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和广东现代人的面颅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2项的面颅测量数据与北方地区(西安、青岛)现代人相应项目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南北地区间的面颅特征的差异程度既有大部分项目的近似,又存在南方地区面颅的上面高、眶高与鼻高等的纵径上都较北方地区为低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西安现代人面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对在西安地区收集的现代人成年颅骨100例(男50,女50)的面颅作了测量和统计。依据两性差异非常显著的项目找出了12个判定面颅性别的拟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面貌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受到颅骨几何形态、面部软组织分布以及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其面部软组织大多已经消失,如何根据颅面形态关系推测古人类颅骨的生前面貌已成为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手工颅面复原是由人类学家和艺术家使用雕塑技艺在颅骨上用可塑物质生成其生前面貌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采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体质人类学、法医人类学交叉研究的前沿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手工颅面复原技术、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和颅面复原结果评价方法作简要综述,并对颅面复原技术在体质人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南京直立人与印尼、周口店直立人的面颅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5,24(3):171-177
本文对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与印尼Sangiran17头骨和周口店11号头骨作面颅形态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与周口店11号头骨的有许多共同的形态:较小的面颅尺寸、眶下区呈扁平状、较扁平的上部颜面、眶上圆枕较纤细、中眶型的眼眶、发育有颧切迹、上颌骨颧突基部位置较高等。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在另外一些方面显示出与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上相近:阔上面型的面型、眶上圆枕内侧部比外侧部稍靠前、眶上圆枕下缘略呈平直状、鼻梁发育有中矢锐嵴、鼻梁横向呈峰状拱起、颧骨下缘外展、颧结节相对位置稍偏外侧、颧骨较高等。南京直立人面颅兼具周口店直立人11号头骨的和印尼直立人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从南京直立人的面颅形态可以推测我国南方的与北方的直立人群之间在体质形态上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地理变异。南京1号头骨面颅上的某些形态特征,如颧骨下缘外展等,可能反映了特征的梯度变异现象。这些特征的梯度变异的成因目前还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5.
张涤生(1916.6.12-2015.8.19),我国著名整复外科专家、显微外科专家和颅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张涤生院士不仅是中国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颅面外科和淋巴医学的创始人。简述张涤生院士的生平及其在探索烧伤外科、发展微外科、开创颅面外科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是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研究发现, IRF6能够调控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唇腭的正常融合、牙釉质的形成以及牙齿形态,同时还参与颌骨成骨细胞的分化。IRF6基因的缺失或者突变会导致腭裂、牙齿缺失、颅面畸形、骨骼缺陷等颅面部异常。该文综述了IRF6在颅面部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其在颅面部发育以及颅面畸形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邵象清 《人类学学报》1983,2(2):116-208
本文应用颅骨冠状面投影轮廓图,进行颅顶点高、颅最大宽、颅宽位置高度、耳门上点间距、颅侧壁高等测量;并计算颅宽位置指数、颅侧壁高与颅顶点高的比值、颅侧壁高与颅最大宽的比值等以阐明在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颅最大宽位置与高度测量的变化规律。
同时,也运用Moire法,系统地观察颅侧点(euryon)位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顺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狒猴属的颅骨差异性,从面探讨种间在形态、功能和系统分化方面联系,测定了111个猕猴种类的77个颅骨变量,用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应用巢式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包括3个步骤。所有变量根据功能和部位的不同首先分为7个单位:下颌、下颌齿、上颌齿、上面颅、下面颅,、面颅后部和颅腔。第2步根据它们所揭示的相似性(具有相同的种间及种内差异性类型)合并为3个解剖区域:咀嚼器官(下颌、下颌齿、上颌齿),面颅  相似文献   

9.
毛轲  孟子秋  张永彪 《遗传》2022,(12):1089-1102
颅面部赋予脊椎动物无与伦比的进化优势,其由颅神经嵴细胞发育而来的骨、软骨、神经、肌肉等组织组成,使脊椎动物具备了复杂的神经和感官系统。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具备迁移性、多能性的细胞类群,它们在增殖、迁移、分化过程中受到多个基因网络的时序调控,从而参与复杂颅面部的形成。同时,颅面部又是一组高度可遗传的表型组合,并具有两个特征:在亲缘后代中的可遗传性及在不同个体间的高度可变性,这两个特征分别提示了颅神经嵴细胞发育调控网络的精准性和可塑性。调控网络内基因适度突变会改变颅神经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表型可塑性,而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将导致畸形产生。本文梳理了对颅面部发育起决定作用的神经嵴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基因调控网络,在遗传层面总结了已知的颅面部表型多样性的决定基础和颅面畸形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了解颅面部发育过程以及为颅面疾病的防控提供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0.
