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大鼠蛋白激酶C(PKC)βⅠ亚类cDNA全长片段导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 BS)中,首次建立了一个稳定地过表达PKC βⅠ类的2 BS细胞模型。经实验证明在过表达PKC βⅠ亚类的细胞中PKC活性是对照细胞的三倍左右,表现出细胞增殖加速,进一步观察到与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也明显加强。本文首次报道了PKC βⅠ在人胚肺细胞2 BS中加速生长与c-myc基因表达之密切相关性。这可能是PKC βⅠ作用于2 BS细胞生长加速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佛波酯(PMA)处理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3天,用形态学,NBT还原实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测定,证明细胞分别向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了蛋白激酶C(PKC)α,βⅠ和βⅡ亚型在分化后的变化。结果显示,ATRA可引起HL-60细胞PKCα,βⅠ和βⅡ的含量升高,分别为对照的5.0,2.8和4.2倍,并存在从胞膜向胞质转位。PMA则使PKCα和βⅡ的表达水平下降,而PKCβⅠ增高,且三种亚型均在核内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果提示HL-60细胞向粒细胞的分化可能需要PKCα和PKCβ评的持续激活,而PKC的核内转位可能是HL-60细胞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对巨噬细胞PKC家族的影响.方法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PKCε和PKCζ的含量.结果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KCα和PKC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KCβⅠ、PKCγ、PKCε和PKC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2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能活化巨噬细胞的PKCα和PKCβ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对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包装人TRIP-1基因重组腺病毒,用其感染NRK52E细胞36h上调内源性trip-1蛋白表达量,之后用10 ng/ml的TGF-β1对细胞进行刺激诱导,72h后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①包装的人TRIP-1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能够有效上调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②上调细胞中trip-1蛋白表达量,对TGF-β1引起的NRK52E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有所抑制,但对TGF-β1引起的NRK52E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没有明显调节作用.结论:上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rip-1蛋白的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5.
蛋白激酶C在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信号分子蛋白激酶C(PKC)这一角度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的途径.方法: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大肠癌组织PKC α、βⅠ、βⅡ、γ、ε和ζ的含量.结果:荷瘤鼠经双歧杆菌预先处理后,其大肠癌组织PKC α和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而PKC βⅠ、γ、ε和ζ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体内可通过降低PKCα、βⅡ的活性来预防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Cα对人正常肝和肝癌细胞中Ha-ra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蛋白激酶C(PKCα)cDNA正向插入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J41-PKCα,导入人正常肝细胞(L-02),经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检验,表明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PKCα的人正常肝细胞模型(LT3),用LT3和表达反义PKCα的人肝癌细胞HT6为细胞模型,通过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等分析和进一步运用自行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rasGL3,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过表达PKCα可以促进L-02细胞的增殖速率,并引起Ha-ras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和Ha-ras启动子活性升高;反之,表达反义PKCα的BEL-7402细胞增殖被抑制,Ha-ras基因转录水平下降,Ha-ras启动子活性降低.通过实验我们首次观察到,PKCα亚类对Ha-ras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其对Ha-ras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有关,PKCα可能参与了对Ha-ras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的表达调控受神经电活动影响 ,电刺激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可抑制nAChR的表达 .以往的研究表明 ,Ca2 +和PKC以及生肌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PKC亚型参与此过程 ,PKC激活对特异转录因子生肌素浆核转位有何影响 ?为探讨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含nAChRγ亚基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载体pEGFP γ ,将其分别与 4种cPKC(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2C12肌细胞 .