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短期CO2浓度升高对雨林树种盘壳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研究了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上层乔木盘壳栎 (Castanopsis patelliformis(Chun) Chun)叶片光合作用对高 CO2浓度的短期响应。用 L i- 6 4 0 0 (L i- cor,Inc.,USA)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外置 CO2 气源 ,程序控制 CO2 处理浓度为35 0μmol/ mol及其加倍浓度 ,测定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 ,并通过光合作用相关响应曲线计算主要光合参数。结果表明 ,CO2 浓度倍增可使盘壳栎植株阳性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 75 % ,光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6 5 % ,气孔导度降低 2 8%~ 73%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4 3%~ 70 % ,光补偿点升高近 7μmol/ (m2· s) ,饱和点提高 10 0 μmol/ (m2·s) ,表观量子产量提高 6 1% ,反映出 CO2浓度升高可提高植物的光合生产力。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趋势在高 CO2 浓度的短期作用下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硝化活性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培养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bacteria),研究了在28℃~30℃、摇床转速为110r/min时,pH、氮源、碳源、NaCl、有机物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8·0~8·5、NaNO2含量4,500mg/L、Na2CO3含量1·5g/L、NaCl含量0~0·5%、葡萄糖含量0~0·1%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生长良好,培养9d时,细菌浓度可达4·6×109MPN/mL,且培养基中的NO2--N能全部被硝化为NO3--N。培养基中NaCl含量大于0·5%、葡萄糖含量大于0·1%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对氮源的利用受到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降解淡水养殖池塘中的NO2--N试验表明,在水温25℃、pH8·6的池塘中,NO2--N从菌体投放后的第3d开始下降,18d后NO2--N由1·47mol/L下降至0·49mol/L。  相似文献   

3.
针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bacteria),研究了在28℃~30℃、摇床转速为110r/min时,pH、氮源、碳源、NaCl、有机物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8·0~8·5、NaNO2含量4,500mg/L、Na2CO3含量1·5g/L、NaCl含量0~0·5%、葡萄糖含量0~0·1%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生长良好,培养9d时,细菌浓度可达4·6×109MPN/mL,且培养基中的NO2--N能全部被硝化为NO3--N。培养基中NaCl含量大于0·5%、葡萄糖含量大于0·1%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对氮源的利用受到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降解淡水养殖池塘中的NO2--N试验表明,在水温25℃、pH8·6的池塘中,NO2--N从菌体投放后的第3d开始下降,18d后NO2--N由1·47mol/L下降至0·49mol/L。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其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 0 .5~ 2 mg Se/ kg土不同用量的硒肥处理的圆叶决明植株株高、分枝数和植株干重 ,比不施硒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 11.71%~ 18.97%、0 .5 5 %~ 2 2 .6 1%和 5 2 .9%~ 14 4 .9% ;植株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 ,不施硒 (CK)处理的植株含硒量仅为 0 .0 2 5 mg/ kg,当施硒肥量为 2 mg Se/ kg土 (S2 )时 ,植株的硒含量达到0 .2 2 2 mg/ kg,比对照增加了 7.88倍 ;施硒量为 1mg Se/ kg土 (S1)处理圆叶决明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 ,比对照提高2 81.5 % ,比施 2 m g Se/ kg土的增加了 2 0 6 .1% ;根瘤固氮酶活性以施用 2 mg Se/ kg土的处理为最大 ,比对照增加了 4 9.4 1%。植株叶肉细胞超显微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 :施不同用量硒肥处理均能比对照处理增加植株叶绿体的数量 ,其中以1.5 mg Se/ kg土的施用量处理效果最好 ,而 1.5 m g Se/ kg土和 2 mg Se/ kg土处理对提高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和片层密度效果较佳 ,但对稳定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效果则不明显 ;而施用 1.5 m g Se/ kg土和 1mg Se/ kg土处理则显示了减少线粒体的数量 ,降低线  相似文献   

