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及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通道组与标准通道组各53例,其中微通道组采用微通道PCNL进行治疗,标准通道组采用标准通道PCNL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微通道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UN、SC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的BUN、SCr水平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3d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微通道组术后1d、术后3d的Cor、AD、NE水平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结论:微通道PCNL与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微通道PCNL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单发肾结石且结石直径均≤ 2 cm的患者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90 例,A组采取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组采取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尿Kim-1 及血清NGAL、Cys-C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72 h尿Kim-1 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A 组术后48 h尿Kim-1 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尿Kim-1 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 6 h、12 h、24 h、48 h、72 h血清NGAL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2 h、术后6 h血清Cys-C 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血清Cys-C 水平均A 组均高于B 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 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均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伤,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肾小球损伤更为严重,经皮肾镜下钬激 光碎石术对肾小管损伤较为严重,临床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Cor、ACTH、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导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及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行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手术通道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0)及(研究组,n=7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均有升高,研究组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以及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期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开放手术)和观察组(n=59,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术后下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先降低后升高(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MDA、Cor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先升高后降低(P0.05),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同时还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S)和对照组(D),每组10例。S组于麻醉后在左下肢绑扎止血带行远端缺血预处理,D组不作缺血预处理。分别于术前(T0)、术后24(T1)、48(T2)、72h(T3)记录患者的尿量;生化检测患者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ELISA检测患者肾损伤分子-1(Kim-1)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尿量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且S组术后各时点的尿量均明显多于D组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Scr、BUN含量均较术前下降,两组T1、T2时点的Scr、BU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术后T3时点血清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液Kim-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S组在T3时点的Kim-1水平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可显著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以血液流变学及男性性功能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URL)在输尿管上段结石(UU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男性UUC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法分MPCNL组、FURL组各40例;比较两组清石率、血液流变学、性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1w(82.50% vs 85.00%)、术后1mo(92.50% vs 97.50%)、术后3mo(100.00% vs 100.00%)的清石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RL组术后1天、术后7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MPCNL组(P<0.05)。两组术后男性性功能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FURL组术后3mo、6mo的男性性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对于UUC患者,MPCNL和FURL均能有效清除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FURL较MPCNL对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小,且更利于术后性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并发症、短期预后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MODS、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26.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血清TNF-α、IL-6、CRP水平逐渐下降,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后3d血清TNF-α、IL-6、CRP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7d则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3、7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0.36%,与对照组(62.50%)比较明显上升(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ERCP术的患者共72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完成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5、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48h胰腺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h,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高,和术后5h相比,两组术后10、24、48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GGT、ALP、AST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8 h,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36) vs. 36.11%(13/36)](P0.05)。观察组的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厌食、感染的减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全麻老年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血清IL-1β、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拟行全麻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98),研究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0-59之间,对照组BIS维持在40-49之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2h(T_1)、术后24 h(T_2)检测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1(ET-1)、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3-CD16+CD56+)、血清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Cor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组T_1、T_2时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CTH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_1、T_2时ET-1水平低于T_0时及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8~+、CD3~-CD16~+CD56~+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研究组T_1、T_2时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β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组T_1时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MGB1水平持续上升,研究组T_1、T_2时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BIS50-59的浅度麻醉可降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恢复,降低HMGB1水平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对肾结石患者肾损伤因子、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0,经皮肾镜取石术)和B组(n=100,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肾损伤因子、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并记录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的时间(K值)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块生成率(α角)及最大宽度值(MA值)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丙二醛(MDA)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P0.05);B组术后1 d的MDA高于A组,SOD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在改善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氧化应激等方面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羟考酮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2水平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在术后使用硫酸吗啡注射液,观察组在术后使用羟考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2水平的变化、镇痛效果、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48、72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TNF-α、IL-6、IL-2水平的影响较小,且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脉介入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在PCI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两组均维持服用4周。比较PCI术前、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CD62P和GPⅡb/Ⅲa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24 h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TNI和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抑制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眼压及血清和房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择期行手术治疗的86例NV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及血清和房水中IL-6、PEDF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9.1%,P0.05)。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7天、6个月时24 h眼压峰值、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值、血清和房水中IL-6、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和房水中PED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以上眼压指标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vs 11.6%,P0.05)。结论:术后应用布林佐胺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NVG患者更能有效降低眼压和控制其波动,调节机体血管生成促进/抑制因子平衡,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DAI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组(42例)、中度组(30例)、轻度组(18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伤后不同时间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伤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P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3d持续升高(P0.05);IL-1β、IL-8、TNF-α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2d持续升高,在伤后3d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AI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偏高,临床通过检测这四种血清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37(IL-37)的水平及其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6例(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37、IL-6、IL-10和CRP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UAP组、AMI组血清IL-37水平均较对照组(CON组)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CO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其血清CRP(r=0.3,P0.05)、IL-6(r=0.4,P0.05)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P=0.16)。当排除SAP组患者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与CRP(r=0.3,P0.05)、IL-6(r=0.5,P0.05)、IL-10(r=0.2,P0.05)水平均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显著升高,并与IL-6、IL-10、CRP水平相关,可能参与了ACS发病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胃肠Cajal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只。空白组给予正常饲养,其余三组均注射CCl_4予酒精和高蛋白饮食,熊去氧胆酸组大鼠注射熊去氧胆酸1.5 mg/Kg·d;吗丁啉组给予吗丁啉0.85 mg/Kg·d;模型组仅给予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对比各组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与吗丁啉组大鼠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增高(P0.01),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吗丁啉组相比,熊去氧胆酸组血清IL-6、MMP-3、TIMP-1水平较低(P0.01),小肠推进率、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对肝硬化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肝纤维化和胃肠功能,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MMP-3、TIMP-1水平及提高胃肠Cajal细胞C-ki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龄病人(75岁以上)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白介素6(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及内脏蛋白的差异.方法:将41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20)和开腹组(n=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有可比性,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应激指标:血清IL-6、IL-10和CRP及营养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2d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术后也明显升高,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但IL-10升高持续时间短.PRE、TRF、RbP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1 d、2 d两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4种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结论:对高龄病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应激水平及内脏蛋白指标的研究提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应激水平低,有利于机体内脏蛋白的恢复,这对微创外科的实施是一个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