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云南省分离的甲属披膜病毒,在蚊、鼠、猴等多种动物细胞和人细胞中均能增殖,并能在营养琼脂覆盖的鸡胚细胞和Vero细胞中形成空斑;在小白鼠体内具有组织泛嗜性;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17g/cm~3。体内外试验都表明,该病毒增殖速度快。用低滴度(4.0 log TCID50)或高滴度(7.0 log TCID50)病毒,脑内或皮下注射乳鼠均能稳定致死,唯低滴度者的潜伏期略长于高滴度者。3周鼠脑内或皮下注射病毒虽不死亡,但在体内能检测出病毒及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蛋氨酸脑啡肽(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采用MDCK细胞和9~10日龄鸡胚,按不同的顺序加入不同剂量MEK和B型流感病毒,共培养72 h后做血凝实验。所有加入B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均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4。在鸡胚尿囊腔中,先注入MEK孵育24 h后,再注入B型流感病毒的鸡胚也培养出病毒,HA滴度为1:6.8,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未见MEK直接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株的作用,但可见MEK抗B型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7年5月,我国出现了新甲_1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我们共选用了9株新甲_1型流感病毒及5株减毒活疫苗毒种在鸡胚肌皮、鸡胚肾混合细胞单层进行蚀斑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鸡胚接种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NAC对流感病毒HlM的抑制作用。采用血球凝集试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透射电镜负染技术,初步探讨NAC对流感病毒HlM的抑制机制。结果NAC在MDCK细胞上的最大无毒剂量是6.25mg/mL;流感病毒H1Nl在MDCK细胞上的半数致死感染浓度(TCID-50)为1012-2.25/100μ;在三种作用途径下(治疗性给药、预防性给药和直接灭活后给药),NAC明显抑制了流感病毒HlNl对MDCK细胞的感染,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88%、93.21%、94.67%,在对照组,流感病毒H1N1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为28.3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三种作用途径感染MDCK细胞后的特异性荧光明显减弱;鸡胚培养法的结果显示,NAC明显抑制了流感病毒H1N1在鸡胚内的增殖,实验组血凝效价低于1:2,对照组血凝效价为1:1024;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NAC能够明显抑制流感病毒川N1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对流感病毒H1N1的病毒体结构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NAC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川N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NAC对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及病毒体的直接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高效价腮腺炎病毒抗血清,用于麻腮、麻腮风、麻腮风水痘联合疫苗的病毒滴定及鉴别试验等指标的检定。方法将腮腺炎病毒ME株接种于SPF鸡胚尿囊腔中,优化病毒制备工艺条件,收获高滴度病毒原液,制备免疫抗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免疫SPF豚鼠,制备抗血清并对其进行中和效价、中和能力以及特异性干扰试验的检定。结果 ME株腮腺炎病毒以102倍稀释接种鸡胚尿囊腔,培养5 d经-20℃预冷1 h后,收获的尿囊液病毒滴度最高;以其免疫豚鼠所制备的抗血清平均中和效价达1∶3 276,高于鸡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当豚鼠抗腮腺炎病毒血清稀释度为1∶320时,可完全中和1 000 CCID50/m L的腮腺炎病毒;豚鼠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Vero细胞、RK-13细胞及2BS细胞的生长,均未见干扰及细胞毒性作用;豚鼠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异种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滴度的干扰试验显示,各病毒滴度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均0.50 lg CCID50/m L,表明豚鼠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的滴度均无干扰;豚鼠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及鸡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麻腮风水痘联合疫苗各病毒滴度均无干扰,且两种抗血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的病毒制备工艺条件及免疫方法,可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腮腺炎病毒血清,经检定和验证,均符合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检定抗血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腮腺炎病毒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制备适用于疫苗生产检定中病毒鉴别试验和外源因子检查的高效价腮腺炎病毒抗血清为目的。用腮腺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尿囊腔,培养收取病毒尿液免疫SPF鸡,采集抗血清。腮腺炎病毒接种Vero细胞,培养病毒抗原经PEG沉淀,超速离心法纯化后免疫家兔采集抗血清。比较两种免疫方法所得病毒抗血清效价。结果显示SPF鸡抗腮腺炎病毒血清中和抗体GMT为1:1716,兔抗腮腺炎病毒血清中和抗体GMT为1:732。两种动物抗血清均适用于疫苗生产相关检定。免疫SPF鸡制备的病毒抗血清无特定病原及抗体污染,是毒种外源因子检测和疫苗鉴别试验的理想试剂。免疫SPF鸡制备病毒抗血清的程序简单,结果易于验证,有利于生物试剂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备甲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一般采用鸡,但乙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动物如何选择,至今未见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对不同动物进行了比较观察,以选择最适合要求的实验动物。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当年莱亨公鸡,健康家兔、体重约200克大白鼠、4周龄地鼠。其中鸡和兔购入后置动物房观察2周无发病者作为备用。选择这四种动物是由于它们以往常被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又是易于获得的一般实验动物。乙型流感病毒:湘防72—4和京新79—31,常规制备鸡胚尿囊液病毒,4℃备用。抗血清制备:采用Sampaio的方法免疫鸡、兔和地鼠。其中鸡、兔首次静脉注射抗原后第8日加…  相似文献   

8.
