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对Nc/Nga小鼠的致敏作用,探索建立特应性皮炎(AD)模型的方法。方法外用1%DNCB7周,间隔为1周,重复刺激并致敏7周大NC/Nga小鼠的双侧耳朵及背部皮肤。结果外用DNCB7周可以引起显著的炎症,并伴有高滴度的IgE和IL-4,利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提示表皮炎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外用DNCB重复刺激Nc/Nga小鼠能产生AD样皮炎,可以作为研究AD病因及治疗AD的有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凝胶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增生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Control组、AD组和SG组,每组10只。AD组和SG组背部涂抹对二硝基氟苯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SG小鼠在模型建立成功后涂抹丹参凝胶治疗3周,Control组和AD组涂抹凡士林作为对照。3周后,测量所有小鼠经皮水分丢失量( TEWL) 、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脾脏树突状细胞、Th1和Th2细胞比例。结果:丹参凝胶治疗3周后,AD组和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小鼠(P<0.05);与AD组小鼠相比,SG组小鼠TEWL、皮肤厚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IgE、IFN-γ和IL-4含量,以及脾脏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而脾脏树突状细胞、Th1细胞和Th1/Th2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凝胶具有保护特应性皮炎样小鼠皮肤屏障功能和抑制表皮增生的功能,并且可以影响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3.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连续激发4次)和小鼠(1次激发)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激发后0~96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28和植物乳杆菌LP45对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解析其在相关免疫调节上的菌株特异性差异.[方法]对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a28组和LP45组,除对照组外的其他三组采用2,4-二硝基氟苯诱导耳肿胀和皮炎模型,La28组和LP45组每天灌胃5×10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T抗体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重组ETA和ETB建立检测血清ETA和ETB抗体的间接ELISA法,用建立的ELISA法测定商业化人高效价丙种球蛋白(IVlg)、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特应性皮炎(AD)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ETA和ETB抗体的效价。用重组ETA和ETB皮下注射新生小鼠建立SSSS动物模型,在注射重组ETA和ETB的同时和3h后在小鼠腹腔内注射ETA和ETB抗体,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和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结果IVlg中测出高效价的ETA和ETB抗体;SSSS患儿、AD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ETB抗体效价(A450nm)分别为0.863±0.276、1.027±0.222、0.990±0.151。SSSS患儿血清中ETB抗体效价明显低于AD患儿和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问ETA抗体的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ETA和ETB抗体的新生小鼠发病、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和死亡率均低于仅注射重组ETA和ETB小鼠。结论ET抗体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以ETB抗体为主,可减轻皮肤损伤,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单次灌肠和皮肤致敏联合灌肠,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探讨最佳造模方法,并分析影响模型构建的因素。方法:55只SPF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不同剂量TNBS(100、150、175、200、225 mg/kg)单次灌肠组及皮肤致敏联合灌肠组。于造模后5 d处死各组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评分;取病变处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100、150 mg/kg TNBS单次灌肠组动物未见明显的溃疡形成;其余剂量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形成,成模率与剂量成正比,其中225 mg/kg剂量组动物成模率为100%,但病变较重、病变不均一且偶有小鼠眼睛失明的副作用出现。皮肤致敏联合灌肠组动物均有溃疡形成,成模率100%,病变适中且未发现小鼠眼睛失明的副作用。结论:175-225 mg/kg TNBS单次灌肠及皮肤致敏联合TNBS灌肠均可制备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但皮肤致敏联合TNBS灌肠制备的炎症性肠病模型成模率高,病变适中,模型稳定,适合用作科学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特异变应性疾病(下称特应性)是Coca氏1925年提倡的一组疾病,用Prausnitz-Kustner反应证明它具有皮肤致敏抗体(反应素),有遗传倾向的特征。特应性是来源于希腊语的“古怪病”,这些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之后将过敏性皮炎也包括在内。标题所提及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仅限于特应性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速发型(Ⅰ型)疾病。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会反复发作、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逐年增高.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皮肤微生态失衡和变应原渗漏,激活对应的炎症反应,造成"屏障受损-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AD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其副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著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著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0.
