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研究A型GABA受体α1亚型(GABRA1)在癫痫患者病灶额叶及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GABRA1在癫痫患者病灶额叶和颞叶脑组织及对照组额叶和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及癫痫患者额叶GABRA1平均相对表达强度为3.785±1.444和4.399±2.89,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颞叶脑组织中GABRA1平均表达量是癫痫患者的4.5倍,对照组及癫痫患者颞叶GABRA1平均相对表达强度为26.802±8.983和5.986±5.0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难治性癫痫患者GABRA1表达在不同组织中的改变并非单一性改变,GABRA1表达量的改变导致癫痫的发生存在组织特异性;GABRA1在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减少与癫痫的发生,尤其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难治性癫痫致病的因素之一.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134、CREB、pCREB在癫痫大鼠海马及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及非癫痫对照组颞叶组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空白对照组海马组织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croRNA-134(miR-134)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EB及p CREB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颞叶皮质及大鼠海马区CREB、p CRE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34表达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在癫痫模型组中点燃后3、7、14、60 d明显降低(P〈0.05),1 d与30 d表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模型组CREB在3、7、14、60 d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pCREB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海马中miR-134表达下降,CREB、pCREB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癫痫发生发展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 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大明  李春梅  王凤军  侯晓华  韩占强 《生物磁学》2011,(18):3555-3557,3585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许多临床前及临床证据表明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体内优势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抗癫痫干预后难治性癫痫儿童体内肠道菌群分布发生改变;动物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的改变与癫痫发病及抗癫痫疗效存在因果关系。临床上益生菌的添加可能增强抗癫痫疗效,抗生素的使用往往也影响临床的抗癫痫疗效。肠道微生态可能通过内源性机制(如改变神经递质含量等)及外源性机制(如感染和损伤等)改变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代谢、遗传、免疫和感染等。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肠道微生态与儿童癫痫发病和抗癫痫效果的相关研究,阐述肠道微生态在儿童癫痫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PKCγ过表达诱导C3H10T1/2细胞生长失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NA重组构建蛋白激酶Cγ(PKCγ)亚类的重组质粒并经基因转染技术和DNA印迹、蛋白质印迹与PKC活性分析,获得了过表达PKCγ的C3H10T1/2细胞——NCP4.NCP4细胞生长速率提高,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表明,NCP4细胞G1期百分率下降,S期和G2+M期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血清依赖性明显下降,贴壁依赖性降低,在软琼脂中形成小集落,出现部分转化表型.进一步检测,首次观察到NCP4细胞中癌基因c-sis表达明显增强,这可能是NCP4细胞血清依赖性下降的分子机理之一.实验表明,在正常C3H10T1/2细胞中PKCγ的过表达可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并可诱导出现部分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降雨对草地土壤呼吸季节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旭  闫玉春  闫瑞瑞  杨桂霞  辛晓平 《生态学报》2013,33(18):5631-5635
利用土壤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LI-8150)对呼伦贝尔草原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野外定位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对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激发效应和抑制效应,降雨发生后1-2 h内土壤呼吸速率可增加约1倍,当单次或者连续降雨累积量大于7-8 mm,或土壤含水量大于29%-30%时,降雨对土壤呼吸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往往体现在次日,表现为次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的显著升高;而抑制效应则在当日即可体现出来,表现为观测当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的明显下降。土壤呼吸季节变异性与降雨频率和降雨强度密切相关,在降雨量一定的情况下,较低的降雨频率和较高的降雨强度会增加土壤呼吸的变异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而言,在生长季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6.5%时,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值(Q10)为2.12;而平均土壤含水量为26%时,Q10值为2.82,明显高于前者,土壤含水量与Q10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降雨导致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和抑制效应交替发生,使草地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异性增加,降雨格局变化必然会对草地碳循环和碳通量特征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以及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38表达(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442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和163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IV/AIDS组扩增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耐药分析,检测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HIV/AIDS患者HIV-1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HIV/AIDS组442例HIV/AIDS患者中376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HIV-1耐药35例,耐药率9.31%(35/3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高HIV病毒载量是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HIV/AID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前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HIV-1耐药率,传播途径、HIV-1病毒载量与HIV-1耐药有关。CD8+T细胞表面CD38过表达与HIV/AIDS 患者CD4+T T细胞的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9.
