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8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DA化疗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观察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感染、多汗、出血、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毒副反应,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HGF、VEGF、LDH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者CD4+、CD25+细胞调节的影响、血清s E-cad的影响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中药组30例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CD4+、CD25+细胞及血清s E-cad的改变。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25+T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CD4+、CD25+T细胞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 E-cad均改善,且中药组(55.58±10.47)较对照组(67.27±11.3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有效率比较重,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4+、CD25+T细胞调节及血清s E-cad的改变明显,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FF、APRIL、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58.3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AFF、APRI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FF、APRI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甲氨蝶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BAFF、APRIL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观察组(31例)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TP方案化疗,共计2个疗程。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疗效,1年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CD8~+T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CD8~+T细胞、NK细胞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细胞下降在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小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注射液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纤维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接受香菇多糖联合FOLFOX-4化疗,对照组术后接受FOLFOX-4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测定化疗前后纤维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口腔黏膜损伤、脱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CD3~+CD4~-CD8~+细胞、CD19~+细胞、CD3~-CD56~+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Ig M、Ig A、Ig G、FIB的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CD3~+CD4~-CD8~+细胞、CD19~+细胞、CD3~-CD56~+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Ig M、Ig A、Ig G的含量与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FIB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CD3~+CD4~-CD8~+细胞、CD19~+细胞、CD3~-CD56~+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Ig M、Ig A、Ig G、FI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I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减轻直肠癌根治术后FOLFOX-4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艾迪注射液配合GP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病历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GP化疗方案,观察组接受GP化疗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艾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个周期,4个周期为一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T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9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5%和75.0%)(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观察组的生存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存率(77.5%)。结论:鸦胆子油乳、艾迪注射液配合GP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高半年生存率,而且可降低化疗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并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术后接受化疗灌注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含量、CD4~+/CD8~+及NK细胞活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4~+数量、NK细胞活性、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不适、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辅助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改善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9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NP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8天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用药2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患者在疗效控制情况、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6例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静脉血制备自体CIK细胞,成熟后回输入体内,持续注射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培养前和培养13天后白细胞各亚型细胞所占百分比,并比较CIK细胞回输前后患者白细胞亚群、感染次数及输血量的变化。结果:培养后CD3~+、CD8~+、CD3~+CD8~+、CD3~+CD56~+亚型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培养前(P0.05),CIK细胞回输后患者体内CD3~+、CD3~+CD8~+、CD3~+CD56~+亚群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回输前(P0.05);CIK细胞回输后,患者感染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回输前(P0.05),疾病稳定期输血量显著低于回输前(P0.05),疾病进展期输血量与回输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效且安全,可维持病情的稳定、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情况。方法:采用COVDP及DVLP诱导治疗方案将我科(2005-2011年)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COVDP诱导方案,B组采用DVLP诱导方案。比较两种不同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缓解率、感染率、是否延迟化疗及骨髓抑制时间。结果:两组方案骨髓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期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髓抑制时间为(15.51±0.82d)长于B组(9.63±0.71 d)(P0.05),A组化疗延迟率为44.5%,高于B组(23.1%)(P0.05)。结论:与COVDP诱导方案相比,DVLP诱导方案缩短了骨髓造血恢复时间,降低了感染率及化疗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就诊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单纯化疗组)和实验组(n=36,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并运用Kamofsky(KP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均上升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8+及NK细胞所占的比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CR,且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85例COPD患者(COPD组)和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抗H.pylori抗体(抗Hp-IgG)检测,比较两组的抗Hp-IgG水平及H.pylori阳性率。全部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检查,分析抗Hp-IgG水平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合并H.pylori感染与无H.pylori感染COPD患者之间,以及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根除H.pylori前后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 COPD组血清抗Hp-IgG水平和H.pylor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V1%预计值与血清抗Hp-Ig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无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相比,合并H.pylori感染的COPD患者外周血CD_3~+和CD_4~+T细胞含量、CD_4~+/CD_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经H.pylori根除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导致宿主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因此促进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根除H.pylori可明显改善合并H.pylori感染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乌苯美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而CD8~+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TP方案能够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卡铂化疗对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EA、CA50、CYFRA21-1水平、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EA、CA50、CYFRA21-1水平、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CEA、CA50、CYFRA21-1、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放疗相比,长春瑞滨联合卡铂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肺癌的疗效,且不降低患者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 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及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间276例新诊断ITP患者,男114例、女162例,中位年龄40(18-70)岁。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90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泼尼松组(98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2泼尼松组(98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88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利妥昔单抗100 mg第7、14、21、28天静脉滴注。各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28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细胞水平。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28天,地塞米松组、泼尼松组、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66.7%、69.4%、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泼尼松组(37.8%)和地塞米松组(22.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持续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66±0.69)%对(4.01±0.38)%,P0.05];地塞米松组、泼尼松组患者治疗后14d CD4+CD25high CD127low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3.46±0.76)%对(1.68±0.72)%、(3.22±0.77)%对(1.69±0.74)%,P值均0.05];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治疗后14、28d CD4+CD25+CD127-细胞水平[(4.27±1.08)%、(4.43±0.62)%]均高于治疗前[(1.6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28 d,泼尼松组、地塞米松组患者CD4+CD25+CD127-细胞水平[(2.68±0.63)%、(2.58±0.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长期疗效及提升T细胞数量方面显著优于地塞米松和泼尼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