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对应激刺激的反应性要高于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息者对刺激产生的血压变化在幅度与时限上均强于正常血压者。动物实验表明,与Wistar-Kyoto(WKY)大鼠相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环境心理应激的心血管反应性增强,并可能与遗传有关。在SHR的高血压维持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起一定作用。本实验探讨内源性中枢AⅡ在慢性应激Wistar大鼠动脉血压高反应  相似文献   

2.
田青  杨青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49-151
肾上腺髓质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活性多肽,它广泛分布于机体多种组织中,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释放等作用。该活性多肽在正常机体血压调控及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的病人血中的抗体水平会上升,人类高血压疾病与血中IgG、IgA或IgM抗体水平的上调密切相关。然而,这些抗体以及产生抗体的B细胞本身是否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发病还不清楚。本文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模型,探索了B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Ang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淋巴组织中活化的CD86+B细胞和浆细胞的比例是上调的,小鼠血中的IgG2b和IgG3抗体的水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发酵产品的降血压功能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血压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5亿.它是冠心病、脑卒死、心及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发病因素,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高血压是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如精神、神经、内分泌、遗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Ⅰ-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等,尤以ACE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图1所示,一方面,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能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同时血管紧张素Ⅱ也能促使醛固酮分泌,直接对肾脏作用,引起纳储量和血容量增加也使血压升高.与此相反,缓激肽是降压物质,它能促使血管扩张和刺激扩血管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二者共同作用使血压下降.而在ACE的作用下,缓激肽分解成失活片断.如果人体内ACE活性过高,就会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加,同时缓激肽被大大破坏,导致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5.
已证明心肌细胞有血管紧张素Ⅱ结合位点,血管紧张素及其类似物对心肌具有正性变力作用,因而设想心肌可能存在局部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实验证明,雄性 CD-1小鼠及 SD 大鼠(sprague dawley rats)心脏有肾素样活性物质。这种心脏肾素和肾脏肾素具有类似的最适 pH,可被抗肾素抗体抑制。由于在体外分离出的雄性 Wistar-Kyoto 大鼠心室细胞仍可测到肾素样活性物质,以及低钠饮食小鼠心肌细胞和大鼠心脏中均存在肾素的 mRNA,因而认为肾素是在心肌局部合成的,不是来源于血液;同时还观察到硝苯吡啶可降低心室细胞肾素活性。心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意义如下:(1)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有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Northernblot杂交技术,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上述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可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观察了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在上述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可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收缩中的作用。方法: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系用于全部实验。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蛋白激酶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处理或未处理的系膜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①膜细胞经AngⅡ诱导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大幅度起始钙离子浓度升高(vs.control,p<0.05,n=16)②膜细胞经CHE预处理后减少AngⅡ诱导的GMC钙离子浓度(vs AngⅡ,p<0.05,n=16)。结论:①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系膜细胞收缩。②蛋白激酶C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影响血管功能.xanthine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脱耦联的NO合酶是血管组织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活性氧簇中的其他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失活N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氧化应激损伤参与血管反应性调节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希望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肾素的生成部位、血管紧张素形成的可能途径、肾素分泌调节的四种假说、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及其与血压异常的关系。近年研究指出,失血时出现的大量血管收缩是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提示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有抗休克意义。血管紧张素Ⅱ除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外,还有中枢性加压、嗜饮及刺激ADH 与 AGTH 分泌等作用。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作为一种中枢性递质。晚近提出的“七肽假说”认为,血管紧张素Ⅲ是刺激醛固酮生成的“钥匙”,是当前兴趣的焦点。对心血管的作用似以血管紧张素Ⅱ为主,而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则以血管紧张素Ⅲ更为重要。对恶性高血压及部分高肾素性血管收缩性高血压与特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着诱发与维持高血压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治疗措施应有所不同。在动物出血性低血压及休克的治疗中,认为转换酶抑制剂越早应用存活率越高,这为临床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引起复制性衰老细胞胞内游离钙的变化以及衰老对其的影响 ,初步阐明衰老引起胞内游离钙变化的机制 .选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 38细胞株 ,利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及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衰老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 (AT2R)mRNA水平的表达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 (LSCM )观察WI 38细胞在AngⅡ刺激 ,Valsartan阻断条件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改变 .AngⅡ通过AT1受体介导增加WI 38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 ,并随着WI 38细胞传代增加至衰老状态 ,AT2受体高表达 ,AT1受体介导的钙离子信号转导的活性逐渐降低 .提示WI 38细胞衰老过程中钙离子信号的转导活性降低 ,并且AT1R和AT2R在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细胞内钙信号活性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与机制 .