结果发现PKCβⅠ、PKCβⅡ对nAChRγ启动子驱动的GFP报告基因表达没有影响 (P >0 .0 5 ) ,PKCγ对报告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PKCα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 .采用 4种cPKC真核表达载体与GFP 生肌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GFP myog)共转染C2C12肌细胞 ,观察了不同亚型PKC表达对生肌素浆至核转位的影响 ,发现只有强制性表达外源性PKCα可明显抑制生肌素向核中转位 ,而PKCβⅠ、PKCβⅡ及PKCγ对生肌素浆核转位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果提示 ,PKCα通过抑制生肌素转位是阻遏nAChR基因表达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8.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表达调控受神经电活动影响,电刺激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可抑制nAChR的表达.以往的研究表明,Ca2+和PKC以及生肌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PKC亚型参与此过程,PKC激活对特异转录因子生肌素浆核转位有何影响?为探讨PKC在去极化-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构建了含nAChRγ亚基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γ,将其分别与4种cPKC(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2C12肌细胞.结果发现PKCβⅠ、PKCβⅡ对nAChRγ启动子驱动的GFP报告基因表达没有影响(P>0.05),PKCγ对报告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PKCα则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采用4种cPKC真核表达载体与GFP-生肌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FP-myog)共转染C2C12肌细胞,观察了不同亚型PKC表达对生肌素浆至核转位的影响,发现只有强制性表达外源性PKCα可明显抑制生肌素向核中转位,而PKCβⅠ、PKCβⅡ及PKCγ对生肌素浆核转位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提示,PKCα通过抑制生肌素转位是阻遏nAChR基因表达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肌醇磷脂代谢与V-mos癌基因转化细胞的相关性,迄今为止未见报导。本文用6m2细胞(Moloney鼠类肉瘤病毒(含V-mos)温度敏感突变株(MoMuSVts110)转化的NRK细胞)为模型,探讨了肌醇磷脂代谢与细胞转化的相关性。在33℃ (转化型温度)时,细胞内PIP(磷脂酰肌醇-4-磷酸)含量明显高于39℃(正常型温度),显示出转化型6m2细胞中存在一个提高的PI激酶活性。同时可见DG(二酰甘油)和IP_3(肌醇三磷酸)含量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型细胞。当细胞由39℃转至33℃10min,PIP、DG、IP_3含量和PKC活性均明显增加,并伴随有PKC活性由胞质向质膜上的转移。实验结果表明肌醇磷脂代谢参与了6m2细胞转化过程。文中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蛋白激酶C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是一类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本实验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PKC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活化和受精中的可能作用,及两种PKC亚型在卵母细胞中的定位。PKC激活剂PMA可以阻止CV期卵母细胞在体外恢复减数分裂,该作用可被PKC抑制剂calphostin C抵消,但不能被PLCγ抑制剂U73122或PKCδ专一性抑制剂Rottlerin所克服。Western印迹显示PKCα和βⅠ在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恒量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研究发现,受精或受到活化刺激后PKCα转位到卵母细胞膜上,同时皮质颗粒排放,说明PKCα可能参与调节卵皮质反应。本实验首次在小鼠中研究了PLCγ与受精的关系,发现不存在PKC对PLCγ的正反馈调节。此外,本研究还对小鼠卵巢中对PKCα和βⅠ进行了蛋白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是磷脂酰肌醇代谢中的关键物质,它通过在信号传递系统中磷酸化一系列靶蛋白而最终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蛋白激酶C是一组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同功酶。目前至少已发现了它的7种亚类,它们是α-,βⅠ-,βⅡ-,γ-,δ-,ε-,ζ-PKC。本文从这些亚类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酶学特征及其组织细胞分布与生理效应,特别是在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不同作用进行了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蛋白激酶CBI(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KCpI在慢性低氧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d、3d、7d、14d和21d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PKCβI的膜转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VSP和RV/(LV+S)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氧后3d、7d、14d和21d后大鼠肺血管明显增厚;(2)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有PKCβI的表达,且低氧14d后PKCβI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结论PKCβI蛋白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PKC对小鼠受精卵发育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 TPA及 PKC的反义寡核苷酸对 1 -细胞期鼠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标记 PKC(α及 β亚型 ) ,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卵内 PKC荧光强度 ;同时利用显微注射法注射 PKC的反义寡核苷酸 ,观察其对受精卵分裂的影响 . 