继以前的工作,我们选择SA14-A弱毒变异株中的12-1-7号蚀斑病毒继续进行减毒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二株高度减毒而且毒力不易回升的弱毒株,其中一株5—3株的免疫原性较好,经人体免疫观察证明是安全有效的。5—3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下: 1.在地鼠肾细胞内繁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作用,病毒滴度一般可达10-6—10-7(TCID50/0.2毫升)。在琼脂覆盖下的鸡胚单层细胞内形成小于0.1厘米大小的点状蚀斑,蚀斑内细胞未完全破坏死亡。 2.对3周龄小白鼠和2—3公斤恒河猴脑内接种不引起发病和死亡,脑内病理改变较原强毒株显著减轻而且局限。 3.对1-3日龄乳小白鼠,无论脑内或皮下注射均有致病力,但致病力显著减弱,引起乳鼠死亡的毒力(LD50),脑内在3.0对数以下,皮下在2.0对数以下。 4.对3周龄小白鼠皮下注射,病毒只能在周围脏器内轻度繁殖随即消亡,而不能侵入脑内繁殖,脑组织内分离不到病毒,亦不引起病理改变。 5.在组织培养细胞内连续传10代,或在小白鼠脑内传3—5代,其残余毒力无明显回升。 6.对小白鼠皮下一次免疫后表现有较强的保护力。对豚鼠皮下免疫一次后表现有明显的中和抗体产生,阳转率为70—80%。1967年以来对5—3株进行了人群逐步扩大接种观察,结果未发现活疫苗引起的发热 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人体抗体的阳转率为85—91%,人群流行病学效果保护率一般为80—90%,证明活疫苗是安全和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5—3株尚存在着病毒滴度下降快,疫苗不稳定,需冷藏保存等缺点,因而往往影响疫苗大面积人体使用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9.
1.实难比较了乙型脑炎病毒京卫研,株,鸡胚适应株和中山株茌空斑形成滴度与鼠脑LD50滴度的比值,空斑形成的速率及空斑大小、分布的特征。 2.实验结果证明鸡胚适应株和中山株在上述特征力面较相似而与京卫研1株有明显的不同。 3.对不同毒株空斑形成特征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认为祖成京卫研1株的病毒颗粒,按空斑形成情况来说较复杂,可能同时合有对小白鼠皮下致死力高低不同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0.
一、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栋均能良好地在鸡胚肾组织培养氅殖:PR8、FMl、洛57—4、兰生60—2等株EID∞一般可达到5.0—6.0个对数,但沪防60一l梢低;多数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在戚染鸡胚肾组织培养后32—48小时为繁殖高壅。 二、甲型流戚病毒各代表株均能良好地在端胚肾组织培养中传代适应,在最初几代EID,。及血凝湔虔逐渐增高,以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三、利用血球吸附试验测定流戚病毒在鸡胚肾组织培养的繁殖滴度,是一种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四、在鸡胚肾组织培养传代适应的病毒株与原株之同的抗原性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素的敏感性无显著的差别。 五、关于鸡胚肾组织培养与人胚肾、猴肾组织培养之间对流成病毒的敏感性的差异及鸡胚肾组织培养的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15-2020年大连市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大连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大连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用MDCK细胞和鸡胚分别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采用HA试验和HI试验对分离的病毒滴度和型别进行鉴定.结果 2015-2020年共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  相似文献   

12.
