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结直肠相关转录本1(CCAT1)对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上皮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49)和恶性组(n=39)。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lncRNA CCAT1检测。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血清lncRNA CCAT1对上皮性卵巢癌及其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恶性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良性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血清lncRNA CCAT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中Ⅲ~Ⅳ期患者的RI、PI低于Ⅰ~Ⅱ期患者,PSV、EDV及血清lncRNA CCAT1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RI、PI、PSV、EDV及lncRNA CCAT1联合评价上皮性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联合评估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同时RI、PI、PSV、EDV及lncRNA CCAT1联合评价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AUC为0.979,联合评估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lncRNA CCAT1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及其恶性程度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各参数联合lncRNA CCAT1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老年卵巢良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老年卵巢癌患者72例与老年良性卵巢肿瘤患者72例作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例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血清TC、TG、LDL-C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组、良性组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三组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77.8 %、44.4 %和6.9 %,对比有差异(P<0.05)。恶性组、良性组的血清CA125、CA153和CA199水平高于正常组,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在老年卵巢肿瘤144例患者中,偏相关分析显示:TC、TG、LDL-C、CA125、CA153、CA199与卵巢癌存在相关性(P<0.05);Pearson分析显示:TC、TG、LDL-C与CA125、CA153、CA199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TG、LDL-C均为导致卵巢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多伴随有血清TC、TG和LDL-C水平的异常,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相关性,是引发老年卵巢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转导素?茁1X连锁受体蛋白1( TBL1XR1)和无机焦磷酸酶(PPAl)的表达及二者与临床病例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并进行手术切除的8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8例组织样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TBL1XR1和PPAl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TBL1XR1和PPAl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随访至2019年9月,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BL1XR1和PPAl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率为48.86%(43/88),TBL1XR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PPAl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0.91%(36/88),同样的PPAl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相关(P<0.05);Kaplan-Meier结果分析表明PPAl高表达的患者具有相对较短的预后生存期。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样本中TBL1XR1和PPAl均存在表达,并且二者的表达情况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紧密相关,TBL1XR1和PPAl的过表达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不利预后因素,或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微小RNA(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其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组织样本中miR-338-3p、miR-1294的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338-3p、miR-129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表达均降低(均P<0.05);miR-338-3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相关(均P<0.05);miR-1294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338-3p低表达组患者、miR-1294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较差(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较高FIGO分期、miR-338-3p低表达、miR-1294低表达是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338-3p、miR-1294均低表达,且均与较差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不良相关;miR-338-3p、miR-1294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uPA和uPA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及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uPAR及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uPA、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75%,66.7%)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40%,30%)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3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Ax2=22.078,P0.001;uPARx2=19.510,P0.05),而交界性卵巢肿瘤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PA、uPAR在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晚期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癌组(uPAx2=14.400,P0.05;uPARx2=9.6,P=0.002);低分化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uPAx2=15.002,P0.05;uPARx2=36.906,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uPAx2=13.333,P0.05;uPARx2=15.3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癌症病理类型、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uPA与uPA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在uPA和uPAR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uPA及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支持这些因子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环氧化酶-2(COX-2)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手术确诊的120例患者的石蜡卵巢组织切片标本,其中卵巢癌54例,卵巢良性肿瘤6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R、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ER和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P<0.05)。Ⅳ期卵巢癌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P<0.05),其余病理分期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COX-2阳性表达率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卵巢癌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组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Ⅱ级卵巢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P<0.05),其余病理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转移卵巢癌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P<0.05);伴有转移卵巢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与无转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转移卵巢癌组织中ER、COX-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法(IHS)评分均高于无转移(P<0.05)。结论:ER和COX-2在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逐渐上调,且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ER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期和转移相关,COX-2与组织学分级相关,二者对卵巢癌病情的预测具有互补性,可作为生物学指标,对卵巢癌恶性程度进行判断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各30例,采用多聚腺苷酸加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A)-RT-qPCR]检测其CCR3的表达,并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3的表达与患者的分期、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CR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Skp2和P2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Skq2和P27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上皮性卵巢癌、15例良性卵巢肿瘤以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分析Skp2和P27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Skp2和P27表达阳性率各为42.02%,26.67%、6.67%和47.82%,66.67%、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P2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Skp2和P2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3,(P<0.01).