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K5株钩端螺旋体系1960年自昆明市郊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肾分离获得,经多次鉴定均属波摩那群新型,建议命名为昆明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kuming)。  相似文献   

2.
A23株钩端螺旋体系1962年8月3日分离富云南省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液。经交叉凝集试验、交又凝集素吸收试验和园子血清凝集试验证明是七日热群保林卡那亚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建议命名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曼I芏血清型(Leptospira interrogansserovar manzhucng)。此型感染在勐腊已发现6例。  相似文献   

3.
1962年7月1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血培养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A6株。经交叉显凝试验和交叉凝集索吸收试验,证明它是秋季群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型。建议命名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南腊血清型(Leptospina inteirogans serovar nanla),A6株为参考株。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四个新血清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从云南省的病人和动物分离出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中{个新血清型的鉴定结果。检定L82株及S590株为爪哇群,分别命名镇康型(Zhenkang)、勐马型(Mongma);S621株为致热群盂连型(Manglian);L100株为塔拉索夫群云县型(Yunxian)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EcoRI和HhaI内切酶.对波摩那血清群钩端螺旋体各型标准株的DNA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简称REA)。证明所获的各型标准株(Pomona,MCzdOk.Proechimys.Tropica)的酶切图谱均不相同。与以前经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定为波摩那血清群的27个猪肾标本分离株的酶切图谱比较,所有分离株均可判定为波摩那血清型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三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分离出3株(M48、A31、A82)钩端螺旋体,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新血清型。M48系1960年从耿马县猪肾分离,A31与A82分别于1962、1970年自勐腊县病人血培养物中分离。拟分别命名为耿马型(M48)、版纳型(A31)和勐捧型(A82)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 serovars gengma (M48),banna (A3I)和mengpeng (A82)]。其中耿马型应属于塔拉索夫血清群;版纳型和勐捧型的血清学性质界于塔拉索夫和歇尔曼二群之间,其血清学归属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7.
从莱姆病患者血液分离出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的18例神经系统损害的菜姆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螺旋体。这3株螺旋体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伯氏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极相似。所分离的螺旋体实验感染金黄地鼠出现发病症状并死亡,从其肝、脾、肾和脑组织可找到大量螺旋体。将21例神经系统损害的蓑姆病患者血清或血浆,用间接荧光试验检测菜姆炳IgG抗体,8例阳性,阳性率为38%。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的血清群——曼耗(Manhao)群的分群结果。曼耗群钩端螺旋体与Javanica,Celledoni Canicola,Cynopte ri,AutumnMis,Australi~,P小mona,Grippotyphosa,Hebdomadis,Bataviae,farassovi.Shetmaai,Panama等群各型没有阳性交叉反应。仅与Pyrogencs群中的alexl型I-IS 616株有共同的抗原因子联系,与P'crogenes群内pyrogenes型等其他型没有交叉反应;另外还与[cterohaemorrhagiae,Ballum群个别型有低度的,不稳定的交叉反应。因此确定曼耗群是钩端螺旋体的一个新血清群。到目前为止,本群各型地方株中除一株是由猪肾分离的外,其余菌株均获自钩端螺旋体桶患者。尚未从其它常见的宿主动物l扣获得过本群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64年从曼耗周边山林中感染的病人分离得一株称为L60株的钩端螺旋体,现已被国际上列为新基因种亚历山大钩端螺旋体(L.alexanderi)的型株(Type strain)。但它的血清变种名称国内外不一致(国内称曼耗、国外称曼耗3),国外还认为其来源不明。因此,撰写本文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详细描述了L60株的发现、筛选过程。从其分类学研究历史,阐明其命名不一致的原因。鉴于史籍已载有曼耗血清变种(Serovar manhao,reference stran Manhao),L60不应再名为曼耗,而且曼耗3这一名称不符合国际规定,故有必要再予重新命名。我们建议将L60株重新命名为廷祚血清变种(Serovar Ting-zuo),用以纪念陈廷祚氏对我国钩端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病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的几种检测方法万成松张文炳曹虹(第一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eptospira)是一类细长、弯曲、两端呈钩状的螺旋体,钩体种类很多,分类学上归细菌范畴,可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义上钩端螺旋体是指螺旋体目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的微生物,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该属微生物被划分为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和细丝体属(Leptonema)17个种。由于钩端螺旋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进化上特殊的地位和医学上的重要意义,一直是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关注的对象。钩端螺旋体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该病是一个潜在的、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典型症状是黄疸、肾衰竭、出血及心肌炎与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2.
