难度,并且可显著减少缝合和手术时间,从而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肢体肿胀程度及血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拟行初次TKA手术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TKA术后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徒手淋巴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4 d、7 d、2周、4周、8周肤温、肿胀程度及血液炎性指标,评估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肤温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4周、8周肤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肢体肿胀度低于术后4 d,术后2周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2周、4周、8周肢体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d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术后1 d,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术后1 d;两组术后7 d WBC、hs-CRP及血沉(ESR)水平均低于术后4 d,且术后2周低于术后7 d,术后4周低于术后2周,术后8周低于术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hs-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应用徒手淋巴引流手法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缩短炎症周期,降低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前~术毕清醒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麻醉10 min后SpO2、MAP、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降低后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机体血流波动、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的疗效,并分析两种入路方式对假体位置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THA患者,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LA组37例和DAA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影像学指标、步态参数、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短于PL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P<0.05);DAA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组,VAS评分低于PLA组(P<0.05)。DAA组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高于PLA组(P<0.05);两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假体居中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DAA组的单腿支撑时间长于PLA组,步频大于PLA组,Foot off高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DAA组术后7 d的5-HT、PGE2、NO水平低于PL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THA患者采用DAA的入路方式,除手术时间较长外,其在手术切口、术中损伤、髋关节功能恢复、步态参数、减轻术后疼痛、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等方面均优于PLA,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给予胆囊造瘘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PT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炎症反应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3 d、术后5 d以及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肝损伤,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