儿童失神癫痫的默认模式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结构连接是其功能连接的物质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失神癫痫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对11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使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构建了每个被试DMN脑区间的纤维束连接.结果表明,在所有被试的DMN网络中一致发现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后扣带/楔前叶到左右双侧的内侧颞叶都存在纤维束连接.通过两组间统计比较这些纤维束连接的平均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ic,FA)值和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值等参数,发现患者组的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纤维束连接上的平均FA值及连接强度都显著降低,而平均MD值显著增加,并且其FA值与癫痫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些改变可能影响了患者DMN网络的功能连接.本研究结果为DMN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关的结构上的依据,提示后扣带/楔前叶到内侧前额叶的连接异常可能在儿童失神癫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江浙产短尾蝮蛇突触前神经毒素(β1-Agkistrodotoxin,β1-AgTx)经制备电泳被进一步纯化.经SDS-PAGE鉴定, 观察到天然β1-AgTx以及经电泳纯化获得的碱溶β1-AgTx-OH-成分在电泳图谱上出现的聚合谱带, 然而这些聚合谱带的含量似乎并不随时程的延长而明显地增强.另经双向电泳分析发现, 无论是天然的β1-AgTx或经电泳纯化获得的碱溶β1-AgTx-OH-成分均含有三个具有不同等电点(pI 7.0, 5.8和5.4)及不同含量比例的异构体谱带.天然β1-AgTx中三个异构体的含量比并不随时程延长而明显改变, 碱溶β1-AgTx-OH-成分中的三个异构体的含量比则随着时程的延长而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p53转录活化的p21和Gadd45在细胞DNA损伤监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 1,Gadd45均是受抑癌基因p5 3转录调控的分子 ,当电离辐射引起细胞DNA损伤时 ,p2 1,Gadd45基因的转录以p5 3依赖的方式增强 .为了深入探讨p2 1,Gadd45在DNA损伤监视中的作用 ,构建了稳定表达p2 1及Gadd45反义RNA的p2 1as/MCF 7及Gadd45 as/MCF 7细胞系 .对辐射引起这些细胞G1期阻滞、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发现Gadd45同p2 1一样 ,当其表达受阻后辐射引起的细胞G1期阻滞明显减弱 ,宿主细胞对辐射损伤的报告基因的修复减弱 ,还观察到辐射引起的p2 1表达受阻的细胞调亡的增加 ,结果表明p2 1,Gadd45通过参与多种辐射细胞学反应发挥DNA损伤监视作用 .  相似文献   

12.
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Smac/DIABLO在过氧化氢(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2O2 (0.5 mmol/L)处理C2C12肌原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DNA抽提及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状带,利用细胞成分分离后蛋白质印迹分析H2O2是否导致Smac/DIABLO从线粒体释放,采用Caspase检测试剂盒及蛋白质印迹分析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转染Smac/DIABLO基因,观察Smac/DIABLO过表达对H2O2所致的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处理1 h后,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入胞浆,2 h更明显;H2O2处理4 h后,Caspase-3和Caspase-9活化,12 h达高峰;H2O2处理24 h后,C2C12肌原细胞显示特征性的凋亡形态改变,凋亡核百分率明显升高,DNA电泳出现明显“梯状”条带.与单纯过氧化氢损伤组相比,Smac/DIABLO高表达的C2C12肌原细胞经过氧化氢损伤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凋亡核百分率的升高、“梯状”条带的出现均更明显.结果表明,H2O2可导致Smac/DIABLO从C2C12肌原细胞线粒体释放,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GABRA1 mRNA表达改变.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染色较浅,且表达量减少,GABRA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电针治疗5 d后,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表达量较多,GABRA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2 V电针刺激作用比1 V电针刺激更为明显.结果表明电针可增加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及受体的表达,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且2 V电针刺激效果优于1 V电针刺激.  相似文献   

14.
