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内不可触及病灶(NPBL)的定位活检技术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彩超发现的4459个和钼靶发现的25个NPBL分别行麦默通旋切和钩丝定位活检,确定病灶的病理类型。结果:4459个NPBL中3196个病灶为乳腺腺病或伴纤维腺瘤样结节(71.7%),1198个为纤维腺瘤(26.9%),11个为分叶状肿瘤(0.2%),17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0.4%),9个为乳腺导管原位癌,5个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3个为浸润性癌(恶性占0.8%)。25个钼靶发现的NPBL中乳腺腺病13例(52%),导管原位癌7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例,浸润性癌3例(恶性占48%)。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和钼靶引导下钩丝定位切除可以对NPBL做出定性诊断,具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定位精准等特点,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引导下乳腺钙化微创切除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乳腺钙化患者,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引导下的微创切除活检;分析乳腺钙化取出的活检成功率、病理结果及钙化灶微创活检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乳腺钙化灶的活检成功率为72.9%(51/70),弥散性钙化46侧、成功率为65.2%(30/46),钙化伴肿块24侧、成功率为87.5%(21/24);钙化范围≤5 mm钙化取出活检成功率为55.9%,而钙化范围5 mm为88.9%;经X2检验单因素分析,钙化取出活检成功率与钙化类型和钙化范围有关(P0.05);Logistic多因数回归分析发现钙化灶的类型和范围是影响钙化灶微创活检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乳腺钙化微创切除活检成功率与钙化类型和钙化范围有关,其中钙化范围5 mm成功率最高,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旭  龚旭初 《蛇志》2015,(2):217-21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1例患者434个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所有病灶术前均行B超诊断、定位。结果 434个病灶均完全切除,30例出现轻度并发症,仅1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技术是一种微创、美观、安全、准确的乳腺诊疗方法,其具有定位准确,切除彻底,不留瘢痕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喉镜检查对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术前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9年8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207例,采用高频超声与喉镜进行术前评估侵犯喉返神经情况,记录超声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在20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证实喉返神经侵犯52例(侵犯组),转移率为25.1%。侵犯组的性别、年龄、发病位置、体重指数、病程等与非侵犯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组超声显示病灶形态、内部回声、边界、钙化、晕环等特征与非侵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侵犯组的病灶形态不规则、无晕环、无钙化、边界不清晰、内部高超声均显著高于非侵犯组(P0.05)。侵犯组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值高于非侵犯组患者(P0.05),两组达峰时间(Peak time,TP)与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7例患者中,高频超声判断为喉返神经侵犯43例,喉镜判断为喉返神经侵犯39例,高频超声与喉镜检查对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的术前诊断敏感性为97.7%和97.4%,特异性为93.9%和91.7%,高频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喉镜检查稍优。ROC曲线显示高频超声诊断的AUC为0.903,喉镜检查的AUC为0.860。结论:高频超声与喉镜检查对甲状腺癌侵犯喉返神经的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相当,均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能准确反映患者侵犯喉返神经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BI-RADS分级为2~3级的38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运用Mammotome对729处乳腺病灶行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并发症、随访半年后的治疗结果。结果:387例患者的729处乳腺病灶均获一次性成功切除。病理示均为良性病灶,其中32个合并不典型增生。术后出现局部血肿共11例(2.8%),皮下瘀斑共16例(4.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18个在病灶原部位发现肿块;手术无残留率为97.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在肝硬化肝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不规则性肝切除肝硬化肝癌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6例,女性62例,年龄32-65岁(47.7±9.4)。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8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116例,B级42例。不规则性肝切除组(Ⅰ组)77例,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组(Ⅱ组)81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肝炎病史、肝癌病史、门静脉高压症、AFP、PLT、Child-Pugh评分、肝功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分析两组术中肝门阻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组无肝门阻断,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补血量、补液量、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组(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天、3天和7天时,两组在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时Ⅱ组较Ⅰ组恢复快(P0.05)。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结论:微波固化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无需行肝门阻断,具有出血少、输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微波固化联合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在肝硬化肝癌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全部切除与部分切除治疗醛固酮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醛固酮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部分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肾上腺部分切除以及肾上腺全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钾、血清醛固酮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手术后,部分切除组和全切除组患者血清钾水平均升高(P0.05),醛固酮水平均降低(P0.05);与全切除组相比,部分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较短(P0.05),血清钾水平较高(P0.05),血清醛固酮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较全切除术能够缩短醛固酮瘤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升高血清钾水平,降低醛固酮水平。但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相当,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环形电切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经阴道镜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的患者15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75例行高频环形电切术治疗(研究组),79例行冷刀锥切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理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相当,在治愈率、残留率及复发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切除深度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镜活检与治疗后病理一致率为77.33%,对照组为79.7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环形电切术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的有效方法,与冷刀锥切术比较,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病灶切除深度小、治疗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TPVB组,每组32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ESPB组行ESPB,TPVB组行TPVB,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补救镇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患者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和TPV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头晕的发生率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相较于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替代TPVB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的血糖、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浓度,以及两组在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0.5 h、手术开始后1 h、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静息及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术毕的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24 h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的MAP、HR比较无差异(P0.05),除手术开始后1 h和术毕的HR外,观察组各时间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静息时24 h外,观察组各时间静息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TPVB在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小,对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60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行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观察组30例患者行全麻联合前锯肌+肋间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监测入室时(T0)、插管即刻(T1)、手术切皮时(T2)、拔管即刻(T3 )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T0-T3点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剂量,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点相比,观察组在T1、T2、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在T1点时,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T2、T3点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同时间点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相比,观察组在T1、T2、T3时的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同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剂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7%低于对照组23.33%,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静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肋间神经阻滞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除术与半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同时应用I131以及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显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甲状旁腺显露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暂时性、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13.33%(6/45),观察组无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优于半切除术,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2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R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21天,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更好,而远期疗效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处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后1 d、5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SA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两组患者血清IL-6、CRP、SAA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5 d血清IL-6、CRP、SAA水平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5 d血清IL-6、CRP、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患者24例(保乳组),行根治手术患者68例(根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个性化综合治疗巩固疗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状况;通过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生存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引流时间均明显较根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保乳组切缘皮瓣缺血发生率低于根治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1、2年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状况、功能状况、其他因素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根治术,保乳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患者预后状况与根治术相当,同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