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祁 《生命世界》1997,(1):30-31
人们都知道八角茵香的果实为调味香料,莽草的果实有毒,二者非常相似,常有人误食莽草而中毒。它们是哪个科的植物?该科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区分八角菌香与莽草?该科还有哪些值得注意或有趣的植物?八角茵香与莽草都是八角科植物。该科仅含1属——八角属(lllicium),全世界有35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多生长在海拔600-1600米的山地沟谷、溪边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如果在林中见有常绿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或聚生,全线,无托叶,两性花,花各部多数,离生,心皮呈单轮排列,聚合劳美果,呈单轮幅射状排列的植…  相似文献   

2.
1.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Spach)BI)是一种乔木或灌木,属金丝桃科,皮漆黄而滑,叶对生,纸质,椭圆形至矩圆形,花粉红色,腋生。蒴果,种子一边有翅,可治黄胆病。染有黄胆病即用其枝叶煮水连洗全身,逐次见效。笔者曾于1952年秋季为别人采取试用,见效甚大。2.牡荆(Vilex cannabifolia Sieb & zucc.)落叶灌木,马鞭草科,新茎方形绿色,旧茎圆形褐色,叶掌状复叶,三小叶,花淡黄或紫色,夏日从叶腋或枝梢抽出。茎、根泡水饮之可治疟疾。据民间传说,牡荆乃马伏波开拓海南金牛岭为进,矿工工人防治疟疾而由祖国的大陆传入,但未知真假。3.九节(Psychotria rubra Poir)又称吹龙桿。野生的茜草科植物,灌木,叶对生,花小淡绿色或白色,果为核果球形,红色。除可作跌打、驱风叶外。其皮敲烂,可敷烂脚,有拔毒生肌之效。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植物解剖学家就已知道有的单子叶植物茎尖中具初生加厚分生组织(Pri-mary thickening meristem)。后来通过对棕榈科(Arecace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芭蕉科(Musaceae)及龙舌兰科(Agavaceae)中乔木状植物和对百合科(Liliaceae)中小的鳞茎状或根茎状植物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具莲座型  相似文献   

4.
植物间交互作用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上层乔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乔木层对下层植被的影响,较少研究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去除林下层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区系、凋落物分解及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讨论了外界干扰对林下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影响,提出林下植被对上层乔木影响的生理生态学机理概念模型.研究区域、乔木林龄、地力条件、林下植物种类是影响林下层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热带雨林是指分布在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一种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它在世界中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包括美洲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和印度-马来雨林群系,称为世界三大赤道雨林区。中国的雨林是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的一部分,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南部有小面积分布。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是组成种类丰富,并以热带的植物为主,外貌终年常绿,具高大的乔木和挺直的树干。林中结构复杂,具有木质大藤本植物、茎花、附生和绞杀植物等,均构成热带雨林的特有的景色。  相似文献   

6.
田长城  蒋学龙  彭华  范朋飞  周守标 《生态学报》2007,27(10):4002-4010
无量山是黑长臂猿景东亚种的唯一分布区,现栖息着98群500余只黑长臂猿。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通过对无量山西坡大寨子地区250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随海拔梯度升高,黑长臂猿栖息地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共记录乔木111种,隶属于33科;木质藤本23种,隶属于18科。其中优势科主要有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杜鹃花科(Ericaceae)。根据不同海拔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差异,该区可划分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2100~2300m)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400~2600m)两种植被类型。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在两种植被类型中均呈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呈下降趋势,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无明显变化。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阳坡的乔木物种多样性低于阴坡;而阳坡物种多样性在两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的平均高度和上层乔木(Ⅰ层)的比例均逐渐降低,但下层乔木却呈上升趋势。6种优势乔木树种的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的乔木层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广东亚热带42种木本植物幼苗的生长及其与物种的生态特性、生活型、种子大小的相互关系.较强光下(H,66.8 μmol m-2s-1)乔木幼苗的茎高和茎生物量显著高于灌木幼苗的相应值,但在较低光下(L,33.7 μmol m-2s-1)两者无显著差异.而阳性植物、耐阴植物和中间型植物之间,茎高和茎生物量无显著差别.乔木幼苗的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比灌木幼苗大,但灌木幼苗的叶片数较乔木幼苗多.大种子种和小种子种幼苗之间,阳性植物、耐阴植物和中间型植物幼苗之间的叶片数和叶面积一般无显著差异.阳性植物幼苗比耐阴植物幼苗侧根数多.乔木幼苗的根生物量和根/茎比显著高于灌木幼苗在较高光下,阳性植物幼苗的根/茎比较耐阴植物幼苗高,但在较低光下无明显差异.45 d幼苗的根生物量与种子重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90 d幼苗无明显的相关.乔木幼苗个体生物量显著高于灌木幼苗.幼苗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的大小呈现如下顺序阳性植物>中间型植物>耐阴植物,但只有阳性植物和耐阴植物之间有显著差异.阳性植物、中间型植物和耐阴植物幼苗之间的单位叶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区杜鹃花科植物种类少,仅4种,分别为杜鹃属的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丁香杜鹃R.farrerae、映山红R.simsii和吊钟属的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但4种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储量丰富,形成独特的杜鹃林。在自然条件下,杜鹃林中杜鹃花科植物种群优势度处于退化状态,生长状况较差。自2006年以来,梧桐山风景区分析杜鹃种群退化原因,对其资源进行保育研究,通过对强势乔木进行间伐、修枝等措施,改善目的树种小生境;采取施肥等复壮措施,改善杜鹃资源生长状况;利用人工繁殖,增加种苗数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保育措施取得成效,营造了一批杜鹃生态景观林。建议对梧桐山杜鹃资源遵循保护大环境,改善小生境的原则持续进行人工抚育,并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林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内发现多处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它分布在海拔900—1300米的山谷林下或悬崖旁的林下,土壤腐殖质层厚而潮湿,乔木树种为高大的落叶壳斗科和常绿樟科植物,林中透光性一般。在这里,它的始花期为3月中旬,花期约20余天。独  相似文献   