结论:Skp2与P27呈负相关,二者表达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RNA-141(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例正常人卵巢组织及血清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检测4例良性卵巢肿瘤血清中miR-141的表达。结果: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2.846±76.671)显著高于正常人(2.869±3.201)(P<0.05);miR-14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31.581±52.88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0.668±1.196)和正常人(1.690±1.697)(P<0.05),后两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miR-141表达随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趋势(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组织分级和CA125的升高无关(P>0.05)。在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41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miR-141用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分析其与组织Ki-6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行乳腺SWE检查的106例乳腺肿块患者,根据术后或组织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59例和良性组47例。对比恶性组和良性组SWE参数的差异以及不同Ki-67和C-erbB-2表达乳腺癌病灶SWE参数的差异。Spearman分析乳腺癌病灶SWE参数与乳腺癌组织Ki-67和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腺病灶SWE参数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恶性组AE-max、Shell1 E max 、Shell2 E max 、Shell3 E max 高于良性组(P<0.05)。联合AE-max、Shell1 E max 、Shell2 E max 、Shell3 E max 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高于单独参数鉴别的0.657、0.599、0.642、0.609(P<0.05)。Ki-67阳性组、C-erbB-2阳性组AE-max、Shell1 E max 、Shell2 E max 、Shell3 E max 高于阴性组(P<0.05)。乳腺癌病灶AE-max、Shell1 E max 、Shell2 E max 、Shell3 E max 与Ki-67和C-erbB-2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的SWE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且与乳腺癌组织的Ki-67、C-erbB-2阳性表达有关,乳腺SWE检查有助于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例组,n=57)、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n=50)以及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n=50)中的EGFR、KRAS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病例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腺癌组EGFR、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浆液性腺癌组,Ⅲ~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低分化组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9,P0.05)。结论:EGFR及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持续感染阶段宫颈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102例HPV16持续感染者、136例非持续感染者宫颈组织P16、Ki67蛋白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组为双染阳性组、双染阴性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结果: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0.3%、44.5%及34.0%,HPV16持续感染患者P16、Ki67及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感染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的P16、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的病情持续和进展比例明显高于双染阴性组,也明显高于HPV16非持续感染(双染阴性组、双染阳性组)患者(P0.05)。HPV16持续感染患者中,双染阳性组进展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生率为32.5%(13/40),显著高于双染阴性组6.5%(P0.05)。结论:P16,Ki67双染阳性在HPV16持续感染阶段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疾病进展成正相关,对HPV16持续感染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有预警价值,可作为HPV16阳性早期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T-1和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60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Smac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或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且上皮性卵巢癌中WT-1、Smac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r=-0.35,P0.05)。结论:WT-1蛋白高表达或Smac蛋白低表达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WT-1、Sma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人附睾蛋白4(HE4)、乙醛脱氢酶1(ALDH1)、黏附分子CD4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纳入恶性组与良性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中HE4、ALDH1及组织中CD44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的HE4、ALDH1水平及CD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05),良性组患者的HE4、ALDH1水平及CD44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比较,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转移的卵巢癌患者HE4、ALDH1水平及CD44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Spes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E4、ALDH1水平及CD44阳性表达率均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成正相关(P<0.05)。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HE4、ALDH1、CD44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68及0.610,采用3项指标联合(并联)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E4、ALDH1及组织中CD44均呈现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HE4、ALDH1联合CD44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94例癌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并从中抽取35例手术标本切缘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Ezrin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p53蛋白在研究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3%、5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x~2=25.731、33.496,P0.05)。高、中分化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9%、51.81%,明显低于低、未分化患者的90.91%、90.91%(x~2=7.508,P0.05;x~2=4.401,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68.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6%、33.33%(x~2=43.245,P0.05;x~2=15.846,P0.05);浸润深度T3、T4患者的Ezrin表达阳性率55.8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的12.50%(x~2=5.503,P0.05);TNM分期Ⅲ、Ⅳ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24%、74.51%,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患者的9.30%、34.88%,(x~2=5.522,P0.05;x~2=5.036,P0.05)。49例Ezrin表达阳性患者中,p53表达阳性有11例,而56例Ezrin表达阴性患者中,p53表达阴性14例,Ezrin表达与p53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Ezrin和P53蛋白均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样本、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RCC1、Viment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统一的手术治疗,分析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45/83)、69.88%(58/8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64%(8/83)、20.4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病理分型无关,而与卵巢癌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均短于ERCC1、Vimentin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Vimentin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