5.
许振柱  周广胜  肖春旺  王玉辉 《生态学报》2004,24(10):2186-2191
研究利用大型环境生长箱模拟了两种沙地优势灌木柠条和羊柴对 CO2 浓度倍增和土壤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 CO2 浓度倍增使柠条和羊柴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 6 2 .90 %和 5 0 .0 0 % ,使植株叶面积分别增加了 4 1.86 %和 4 5 .84 %。 CO2 浓度的倍增效应随着土壤干旱的增加而下降。 CO2 浓度倍增和土壤干旱都增加单位叶面积质量 (L MA) ,但 CO2 浓度倍增主要增加了水分充足时的 L MA。 CO2 倍增使柠条和羊柴叶片含氮量分别降低了 10 .4 0 %和 5 .0 6 %。柠条叶片含氮量在所有土壤干旱条件下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羊柴叶片的含氮量仅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增加。 CO2 倍增使叶片的碳氮比显著增加 ,但土壤干旱使之降低。CO2 浓度倍增降低叶肉细胞质膜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的含量 ,干旱使之增加。叶片含氮量与 MDA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 CO2 倍增有保护叶片免受严重土壤干旱的作用 ,但干旱的负面影响是 CO2 倍增效应所难以弥补的  相似文献   

6.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 改良油菜品种,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 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当PEG浓度为35%, 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105个/mL时, 融合25 min时, 融合率可达18.2%。融合后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 以附加1.0 mg/L 2,4-D +0.5 mg/L 6-BA+0.5 mg/L NAA+ 200 mg/L肌醇+300 mg/L水解酪蛋白的改良的KM8p为融合体培养基, 以0.1 mol/L 蔗糖+0.2 mol/L葡萄糖+0.2 mol/L甘露醇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 效果较好, 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6.8%。将融合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转移至培养基(B5无机盐+0.087 mol/L蔗糖+0.2 mg/L 2, 4-D+0.5 mg/L NAA+0.2 mg/L 6-BA+ 0.5% Agar, pH 5.8)上增殖培养, 待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3~5 mm时, 及时将其转至分化培养基(MS无机盐+0.087 mol/L 蔗糖+0.1 mg/L IAA+0.8 mg/L 6-BA+0.8% Agar, pH 5.8)中诱导不定芽再生, 芽分化率为35.7%。当不定芽长为2~3 cm时, 将其切下转入附加0.5 mg/L IBA+0.2 mg/L 6-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14 d左右即可形成再生植株, 生根率可达88%。同时, 以紫外线(60 μW/cm2)照射芝麻菜原生质体, 进行不对称融合, 照射2 min的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照射4 min的只获得愈伤组织, 而照射5 min以上的没有获得愈伤组织, 但其愈伤组织再生、增殖及植株再生均不如对称融合。从细胞学鉴定的21块杂种愈伤组织上再生出16株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 改良油菜品种,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 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当PEG浓度为35%, 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105个/mL时, 融合25 min时, 融合率可达18.2%。融合后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 以附加1.0 mg/L 2,4-D +0.5 mg/L 6-BA+0.5 mg/L NAA+ 200 mg/L肌醇+300 mg/L水解酪蛋白的改良的KM8p为融合体培养基, 以0.1 mol/L 蔗糖+0.2 mol/L葡萄糖+0.2 mol/L甘露醇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 效果较好, 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6.8%。将融合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转移至培养基(B5无机盐+0.087 mol/L蔗糖+0.2 mg/L 2, 4-D+0.5 mg/L NAA+0.2 mg/L 6-BA+ 0.5% Agar, pH 5.8)上增殖培养, 待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3~5 mm时, 及时将其转至分化培养基(MS无机盐+0.087 mol/L 蔗糖+0.1 mg/L IAA+0.8 mg/L 6-BA+0.8% Agar, pH 5.8)中诱导不定芽再生, 芽分化率为35.7%。当不定芽长为2~3 cm时, 将其切下转入附加0.5 mg/L IBA+0.2 mg/L 6-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14 d左右即可形成再生植株, 生根率可达88%。同时, 以紫外线(60 μW/cm2)照射芝麻菜原生质体, 进行不对称融合, 照射2 min的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照射4 min的只获得愈伤组织, 而照射5 min以上的没有获得愈伤组织, 但其愈伤组织再生、增殖及植株再生均不如对称融合。从细胞学鉴定的21块杂种愈伤组织上再生出16株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CO2 浓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影响 ,以期对未来大气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降雨地区的小麦 蚜虫关系发展趋势做出初步预测 .结果表明 ,随CO2 浓度升高 ,禾谷缢管蚜种群持续增长 ,但以CO2 浓度从 35 0 μl·L-1上升到 5 5 0 μl·L-1时增长最快 ;禾谷缢管蚜种群大小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各CO2 浓度下均以 6 0 %土壤水分的最大 ;当CO2 浓度从 35 0 μl·L-1上升到 5 5 0 μl·L-1时 ,6 0 %土壤水分下的种群增长最快 ;当CO2 浓度从 5 5 0 μl·L-1上升到 70 0 μl·L-1时 ,6 0 %和 40 %土壤水分下的种群增长相近 ,且高于 80 %土壤水分下的增长 .据此可以认为 ,随大气CO2 浓度升高 ,禾谷缢管蚜种群会持续增长 ,从目前至下世纪中叶的时间内可能是蚜虫种群增长最快的阶段 ,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幅度较大、小麦受害较重 .  相似文献   

