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花茶浓缩液、金花茶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提取物以及金花茶水提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食,4周后将高脂饮食小鼠按照体重以及血脂水平(TC)随机分成金花茶浓缩液组、金花茶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提取物组、金花茶水提物组以及辛伐他丁组。3种金花茶提取物以及辛伐他丁混悬液连续灌胃10周,同时给予高脂饮食。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摘眼球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金花茶浓缩液和辛伐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P0.01或P0.05),但是对HDL-C无明显调节作用;对血清中的AST、ALT、SOD以及MDA影响不大。金花茶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提取物以及水体物对血清中的TC、TG、LDL-C、HDL-C、AST、ALT、SOD及MDA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金花茶浓缩液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A)对刀豆蛋白(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BIF)阳性对照组,BA高、中、低剂量组(H-BA、M-BA、L-BA组剂量分别为30 mg·kg~(-1)、15 mg·kg~(-1)、7.5 mg·kg~(-1))。BIF阳性对照组和BA高、中、低剂量组预防性给药15 d后,尾静脉注射20 mg·kg~(-1)Con A构建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TNF-α、IFN-γ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损伤模型组血清ALT和AST含量明显降低,IL-2、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升高,Bcl-2表达量下降而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肝损伤模型组比较,BA不同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on 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使小鼠血清中IL-2、IL-4、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H-BA组、M-BA组,同时使Bcl-2表达量升高、activated-Caspase-3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A对由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T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酒精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和抗炎几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欣立得组(Metadoxine Capsules,MC,200 mg/kg·d),RE剂量组80、160、400 mg/kg·d,给药30 d后建立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TG、TNF-α、IL-6、IL-10浓度,肝脏MDA、SOD、GSH-Px、ADH活性,qRT-PCR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α受体(PPAR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E组小鼠血清ADH活性升高,ALT、AST和TG含量降低,醒酒时间缩短,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减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降低,保护机制研究发现RE能下调FAS和ADRP基因表达,减少肝脏脂肪合成;提高抗氧化损伤酶SOD、GSH-Px活性,下调酒精代谢中ROS合成基因CYP2E1和上调抗氧化损伤和炎症基因PPARα表达,使MDA浓度降低,减轻肝脏氧化损伤;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提高抗炎因子IL-10浓度。实验结果表明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脂肪代谢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睡莲花总黄酮(NCTF)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和NCTF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灌胃给药,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大豆油0.2 m L/10 g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2%的CCl4大豆油溶液0.2 m L/kg。禁食8 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胺酶(AS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解剖取肝脏、脾脏,计算肝、脾指数,制备肝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留取肝左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模型组比较,NCTF(100、200 mg/kg)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TNF-α和IL-6水平以及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并可明显提高小鼠肝组织匀浆SOD、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和NO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不同剂量NCTF均可减轻小鼠的肝组织损伤程度。结果说明NCTF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与海兔素组给予15 mg/kg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制作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大豆油灌胃,海兔素低、高剂量组给予100、150 mg/kg·d海兔素+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 Trichrom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ELISA实验测定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模糊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胶原指数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兔素干预后,肝小叶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染色胶原显著减少,纤维增生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兔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肝脏病变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轻型脑梗塞组27例、中型脑梗塞组34例、重型脑梗塞组25例)为实验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脑梗塞组比较,中、重型脑梗塞组血清hs-CRP、TNF-α及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型脑梗塞组比较,重型脑梗塞组血清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其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指标水平对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9例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IL-10、TNF-α水平均较肝门阻断前明显增加,实验组患者ALT、AST、IL-1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1L-10、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肝门阻断前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应用于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肝功能的损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生成,这可能是其保护肝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为检测指标,从玄参根提取物筛选保肝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保肝效果最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其次为正丁醇相。对活性较好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果表明段F02和段F03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或P0.01),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或P0.01),增强肝脏SOD活力(P0.05或P0.01),提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护肝(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0.1 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 mg/次,3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空腹血糖(FBG)及血脂(TC、TG、HDL、LDL),检测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B超下脂肪肝影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LT、AST、GGT、FBG、TC、TG、LDL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GGT、TC、TG、LDL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内毒素、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TNF-α、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超分度变化有明显改善(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CRP水平,改善其肝功能、血脂及脂肪肝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探讨茶树新品系福茶1号绿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高脂模型组(HFD)、福茶1号绿茶组(CFT-1,200 mg/kg·d)和普通绿茶组(Fuyun6,200 mg/kg·d)。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绿茶提取物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血脂水平、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活性、血清ALT、AST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含量。利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脂质代谢和氧化损伤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核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Ic(SREBP-lc)、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的受体-a(PPAR-α)、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l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CFT-1的绿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和血清中TC、TG、LDL-C水平的上升,显著提高血清HDL-C水平;明显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减轻肝小叶炎症脂肪变性和防止肝纤维化;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的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异常升高的ALT、AST活性和TNF-α、IL-6含量,提高IL-10含量;显著抑制肝组织中ACC、FAS、SREBP-1c和C/EBP-α表达的升高,有效拮抗肝组织中LDLR、CPT-1α、PPAR-α和ACO表达的降低。