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根据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联合组给予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疗效、Hp根除率、炎性因子水平、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Hp根除率,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和胃黏膜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12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照组(60例,四联疗法),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Hp根除率、胃肠激素和胃黏膜COX-2、NF-κB表达,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低于对照组,胃泌素-17(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胃黏膜COX-2、NF-κB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Hp阳性CAG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胃肠激素水平,降低胃黏膜COX-2、NF-κB表达,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n=10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0例,瑞巴派特四联疗法)、对照组(50例,标准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胃蛋白酶原(PG)、不良反应发生率、Hp根除率、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症状频率量表(FSSG)各项评分、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巴派特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和胃蛋白酶原水平,提高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序贯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Hp感染患儿100例,均进行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50,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和对照组(n=50,序贯疗法),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后4周的Hp根除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胃黏膜病变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10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根除儿童Hp感染治疗,可减轻胃黏膜病变程度,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1例)和联合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2例)。对比两组疗效、Hp清除率、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 生长抑素(S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炎症介质[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统计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IL-1β、TGF-β1、PGⅠ、PGⅡ、GAS、MTL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CGRP均升高,且联合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可通过提高Hp清除率、改善Hp相关DU患者的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水平,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的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用公英益胃汤+四联疗法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我院诊治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Hp清除率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后胀满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后胀满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以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实验组患者腹部隐痛、食欲不佳、反酸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公英益胃汤+四联疗法对于减轻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有着显著的疗效,同时这一治疗方案也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对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3(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按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炎性因子及胃窦黏膜TGF-β、Smad3表达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MTL)、胃泌素(G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F-β、Smad3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GF-β、Smad3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猴头胶囊联合替普瑞酮能明显改善胃溃疡患者胃肠激素、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胃窦黏膜中TGF-β、Smad3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同时安全性良好,患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89例GDM患者,按照抛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组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5.00%(33/4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优化氧化应激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临床指标,碳13呼气试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结果:在本次研究80例患者经碳13呼气试验,两组患者Hp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p阳性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 %,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琢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有提升,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联合组溃疡复发率为5 %,常规组溃疡复发率为25 %,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能够降低患者Hp阳性率,且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Raji, a human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has the ability to activate the complement cascade by alternate pathway mechanisms with subsequent fixation of C3 to receptors on the Raji cell membrane. Using this property, we examined the role that complement plays in mediating a cytolytic event betwee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and Raji cells coated with C3b, antibody, or both. Presence of C3 was confirmed by immune adherence. IgG bound to the Raji membrane was quantitated using I125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assay. The presence of alternate pathway-activated C3 on Raji cells failed to produce monocyte-mediated cytotoxicity. These same target cells subsequently coated with antibody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200 to >600,000 SPA molecules per Raji cell produced neither enhancement nor inhibi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DCC was enhanced by complement when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binding of C3 to the cell surface occurred by classical pathway mechanisms. ADCC of 32% ± 3.2 occurred with undiluted antiserum (625,000 SPA molecules bound/Raji cell) with enhancement to 52% ± 1.1 in the presence of C3. IgG inhibition of ADCC was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membrane-bound C3.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