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ao QY  Hu FL  Zhu HH  Liu MQ  Li HX  Hu F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33-3038
通过毒力测定及盆栽试验,研究了蓖麻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蓖麻碱及蓖麻水提液均具有较强毒杀线虫活性,蓖麻碱浓度为2g·L-1、处理48 h杀线虫活性最强,线虫校正死亡率达91.5%,LC50为0.6 g·L-1;蓖麻水提液浓度为100g·L-1、处理48 h杀线虫活性最强,线虫校正死亡率达83.5%,LC50为18.3 g·L-1;蓖麻碱、蓖麻水提液和蓖麻叶植物粉处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苗后,植株平均根结数分别为(17.6±1.7)、(20.6±1.5)和(22.8±3.7),均显著低于对照(37.4±2.3),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46.8%、34.5%和33.8%,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33.5%、22.6%和15.8%,植株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4%、18.9%和10.1%.蓖麻提取物能减轻线虫危害,对盆栽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银胶菊叶和花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明确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杀线虫活性,对银胶菊叶和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物以及甲醇提取物碱水层的不同极性组分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提取物、萃取物和萃取组分进行了生物碱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银胶菊叶和花的蒸馏水、甲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24.5%和20.3%、19.6%和10.9%、6.8%和7.7%、2.0%和2.7%,其中,叶和花的蒸馏水和甲醇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均较强,而石油醚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最弱.用质量体积分数1.0%和0.5%的叶和花蒸馏水提取物分别处理24和48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用质量体积分数1.0%和0.5%的叶和花甲醇提取物处理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的碱水层、三氯甲烷Ⅰ层和Ⅱ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其中,用质量体积分数1.0%的花和叶碱水层萃取物以及花的三氯甲烷Ⅰ层萃取物分别处理48 h,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0%,而三氯甲烷Ⅱ层萃取物的杀线虫活性最弱.银胶菊叶和花甲醇提取物碱水层的11个不同极性组分(A1~A11)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线虫活性,其中,用质量体积分数0.2%和0.1%花的A2[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10∶1]和A7[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1∶1]组分以及叶的A2和A6[溶剂为V(三氯甲烷)∶V(甲醇)=2∶1]组分处理48 h后,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银胶菊叶和花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提取物、萃取物和萃取组分中均含有生物碱.研究结果说明:银胶菊花的杀线虫活性高于叶片,其毒杀活性不仅与提取部位及溶剂的种类和极性有关,还与提取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旨为筛选具有高效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拮抗细菌。采用浸测法对3株芽孢杆菌进行杀线活性测定,并对高效杀线菌株发酵滤液处理线虫后的虫体进行形态观察及该菌株培养条件和杀线物质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发酵滤液处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48 h后,线虫校正死亡率均达100%,且松材线虫在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K-XZ3发酵滤液4倍和8倍稀释液中处理48 h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9.55%和88.32%,明显高于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HR10和瓦雷兹芽孢杆菌(B. velezensis)YH-20;该JK-XZ3菌株发酵滤液处理过的线虫虫体断裂,内含物外溢,体壁消解;该菌株在30℃培养4 d的发酵滤液杀线活性最高,且松材线虫在发酵滤液4倍和8倍稀释液中处理48 h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100%;松材线虫在40℃、60℃、80℃和100℃处理后的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中处理48 h后,其校正死亡率均在84%以上;在pH为8-10的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处理48 h后,其校正死亡率均在88%以上;说明该菌株发酵滤液具有耐高温和耐碱特性。蜡样芽孢杆菌JK-XZ3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高毒力杀线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测定了牛心朴子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以及经光照和高温处理后的甲醇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校正击倒率随极性的增加而升高: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丙酮〈甲醇。甲醇提取物在浓度为6,3、2g/L时,48h的校正击倒率达近100%。经光照和高温处理后的两组甲醇提取物比未处理组毒力总体下降,但当两处理组提取物的浓度为6,3、2g/L时,48h的校正击倒率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甲醇作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14种菊科植物进行粗提,并采用浓度稀释法、结合紫外光光照处理,测定这些提取物对松材线虫和淡色库蚊的光活化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提取物具有光活化活性,其中鲤肠、万寿菊活性最高,表现出明显的光活化毒性;500 μg/mL鲤肠提取物处理对淡色库蚊的光照活性比非光照活性高48.96倍,以1 000 μg/mL的浓度处理24 h可100%杀死供试的松材线虫;微甘菊、白花蒲公英、鱼眼草提取物也对松材线虫表现出光活化效应,光照处理的死亡率明显比非光照处理高.  相似文献   

