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素钠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肝素钠粗品效价,改善产品色泽,采用二次盐解、双氧水氧化和脱色等工艺对肝素钠粗品进行精制,并探讨工艺条件对产品效价、收率的影响。结果得到最佳精制工艺条件:盐解质量浓度为2%,盐解pH为8.0,醇沉体积浓度45%,氧化剂(双氧水)体积分数为3%。该精制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效价(平均比粗产品提高1.5倍),收率较高,并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肝素钠粗品工业化高效生产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原料的选用、工艺的综合应用和后产品的处理等方面对肝素钠粗品的生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二次盐解可提高收率16.5%,二次吸附提高19.3%,三次洗脱增加13.0%,4℃沉淀和冷冻干燥分别减少活性损失1.4%和1.0%,在沉淀剂YNB99-1和Na2SO3的保护下,后产品肝素钠的酸化处理收率达98%。  相似文献   

3.
在pH3.0时,去除85和95 ̄105USP u/mg粗品肝素钠的杂蛋白分别使用0.05%和0.03%的YNB99-1。120USP u/mg以上的粗品在pH中性下直接使用0.05%的YNB99-1即可。在氧化精制中,加入0.005%的YNB99-1可使H2O2用量减少至1.5%,氧化时间缩短到12h。精品效价170USP u/mg以上,产品收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合成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以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需求,以L-谷氨酰胺为原料,通过氨解反应合成L-丙氨酰-L-谷氨酰胺,并对反应条件及精制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当设定氨解反应温度为60℃,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5.5h,以及氨水体积与α-D-氯丙酰-L-谷氨酰胺质量之比(V∶m)为1.5∶1时,将所得粗品用75%乙醇溶液进行精制,合成得到的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经检测含量为99.65%,总收率约为55.77%.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工艺简便安全、条件温和易控、生产周期短,适合工业化大量生产,且产品纯度、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肝素钠树脂精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D2 5 4 树脂可以将原始粗品肝素钠的效价提高到 179.8U SP U/m g,进一步纯化可得 2 0 1.5U SP U/m g的精品 ,其 H2 O2 用量 ( 1.5% )和氧化时间 ( 2 4 h)均少于传统工艺 ,产品光吸收和收率 ( 85.8% )最优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优化精制酪氨酸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正交实验法 ,将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结晶法精制酪氨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在酪氨酸粗品质量分数为 6 %的溶液中 ,脱色剂ζ(活性炭∶活性白土 ) =3∶1,氨水的浓度为 5 % ,反应终点pH值为 2 .0 ,中和反应恒温水浴的温度为 6 0℃的工艺条件下 ,粗品经一次脱色、结晶就能获得品质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对蒺藜全草中-抗真菌甾体皂苷: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半乳糖甙苷(TTS-12)进行提取分离工艺研究,采用70%乙醇提取后,沉淀部分经乙酸乙酯处理再进行硅胶柱层析,粗品重结晶后得到TTS-12纯品,HPLC-ELSD法测定TTS-12含量,TTS-12的收率为86.5%,产品纯度为97.1%。本工艺简便实用,收率稳定,产品纯度高,适合中试生产TTS-12。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猪毛为原料,经过水解、赶酸、中和、结晶、精制提取出胱氨酸纯品;并从分离胱氨酸后的母液中,经过脱色、离子交换、浓缩、结晶、精制,制备出复合氨基酸.在本工艺条件下,胱氨酸产品的收率为4.8%,纯度在99%以上;复合氨基酸产品的收率为41%,纯度在83%以上.本文为扩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化述粗品肝素钠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要点、注意事项、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关键技术,产玫家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酸解法制取甘草次酸及其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酸单铵盐为原料,酸解制取甘草次酸并利用低温冷析法对其进行精制纯化.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酸解甘草次酸的最佳条件:H2SO4体积分数8%、料液比(g/mL)1:100、温度100℃、12 h,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80.24%:通过对比实验,获得了低温冷析法精制甘草次酸的纯化工艺:酸解产物经水洗、氯仿溶提后,在体积分数30%乙醇溶液中80℃热溶15 min,再在冰水中冷析10 min,最终得到甘草次酸的质量分数为95.79%,得率40.87%.  相似文献   

