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CL腹腔注射小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第4、10周给予尾静脉注射移植UC-MSC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变和病理变化,观察UC-MSC对肝纤维化的疗效。结果:4周和10周进行治疗均可改善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结论:UC-MSC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STR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一种可在细胞间自由扩散的信使分子在神经递质传递和血管舒张调节等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O通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的氧化反应而生成。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细胞来源、表达方式和活性调节不同的3种NOS同工酶,分别为神经原型NOS(meuronal NOS,nNOS)、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和内皮细胞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3种NOS由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所编码。人iNOS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11.2~17q12),全长约37kb,含有26个外显子,iNOS可在多种类型的细胞中通过IL-1、IFN-a、INF-γ等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的刺激作用而诱导表达。iNOS基因5‘-端调控区内存在一个CCTTT串联重复的多态性位点,这一多态性基因座已居北爱尔兰的糖尿病患者中证实与微血管病变有关。另有实验表明,CCTTT串联重复序列的变化对iNOS基因的转录将产生不同影响。目前在东方种族中有关iNOS基因CCTTT串联重复多态性尚未见报道。将303名中国汉族人基因组DNA用于iNOS基因CCTTT串联重复多态性分析,鉴定出了12种等位基因和49种基因型,其中重复17次、18次和19次的等位基因是在人类中首次发现的新等位基因。统计学检验和比较表明,中国汉族人iNOS基因CCTTT串联重复序列的6个等位基因频率与来自英格兰的高加索人差异显著,说明这一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种族差异。在中国正常人群中获得的有关iNOS基因STR多态性的统计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一多态性基因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将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腹腔注射百草枯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一次性腹腔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及半数致死剂量(LD50),进而制备肺纤维化病理改变稳定的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方法:60只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10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及百草枯给药30、40、50、60和80 mg/kg组,所有小鼠于造模后28 d处死,取其左肺用于病理观察(HE染色),并计算LD50及各组肺纤维化Ashcroft评级。结果:至观察期28 d,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的LD50为55.1923 mg/kg;各染毒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改变,且注射剂量越高,肺纤维化病变越严重,但早期死亡率亦越高。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可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40和50 mg/kg为较合适的造模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百草枯中毒引起的小鼠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百草枯制备百草枯中毒小鼠模型,24 h后尾静脉注射UCMSC,分别于治疗后7和21 d取材,观察UCMSC对急性肺损伤和慢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UCMSC移植对40和50 mg/kg百草枯染毒组急性肺损伤有效,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对60 mg/kg百草枯染毒组动物无效。UCMSC治疗对慢性肺纤维化有显著治疗作用,治疗组动物体重恢复早,死亡率降低,肺纤维化评分降低。RT-PCR结果显示,UCMSC移植3 h有人特异性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但24 h后未检测到。结论:UCMSC对百草枯中毒性急慢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旁分泌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课题组招募了一个HHC的近亲婚配家系,包括一名患HHC的先证者以及同一代的4名不患HHC的成员。通过对该HHC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目前已知的与遗传性血色病相关的5个基因(HAMP、HJV、TFR2、FPN和HFE)中,发现在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的编码基因HJV上存在两个纯合突变(c.G18C和c.GC962_963AA)。其中,前者能够引起HJV蛋白发生p.Q6H的改变,但该突变的危害性较小,可能与血色病的发病无关;后者能够引起HJV蛋白发生p.C321X的改变,从而翻译出缺失糖基磷脂肌醇锚定结构域的截短型HJV蛋白。除了HJV基因上的纯合突变外,该先证者还携带了其他12个纯合突变,但这些突变的危害性均不强且其所在基因的功能与铁代谢无关。本实验室内部测序数据显示,在一般中国人群中不存在p.C321X突变,提示HJV基因上的p.C321X纯合突变可能是该HHC患者的致病性突变。与此相一致的是,4名不患HHC的家系成员中该位点为野生型纯合子或杂合子,均非p.C321X纯合子。文章首次报道了HJV p.C321X纯合突变可导致HHC,该结果将有助于遗传性血色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咨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方式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UCMSC,并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TNBS制备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移植人UCMSC进行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动物的死亡率、体重改变及结肠炎症变化,并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移植UCMSC组动物死亡率下降,体重恢复较早,结肠病变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显著改善;2种方式移植组之间的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尾静脉和腹腔移植人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单次灌肠和皮肤致敏联合灌肠,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探讨最佳造模方法,并分析影响模型构建的因素。方法:55只SPF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不同剂量TNBS(100、150、175、200、225 mg/kg)单次灌肠组及皮肤致敏联合灌肠组。于造模后5 d处死各组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评分;取病变处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100、150 mg/kg TNBS单次灌肠组动物未见明显的溃疡形成;其余剂量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形成,成模率与剂量成正比,其中225 mg/kg剂量组动物成模率为100%,但病变较重、病变不均一且偶有小鼠眼睛失明的副作用出现。皮肤致敏联合灌肠组动物均有溃疡形成,成模率100%,病变适中且未发现小鼠眼睛失明的副作用。结论:175-225 mg/kg TNBS单次灌肠及皮肤致敏联合TNBS灌肠均可制备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但皮肤致敏联合TNBS灌肠制备的炎症性肠病模型成模率高,病变适中,模型稳定,适合用作科学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