9.
蜜环菌诱导子对丹参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6 7_V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利用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 ,研究了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Karst)诱导子浓度、诱导子的加入时间与处理的收获时间对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结果表明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9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9天收获培养物与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147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3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6天收获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6 2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87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2 8天收获培养物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94mg/L ,P <0 .0 5 )。结果证实 ,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对于观察值受多因素影响的研究非常有效和方便。  相似文献   

10.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I.系统结构与控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在稻麦轮作水稻田建立FACE系统 (Free AirCO2 Enrichment) ,即CO2 浓度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平台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平台的CO2 浓度进行监测控制 ,根据大气中的CO2 浓度、风向、风速 ,作物冠层高度的CO2 浓度及昼夜等因素的变化调节CO2 气体的释放速度及方向 ,实现FACE圈的CO2 浓度高于周围大气CO2 浓度 2 0 0 μmol·mol-1.试验表明 ,影响控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风速、作物和土壤呼吸作用和扩散层高度 .经过控制方程参数调整 ,在白天 ,控制精度达到 80 %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白天达到 83% ,夜晚为6 8% .FACE圈内的CO2 分布基本均匀 .平均CO2 设置浓度白天为 5 5 7mol·mol-1,晚上为 6 0 8mol·mol-1.圈内CO2 浓度分布基本上沿放气管对称分布 ,由边沿向中心逐步降低 .2 0 0 1年水稻生长季节平均控制精度 (TAR)达到白天 1.0 3和晚间 1.0 9.  相似文献   

11.
结球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组织快繁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结球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进行快繁,以探讨不同外植体、激素配比及浓度、定植方式等因素对结球甘蓝不定芽、不定根发生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素浓度组合为5 mg/L 6-BA+0.25 mg/L NAA时不定芽分化率最高,腋芽和下胚轴分别为87.5%和85%;当组合为2 mg/L 6-BA+0.01 mg/L NAA和3 mg/L 6-BA+0.1 mg/L NAA时最易诱导产生不定芽,增殖系数达到4以上;适合生根培养基为2/3 MS+0.1 mg/L IBA+0.1 mg/L NAA,平均每株生根数是7~8条,生根率80.3%.移栽到穴盘的试管苗成活率高达100%,生长健壮;直接栽在大田的成活率为84.7%,长势较差.起始培养时腋芽比种子增殖速度快,后期增殖及生长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数株红酵母中选出 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 98(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9.9g/L ,334 .8μg/ g和 6 .7mg/L) ;研究了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营养与环境条件 ,获得了最佳的发酵生理学条件 :葡萄糖 40 g/L ,(NH4 ) 2 SO4 10 g/L ,酵母膏 3g/L ,蕃茄汁 2mL/L ,花生油 0 .5mL/L ,接种量 30mL/L ,初始pH 6 .0和通气量 (培养基装量 ) 4 0mL/ 2 5 0mL。在此初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 ,红酵母RY 98经 72h摇瓶发酵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可达 2 6 .8g/L ,386 .9μg/ g和 10 .4mg/L ,依次比初筛中提高了 34 .7% ,15 .6 %和 5 5 .2 %。  相似文献   

13.
白皮松成熟胚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皮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再生小植株.试验结果表明,成熟胚不定芽诱导以MS培养基最佳,附加0.294 mg/L的NAA和3.56 mg/L的6-BA时,诱导率接近100%;MS培养基附加NAA(0.05 mg/L)时,平均增殖系数可达6.3以上.不定芽增殖率最大值(10)出现在SH培养基上,此时NAA浓度为0.05 mg/L、6-BA浓度为4 mg/L.MS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活性炭和GA3能促进不定芽生长,随着活性炭和GA3浓度的增加,有效嫩梢(≥2cm和≥4 cm)的比率显著增高;当活性炭和GA3浓度过高时(分别超过2.75 g/L和4.1 mg/L),不定芽的伸长与生长受到抑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种胚为外植体获得了无根苗.  相似文献   