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KLK)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多种KLK,尤其是KLK7在人类表皮中大量表达,为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作为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炎性皮肤类疾病,与表皮中KLK7的活性的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应性皮炎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KLK7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靶标,因此研发KLK7的抑制剂将有助于为特应性皮炎等炎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难治易复发皮肤病,由于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逐年增加,该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问题。随着高通量测序、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发现AD的发生与发展与微生物群落息息相关,“微生物-皮-肠”轴及它们之间的串扰机制也逐渐被验证。“微生物-皮-肠”轴在过敏性皮肤炎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皮-肠”轴与AD的关系,及其可能交流的信号分子和潜在途径,重点关注了涉及益生菌、菌群移植和抗菌肽等微生物缓解AD的潜在机制,为靶向微生物群治疗过敏性皮肤炎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用屋尘螨(HDM)提取液致敏和激发C57BL/6小鼠构建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的方法。方法模型组和对照组,各8只。模型组以HDM致敏和激发小鼠,分别于第0、7、14、21天腹腔注射HDM,10 d后,连续雾化吸入HDM 3 d。对照组以PBS代替HDM。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计数和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检查,ELISA测定BALF上清中IL-4、IL-5和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细胞总数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ALF上清中IL-4、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使用HDM致敏和激发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儿童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虽然临床表现多样,但基本特征是全身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损害和剧烈瘙痒表现[1]。近十年余中国儿童的AD患病率显着提高,2002年顾恒等[2]对中国的10个城市进行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为2.78%,而在2014年一项对中国12个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AD则已影响了30.48%的婴儿以及12.94%的幼儿与学龄前儿童[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介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化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卡介苗干预组(C组),每组10只。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B组小鼠于实验的第1、8、15天分别给予卵蛋白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开始给予卵蛋白溶液以压缩雾化器为动力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每日一次,每次30min。连续激发7天;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0.025mgBCG,连续3次,距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按B组方法致敏和激发;A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进行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检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出现了明显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上皮脱落、炎性细胞渗出、结构紊乱、PPAR-γ表达下降。卡介苗干预组炎症细胞数下降,炎症反应减轻,PPAR-γ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介苗可通过上调表达PPAR-γ,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可能防止气道重塑,该研究为卡介苗提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介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化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卡介苗干预组(C组),每组10只。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B组小鼠于实验的第1、8、15天分别给予卵蛋白与氢氧化铝混合腹腔注射。第22天开始给予卵蛋白溶液以压缩雾化器为动力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每日一次,每次30min。连续激发7天;C组小鼠每周一次皮内注射0.025mgBCG,连续3次,距首次皮内注射4周后按B组方法致敏和激发;A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致敏液及雾化液进行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检测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病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出现了明显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上皮脱落、炎性细胞渗出、结构紊乱、PPAR-γ表达下降。卡介苗干预组炎症细胞数下降,炎症反应减轻,PPAR-γ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介苗可通过上调表达PPAR-γ,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可能防止气道重塑,该研究为卡介苗提供新的临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6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在线发表了安徽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发现AD易感基因。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儿童,具有慢性复发,病程迁延,瘙瘁剧烈,难以根治等特点,常伴发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且多数患者终身患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成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AD病因不明,与遗传和环境因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芽孢杆菌DU-106具有良好的健康益处,但都是基于活菌的研究,对灭活菌的研究尚未开展。【目的】探究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特应性皮炎BALB/c小鼠为模型,通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等手段研究其治疗效果,并测定NF-κB通路中基因与蛋白表达量,揭示其内在机制。【结果】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有效缓解了特应性皮炎小鼠的病理学特征,减轻了肥大细胞的浸润,降低了免疫球蛋白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的含量(P<0.05)。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TNF-α、IKKα和NF-κB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磷酸化而实现抗特应性皮炎效果。【结论】芽孢杆菌DU-106裂解物可作为一种后生元,对特应性皮炎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欧前胡素(imperatorin,Imp)对Aβ_(1-42)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小鼠脑室内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Imp 2.5 mg/kg和5.0 mg/kg在手术后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1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相同的给药时间点给予溶媒0.1 mL/10 g。第14 d,采用跳台法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小鼠脑组织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及ATP酶活性。研究显示,同AD模型组比较,Imp 2.5 mg/kg和5.0 mg/kg组小鼠的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和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Imp 2.5 mg/kg和5.0 mg/kg组小鼠脑组织中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Imp 5.0 mg/kg组T-AOC明显增强(P0.01),Imp 2.5 mg/kg和5.0 mg/kg组Na~+、K~+-ATP与Ca~(2+)-ATP酶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研究结果提示,Imp可能通过抑制AD小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Aβ_(1-42)致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卵蛋白(ovalbumin,OVA)变应原对小鼠的哮喘造模影响。方法 96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PBS组(对照组)、10μg组(A组)、20μg组(B组)、50μg组(C组)、100μg组(D组)、200μg组(E组)、500μg组(F组)、1000μg组(G组)。A~G组分别用含1%明矾的PBS配制相应浓度的OVA于第0、7和第14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于第21~27天连续7 d用含1%的OVA的PBS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各组小鼠。正常对照组使用PBS溶液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雾化吸入激发后24 h内,计数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ELISA法检测IL-4、IL-5的分泌量及其血清IgG2a、IgE抗体的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哮喘模型的效果,评价最优哮喘造模的OVA浓度。结果 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L-5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因子水平随着OV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下降;A~G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从低浓度组至高浓度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从高向低变化;A~G组小鼠血清中总抗体IgE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OVA浓度的增高IgE水平逐渐下降。血清中IgG2a的水平则随OVA给药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低浓度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标本可观察到明显的炎症浸润性病理表现,而高浓度组肺部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浓度的OVA连续致敏小鼠造成过敏性哮喘病理改变较为明显,随着OVA浓度的增高,造模效果逐渐降低,而高浓度的OVA则会导致模型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和严重瘙痒为特征、发病率最高的过敏性皮肤病。AD的致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微生物组失调、免疫反应失衡以及环境等多个因素,而现有治疗用药副作用大、疗效欠佳。目前研究已发现肠道菌群尤其是益生菌在AD中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能够通过抑制病原菌、增强屏障功能、改善肠道环境和平衡Th1/Th2免疫应答等机制改善AD症状。本文综述了AD患者皮肤及肠道微生态特征,基于AD发病的致病机制和影响因素,系统阐明益生菌缓解AD的机制,以期为益生菌治疗AD及相关皮肤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