6.
对律草[Humulus scandens(Lour.) Merr.]全草干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以及丙酮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葎草的石油醚、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提取物(333 g·L-1)中,丙酮和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触杀作用较强,其中丙酮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试虫的48h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6种溶剂提取物(100g·L-1)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均较弱,24和48 h拒食率仅为9.65%~ 20.45%.6种溶剂提取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均有较强的触杀效果.其中丙酮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经50g·L-1丙酮提取物处理后棉蚜24和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78%和85.64%,而经100g·L-1丙酮提取物处理后棉蚜24和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63%和92.53%.丙酮提取物的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且随萃取物浓度提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触杀活性增强;其中石油醚萃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强,经25.0g·L-1石油醚萃取物处理后小菜蛾24和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0.00%和96.67% 研究结果表明:葎草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棉蚜的杀虫活性均最强,其主要有效杀虫活性成分存在于丙酮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7.
用随机区组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 研究了培养温度、贮藏温度、GA 处理和光照强度对乌蕨( Sphenomeris chinensis) 孢子萌发的影响。与室温(20~25℃ ) 相比, 培养温度在28℃时, 孢子最大萌发率相近而萌发速率明显较高。贮藏温度(A) 极显著( P < 0 . 01 ) 影响孢子萌发率, - 20℃ 贮藏降低萌发率; GA (B) 对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光照强度(C) 极显著( P < 0.01) 影响孢子萌发率, 充足光照和弱光照无显著差异, 黑暗处理降低萌发率。A×B, A×C, B×C 及A×B×C 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杀虫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具有杀虫活性.施药5 d,药液浓度≥10g.L-1时,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强于氯仿萃取相.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最高的胡桃醌,即5-羟基-1,4-萘醌;其他杀虫活性成分可能为对称2,2’-亚甲基6-(1,1-二甲乙基)4-甲基双酚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相似文献   

9.
山萘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用甲醇作溶剂对山萘进行粗提,分别测定了山萘提取物对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性,结果显示,1 000 mg/L山萘甲醇粗提取物处理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24 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采用活性追踪和柱层析法,以5种植物病原线虫为对象,提取、分离、纯化出山萘根中的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在正己烷萃取组分中,得到活性较高的化合物A、B;用化合物A处理南方根结线虫、松材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海南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72 h后,其LC50分别为17.79、29.70、43.21、57.64和36.94 mg/L;用化合物B处理72 h后LC50分别为1.49、2.81、10.09、26.67和14.47 mg/L.化合物A和B经1H-NMR、13C-NMR、GC-MS分析鉴定表明,A为肉桂酸乙酯,B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溴甲烷面临禁用的情形下,探讨新熏蒸剂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处理效果,可以科学地评估甲酸乙酯的使用前景。【方法】采用松材线虫分离液和带疫松木段,设置甲酸乙酯5个剂量梯度、5个处理温度和5个处理时间,测定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及CT值。【结果】在25℃下处理3、6、12、24、48h,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Lc50分别为2.63、1.60、0.99、0.41、0.20mg·L-1。温度对毒力有显著影响,在10~29℃,随温度升高,甲酸乙酯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降低,19和29℃下,1.85mg·L-1甲酸乙酯处理松材线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3%和100%。甲酸乙酯熏蒸12h内,能完全杀灭木段中的松材线虫。在23℃下处理6和12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99%时,甲酸乙酯的cr值分别为453.94和424.14mg·h-1·L-1。【结论与意义】甲酸乙酯可用于松材线虫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1.
坡柳种子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测定坡柳(Dodonaea viscose (L.) Jacq.)种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小菜蛾均有较高的拒食活性,乙醇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提取物。4种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力顺序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坡柳种子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24h,48h非选择性拒食的AFC50值分别为321.19mg·L-1,650.27mg·L-1;而24h,48h选择性拒食的AFC50值分别为1 808.62和2813.34mg·L-1。  相似文献   

12.
以多花兰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光照条件对多花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原球茎增殖和分化、芽苗壮苗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建立多花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多花兰种子萌发培养基为1/6 MS十NAA0.5 mg·L-1+6-BA 2.0 mg· L-1+马铃薯泥50g·L-1+AC 1.0g·L-1,光照度为1.25μmol·m-2·s-1,萌发率63.6%;原球茎增殖继代培养基为1/4 MS+6-BA2.0 mg·L-1+NAA 0.5 mg· L1+AC 1 g·L-1+PE 200 g·L-1,繁殖倍数6.5倍/60 d,芽分化率60.2%;再生芽分化培养基为1/4 MS十6-BA2.0mg·L-1+NAA 0.2 mg· L-1+AC 1 g·L-1+PE 200g· L-1,繁殖倍数4.0倍/60 d,芽分化率85.0%;芽苗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为1/6 MS+6-BA 3.0 mg·L-1+NAA 1.0 mg·L-1+AC 1 g·L-1+蔗糖20g·L-1 +PE 200 g·L-1和1/4 MS+6-BA 2.0 mg·L-1+NAA1.2 mg·L-1+AC1 g·L-1十蔗糖20g·L-1+PE200g· L-1,生根率达10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90%.此技术可用于多花兰种苗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甘薯叶柄原生质体有效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元气’和‘白星’(‘White Star’)的叶柄原生质体培养在含有0.05 mg·L-1 2,4-D和0.5 mg·L-1 KT的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3~4 d后细胞开始分裂。培养8~9周后,将直径达1~2 mm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0.05~0.2 mg· L-1 2,4-D和0~0.5 mg·L-1 KT或添加0.5~2.0 mg ·L-1 NAA和1.0~3.0 mg·L-1 BAP 的MS固体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转移3~5周后,将愈伤组织再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或转移到添加2.0~3.0 mg·L-1 BAP的MS培养基上。当进一步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后,从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形成的不定根上再生出植株。‘元气’植株再生率高达60.0 %,White Star高达43.4%。  相似文献   

