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9例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肝门阻断末,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IL-10、TNF-α水平均较肝门阻断前明显增加,实验组患者ALT、AST、IL-1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4天,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IL-1、1L-10、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肝门阻断前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应用于肝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肝功能的损害,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生成,这可能是其保护肝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 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 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 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 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 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 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 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 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付英勇  徐学芹  杨微  付崇勇  刘芳婷  袁红斌 《生物磁学》2014,(8):1539-1541,1549
目的:探讨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而形硬膜外剖宫产麻醉的产妇218例,根据硬膜外麻醉失败的定义将其划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产程中的平均动脉压、硬膜外分娩镇痛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组192例,失败组26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在转行剖宫产前成功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失败组(P〈O.05),补救给药的次数上成功组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在镇痛持续时间上成功组显著少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分娩镇痛时需要补救给药的次数增加以及镇痛所持续的时间延长,对于出现此类危险因素的产妇,应改变剖宫产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麻醉的失败率,这对于母婴并发症的减少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术前常规麻醉手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进行预先镇痛.结果:研究组患者复苏阶段躁动评分先提升后下降,以T3时最高,对照组患者躁动评分逐渐下降,T1为高峰.两组比较,研究组在各时间点的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有利于全麻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躁动稳定,减少中枢神经兴奋,从而减少并发症等,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于临床用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估发光管芯在感染手术患者麻醉常规气管内插管和预测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适用性与安全性,并比较改变光棒前端弯曲角度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ASA I~Ⅲ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正常气道120例,可顺利气管插管,120例患者按照插管时弯曲光棒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困难气道插管患者分为C组(90°)。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测量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6.6%和81.2%,时间分别为(12.3±3.8)s、(13.2±4.1)s和(18.2±5.5)s,三组各自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而且改变光棒前端角度的A组插管时间均较B、C组短,发现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医生与患者呼吸道之间的距离为(34±4)cm。结论:在感染手术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发光管芯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对患者的循环影响低且术后并发症少,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医务人员与传染性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应用于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灌注法对新肝期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B组(30例)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内环境的改变等情况。结果:①分别在新肝开放即刻、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楔压、心率变化程度及心脏指数,A组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别于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A组低于B组(P0.01);③观察开放时两组患者的最低温度,A组高于B组(P0.01);④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中,采取逆灌注方法可减少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两种灌注方式均需要加强对血流动力学、体温、酸碱平衡的监测与调整,做到针对性的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