11.
张力跃  江燕 《生物学杂志》2000,17(4):35-36,37
本文从技术路线、原料控制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对肝素钠无蛋白品和精品的生产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提高品质收率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花椒籽黑色素提取和脱蛋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贺学林  徐怀德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558-256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了花椒籽黑色素的浸提工艺,并用蛋白酶酶解-Sevag法联用脱除花椒籽黑色素中的蛋白.结果表明:影响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温度>NaOH浓度>料液比,花椒籽黑色素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20 mol/L,料液比为1∶24.64,温度为70℃下提取2 h,共2次,所得花椒籽色素粗品为棕黑色无定型粉末,得率为6.1%,色价为201.62,蛋白质含量为44.83%~48.63%.碱性蛋白酶脱蛋白条件为温度50℃,pH 9,加酶量为粗色素溶液(浓度为1 mg/mL)体积的6%,再用Sevag法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可达81.23%,花椒籽黑色素色价可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工作是应用YF2PSK31R型超滤器超滤粗提基因工程干扰素,并与盐析法对比。超滤法简便快速条件温和,超滤后干扰素平均收率为93.95%±2.48%,盐析法则为75.93%±3.9%,前者比后者提高18.02%,差异显著。比活前为:4.455E6±7.58E5IU/mg蛋白,后者为:1.6117E6±2.079E5IU/mg蛋白,差异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合成L—缬氨酸—15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有稳定同位素15N-硫铵为主要氮源的专用发酵培养液配方和相应的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微生物直接发酵研制成L-缬氨酸-15N高丰度精制产品。产品15N丰度97.68%,反比原料15N-硫铵丰度下降0.53%,L-缬氨酸-15N产酸率最高达4%以上(未校正)。每克15N-硫可得到1克以上的L-缬氨酸-15N(分析值)提取精制收率平均为80-90%(单程),最高达到95%以上(二次提取)。实际每克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有稳定同位素 ̄(15)N-硫铵为主要氮源的专用发酵培养液配方和相应的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用微生物直接发酵研制成L-缬氨酸- ̄(15)N高丰度精制产品。产品 ̄(15)N丰度97.68%,反比原料 ̄(15)N-硫铵丰度下降0.53%,L-缬氨酸- ̄(15)N产酸率最高达4%以上(未校正)。每克 ̄(15)N-硫铵可得到1克以上的L-缬氨酸- ̄(15)N(分析值)。提取精制收率平均为80-90%(单程),最高达到95%以上(二次提取)。实际每克 ̄(15)N-硫铵可得0.6克左右的L-缬氨酸- ̄(15)N精制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耐盐品种棉花根系主要指标对盐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盐敏感品种‘中棉所45’(CCRI45)、弱耐盐品种‘新陆早17号’(XLZ17)、中等耐盐品种‘新陆早13号’(XLZ13)和耐盐品种‘中棉所35’(CCRI35)为试验材料,利用根系分析系统研究盐分胁迫下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棉株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显著降低棉花根和叶的干质量以及K^+/Na^+,其中耐盐品种CCRI35和中等耐盐品种XLZ13的根干质量、叶干质量以及根中K^+/Na^+分别比盐敏感品种CCRI45提高了69.3%~104.4%、24.8%~45.3%和25.0%~45.8%;盐分胁迫显著抑制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其中CCRI 35和XLZ13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以及0~10 cm土层中直径为0~1.2 mm内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CCRI45,分别增加了15.2%~85.8%、12.0%~68.5%、31.7%~217.8%、27.2%~73.9%、39.6%~74.3%和99.0%~309.7%.主成分分析表明,比根长、浅层根长比例和细根比例受基因型差异的影响较为明显,是区分不同耐盐品种棉花根系形态差异的主要指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比根长、0~10 cm土层的粗根根长、细根根表面积、粗根根表面积、粗根体积、中根比例,以及10~20 cm粗根根长、粗根表面积、粗根体积等根系参数对盐分响应敏感.耐盐棉花品种可通过维持表层根长比例、细根比例和比根长的增加来适应盐分胁迫.  相似文献   

17.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研究火龙果茎甾醇的提取及精制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火龙果茎甾醇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茎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 min、超声功率143 W、液料比12∶1 (mL/g)、温度53℃,甾醇得率为2.69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火龙果茎甾醇精制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4∶1(mL/mg),结晶初始温度为55℃,养品时间为18h,此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的纯度达到87.6%.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技术路线、原料控制和设备设施等方面对肝素钠无蛋白品和精品的生产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提高品质收率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贾凯  刘俊  耿晓桐  张耀洲  肖颖 《广西植物》2023,43(1):183-189
为确定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叶中总生物碱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通过比较6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的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效果,优选出最佳树脂并考察其动态纯化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并采用DPPH法对纯化前后的总生物碱抗氧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50 mg·mL-1(生药浓度)、上样量26 BV、上样液流速2 BV·h-1;吸附完成后,以3 BV水洗后再以4 BV 50%乙醇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由13.33%提高到56.64%。(2)各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对照品Vc(IC50=10.39μg·mL-1)>总生物碱纯化品(IC50=39.08μg·mL-1)>总生物碱粗品(IC50=55.28μg·mL-1)。综上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细叶十大功劳叶中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