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上的蝼蛄菌属(Tettigomyces)11个种,其中新种1个:线状蝼蛄菌(T.filiformis Ye);国内新记录种10个:渐尖蝼蛄菌(T.acuminatus Thaxt.),非洲蝼蛄菌(T.africanus Thaxt.),短蝼蛄菌(T.brevis Thaxt.),毛生蝼蛄菌(T.chaetophilus Thaxt.),混淆蝼蛄菌(T.co-nfusus Thaxt.),蝼蛄菌(T.gryllotalpae Thaxt.),印度蝼蛄菌(T.indicus Thaxt.),间型蝼蛄菌(T.intermedius Thaxt.),翅生蝼蛄菌(T.pterophilus Thaxt.),普通蝼蛄菌(T.vulgaris Thaxt.)。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乐 《昆虫知识》1993,30(2):124-127
<正> 最早报道我国有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的是原苏联昆虫学家Bey-Bien-ko,他研究了采自我国东北及兴安岭地区的蝼蛄标本,鉴定为非洲蝼蛄G.africana Pali-sot。我国学者徐荫祺(Hsu Yin-chi)也报道了我国北平和江苏等地有非洲蝼蛄的分  相似文献   

3.
4.
蝼蛄的声学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 《生物学通报》1995,30(12):6-7
通过对蝼蛄声学通讯的研究,揭示了蝼蛄鸣叫时发出的志信号对其种群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和蝼蛄声学通讯的特点,观察了发声器的结构与听器的作用。同时,记述了观察分析昆虫声信号的一般方法。声引诱的实验证明,不同参量的鸣声信号对蝼蛄的引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平顶虫囊菌 图 1 Laboulbenia yurikoi Sugiyama et. Majewski, Trans. mycol. Soc. Japan 26: 125~144, 1985. 菌体稍呈弓形或微呈“S”形,自足细胞至子囊壳顶端,长 241.2~248.6m; 至附属枝着生细胞,长164.5~166.9m。足细胞呈倒圆锥形,黑色,7.4~19.2×7.4~8.8m.细胞 I 直或下半部稍弯,近长圆柱形, 48.7~51.7×16.2 ~19.2m,上下近等宽,细胞壁较厚, 4.4~5.9m,近番红花色。细胞 II 比细胞 I 长近 1/3, 呈近长圆柱形,51.7~63.5×19.2~32.5m,基部与细胞 I 宽度相等或接近,向上逐渐变宽,与细胞 I 同色,细胞壁较厚,5.9…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种蝼蛄的雄性生殖器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柏岐  牛瑶 《昆虫知识》2002,39(2):152-153
本文记述 3种蝼蛄 (单刺蝼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东方蝼蛄G .orientalisBurmeister及河南蝼蛄G .henanaCaietNiu)的雄生殖器  相似文献   

7.
记述蝼蛄属GryllotalpaLatreille1新种:武当蝼蛄Gryllotalpa wud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中国蝼蛄属的检索表,并描述了该属1新种G.mabiana sp.nov..新种与尼泊尔种类 G.pygmaea相似,但可以通过如下特征加以区分:径脉末端不分岔,翅室呈三角形,阳茎基片横向骨片的侧端尖锐;此新种还与河南蝼蛄G.henana相似,区别为:新种前翅超过第5节背板,后翅到达第4节背板后缘,而河南蝼蛄G.henana前后翅均未伸达腹部第4节背板后缘;新种前胸背板无心纹斑,河南蝼蛄G.henana有;新种阳茎侧突囊弯钩状,后者为弯月形.  相似文献   

