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是由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而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在其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是能够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对正常细胞的增殖起负性调节的基因。抑癌基因的失活常常表现为一个等位基因丢失(allelic loss)和另一个存留等位基因(retained allele)突变。其中,等位基因丢失就是由肿瘤中常见的染色体区域或节段缺失所致,它同时还会伴有抑癌基因座位相邻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IDH是指肿瘤基因中特定染色体上某种DNA多态标记的等位基因片段由同一患正常组织基因组的两种变成一种,即等位基因型由杂合子变成纯合子。IDH是肿瘤细胞中染色体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FHIT基因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HIT基因是由Ohta等1996年克隆的一个拟定的抑癌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其cDNA长约1.1kb,含10个外显子,FHIT基因包含脆性部位FRA3B和t(3;8)易位断裂处,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典型的Ap3A水解酶,FHIT的缺失和人类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类第五染色体5q13.3带区一新基因的分子克隆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第五染色体5q13.3带区是毛发样白血病、refactory白血病、骨髓增生不良综合征、卵巢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共同畸变区域,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同恶性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克隆这些有关基因并进一步鉴定,对于阐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而应用于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报道位于该区域的一个新基因的cDNA克隆及在人体不同组织表达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义读 Kaelb.  M 《遗传学报》1997,24(3):223-230
本文报道了甲基亚硝基脲(medhylnitrosourealMNU)诱发RF/J品系小鼠T细胞淋巴瘤及肿瘤细胞在同基因鼠(RF/J)、裸鼠(nudemice)体内连续传代424天的染色体变化。性染色体X和第15.14.3、12号常染色体是发生频率较高的异常染色体,提示这些染色体含有促进肿瘤发生的癌基因(oncogene)或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MNU具有组织特异性而嵗奂疤匾烊旧濉V琢鍪嵌嗷蛭坏阈饔玫慕峁#停危罩谎≡褡饔糜谀承┨囟ǖ幕驆位点,且诱发转化的可能性很高,这时解释致癌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陈钦耀(安徽大学生物学系合肥236039)观察血液系肿瘤细胞,发现染色体易位与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有密切关系。在实体瘤中常见某一染色体的丢失或部分缺失。由于这种染色体重排可引起的部分基因丢失,因此可能存在着与易位不同的致癌机理。这个发现启示人们...  相似文献   

6.
蒙健军 《蛇志》2011,23(2):162-165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缺失和灭活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其第一个被发现的家族成员P73基因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P73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16基因研究进展邵春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王亚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025)关键词p16基因抑癌基因肿瘤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于最近发现新的抑癌基因——p16基因[1]。该基因在多种癌细胞中有缺陷,与...  相似文献   

8.
根据连锁遗传原理,利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标记系,对20份中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15份单基因矮秆中,有1份其矮秆基因与宽护颖基因Z连锁,位于2(2H)染色体短臂上;10份的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由3(3H)长臂携带;4份的矮秆基因与钩芒基因K连锁,位于4(4H)长臂上。5份双基因矮秆中,有3份的矮秆基因分别位于2(2H)短臂和4(4H)长臂上;1份的矮秆基因各由其3(3H)和4(4H)长臂携带;其余1份的两对矮秆基因,1对与uz基因等位,由3(3H)长臂携带,另1对则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短臂之上。  相似文献   

9.
张京 《遗传学报》2001,28(1):56-63
根据连锁遗传原理,利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状标记系,对20份中国大麦筹秆南资源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15份单基因矮杆中,有1份其矮秆基因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染色体短臂上;10份的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等位,由3(3H)长臂携带;4份的矮秆基因与钩芒K ,锁位于4(4H)长臂上,5份双基因矮秆中,有3份的筹秆基因分别位于2(2H)短臂和4(4H)长 臂上;1份的筹秆基因各由其3(3H)和4(4H)长臂携带;其余1份的两对矮秆基因,1对与uz基因等位,由于3(3H)长臂携带,另1对则与宽护颖基因w连锁,位于2(2H)短臂之上。  相似文献   

10.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清  汤雪明 《生命科学》1994,6(5):14-19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徐清,汤雪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200025)P53基因是目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星。1981年Weinbery等人首先报道人癌基因分离成功,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1986年人...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中相关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分子水平介绍了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的作用.以往认为人乳头状病毒高危型的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越来越备受关注.既往认为基因内突变和染色体物质缺失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但是,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已确切证明,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抑癌基因失活的惟一机制.对宫颈癌组织中的对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筛选并作为标记应用在检测宫颈癌中,这在防止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重大作用,还可有望作为宫颈癌治疗疗效检测的一项手段.  相似文献   

12.
转OMT/PGH基因猪外源基因整合及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俊华  陈清轩 《遗传学报》1999,26(5):497-500
实验以转OMT/PGH基因猪的G0,G1,G2和G3代共8头猪为材料,应用同位素和非同位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外源OMT/PGH基因在猪染色体上整合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外源基因可以整合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是随机的。(2)整合在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可以遗传给子代;(3)整合在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世代过程中整合的位点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p、16q部分基因及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变异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染色体8p和16q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发生LOH率最高为53.33%(24/45),其次是D8S261(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MSI出现的总频率为11.11%(5/45),出现在三个微卫星位点(D8S261、D8S499及D16S511)上。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其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FHIT:一个将脆弱位点与肿瘤相联系的抑癌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HIT位于3p14.2区域,此区域内有脆弱位点FRA3B。FHIT编码一个与酵母APH1有69%同源性,可能具有水解Ap4A功能的蛋白南。FHIT在多种肿瘤中,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肺癌及乳腺癌,存在多种类型的高比例缺失突变。FHIT是第一个将脆弱位点与肿瘤相联系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酶,依其自身序列逆转录合成端粒序列并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保证细胞分裂的稳定性。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端粒酶的激活是许多恶性肿瘤发生的先决条件。p16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可通过p16-cyclinD/CDK-pRB途径调控细胞周期。在多种肿瘤中均出现p16基因表达异常,其表达缺失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就端粒酶活性与p16基因表达在人类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肿瘤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抑癌基因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新研究表明,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的抑癌基因(包括几个关键基因)始终保持沉默、功能丧失,而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后抑癌基因则可以重新激活,其产物恢复表达。据此,人们开发出了去甲基化药物,并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及研究,结果证实去甲基化药物是一类安全、有效的抗肿瘤新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有更多的去甲基化药物问世。  相似文献   

17.
武洁  陈学军 《生命科学》2009,(1):112-115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世界范围内居第三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抑癌基因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1(Netrin-1)受体UNC5C和DCC是近年来在大肠癌中发现的可能的抑癌基因,靶向作用Netrin信号通路不仅对晚期大肠癌有治疗可能,而且对早期癌甚至晚期腺瘤都有治疗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姚旻,周信达(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肿瘤转移过程复杂,包括①肿瘤细胞通过表面受体和细胞外基质发生特异性粘附;②肿瘤细胞本身或局部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  相似文献   

19.
微RNA与肺癌     
微RNA(miRNA)是一类约22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质的表达。大部分微RNA在基因组上定位于与肿瘤相关的脆性位点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肺癌组织中,某些微RNA表达水平升高,而某些表达下降,它们充当"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角色,可能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53、p16抑癌基因和细菌L型D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原位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53、p16抑癌基因以及L型菌DNA的阳性信号。结果 恶性肿瘤中p53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p16原位核酸杂交mRNA的阳性信号,恶性肿瘤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2种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细菌L型的阳性信号与病理分级、有腹水比无腹水者、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53 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异常表达,p16 mRNA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呈负相关,2种抑癌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抑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