14.
激素对洋桔梗植株再生的影响及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群  刘光勇  王丽 《广西植物》2004,24(1):40-4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 6 BA、KT、NAA和IBA诱导洋桔梗叶片外植体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MS +6 BA 0 .5~ 1 .0mg/L(单位下同 ) +NAA 0 .2和MS +6 BA 0 .5~ 1 .0 +IBA 0 .2培养基都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但 6 BA的浓度必须小于 1 .0mg/L ,否则会导致组织的严重玻璃化 ;MS +KT 1 .0~2 .0 +NAA 0 .2或MS +KT 1 .0~ 2 .0 +IBA 0 .2培养基也能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较早且质地较好 ,适合分化。继代培养时 ,MS培养基中仅加 6 BA 0 .5mg/L或KT 0 .5mg/L ,即能获得较高的分化率。生根培养研究中 ,培养液为 1 /2MS+5 0g/L糖 +IBA 2mg/L的前处理 ,生根效果较好 ,生根率接近基质生根培养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5.
Cecropin-X发酵过程中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斜面转接实验 (5 0次 )检测重组Cecropin X工程菌质粒的结构稳定性 ,采用 30L自动控制发酵罐观察不同培养基 ,有无选择压力和溶氧高低等培养条件对质粒分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工程菌质粒具有结构稳定性和分裂不稳定性。当外源蛋白表达时 ,便会出现分裂不稳定性 ,表达量越高 ,质粒丢失情况越严重。经1 2h的培养 ,当采用TB和 2×LB作为发酵培养基时 ,带质粒的菌为 6 8 5 %和 98 0 % ,包涵体得率有很大差异 ,干重分别为 1 2 4和 0 4 0g L。发酵培养基中 (TB)氨苄青霉素浓度为 0和 1 0 0 μg mL时 ,带质粒的菌为 6 8 5 %和 92 0 % ,包涵体得率基本一致 ,干重分别为 1 2 4和 1 2 0g L。通过改变搅拌速度来调节溶氧量 ,当转速为 1 5 0和 2 5 0r min时 ,带质粒的菌为 6 8 5 %和 1 0 0 % ,包涵体得率有较大差异 ,干重分别为 1 2 4和 0 71g 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aCl盐度(0、1、3、5、7、9)和NaHCO3碱度(1.00 mmol/L、10.00 mmol/L、15.85 mmol/L、25.12 mmol/L、39.81 mmol/L、63.10 mmol/L)对松浦镜鲤(Cynipus carpio)与方正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仔鱼24 h和48 h存活率的影响。1盐度实验结果,松浦镜鲤在盐度为0、1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平均为72.40%±6.09%;在盐度0~3时,孵出仔鱼畸形率较低,平均为6.02%±1.87%,48 h存活率较高,平均为94.99%±6.44%。方正鲫在盐度0~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平均为68.03%±15.44%;在盐度0~5时,孵出仔鱼畸形率较低,平均为7.95%±3.24%,48 h存活率较高,平均为88.52%±9.19%。2碱度实验结果,这两种鱼的孵化率在碱度1.00~25.12 mmol/L时较高,松浦镜鲤平均为47.96%±8.43%,方正鲫平均为66.23%±18.11%。畸形率在碱度1.00~15.85 mmol/L范围内较低,松浦镜鲤平均为12.47%±3.77%,方正鲫平均为12.46%±8.44%。48 h存活率在碱度1.00~15.85 mmol/L时较高,松浦镜鲤平均为96.16%±5.04%,方正鲫平均为85.62%±3.73%。综合各项指标,松浦镜鲤和方正鲫人工孵化用水建议盐度控制在3以内,碱度控制在15 mmol/L以内。  相似文献   