石香薷挥发油对流感A3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估了MCMVO体内外抗流感A3 病毒作用。在Vero细胞中测定MCMVO对流感A3 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在鸡胚中检测对流感A3 病毒血凝效价的抑制作用 ;在小白鼠体内测定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MCMVO在浓度大于 4.9mg/L时能有效抑制流感A3 病毒所致Vero细胞CPE。在 9日龄鸡胚中浓度为 5 0 0mg/L ,2 5 0mg/L和 5 0mg/L的MCMVO能使流感A3 病毒血凝效价由 1∶12 80分别下降到 1∶2 0 ,1∶40和1∶16 0。在给药剂量在 10 0 μg/ (g·d)以上时 ,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 ,MCMVO具有抗流感A3 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FM1株流戚病毒在鼠肺繁殖过程中肺部病毒的感染滴度、血凝滴度和肺病变等的变动情况。观察到病毒在小白鼠肺内繁殖的速率和接褪的病毒量有关,同时观察到鼠肺病毒的成染滴度在上升到最高峯以後的下降现象,并加以讨论。血凝滴度的变动和感染滴度基本上是相符合的,但是前者只能在後者连到一定水平後始能被测到,当後者达到10-4.5—10-5.5时,仍然未能查到血凝作用。本交对这一现象也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从小白鼠分离出的两株鼠痘病毒对各种釉胞培养的致病范围很广,接种到猴臀、鸡胚肝等16种单层细胞中,都引起明显的捆胞病变,表现为灶性破坏及多核融合巨釉胞的形成,在胞浆中可找到嗜伊红性包涵休。成染病毒的单层细胞对成鸡及小鼠红血球有吸附作用。这种现象能被加入的鼠痘或牛痘免疫血清所抑制。由于阳性的血球吸附要较明显的红胞病变出现为早,应用粗织培养作血球吸附及血球吸附抑制试验,可能作为早期及快速鉴定鼠痘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动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云南的森林脑炎病毒进行了动物敏感性研究,实验证明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三日龄乳鼠无论经脑内、腹腔、皮下接种均能致病、死亡,但毒力较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低;三周龄小白鼠经鼻腔接种亦能发病致死。对乳大白鼠、幼年豚鼠和金黄色地鼠能引起发病或死亡,病毒抗原定位主要在脑组织。病理检查表明感染的各种动物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此外,对鸡胚敏感,能引起BHK_(21)、Vero、Vero-E_6等传代细胞及人胚肾、乳猪肾原代细胞的CPE_0结果表明了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细胞、动物的致病性与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相似,仅毒力稍低。  相似文献   

16.
抗甲3型(H3N2)流行性感冒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SP2/0 Ag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甲3型流感病毒沪防/32/84(H3N2)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融合,经初步克隆获得了25个能稳定分泌抗甲3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部份McAb的一些生物学性状如下。 经ELISA测定25个腹水McAb、除4株为10~(-4)外,其余滴度在10~(-5)~10~(-(?))间。此25个McAb中,16个为抗血凝素McAb,其中15个的血凝抑制效价在1:1,280~1:20,480,1个为1:320,在鸡胚内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人尸脑组织或蜱分离出的森林脑炎病毒株感染鸡胚皮肤肌单层细胞时,均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TCID50滴度与小白鼠脑内毒力LD50相一致,可达log 7.0—9.0。病毒如加有被确诊的森林脑炎病人恢复期血清或者免疫动物血清则不出现病变,证明细胞病变作用的特异性。病毒经鸡胚细胞传代后仍保持稳定的致病变作用。应用鸡胚细胞作血清中和试验与小鼠腹腔接种法中和试验测定的抗体结果相一致,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用小鼠法所测结果。本文对森林脑炎病毒在鸡胚细胞引起病变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1.本文报道用从流感病毒部分提纯的无感染性的KNA,与从病毒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的部分提纯的无感染性多聚酶体系,在试管内重建成为具有感染性的颗粒。将其接种于鸡胚羊膜腔可导致完整病毒的增殖。 2.重建材料的感染性与流感病毒KNA在实验范围内于高渗缓冲液中透析以及在90℃加热时间有关,时间较长者,感染性也较高。于反应系统中加入用DOC裂解的病毒制品,也可提高感染性。加入DEAE-葡聚糖则无明显作用。 3.对试管内重建的感染性颗粒进行了电镜观察。初步阐明了蛋白质在流感病毒生命话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集落刺激因子-1(CSF-1)及其诱生剂:内毒素(LPS)、胞壁二肽(MDP)和干扰素(IFN-α)对下列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包括不同型别腺病毒5株,单疱病毒Ⅰ型和Ⅱ型,流感病毒A_3型,鼻病毒,ECHO11型各1株,在人胚肺传代细胞株上病变抑制的结果如下:对HSV-1、HSV-2、腺病毒6、11、22型,流感A_3型,鼻病毒。(CSF-1)和IFN-α,一样有明显抑毒效果,LPS MDP联合使用对以上病毒有明显增强抑毒作用。CSF-1和IFN-α的抑毒作用能分别被CSF-1和IFN-α的抗体所解除。 CSF-1在人胚肺传代细胞和人胚皮肤肌肉传代细胞上对VSV的抑毒效果在人胚肺细胞中效果比人胚皮肤肌肉细胞更明显。LPS10ng/ml作用48小时比作用24小时效果更强。LPS MDP和IFN-α对二种细胞都有同样高效的抑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型流感病毒WS株在鸡胚肾与鸡胚肌皮混合单层细胞上的蚀斑形成单位此在鸡胚肌庞细胞上者高100倍。提高琼脂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大大有利于蚀斑的形成。使用小经任何处理的国产琼脂所得的蚀斑形成单位值此用英国琼脂者高,而且蚀斑大而明显。关于病毒与细胞接触吸附的时间、琼脂的浓度等有关条件龃进行了研究。在最适条件下,Pfu值约为EID50值的1 0%。本文可为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药物筛选等方面工作提供一个简易可行、滴度较高的蚀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