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粉斑螟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粉斑螟是烟叶及卷烟贮存期的重要害虫。本工作研究了烟草粉斑螟的生活史、习性及影响消长的主要因子。在湖北省该虫一年发生2~3代,在26~30℃,相对湿度70~90%对,卵历期5~7天,幼虫期29~50天,幼虫5~6龄,蛹期6~18天。幼虫蚕食烟叶成孔洞,老熟幼虫在烟叶表面或麻袋及仓库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烟叶从收购入库至贮存各环节均可遭受为害,以卷烟厂贮存过程受害最甚。通常高、中档烟叶受害重于低挡烟叶,其烟草粉斑螟种群密度随着贮存期的延长呈线性增加。烟叶含水量达13%时,幼虫发育迅速,为害重;含水量低于10%时,幼虫发育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茴香薄翅野螟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艳  刘永范 《昆虫知识》1998,35(6):331-332
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oli又名茴香螟、油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它是最近几年来在我省密山地区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茴香等植物越来越重的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植株的角果食籽粒。随着春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该虫的发生日趋严重,一般食荚率10%~20%,严重者在90%以上。我们于1989~1992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豆生活史及习性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表明,首香螟在密山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2年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上旬成虫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溴氰菊酯对烟草粉螟的亚致死效应,本文采用烟叶浸渍法以溴氰菊酯亚致死浓度(LC 10和LC 25)胁迫烟草粉螟3龄幼虫,并通过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探究溴氰菊酯胁迫对烟草粉螟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溴氰菊酯LC 10、LC 25处理F 0代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LC 25处理F 0代的产卵前期及总产卵前期明显长于对照;LC 25处理与LC 10处理和对照间,F 0代雌、雄虫寿命均差异显著;LC 10处理和LC 25处理F 1代与对照存活率明显下降,F 1代各处理间的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7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LC 25处理组2龄、4龄、6龄幼虫历期比对照延长了且差异显著;LC 25处理组的成虫前期比对照组延长了且差异显著。同时LC 25处理的雌、雄虫寿命最短,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溴氰菊酯能够抑制烟草粉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用药控制烟草粉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竹织叶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织叶野螟是福建省近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竹林食叶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竹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应用40%乐果或50%甲胺磷10倍液进行竹腔注射,效果较好。重度发生的林分可用油烟机喷杀灭菊酯+柴油烟雾防治,轻度发生林分可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陈志麟 《昆虫知识》1997,34(5):302-303
辣椒实蝇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鉴定以成虫为主,而对辣椒的田间调查或商品贸易中,往往以幼虫出现。因此,幼虫是重要虫态,国外已有准确报道[1],国内尚未见到有关辣椒实蝇幼虫准确鉴定的记载。作者于1993~1995年对该央进行了养殖,并对其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和方法1.三蝇种:采自泰国产辣椒(指天椒)CapsicumfrutescensVar.conoides。1.2幼虫培养:将采集的虫果,放入装有湿沙的养虫缸中,然后置在网笼中,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培养。当老熟幼虫离开寄主,钻入沙中化蛹…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自然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对棉花等作物具有严重威胁的新的外来人侵害虫,2008年8月在广州市区扶桑上发现该虫。关于该虫入侵种群的大小是需要明确的基本人侵生物学问题之一。【方法】采用了野外接虫、定点系统跟踪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番茄、棉花田间扶桑绵粉蚧的最小入侵种群规模。【结果】扶桑绵粉蚧初始种群侵入棉花、番茄田3d后数量急剧下降,分别减少了82.7%、61.2%,进入3龄后田间种群数量呈现持续小幅度减少的规律,进入产卵期的雌虫出现概率分别为2.83%、2.5%。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单雌产卵量为532.6粒,明显高于番茄(418.4粒)。棉花、番茄田的入侵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5.09、10.46,下一代种群呈明显增长趋势,能够成功定殖。