9.
10.
李慧  常景玲 《四川动物》2006,25(3):552-553
本文采用组织学技术对非洲蝼蛄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消化道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防治病虫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中国南海阿蛄虾科一新种,即董氏丽阿蛄虾Calaxius tungi sp.mov.,对其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黄标  吴彩秀 《昆虫知识》2006,43(4):566-566
蝼蛄是典型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apunispina、东方蝼蛄G.orientalis、台湾蝼蛄G.formosana。近年报道还有金秀蝼蛄G.jinxiuensis和河南蝼蛄G.henana[1]。在广西发生的为东方蝼蛄,主要危害水稻,其次是麦、棉、烟等作物,还可取食杂草为主。蝼蛄咬食萌发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马鞍菌属 Helvella 的历史,属种概念以及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已作过报道(刘波等,1985)。本文描述了近年来采到的两个新种:粘马鞍菌 Helvella glutinosa sp.nov.和伞形马鞍菌 H.galeriformis sp.nov.;四个新记录:白柄马鞍菌 H.albellu Quél.,小马鞍菌H.helvellula(Dur.et Mont.)Dissing,乳白马鞍菌 H.lactea Boud.和脉马鞍菌 H.phlebo-phora Pat.et Doass.。此外,斑点马鞍菌 H.maculata Weber 虽已作过报道和描述(李静丽等,1986),然而由于它是一个非常具特征性的种,而且有一限制的地理分布,因此本文也对它进行了更充分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鹿花菌属志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鹿花菌属 Gyromitra Fr.的一系列研究导致该属传统的概念、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本文在接受了 Harmaja 将 Discina 和 Neogyromitra 合并在Gyromitra 名下的观点的基础上,报道了近年来作者在我国鹿花菌属研究中所确认的8个种。其中乳白鹿花菌 Gyromitra lactea 和新疆鹿花菌G.xinjiangensis 为新种,含糊鹿花菌G.ambigua、帚状鹿花菌 G.fastigiata 和亮鹿花菌 G.splendida 为我国首次报道。我国文献中所记载的鹿花菌 G.esculenta 在我国是否存在,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广东及海南省的白孔菌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扬  章卫民 《真菌学报》1992,11(2):107-110
  相似文献   

17.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基因工程菌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已克隆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构建了一批复制类型和抗生标记不同的vgb表达载体,并就vgb基因表达及其对几种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证明vgb基因的表达具有氧调控特性,在溶氧水平下跌至20%饱和度时迅速合成。vgb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青霉素酰化酶和TNF、IL-2等基因工程菌在低氧条件下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的状况,由于vgb基因的表达降低了细胞对氧的敏感程度,可望运用它来改善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的马鞍菌属Helvella的三个新种及一新组合,它们是亚梭孢马鞍菌H.subfusispora Liu et Cao,太原马鞍菌H·taiyuanensis Liu,Du et Cao中国马鞍菌H.sinensis Liu et Cao以及紫棱柄马鞍菌H.purpurea(Zang)Liu et Cao。并附有我国马鞍菌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马鞍菌属 Heluella 的3个新种,即蛟河马鞍菌H.Jiaohensis,吉林马鞍菌 H.jilinensis 和新疆马鞍菌 H.xinjiangensis;3个新记录种即肋盖马鞍菌 H.costifera,长孢马鞍菌 H.oblongispora 和灰黑马鞍菌 H.rivularis。此外由于亚梭孢马鞍菌 H.subfusispora 的模式标本于1984年在火中被毁,因此作者在另一份标本(HMAS 30483)的基础上为其标定了新模式(Neotype)。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鉴定大量标本和对已定名标本的研究,根据菌肉菌丝体的类型及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重新修订了中国干酪菌属。该属共有22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Tytomycesarmeniacus Zhao et Zhang. T. imbricatus Zhao et Zhang. T.tibeicus Zhao et Zhang ) 和6个新记录[T.Duracinus (Pat.) Murr.,T.Delectans(Pcck) Lowe,T. pelliculsus (Berk.)Cunn.,T.Carpatorossicus (Pilat ex Pilat) Bond.,T.Semisupinus (Berk. & Curt.)Murr.,T. trichrous(Berk.& Curt.)Lo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