并且CFT-1的绿茶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优于普通绿茶。茶树新品系CFT-1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和抗炎能力,调节脂肪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血清中IL-6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磺酸组,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100%花生油1 m 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模型组给予含20%CCl4的花生油1 m 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牛磺酸组给予含20%CCl4的花生油1 m 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并从第3周起给予牛磺酸500 mg/Kg/d灌胃至第10周。在第10周通过摘除眼球取血,检测小鼠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Ⅳ-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IL-6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观察小鼠肝脏的HE染色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ALT、AST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SOD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指数增加(P0.05),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并出现脂肪空泡、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牛磺酸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ALT、AST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SOD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降低(P0.05),病理检查显示肝脏组织中无炎性浸润、脂肪空泡和无纤维组织沉积。结论:牛磺酸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IL-6的含量,减轻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将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ApoE-/-小鼠(6周龄)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只,分别用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利拉鲁肽饲养,饲养12周后,比较两组小鼠AS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实验组AS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TC、TG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ApoE-/-小鼠血脂水平、保护细胞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抗AS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成药肾络通胶囊对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的血脂代谢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采用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 PGN模型,检测血清TC、TG、HDL、LDL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NF-α及TNF-α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明显降低(P0.01,P0.05),HDL则显著升高(P0.01)。肾络通组TC略高于雷公藤多甙组,TG、HDL略低于雷公藤多甙组,LDL与雷公藤多甙组相等,但两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中TNF-α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显示肾络通可有效下调TNF-α及TNF-α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5),肾络通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结果说明肾络通能够有效改善高血脂,抑制肾小球分泌TNF-α及下调TNF-αmRNA的表达,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D)对ApoE~(-/-)小鼠斑块、炎症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HLJDD高、中、低剂量组(n=8)。HLJDD灌胃剂量依次为:每日3.5、7.0、14.0 g/(kg·bw),辛伐他汀灌胃剂量为每日5 g/(kg·bw),另设8只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水平,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数量;RT-PCR法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主动脉斑块明显,TC、TG与LDLC浓度显著升高,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白介素-10(IL-10)、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Foxp3 mRNA水平显著降低,Tregs数量减少,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HLJDD能显著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清TC、TG与LDL-C,并降低IL-6、hs-CRP与TNF-α水平,增加血清HDL-C、IL-10、TGF-β及Foxp3 mRNA水平,并增加Tregs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LJDD可显著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损伤,可能与增加Tregs数量,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1)
目的研究蝮蛇粉不同配伍方对老龄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0月龄ICR雄性小鼠按4%溶血液中丙二醛(MDA)水平随机分为蝮蛇粉(78mg/kg)组、蝮蛇粉+姜黄提取物(52+15.6mg/kg)组、蝮蛇粉+姜黄提取物+茶多酚(52+15.6+65mg/kg)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每天1次,连续给药30天。采用试剂盒法检测4%溶血液中MDA水平、全血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4%溶血液中MDA水平显著降低,全血中GSH含量增加,血清蛋白质羰基含量明显降低、T-AOC含量和SOD活力显著提升(P0.05,P0.01);与蝮蛇粉组比较,蝮蛇粉+姜黄提取物组小鼠4%溶血液中MDA水平显著降低,全血中GSH含量增加,血清蛋白质羰基含量明显降低、T-AOC含量和SOD活力显著提升(P0.05,P0.01);与蝮蛇粉+姜黄提取物+茶多酚组比较,蝮蛇粉+姜黄提取物组小鼠各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蝮蛇粉与姜黄提取物合用可有效改善老龄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可起到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模型小鼠的作用,并分析NF-κB与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1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黄酮高[300mg/(kg·d)]、中[150 mg/(kg·d)]、低[75 mg/(kg·d)]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动物模型,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末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ALT、TNF-α以及肝组织NF-κB的表达。各剂量银杏黄酮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ALT和TNF-α水平,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P0.05或P0.01);肝组织NF-κBp65相对表达量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血清ALT含量呈正相关(r0、P0.01或P0.05)。实验结果表明:银杏黄酮可降低NAFLD小鼠血脂、减轻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大体形态,且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F-κB上游炎症通路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按照给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糖脉康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RP、A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C)、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血清APN、HDL-C、HOMA-IS、ISI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水平均较低(P0.05),血清APN、HDL-C,HOMA-IS、ISI水平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稳定其血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增加血清A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豚鼠和BALB/c小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taphylococcus enterotoxin C2,SEC2)超抗原作用的敏感性差异,确定更适合用于SEC2超抗原作用研究的模式动物。体外试验,以梯度浓度SEC2刺激豚鼠和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脾淋巴细胞,MTS染色法检测其增殖;体内实验,SEC2腹腔注射豚鼠和BALB/c小鼠,每隔3 d检测豚鼠和小鼠的体重、体温变化情况;每隔7 d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不同浓度的SEC2均能刺激小鼠的PBMC和脾淋巴细胞显著增殖(P0.05),而对豚鼠的PBMC和脾淋巴细胞无效。腹腔注射后,SEC2组和对照组豚鼠和小鼠的体温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豚鼠SEC2组体重在给药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鼠的SEC2组体重在给药后第3-30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给药后各时间点,小鼠的SEC2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IL-2和TNF-α的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豚鼠的SEC2组血清中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豚鼠相比,BALB/c小鼠对SEC2超抗原活性的敏感程度更高,且表现出很好的剂量和时间效应,适合作为模式动物用于SEC2的超抗原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E)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递增法灌胃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用OLE(250 mg·kg~(-1)、500 mg·kg~(-1)、1 000 mg·kg~(-1))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的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LE治疗后,血清ALT、AST、TG、TC水平降低;肝脏TNF-α、IL-1β、MDA含量及SREBP-1c表达呈降低趋势;SOD、CAT、GR水平均显著升高;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OLE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抑制SREBP-1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