棉花、番茄田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Ⅰ型(凹型),存活率(S)与接虫后天数(D)的关系模型分别为S=(1.0000+1.1.505D)-1.1250,S=(Q9996+Q124810)^-3.0614。根据进入产卵期雌虫的概率,计算出保证扶桑绵粉蚧成功入侵的最小自然种群规模为36—40头。【结论与意义】广州地区6~8月番茄、棉花田新人侵的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为Ⅰ型(凹型),最小入侵种群规模为36—40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入侵生物学特性和制定防治策略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在武汉地区春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并分析了幼虫分布的虫龄结构。结果表明,豇豆荚螟在豇豆开花结荚期对花的危害率显著高于豆荚;百花虫量和百荚虫量最高分别为65头和15头,分别位于盛花末期和盛荚中后期。花器中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而荚中4龄和5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1~3龄幼虫。豇豆花不同部位的虫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如花药中的1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3~5龄幼虫;花萼中1~3龄幼虫比例显著高于4龄和5龄幼虫;而子房中各龄期幼虫分布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花萼中各龄期幼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花药和子房。本研究明确了豇豆荚螟幼虫在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对于制定该虫的科学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蜡蚧菌Lecanicillium是自然界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了获取更多的蜡蚧菌作为控虫真菌资源,对从森林中的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一株蜡蚧菌进行鉴定以及与其他几种病原真菌进行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的致病性对比。【方法】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对从贵州贵定松林下土壤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浸虫法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筛选。【结果】根据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真菌为丝枝蜡蚧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在测试菌株中,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3龄幼虫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22%,64.92%和77.92%,表现出较好的致死效果。【结论】丝枝蜡蚧菌对烟草粉斑螟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好,可用作仓储内烟草粉斑螟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9.
烟草粉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粉斑螟是贮烟主要害虫之一,在安徽合肥每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第1代,第2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下至9月上旬。第1代卵的历期5-6天,幼虫平均历期56天,蛹的平均历期8.5天。麦蛾茧蜂Microbracon bebets Say寄生其幼虫,一种螨吸食其卵。实际损失率(y)与词查损失率(X)之间存在显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1.26565x 9.12613×10^3(r=0.888879)。  相似文献   

10.
CO2浓度升高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直接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刚  陈法军  戈峰 《生态学报》2006,26(6):1732-1738
利用CDCC-1型密闭式动态CO2气室,在人工饲料下研究了不同CO2浓度(750μl/L vs.370μl/L)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棉铃虫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和酶的含量。结果表明:(1)高CO2浓度大气中生长的棉铃虫种群发育延缓,单雌产卵量增加,虫体重量减轻,内禀增长率下降,而对人工饲料的消耗量和粪便排泄量增加。与对照相比,高CO2浓度下饲养的棉铃虫幼虫的发育历期延缓了15.14%(P〈0.01),幼虫的取食量增加了8.03%(P〈0.01),粪便量增加了14.54%(P〈0.05)。(2)高CO2浓度可影响棉铃虫幼虫对人工饲料的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在750μl/L CO2饲养下棉铃虫幼虫的相对消耗率、生长效率,食物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均有所降低。(3)高CO2浓度还改变了棉铃虫幼虫体内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和酶的活性。与对照比较,750μl/L CO2饲养下棉铃虫幼虫体内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4.16%(P〈0.01)和28.40%(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6.43%、9.12%和40.17%,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下降了20.25%(P〈0.01)。  相似文献   

11.