为探讨WI 38衰老细胞内钙信号变化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入选12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60例血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立位、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浓度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立位、卧位血浆P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LD浓度及Ang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高血压病1级、2级、3级分组,立位、卧位血浆PRA均依次降低(P<0.05);而ALD浓度及AngⅡ浓度依次升高(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血浆PRA水平、AngⅡ及ALD浓度有望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分级的有效指标;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ngⅡ及ALD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AngII、ALD也有望成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怀菊花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将SHR随机分为模型组、怀菊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和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采用无创血压计测定血压及心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含量。结果表明怀菊花总黄酮能够降低SHR的血压(P0.01)、心率(P0.05)、血浆ET(P0.05)、AngⅡ(P0.01)、ALD(P0.01)、PRA(P0.01),其降压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对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功能的认识,认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AT2受体有相互拮抗作用.依据上述论点,本研究利用AT2受体基因敲出小鼠,观察了AT2受体缺失后是否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其它成分代偿性紊乱.结果发现,AT2受体基因缺失小鼠血浆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以及肾组织中肾素、AT1A受体的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AT2受体缺失未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产生显著影响,AT2受体的功能已被代偿,但代偿途径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在人子宫蜕膜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放免测定和放射自显微证明人早孕蜕膜组织中存在免疫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和丰富的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显示,血管紧张素Ⅱ以剂量依赖方式刺激蜕膜细胞催乳素的分泌,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催乳素分泌似乎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AngⅡ可以促进人子宫蜕膜化反应,推测它在胚胎植入和妊娠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1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氧产生和细胞老化中的作用。方法人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三组:血管紧张素Ⅱ+Cand(坎地沙坦)组和血管紧张素Ⅱ+tempol组。血管紧张素Ⅱ组是用100nM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天,血管紧张素Ⅱ+Cand组和血管紧张素Ⅱ+tempol组先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坎地沙坦(100nM)和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3mM)预处理,再用100nM血管紧张素II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天,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细胞老化。不同剂量(0、1nM、10nM、100nM、1000nM和1000nM+坎地沙坦)的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人星形胶质细胞30min,DHE染色评估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引起人星形胶质细胞DHE染色表达增多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增多。利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坎地沙坦和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预处理逆转了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老化。结论血紧张素Ⅱ是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超氧阴离子产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的老化。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在肉鸡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低温处理后肉鸡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变化与早期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MUP_2A型生物信号系统监测肉鸡肺动脉压 ,利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肉鸡血浆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变化 ,比较肉鸡肺动脉压变化与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间的关系。结果 低温处理后肉鸡肺动脉压呈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浆、右心室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性升高 ,肺动脉低压组、肺动脉高压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也极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血浆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 ,肺动脉低压组、肺动脉高压组、腹水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尤其是与肺动脉高压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试验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升高早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结论 低温环境下血管紧张素、内皮素释放增加可能会造成肺血管收缩性阻力增加和右心室功能增强 ,从而导致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内分泌因子活化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是否诱导心肌内分泌活化及相互间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检测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卡普托利对它们的作用。结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动脉血压逐渐升高,术后4 h 即显著升高;术后30 min 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升高,此后并保持在高水平;心肌内皮素含量于术后24 h 开始并持续显著升高;心肌中一氧化氮含量却于术后10 min 迅速显著降低并持续受抑。小剂量卡普托利对大鼠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完全抑制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而且使内皮素活化滞后、一氧化氮含量降低减轻。结论:压力超负荷可诱导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含量升高及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可加速内皮素活化、加重一氧化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 Ang-(1-7)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新成员之一. 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比 较,Ang-(1-7)在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发挥着心血管保护作用. 最新研究 发现,Ang-(1-7)在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内皮细胞功能、脂质代谢的这些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加强斑块的稳定性. 本文就Ang-(1-7)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Ang-(1-7)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也为Ang-(1-7)相关的ACE2/Ang -(1-7)/Mas轴作为未来临床治疗途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S)的效应分子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血管紧张素II不仅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还通过其血管紧张素1受体(AT1R)发挥强大的促氧化和促炎症反应的效应。在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氧化酶的激活和细胞内氧化还远信号传导系统从而促进脉管系统炎症反应的形成,血管紧张素Ⅱ和葡萄糖在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中还共享氧化还原信号传导通路,可见血管紧张素Ⅱ参与了炎症的反应、血栓的形成,通过刺激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进行细胞的增值,血管紧张素Ⅱ的这些效应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研究显示应用RASS抑制剂可以有效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这些证据显示抑制RASS系统在保护血管病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