1 0 0 μg/ L TPA对 1 -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具有完全抑制作用 .TPA处理 1 2 h后 ,对照组受精卵停留在 1 -细胞期 ,而未经 TPA处理的1 -细胞期卵可以分裂到 2 -细胞期 .共焦激光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KC(α、β亚型 )荧光强度均有下降 (P<0 .0 1 ) .显微注射 PKC antisenseα及 antisenseβ的受精卵 ,分别只有 1 4 .2 %和 3.33%的卵可以发育到 2 -细胞期 .与对照组 (注射 M2培养液 )差异显著 (P<0 .0 1 ) .结果表明 ,(1 ) TPA长期处理 1 -细胞期受精卵 ,抑制 1 -细胞期卵分裂到 2 -细胞期 ;(2 ) PKC的反义寡核苷酸 (α及β亚型 )可以抑制小鼠 1 -细胞期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检测蛋白激酶C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α和βⅠ的表达和定位,以及蛋白激酶C(PKC)和皮质颗粒的双标记,探讨了以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研究的简便方法.结果发现,PKC α和βⅠ在小鼠生发泡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部位存在差异.说明采用改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可以方便、灵敏地检测特异蛋白质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从而为生殖、发育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佛波酯(TPA)是潜在促肿瘤剂,也是蛋白激酶PKC激活剂.TPA能在极低浓度下替代DG激活PKC,从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功能变化.应用100nmol/LTPA作用于NIH3T3细胞,观察NIH3T3细胞的粘附变化,发现TPA可促进NIH3T3细胞与基质纤连蛋白的粘附,进一步研究Fn的主要受体α5β1整合蛋白在细胞表面含量,发现TPA作用24h使α5及β1含量分别增加523%和516%.应用3H甘露糖标记N糖链和凝集素柱层析方法分析TPA作用后细胞N糖链总量和组分比,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仿,说明是通过增加细胞合成整合蛋白α5及β1亚基含量实现的.在TPA作用于细胞的同时,加入PKC抑制剂Sphingosine,发现α5、β1含量和细胞与Fn的粘附均回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合成而增加的细胞与Fn粘附作用,是由PKC介导完成的.此外还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也阻断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KCβ/p66Shc通路在高浓度尿素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尿素组和尿素+LY333531(PKCβ抑制剂)组。采用CCK8法检测高浓度尿素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CFH-DA法检测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66Shc、p-p66Shc、PKCβ和p-PKCβ水平;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内p-p66Shc水平。结果 25mmol/L尿素明显抑制HUVECs活力,并引起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大、铺路石样排列结构受到破坏等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25mmol/L尿素引起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在6h达到峰值;加入PKCβ抑制剂LY333531后ROS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mmol/L尿素诱导p66Shc、p-p66Shc、PKCβ和p-PKCβ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25mmol/L尿素负荷6h后可见细胞胞质内p-p66Shc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LY333531可阻断该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LY333531可显著抑制高浓度尿素对p-p66Shc水平的上调。结论 PKCβ/p66Shc信号通路是高浓度尿素诱导HUVECs内ROS产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蛋白激酶C(atypical PKC,aPKC)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家族中的亚家族。aPKC具有不同于PKC家族中其他亚型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它在调控细胞极性建立、细胞骨架的动态组装、细胞的非对称性分裂、囊泡运输等多种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而广泛影响多种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多类疾病的发生发展。aPKC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于aPKC的激活与抑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PKC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方法合成小鼠MHCⅡ类分子ⅠAk基因α和β链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SXN,构建ⅠAkα和ⅠAkβ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质粒转移方法将ⅠAkα和ⅠAkβ基因导入EL4小鼠淋巴瘤细胞和P815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细胞表面有ⅠAk表达.将以上两种细胞注射到同源小鼠C57BL/6(H2d)皮下,观察到肿瘤产生后又消退,证明在肿瘤细胞中单独导入同种异型MHCⅡ类分子基因也能激活肿瘤的细胞免疫,为进一步开展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