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红脉穗螟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危害日愈严重。【方法】采用饲喂法、浸卵法研究了烟碱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卵、幼虫、蛹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烟碱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且随着龄期的增大,红脉穗螟幼虫对烟碱的敏感性呈现降低的趋势;烟碱对红脉穗螟5龄幼虫的L%、£c。£cq。分别为5.13、20.69、292.10mg·L-1,同时烟碱可延长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经不同浓度烟碱处理后,卵的孵化率大大降低,且初孵幼虫存活率也受到影响,部分幼虫无法成功转至2龄;同一卵龄中,LC25和LC50。处理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于LC90处理组。不同浓度烟碱处理后的红脉穗螟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以LC90处理组影响最大,化蛹率和羽化率仅为18.89%和1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意义】烟碱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源杀虫剂,对红脉穗螟的发育和存活均表现出生物活性,可作为该虫防治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是危害烟草的重要害虫.为了实现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测定了小地老虎幼虫对不同食物(小白菜、蕹菜、人工饲料和麸皮)取食的偏好性,评价添加鲜叶类诱食剂时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粉剂、S.feltiae SN虫尸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化学农药敌杀死(溴氰菊酯)对小地老虎的防控而实现对移栽期烟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间不同食物吸引的小地老虎幼虫数量有差异,但是这些幼虫对鲜叶类蔬菜(小白菜和蕹菜)具有偏好性.当每株烟苗存在2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时,未添加幼虫诱食剂的情况下,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的烟苗死亡率为56.7%,显著低于绿僵菌处理的74.2%、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处理70.0%和对照78.3%,但高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37.5%;添加诱食剂后,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烟苗的死亡率为40.8%,显著低于绿僵菌62.5%和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67.6%处理和对照62.5%,但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39.2%,差异不显著.当每株烟苗存在3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时,不论是否添加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后的烟苗死亡率显著低于绿僵菌、昆虫病原线虫虫尸剂处理和对照,但与敌杀死(溴氰菊酯)处理的烟苗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同样,添加幼虫诱食剂后,昆虫病原线虫粉剂处理的烟苗死亡率为36.7%,显著低于未加入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的处理71.7%.因此,烟苗周围存在2头或3头小地老虎4龄幼虫的情况下,S.carpocapsae All线虫粉剂对刚移栽烟苗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烟苗周围添加小地老虎幼虫诱食剂能显著降低烟苗的被危害率,为烟田小地老虎幼虫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定忠  汤建国 《昆虫知识》1998,35(5):283-284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其抗药性问题已成为棉花生产主要障碍之一[1]。为了解我地棉铃虫的抗药性情况,我们自1996年开始对其进行监测。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测定药剂10%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90%万灵可溶性粉剂、35%硫丹乳油、2.5%功夫乳油。药剂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提供。氯氰菊酯、万灵测定其抗性倍数,硫丹、功夫和敌杀死测定一个浓度(硫丹稀释800倍,功夫和敌杀死各稀释1500倍)的毒杀效果,重复3次取平均值。回.2测试虫源在全县不同棉区采集第三代…  相似文献   

14.
李毓晶 《昆虫知识》1994,31(3):163-164
在前文[1]中,作者报道了牧鹿蛾AmafaPasus(Leech)的生物学特性。在这一研究中,发现该虫幼虫有15~16龄的龄级,在鳞翅目昆虫中是罕见的。为了证实这个发现,从1983~1991年我们重复进行了饲养和观察研究,肯定了该虫有15~16龄的龄级。1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是将野外捕捉的牧鹿蛾成虫放养虫笼中产卵,再将卵移至培养皿中,待其孵化。孵化后的幼虫用小毛笔分别移到另外的培养皿中饲养。1983~1987的5年中每皿放幼虫1~20条。用蚧虫,竹节上的粉末、笋箨、米饭花、女贞等新鲜树叶和干枯的嫩叶、花蕾等分别饲养。从1988~1991年采用每皿饲养1…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存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白眉野草螟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是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以滞育的老熟幼虫做土茧在土壤中越夏,研究明确滞育幼虫在夏季持续高温和极端高温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该害虫秋季虫源基数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白眉野草螟带土茧滞育幼虫和不带土茧滞育幼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设置43,46,49,52和55℃极端高温,分别处理0.5,1,2和4 h;设置35,37,39和41℃普通高温,分别处理1,2,4和8 d。