在以抑制消减杂交比较强毒株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和无毒株双曲钩体Patoc I株 的基因组差异时,获得了一系列仅存在于强毒株而无毒株缺如的差异片段.选取差异片段AF325810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PCR纯化产物T载体克隆,选取阳性克隆测序,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获得强毒株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特有的毒力相关基因,DOT BLOT显示其在钩端螺旋体各株间有不同分布PCR扩增得到了产物为2kb大小的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得到了问号钩端螺旋体赖型017株的鞭毛钩相关蛋白K基因的上游序列,为进一步探索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豆制品废水厌氧发酵液分离的一个螺旋体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ngate厌氧技术,从豆制品废水厌氧发酵液分离到一株厌氧生长、细胞柔软、活跃运动、产红色素的螺状细菌。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主要产物是乙酸盐、乙醇、Ht和CO2。生长要求酵母膏,可利用Nll6Cl和蛋白胨为氯源生长。不要求NaCl。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DNA的G+C含量为49mol%。按照《伯杰氏细菌学手册》(1984年版),此菌属于螺旋体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产红螺旋体 (Spirochaeta shodogenes n. s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LA_1100蛋白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并分析其在中国流行血清群中的保守性.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A_1100的二级及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以Triton X-114抽提分离钩体细胞的各个组分,Westernblot及FACS方法验证LA_1100在钩端螺旋体中的膜定位.Western Blot和PCR在蛋白水平及核酸水平检测了其在13个中国流行血清群代表株中的保守性.结果 LA_1100的二级结构显示具有α-螺旋及β-折叠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此蛋白具有跨膜区.LA_1100单体结构具有典型的TolC结构域,三级结构模拟显示三聚体可形成孔状结构.膜定位显示,该蛋白定位于外膜.该基因的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13个流行代表株中有12株均检出该基因或该蛋白的特征性条带.结论 LA_1100为具有TolC结构域可以形成孔状结构的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在中国流行株钩端螺旋体中保守.由于TolC蛋白与病原菌分泌致病因子密切相关,推测此蛋白可能与钩体感染宿主时粘附及致病相关,进一步对此蛋白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钩体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首次发现赖型钩端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群和分型因子血清经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由北京市顺义县某农场稻田周围黑线姬鼠肾组织分离获得的4株钩端螺旋体(钩体)进行了血清学分类检定。均属黄疸出血群赖型钩体。这在北京地区尚属首次分离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表达和鉴定问号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中一个新的外膜蛋白(Omp)A家族基因LA0301,研究LA0301编码蛋白的抗原性和在15个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血清群代表株中的保守性,探讨其在疫苗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LA0301的特征。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QE31-LA0301,经IPTG诱导后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表达情况。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Western印迹检测其免疫反应性和在不同血清型钩体中的保守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兔抗钩体全菌血清中的LA0301编码蛋白的抗体。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LA0301具有OmpA家族的结构域。克隆表达了重组质粒pQE31-LA0301,重组蛋白能刺激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32000。在兔抗钩体全菌血清中检测到特异的LA0301蛋白抗体,并在15个血清群的代表株钩体中均可检测到LA0301蛋白。结论LA0301蛋白是问号钩体中一个新的OmpA家族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保守性,并且能在钩体感染的过程中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钩体新型疫苗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现已知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有大约19个血清群共180个血清型。如此众多的血清型很难从形态、生化及培养特性上区分开来,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这对钩体的分类,钩体病的血清学诊断及钩体疫苗的研制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钩体抗原研究的部分文献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18.
以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酶联聚合反应(PCR)得到钩端螺旋体中prmA的同源基因liprmA的全基因编码序列,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通过优化大肠杆菌培养和诱导条件,含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可溶表达量达到40 mg/L,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经Ni-NTA His Bind亲和柱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liPrmA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甲基化转移酶的功能域一级结构高度一致;活性分析显示,纯化的liPrmA有钩端螺旋体核糖体蛋白L11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LipL32是钩端螺旋体外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且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高度保守。在非变性条件下纯化LipL32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匀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有限稀释法分别进行筛选和细胞克隆,获得29株能稳定分泌抗LipL3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能识别8个LipL32抗原表位。用这些细胞株制备腹水型抗体,并对特性进行鉴定。用生物素标记这些抗体后两两配对,采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提取自15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其他致病菌的抗原,以评估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1对灵敏度高和特异度好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rLipL32的最低浓度为1ng/ml。结果提示,该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热酚法提取钩端螺旋体脂多糖(LPS)前,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处理钩体70091株的细胞可以使LPS的产量提高一至两倍,并改善了产品的色泽及溶解度。长久贮存的钩体细胞,LPS分子易受EDTA-Na的作用而使糖链中的组分脱落,导致糖链变短。当钩体LPS分子中糖链短到使脂、糖含量比相等时,钩体LPS从水相转入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