10.
无忧花     
新春将至,当北国大地仍被冰雪覆盖,树木花草尚未从冬眠中醒来时,生长在我国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山林中、溪水边的苏木科(或豆科苏木亚科)乔木无忧花,已纷纷绽放出绮丽的花朵,使人们感到了春天的温暖。无忧花,又称四方木、火焰树。树高达20米,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伞房花序,小花密生。盛花时,远观其景,如一团团火球在枝端燃烧。走近细看,其花朵无花瓣,小苞片及上部4裂的花萼呈艳丽的金黄或橙黄色,雄蕊8枚,长长的花丝将花药高高举起,如放射的光芒,颇有观赏价值。人有远虑,便不惧近忧。愿《植物杂志》的广大读…  相似文献   

11.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台山石梁常绿阔叶林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金则新   《广西植物》1999,19(3):208-214
石梁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种子植物有131种,隶属44科,85属,其中属于热带类型的有36属,温带类型的有46属。据14个样地统计,该常绿阔叶林的第一优势种或建群种为甜槠,次优种或共建种为木荷。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该群落的生活型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面芽植物次之,地下芽植物较少。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而在乔木层中却以中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多。群落的层次分明,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相似文献   

13.
一.棕榈科植物的形态概述棕榈科(Palmae)是一种既富具风趣且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单子叶植物的乔木或灌木,其生长姿态的优美实为种子植物门中各木本植物之冠。茎:粗壮或柔弱,通常具木质、直立、无分枝的圆桂形树干;有时为攀缘状,有时则极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广西植物》2023,(3):403-404
<正>在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包含大量喀斯特专性植物和典型热带性植物。为适应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不同生境条件,植物生长在不同地貌部位,植物的叶片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等具有规律性差异。山顶区域优势种为毛叶铁榄、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等喀斯特专性植物,乔木树种相对矮小,具耐旱性;中坡区域优势种为金丝李、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等热带喀斯特标志植物,植物根系发达,具有在岩石缝隙扎根生长的特性;洼地区域优势种为中国无忧花、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等典型热带区系植物,乔木树种高大,具喜湿热等热带雨林植物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观赏凤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凤梨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热带水果凤梨(菠萝),然而,殊不知凤梨科还有不少植物可供栽培观赏,其多彩的叶片,美艳的苞片和花朵,富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一类很有潜力的花卉资源和有待普及的观赏植物。凤梨科植物共有约46属2000多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地区至多崖礁的海岸林带,可分为陆生和附生两大类,栽培观赏的凤梨科植物大多数为附生凤梨。这类植物大多无茎,叶狭长带状,通常基生,莲座状排列,叶片颜色丰富多彩,并常有色彩相间的纵向条纹或横向斑带;花通常两性,3基数,组成项生的穗状、头状或圆锥花…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个样方(各样方面积为25 m× 20 m,总面积1 hm2)调查,研究了楚雄花椒园自然保护区元江栲-米饭花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该群落以壳斗科、越桔科、山茶科八角科、山矾科植物为乔木层主要成分,并以壳斗科植物占绝对优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高.木本植物以非全缘、革质、常绿、小叶等为其特征,反映该群落生境偏干,为典型...  相似文献   

17.
依据1410m~2样地探讨海南定安县翰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群落特征.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存在维管束植物74科,159属、214种(其中乔木138种),箕区系成分以番荔技科、樟科、桃金娘科、野特丹科、藤黄科、含羞草科、桑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爵床科、姜科、棕榈科等热带性植物地理成分为主,约占海南热带科属的88.2%.翰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包括2个群落,分属3个系,即①鸭脚木、银紫群系;②黄桐、青蓝群系;③黄毛榕、白背算盘子群系.从林中树种组成与树木年龄结构分析翰林加露岭植物群落相对稳定性是较高的,可作为海南省中部偏东低丘陵地典型森林植被之一.  相似文献   

18.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木(Bixa orellana L.)又名胭脂木,为红木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台湾、华南、云南有少量引种栽培。 红木是一种优质天然染料植物,果实中的红色果瓤,可用于糖果、糕点和各种纺织品染色。红木又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其树形优雅,花、果期长。开花时,色彩鲜艳,花后果实累累,鲜红  相似文献   

20.
IBA和ABT对曼地亚红豆杉插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为红豆杉科(Taxaceae)常绿乔木或灌木.由于红豆杉属植物含有的紫杉醇(taxol)等活性化合物对卵巢癌、乳腺癌效果显著,因而资源需求量剧增,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