【结果】极端高温处理2和4 h后,带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0.04℃(95%置信区间: 49.36~50.47℃)和48.81℃(95%置信区间: 47.74~49.37℃),去除土茧后分别为48.20℃(95%置信区间: 47.66~48.74℃)和47.36℃(95%置信区间: 47.08~48.37℃);52℃温度条件下,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1.29 h(95%置信区间: 1.17~1.44 h),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1.02 h(95%置信区间: 0.93~1.18 h)。普通高温处理41℃时,带有土茧滞育幼虫半致死时间为3.21 d(95%置信区间: 2.92~3.52 d),去除土茧后半致死时间为2.66 d(95%置信区间: 2.33~3.02 d)。【结论】白眉野草螟滞育幼虫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土茧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小麦收割后深耕灭茬,使土茧或幼虫裸露到地表,利用夏季土表高温杀死滞育幼虫,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红梢斑螟是为害马尾松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明溪1年发生3-4代,以幼虫越冬,幼虫5龄,卵期3-7天左右,曲虫期24-35天,越冬代138-169天,蛹期11-18天。选用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50%甲胺磷、4.5%氯氢萄酯,20%杀灭菊脂等农药的不同浓度,采用拉丁方设计对微红梢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农药中80%敌敌畏500倍液、50%甲胺礴5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1000、1500倍液,对3-5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部在85%以上。20%杀灭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以2:1:50或1:2:50的比例混合,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刺槐掌舟蛾PhaleragroleiMoors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危害刺槐的重要害虫。为探讨科学防治技术,1993~1995年作者在日照市东港区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危害在鲁东南日照沿海和苏北地区调查发现,刺槐掌舟蛾只危害刺槐,虫株率达引%,危害严重的植株,幼虫把叶片,叶柄和嫩梢全部食光,致使树势明显衰弱,影响生长。2生物学特性2.l生活史刺槐掌舟蛾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10cm左右深土下化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危害,5月中旬开始老…  相似文献   

18.
在广泛利用马蜂防治棉铃虫的同时,发现麻雀、蜘蛛、蚂蚁、胡蜂巢螟等是它的天敌,而以胡蜂巢螟危害最重,蜂巢被害率一般在40%左右,重考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蜂群的壮大。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于1975、1976年,对胡蜂巢螟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胡蜂巢螟(Hypsopygia mauritialis Boisd)又叫马蜂窝螟、巢虫、巢蛾。属鳞翅目,螟蛾科。 在虞城县一年发生四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成虫体长7—8毫米,翅展16—18毫米,休色鲜艳,雌虫大于雄虫。羽化后一天开始交尾产卵,卵期4—5天。幼虫灰白色,体长16毫米,体形较细长,行动灵敏。蛹长6—10毫米,棕褐色或淡褐色。幼虫期11—12天,蛹期10—11天,共历  相似文献   

19.
取食针叶的桃蛀螟越冬状况调查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取食针叶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6e)冬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幼虫吐丝将嫩梢针叶缀合成虫苞,以3~4龄幼虫在虫苞内越冬。松树的有虫梢率为7.6%,每梢虫数为3。16头,平均8.5头。桃蛀螟幼虫期和蛹期的死亡率总和为26.06%,雌雄性比为2:3。越冬代桃蛀螟蛹重、蛹长和蛹宽的平均值分别为75.1mg、13.42和3.39mm。成虫多在22时~8时羽化,羽化率为92.22%。成虫始盛期为5月8日,高峰期为5月11日,盛末期为5月15日。补充营养对成虫寿命有显著的影响,饲喂水、10%蜂蜜水、10%糖醋液均能提高成虫寿命。在室内用清水、10%蜂蜜水和10%糖醋液饲养,成虫寿命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青杨天牛虫尸上分离出枝顶孢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轮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5种病原真菌,其中枝顶孢霉为国内新记录。利用青杨天牛蛹对五种致病真菌进行了生物测定,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顺序为: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枝顶孢霉>尖孢镰刀菌>轮状镰刀菌。青杨天牛不同虫期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易感性顺序为:l龄幼虫>蛹>老熟幼虫。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枝顶孢霉菌液田间防治青杨天牛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5.56%及48.7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