南京现代人颅骨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南京出土成年颅骨273个(男157,女116)进行了9个项目的测量。结果表明,除1项性差不显著外,其余8项的性差均有高度的显著性。按颅指数,颅长高指数及颅宽高指数分级,南京人颅骨多分别属于圆颅、高颅及中颅型。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24  
根据头面部各项测量数字观察及其与国内各地汉族对比,广西壮族与广西的汉族最接近。但两者之间的容貌仍有区别。例如壮族人的眼裂较宽,双眼皮比例较多,红唇较厚,面高、鼻高、头高均比汉族低矮,两眼外宽远比汉族大。与其他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相比,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最接近。作者认为壮族在其体质特征上也属华南人类型。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关系密切,可能均为古越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颅骨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以来源于壮族居民世代聚居地区,生前资料比较可靠的150例颅骨为材料并用多因素分析等6方法探索壮族的体质特征、人种地位、地区类型及可能的起源。结果表明,壮族居民属黄色人种南亚类型,中华民族的华南,与柳江人,Chen皮岩人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型,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119名7-16岁城镇汉族儿童青少年的9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儿童青少年容貌特征的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按头面部各项指数分型。结果显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的9项指标除头最大宽外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各年龄组的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面型以中头型和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及阔面型和中面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甘肃裕固族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本文调查了甘肃省裕固族成年人409人(男210人,女199人)的体质特征。其中活体测量51项,活体观察8项。结果表明:裕固族既具有黄种人的特征,也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头部较圆较高;面部较长偏狭;鼻子高;鼻梁直,属狭鼻型;身材普遍较高,体质较好。这些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汉族和达斡尔族,羌族及锡伯族的特征比较接近,而与苗族、黎族较远。  相似文献   

15.
张振标 《人类学学报》1984,3(2):132-140
从“t”值测验表明,黎汉通婚后裔在形态特征上有些变化。与黎族相比,蒙古褶出现率显著增多,上眼睑皱褶发育明显减弱;与汉族相比,波形鼻梁明显增加,上翘型鼻尖和鼻基底显著增多,水平型明显减少。从测量性特征的比较表明,通婚后裔在体征上较多地显示汉族的性状,比黎族更接近于汉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粗壮池猿头骨新材料的初步观察得出,它与欧洲上猿的头骨比较接近,而在某些特征上又与现生长臂猿相似。这与牙齿和颌骨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还对亚洲第三纪长臂猿类与其他同时代长臂猿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池猿的系统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黎族体质特征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黎族的体征明显属黄种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在体征上与壮族、布依族、彝族和高山族较相似;与汉族相比,则与广西、广东、福建和湖南的汉族相似。因此,作者认为黎族的体征属华南类型。黎族四个组群间,在容貌上较难区分,但测量的尺寸略有不同,其中(亻考)黎与岐黎较接近,本地黎与美孚黎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人体测量指标与掌指纹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宗 《人类学学报》1991,10(3):231-237
本文对106名中国东北汉族女性进行了活体测量,并拓取了掌指纹。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8—34岁。所分析的人体测量指标共41项,掌指纹指标共59项。将人体测量指标与掌指纹指标同时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了100项实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并做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在41项人体测量指标中,有35项指标与掌指纹特征有相关关系。其中与掌指纹特征同时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有18项,与指纹特征相关的人体测量指标有2项,与掌纹相关的人体测量指标有15项。与掌指纹特征同时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大于与指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指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要大于与掌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了402例(男197例,女205例)彝族成人的68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0项体质指数,对凉山彝族体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主要特征为圆头型、中鼻型、狭面型。体部特征为中躯干型、中骨盆型,彝族男性为亚中等型身材,女性为中等型身材;2)四川彝族与广西、云南彝族比较,头宽、额最小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长值小;口裂宽、鼻宽居中;面宽值接近,鼻型均为中鼻型。四川彝族男性身高与云南彝族接近,明显高于广西彝族(p<0.01),四川彝族女性身材明显高于云南彝族和广西彝族(p<0.01);3)四川凉山彝族体质特征与阿昌族、怒族、仡佬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较接近,与四川汉族最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