14.
以多糖、总黄酮、醇溶物和水溶物的得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研究了酒蒸和蜜蒸两种炮制方法对玉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酒蒸炮制玉竹的多糖、醇溶物得率最高,蜜蒸炮制玉竹总黄酮、水溶物的得率最高,比未炮制的玉竹(生品玉竹)中相应成分的得率分别提高了43.86%、29.53%、49.46%和34.66%。将多糖、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总黄酮四者得率相加的和进行比较,蜜蒸最好,蜜蒸为111.069%,酒蒸为107.309%,生品玉竹为80.926%。酒蒸炮制玉竹的多糖、水溶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蜜蒸玉竹和生品玉竹,其DPPHIC50分别为0.345±0.019和0.441±0.022 mg·mL-1;蜜蒸炮制玉竹的总黄酮、醇溶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酒蒸玉竹和生品玉竹,其DPPHIC50分别为0.047±0.011和0.199±0.036 mg·mL-1;在浓度为1 mg·mL-1时,蜜蒸玉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90.29%,超过了浓度为0.05 mg·mL-1的芦丁和槲皮素标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两种炮制方法均提高了多糖、水溶物、总黄酮3种提取物的还原能力,但是降低了醇溶物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胡欢  左国营  张泽萍 《广西植物》2018,38(4):428-440
该文研究36种常用中药材8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抗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药敏纸片法测耐药菌的耐药谱,中药粗粉用80%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通过琼脂打孔法测定提取物抑菌圈,再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6种中药材醇提物中,有15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实验中各标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MRSA抗菌活性也较强。其中,岩陀、卷柏、首乌藤、苏木、乌药、夏枯草6种药材的抗菌活性比较突出,抑菌圈均大于11 mm,细菌对其表现为中高度敏感;它们对7株标准菌的MIC/MBC值除个别为12.5 mg·m L~(-1)以外,均小于1.563 mg·m L~(-1),对16株MRSA的MIC/MBC值均小于1.563 mg·m L~(-1),它们的萃取层活性均小于1 mg·m L~(-1)。所筛选出的15种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材,可为后续研究其活性单体化合物和作用机制,研发有效的抗多重耐药菌的中药制剂以及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该研究采用氯化铝显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以抗坏血酸(Vitamin C,Vc)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应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总黄酮(202.45 mg·g~(-1))和总酚(485.94 mg·g~(-1))含量最高,且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并强于阳性对照Vc(P0.05)。因而,加拿大一枝黄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 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茶条槭再生体系。成熟种子在MS+1.0 mg·L-1 6-BA的培养基中萌发, 以茎段作为外植体, 在WPM+0.002-0.01 mg·L-1 TDZ+0.1 mg·L-1 6-BA中培养3周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频率平均为98.0%。愈伤组织转入WPM+0.01 mg·L-1 TDZ+0.1 mg·L-1 6-BA培养基中得到再生芽, 分化频率为42.0%,平均每块愈伤产生再生芽10个左右。转到WPM+0.3 mg·L-1 IBA的培养基上的再生芽均可生根并长成完整植株, 小苗移栽成活率达到89.0%。实验还建立了愈伤组织中没食子酸的提取和HPLC检测方法。对深绿色愈伤组织连续培养2个继代后, 没食子酸含量达到2.8%。  相似文献   

18.
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并利用生存分析理论进行了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存在下降趋势。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少,中龄级个体多。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坡上部种群密度最大,坡下部最小,坡中部居中。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在Ⅰ龄级时期望寿命达到最大,并在Ⅶ、Ⅷ龄级时期望寿命出现波动;不同坡位的半日花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y Ⅱ~Ⅲ型之间;在第Ⅵ~Ⅷ龄级半日花种群死亡率较高,且坡中部和坡下部种群死亡率峰值比坡上部种群滞后一个龄级。生存分析引入生命表中的4个函数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坡位半日花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惠    赵原  种康 《植物学报》2008,25(3):322-331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法虽已建立, 但转化频率仍有待提高。本文以粳稻(Oryz a sativa)品种(中花10号和中花11号)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 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农杆菌菌株为EHA105, 质粒载体是pUN1301/ OsRAA1, 其中含有标记基因GUS 和筛选基因HPT。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BD2 (NB+2 mg·L-12,4-D), 继代培养基为NBD0.5, 预分化与分化培养基为RE1 (MS+1 mg·L-16-BA + 0.25 mg·L-1 NAA + 0.5 mg·L-1 KT + 0.2 mg·L-1 ZT)和RE2 (MS+ 1 mg·L-1 6-BA + 0.5 mg·L-1 NAA+ 0.5 mg·L-1 KT + 0.2 mg·L-1 ZT)。另外, 还分析了影响T-DNA转移的多种因素, 如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预培养基和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等。采用优化的转化程序, 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和植株转化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