17.
无机碳源对小球藻自养产油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研究小球藻利用无机碳自养产油脂,考察了3种无机碳源 (Na2CO3、NaHCO3和CO2) 及其初始浓度对小球藻产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能利用Na2CO3、NaHCO3和CO2产油;经Na2CO3、NaHCO3和CO2培养10 d后,随着每种无机碳源浓度的增加,小球藻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小球藻经3种无机碳源培养后,其培养液pH值上升。最适宜的Na2CO3和NaHCO3添加量均为40 mmol/L,其生物量分别达到0.52 g/L和0.67 g/L,产油量分别达到0.19 g/L和0.22 g/L。在3种无机碳源中,CO2是最佳无机碳源,当CO2浓度为6%时,小球藻生长最快,生物量达2.42 g/L,产油量最高达0.72 g/L;当CO2浓度过低时,无机碳供应不足,油脂产量低;当CO2浓度过高时,培养液pH偏低,小球藻油脂积累受到抑制。Na2CO3和NaHCO3较CO2更有利于小球藻积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CO_2增长对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 1 7a生杉木人工林小枝的活体测定 ,研究了大气 CO2 增长对杉木中龄林净光合、呼吸、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CO2 浓度为 4 5μmol/ L左右时 ,杉木针叶净光合速率比正常大气 CO2 下提高 1倍以上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约 1~ 2倍 ;同时使光补偿点降低 ,饱和点和光抑制点提高 ,光量子效率提高 4 0 %~ 2 95%且阳枝大于阴枝 ,针叶暗呼吸降低 2 0 %~ 72 %。随着 CO2 浓度的增加 ,针叶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线性上升 ,约到 4 5μmol/ L以后 ,增加速率减慢 ,但 CO2 饱和点可达 1 1 6μmol/ L以上。杉木针叶对CO2 增长的这种反应 ,对大气 CO2 不断增长的条件下杉木生长是有利的 ,但对其长期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实验分析了有机土栽培下温室内CO2浓度变化规律,研究了增施CO2对温室番茄植株生理效应、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土栽培条件下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温室内CO2浓度在11月和3月,最高浓度达到1 200 μL·L-1以上,在改善温光条件下,可不施或少施CO2;而7月温室内CO2日最高浓度在500 μL·L-1以下,每天应提早增施CO2.CO2空间分布为近地面层》畦面》植株内部》冠层》株顶上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有机土壤栽培CO2浓度日变化范围为331~1 294 μL·L-1,而外界浓度与土壤无作物栽培方式日变化范围为327~556 μL·L-1,土壤栽培CO2变化范围为402~1 047 μL·L-1.光照强度是影响温室内CO2浓度和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对照相比,温室内增施CO2番茄株高增加18.29%,总干重增加18.69%,功能叶面积增加22.02%,光合速率提高48.92%,叶绿素含量增加33.00%,羧化效率提高87.50%,产量增加 26.48%,果实Vc增加33.27%,番茄红素增加30.9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生长在高CO2 浓度 (70 0± 5 6 μl·L-1) 1周的香蕉叶片 ,其光合速率 (Pn ,μmol·m-2 ·s-1)为 5 .14± 0 .32 ,较生长在大气CO2 浓度 (35 6± 30lμl·L-1)的高 2 2 .1% ,而生长在较高CO2 浓度下 8周 ,叶片Pn较生长在大气CO2 浓度的低 18.1% ,表现香蕉叶片对较长期高CO2 浓度的驯化和光合作用抑制 .生长在高CO2 浓度的香蕉叶片有较低光下呼吸速率 (Rd) ,而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 补偿点则变幅较小 .最大羧化速率 (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 (J)分别较生长在大气CO2 浓度的低 30 .5 %和 14 .8% ,根据气体交换速率计算的表观量子产率 (α ,molCO2·mol-1光量子 ) ,生长在较高CO2 浓度下 8周的叶片为 0 .0 14± 0 .0 1,而生长在大气CO2 浓度下的为 0 .0 2 5±0 .0 0 5 .较高CO2 浓度下叶片的表观量子产率降低 44% .光能转换效率 (electrons·quanta-1)亦从 0 .2 0 3降低至0 .136 .生长在较高CO2 浓度下香蕉叶片的叶氮在Rubicos分配系数 (PR)、叶氮在生物力能学组分分配系数(PB)和叶氮在光捕组分的分配系数 (PL)均较生长在大气CO2 浓度低 ,表明在高CO2 浓度下较长期生长 (8周 )的香蕉叶片多个光合过程受抑制 ,光合活性明显降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