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布地耐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MMP-9、IL-6、IL-8、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血氧分压(Pa O_2),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4%vs 80.35%(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MP-9、IL-6、IL-8、TNF-α、MDA水平、PaCO_2、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PaO_2、PEF、MMEF、FVC、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MMP-9、IL-6、IL-8、TNF-α水平,改善肺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并改善动脉血气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药物降低血糖为基础,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于7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间歇性跛行症状好转,肢体皮温上升,足背动脉开始有搏动.治疗中无不良反应,亦无出血倾向.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屎病周围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泛福舒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nterleukin-4)、hs-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Ang-2(Angiotensin-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联合泛福舒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EF(peak expiratory flow)、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IL-4、hs-CRP、Ang-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hs-CRP、Ang-2水平均明显降低,PEF、FEV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hs-CRP、Ang-2水平明显较低,PEF、FEV1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泛福舒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肺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4、hs-CRP、Ang-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下降,CD8~+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食欲、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便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可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氯毗格雷对肾移植患者血小板CD40L等 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新型ADP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抗炎效应,探讨其抗动脉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分别有20例他克莫司(TAC组)、18例环孢素A(CsA组)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纳入观辑对象,其现行免疫抑制方案为强的松+骁悉+TAC/CsA。10名健康工作人员作为对照人群。38例移植患者每早口服氯吡格雷75mg治疗4周,分别观测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脱颗粒(CD62P)、糖蛋白受体活化(PACI)、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形成(CD11b)和血小板CD40配体等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收分析方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浆中C反应蛋白、可溶性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CsA和TAC纽移植患者CD62P、PAC1、CD11b及CD40配体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CsA组的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显著高于TAC组(p〈0.05)。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两纽患者CD62P、PAC1、CD11b及CD40配体表达。CsA组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也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尽管有相似的免疫抑制机制,但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作用。降低sCD40L、MMP-9等血管损伤标志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炎效应介导的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脑区血流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血清IL-1β、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区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恶心、头晕、失眠及呕吐发生,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多巴丝肼,其能够促进脑部血流循环,调节脑区血流量,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洛铂治疗,研究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免疫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含量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CD3~+、CD4~+、CD4~+/CD8~+、NK含量均升高,CD8+含量降低,且研究组CD3~+、CD4~+、CD4~+/CD8~+、NK含量较对照组升高,CD8~+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57%,与对照组的46.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脏反应、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给药不同,将就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结束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OD、Hs-CRP及IL-10水平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Hs-CRP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结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及IL-10水平,增加血清SOD含量,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 L,1次/天,共28天;对照组48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造血系统、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9.6%,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14天及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CD3-CD19+含量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化疗所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而且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化疗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Barthel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脉动指数(PI)]及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D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O、CVR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PI及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天麻钩藤饮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小板CD62P、CD63表达。  相似文献   

12.
张会  赵迪 《蛇志》2017,(2):184-185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2016年5月~ 2017年5月期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按照脑梗死的面积分为轻症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脑梗范围的直径≤5 cm者,60例)和中重症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脑梗范围的直径> 5 cm者,60例);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速率散射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来反应体液免疫功能;用试剂盒、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B细胞和CD4+/CD8+百分率水平的测定;对抗心磷脂抗体(ACA)浓度进行测定;通过ACA浓度反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性别比例采用χ2分析;通过直线相关分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中重症组T淋巴细胞含量低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8+细胞百分率(27.91%±2.97%)T淋巴细胞含量高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CD4+/CD8+比值(1.98±0.03)水平高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NK细胞(12.29%±1.58%)和B细胞(12.76%±2.00%)均下降(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血清中血球免疫球蛋白IgG(10.60±1.06)IU/ml水平降低(P < 0.05);血球免疫球蛋白IgA(4.01±0.35)IU/ml、补体C3(2.13±0.04)IU/ml和补体C4(0.39±0.01)IU/ml的水平升高(P < 0.05),而IgM(2.60±0.05)IU/ml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脑梗死轻症组(14.11±2.09)PLU/ml和对照组(7.82±1.15)PLU/ml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16.88±2.50)PLU/ml血清ACA浓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153,P < 0.01)。与脑梗死轻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总胆固醇[(1.75±0.03)mmol/L]和甘油三酯[(2.42±0.33)mmol/L]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1±0.03)mmol/L]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中重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5±0.21)mmol/L]含量升高(P < 0.05)。通过细胞免疫参数与体液免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曲线陡峭(P <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变化规律可指导脑梗死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因脑梗死且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1口服,实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 mg·d-1口服,共21 d。比较两组患者血Hcy、UA、血小板(PLT)、血流动力学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cy、UA及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y、UA及血小板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erebral infarction,DM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O患者60例,其中DMCI患者30例,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non—diabetes mellitus cerebral infarction,NDMCI)患者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TM水平,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CI组及N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1);(2)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NDMCI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MCI组和NDMCI组患者血浆sTM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浆sTM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且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检测血浆STM水平可有助于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分期、严重程度及其转归。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突触素及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平分为三组-丁苯酞组、阿司匹林组与模型组各18只。三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丁苯酞注射液20 mg/kg+阿司匹林20 mg/kg、阿司匹林20 mg/kg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检测血清及脑组织突触素及PSD-95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后,丁苯酞组和阿司匹林组大鼠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丁苯酞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2)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丁苯酞组、阿司匹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丁苯酞组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3)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丁苯酞组、阿司匹林组大鼠血清突触素及PSD-95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丁苯酞组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4)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后,丁苯酞组、阿司匹林组大鼠大脑组织突触素及PSD-9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丁苯酞组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丁苯酞在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应用可促进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突触素及PSD-95的表达,并减小脑梗死面积,因而有利于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34例,观察1组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给予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2组血流再通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v WF、PAI-1、t PA明显高于对照组,t PA/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d观察1组、观察2组t PA、t PA/PAI-1明显升高,PAI-1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7d,观察1组t PA、t PA/PAI-1明显降低,观察2组v WF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使梗死的血管再次通畅,术后采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显著,且对体内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相比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5.9%(67/78),对照组显效率为70.9%(56/79),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22),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以同时期的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ACI患者发病后1、3、7、14、28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以血清CRP≥12mg/L作为A组,CRP<12mg/L作为B组,分析两组的病情和预后。结果:ACI患者发病后血清CRP浓度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在第3d时达到最大值;各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的病情严重程度高于B组,预后较B组差。结论:CRP在ACI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呈动态性变化;血清CRP≥12mg/L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