【背景】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可以引起炭疽病,给全球橡胶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Zn2Cys6型转录因子是真菌特有的锌指类转录因子,通常参与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目的】在暹罗炭疽菌中鉴定了一个与稻瘟病菌Gcc1同源的Zn2Cys6型转录因子CsGcc1,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sGCC1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并通过营养生长、H2O2敏感性、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玻璃纸试验和致病性分析,明确CsGcc1的功能。【结果】CsGcc1编码一个含有646个氨基酸的蛋白,而且含有一个GAL4结构域。CsGCC1基因在培养36 h的菌丝及分生孢子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CsGCC1基因敲除突变株营养生长速率降低且对H2O2更加敏感。相较于野生型菌株,突变株的分生孢子产量、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均降低。此外,CsGCC1的敲除可以明显降低分生孢子的穿透能力,突变株对橡胶叶片的致病力减弱。【结论】Zn2Cys6型转录因子CsGcc1参与调控暹罗炭疽菌的营养生长、氧化应激、分生孢子发育及致病性等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仓鼠全长α1B - 肾上腺素受体 (α1B -AR)cDNA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 93)得到高效稳定表达α1B - AR的细胞系 ,在此细胞上观察去甲肾上腺素 (NE)持续刺激该细胞对α1B -AR表达的影响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测定受体数量 ,用RNA酶保护分析测定mRNA水平 .结果显示细胞与 1 0 μmol/LNE温育 2~ 2 4h时 ,α1B -AR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 4h时下降到最低点 ,约下降了70 % .温育 2 4h时 ,α1B - AR数与对照组相比约下降了 6 6 % .用 0 .1 μmol/LCalphostinC预处理细胞 30min后再加NE 4h并未引起α1B - ARmRNA水平下降 ,而 1 μmol/L佛波酯刺激细胞时也能产生与NE所引起的相似结果 .核失控转录分析显示 1 0 μmol/LNE处理细胞 4h后α1B -AR的转录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在用放射菌素D阻断新的RNA合成的条件下 ,NE并不能加速α1B - AR的mRNA降解 .上述结果表明NE引起α1B -AR下调的同时伴有其mRNA水平下降 ,这种作用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途径实现的 .NE并不改变α1B -AR基因的转录速度 ,也不直接加速其mRNA降解 ,但可能通过诱导某些RNA及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而间接降低α1B - ARmRNA的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6.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报告检测H2O2/Fe2+所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 羟自由基氧化反应后, 邻二氮菲-Fe2+的A536明显下降, 且△A536与邻二氮菲, FeSO4及H2O2呈量效关系, 随反应时间延长, △A536依幂函数规律上升. 此法试验结果表明, 甘露醇, 抗坏血酸及硫肥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受损细胞膜、轴索生长和突触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在外伤、中毒、免疫应答以及痫性放电引起的脑部损伤的病灶组织中都存在载脂蛋白E表达的上调现象.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和表达量与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载脂蛋白E的异常可能是难治性癫痫产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分析内侧颞叶癫痫(mesial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大脑血流灌注(perfusion)的改变情况。在静息态下,采集了30例内侧颞叶癫痫伴单侧海马硬化发作间期患者(其中左侧16例,右侧14例)及22例健康志愿者的ASL数据,并通过计算获取其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CBF)及灌注不对称率(asymmetric index,AI)。癫痫病人与正常人的比较结果表明:左侧mTLE患者在两侧海马旁回、梭状回、额叶、颞叶和患侧海马回及岛叶,右侧mTLE患者在两侧海马回、海马旁回、额叶、颞叶和患侧杏仁核及岛叶,rCBF均有所下降,且患侧的下降程度和范围均大于对侧。说明mTLE患者的海马硬化可能导致了痫灶区功能异常,并通过癫痫的发作影响到全脑。  相似文献   

19.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hGPCRc的亚细胞定位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从人结肠组织克隆所得某一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_coupledreceptors ,oGPCRs)成员hGPCRc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hGPCRc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了七个跨膜区段的结构域,具备GPCR的结构特征;然后,将hGPCRc之cDNA与绿色荧光载体pEGFP-N1 构建GFP_hGPCRc表达载体,以空白质粒pEGFP-N1 作对照,转染CHO-K1 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空白质粒pEGFP-N1 转染的细胞表达了GFP并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而GFP_hGPCRc转染的细胞观察到荧光清晰聚集于细胞膜和各细胞器质膜上,因而hGPCRc蛋白定位于膜上并稳定表达,与软件分析结果相一致;最后,以RT_PCR检测hGPCRc在2 0周龄胎儿重要组织器官及部分成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GPCRc在人心、肾、小脑及结肠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肝、大脑、小肠及肌肉等组织里未检测到表达。该表达谱对于进一步认识hGPCRc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免耕稻田氮肥运筹对土壤NH3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玉华  刘兵  张枝盛  郑大  周亮  曹凑贵  李成芳 《生态学报》2013,33(18):5556-556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种不同的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2:2:3:3(R1)、3:2:2:3(R2)、4:2:2:2(R3)、4:3:1:2(R4)与0:0:0:0(CK)),研究氮肥运筹对稻田NH3挥发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稻田NH3挥发量。氮肥施用后,NH3挥发损失量占施氮量的6.2%-8.5%,其中,以分蘖期NH3挥发损失量最大,齐穗期次之,苗期和拔节期最小。施肥处理间,处理R1稻田累积NH3挥发量最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比处理R2、R3和R4分别低9.1%(P<0.05)、10.9%(P<0.05)和17.7%(P<0.05)。(2)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NH4+、pH值和土壤NH4+和pH值均与稻田土壤NH3挥发通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3)处理R1水稻氮肥利用率相对于处理R2、R3和R4增加了28.4%(P<0.05)、55.4%(P<0.05)和74.9%(P<0.05)。研究表明,氮肥后移能有效降低免耕稻田NH3挥发,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