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并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加强管理,发现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统计发生率及引发原因。结果 225 944例手术共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914例,平均发生率为0.40%且五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引发原因以手术部位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或愈合不良,术后出血,出现漏或瘘为主,共占73.9%。结论 完善主动监测与报告系统、加强院科两级管理、注重原因分析与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改进医院中药管理,提升医院中药服务质量。方法 参照JCI标准,结合医院实际,通过信息化技术将中药药事服务的各方面进行改进,如建立电子处方系统、电子医嘱审核系统、中药电子发药系统以及进行煎药房的信息化改革,实行条码化管理和单剂量发药等,构建信息化的医院中药管理模式。结论 JCI标准下中药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了中药药事服务方便快捷、准确合理的管理、服务机制,在提高整体药学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同时也为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临床输血的规范操作,提高临床护士输血过程中的执行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效果。方法 按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护士执行输血时间的工作质量进行改进。结果 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输血时间执行不符合率明显下降,从51.28%降至12.44%。2008年修订标准进行质量监控,全年执行质量均在控,不符合率最终降低至10.00%以下。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的改进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输血执行力,是输血质量和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实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市3所已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医院中80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效果以及管理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晋升公平评分、注重培训评分、提供职业信息、促进职业自我发展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内在满意度评分、外在满意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士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及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需求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法。为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以及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国家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的相关规范及标准文件,遵循 PDCA 循环的思想,结合信息技术,最终建立一个“非计划再次手术”专用的管理方法。结果 方法实施前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发生率从方法实施前(2014年下半年)的1.02%降低到方法实施后(2015年7—12月)的0.71%。结论 方法有效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符合医疗管理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临床给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临床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患者资料,对200起发生在我院的临床给药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发生的200起临床给药错误案例中,药品错误、剂量错误和遗漏在给药错误中的比例占74%;且非节假日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次数高于节假日;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临床给药错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增加护士值班人数、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给药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管理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能级进阶分层管理实施与否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护士分别为251人和283人。比较两组护士实践能力及职业态度。结果 护士实践能力、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各维度评分实施后组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实施能级进阶护士分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护士形成正向的职业态度,有助于培养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级医院“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对慢性病延续医疗服务的作用与影响。 方法 三级医院成立家庭护士服务部及顾问医生团队,与出院慢性病患者签定延续医疗服务约定,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以签约对象为中心,以家庭、社区、医院为一体的无缝医疗服务链。统计2016年1—9月“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应用的相关指标。 结果 “家庭护士”服务模式应用后,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签约并成立医疗联合体,262例慢性病出院患者与家庭护士服务部签定延续医疗服务约定;慢性病签约患者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9.8%和90.0%等。结论 “家庭护士”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引导了慢性病患者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增强了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上下联动,提高了慢性病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概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2月江苏省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信息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1)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高发地点主要为住院病房、门诊和急诊;(2)高发科室为骨科、普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以及妇产科。结论 完善报告制度,强化主动上报意识;丰富报告系统功能,提升统计分析水平;加强高危科室风险防范,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创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在医院未实现护理无线移动系统的状态下,研制在电子病历中实现护理电子病历、护理管理等7项综合功能,使医院电子病历“无纸化”办公得以施行。结果 简化医嘱查对制度和流程,杜绝执行转抄医嘱方面的护理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缩短护士的非护理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推进护理工作信息改革进程。结论 对患者、护理人员、医生、护理管理和医院节省资金等方面均带来不同程序的收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为护理科学化管理提供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和探讨三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认知情况,为保障患者安全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58名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维度最高分为科室内团队合作(4.12±0.36),积极反应率86.28%,维度沟通的公开性积极反应率最低,仅为36.28%。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在安全文化认知方面仍有待加强,人员配置及事故报告是构建安全文化的主要障碍,医疗机构应从系统角度出发,建立非惩罚性的事故报告制度,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主动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135名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制定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可提升上报积极性;而对于“因报而罚”的担忧是降低上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完善上报管理制度,营造非处罚性报告氛围;优化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指标,构建分析反馈机制;拓宽事件上报渠道,提高上报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控制医院药品成本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系统分析药品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和组合措施控制药品成本。结果 医院药品采购成本降低25%,药品综合成本有效降低。结论 降低药品成本需要创新方法,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贯穿于药品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ICU护士工作压力和创新行为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哈尔滨市三所大型综合医院的10个ICU病区的28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工作压力平均分为2.63±0.64分,创新行为平均分为4.21±0.92分。工作压力各维度中,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及工作和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三个维度为创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减轻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才有利于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创新行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归纳总结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关怀护理的组织环境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合理应对措施优化实施关怀护理的组织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感知到的对患者实施关怀护理的组织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组织资源、组织制度和组织气氛。结论 关怀护理的良好实施需要组织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医院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行患者临床安全信息保障体系理论研究。方法 结合医院信息化实际,针对药品、护理、手术、检查、检验、输血六大类医嘱,分析其流转环节关键节点,进行信息闭环,研究护理执行文档、手术医疗器械以及消毒供应包管理追溯、医技报告危急值报警等信息标准化,建立数据集,实现病人临床安全的信息化支撑。结果 实现了护理文档数据标准化和移动护理数据采集的全面应用,探索了医嘱闭环信息的工程化建设方法,研发了移动护理软件,形成了护理工作绩效评价的新模式。结论 通过项目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护理文档标准化研究,形成了医嘱闭环执行与护士工作量评价新方法,并在患者临床安全的一系列关键环节进行了信息保障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2012年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来评价。结果 浙江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医护比与护士占卫技人员的百分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准,医护比例倒置, 地域性差异显著,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结论 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但结构亟待改善,地理公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