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74张大鼠下丘脑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到弓状核自发放电单位176个,其放电形式有三种:慢不规则型(119个,67.6%);快连续型(46个,26.1%);位相型(11个,6.3%)。5-HT(10-6mol/L,3min)对不同形式放电单位的作用均以抑制为主:对部分慢不规则单位(9/119)则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的双相性反应,对少数神经元有兴奋作用。12个被5-HT抑制的单位,其抑制作用不能被噻庚啶(CHD,10-5mol/L)阻断,4个被5-HT抑制的的单位中,其抑制作用可被二甲基麦角新碱(MSG10-6mol/L)部分或完全阻断。7个被5-HT抑制的单位,其中4个单位中,5-HT的抑制作用可被特异性5-HT1A受体阻断剂Pindobind-5-HT1A部分阻断;但另外3个单位的阻断效果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5-HT对弓状核不同形式放电单位的作用均以抑制为主,其作用可能是通过5-羟色胺(5-HT1)受体介导的,部分还可能是通过5-HT1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5——HT3受体的生理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在调节精神神经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理学以及分子克隆的研究都证实脑内的5—HT受体系统极其复杂,目前已被克隆成功的5-HT受体的亚基就有十三种。5-HT3受体在近年来成为这方面的研究热点,这是因为5—HT3受体不同于其它各类5—HT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另外5-HT3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这项研究得到国外大制药公司的支持。本文综述在5—HT3受体的生理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性配基[3H]8-OH-DPAT的结合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大鼠(SHR)海马、下丘脑及低位脑干的5-HT1A受体结合位点数较正常Wistar大鼠为多,其中以海马最为显著;脑干的5-HT1A受体虽较正常Wistar大鼠多,但不太明显。SHR下丘脑中5-HT1A受体除结合位点较正常Wistar鼠多外,亲和力也有增大。以上结果表明,SHR与正常Wistar大鼠之间各脑区中5-HT1A受体的差别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枢5—HT1A受体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坚  邱学才 《生理学报》1994,46(3):293-298
本文用放射性配基[^3H]8-OH-DPAT的结合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大鼠海马,下丘脑及低位脑干的5-HT1A受体结合位点数较正常Wistar大鼠为多,其中以海马最为显著,脑干的5-HT1A受体虽较正常Wistar大鼠多,但不太明显。SHR下捕脑中5-HT1A受体除结合位点较正常Wistar鼠多外,亲和力也有增大。以上结果表明,SHR与正常Wistar大鼠之间各脑区中5-HT1A受体的差别可能与高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支配及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RV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5-HT能神经元对咽肌的神经支配及调控。观察到中缝核群的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和中缝尾侧线形核等部位有PRV和5-H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中缝核群的5-HT能神经元投射到支配咽肌的疑核运动神经元和孤束核中的前运动神经元,调控咽肌的运动。并推测脑干中缝核群中的5-HT能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的调控可能经由5HT3和5HT1A两种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6.
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丘脑束旁核诱发电位(CPfEP)与痛关系密切,电剌激SⅡ区,可明显抑制CPfEP[1]。用赛庚啶在脊髓阻断5HT能下行抑制通路后,电剌激SⅡ区对CPfEP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但仍然存在。提示SⅡ区可能一方面通过5HT能下行性抑制通路来影响C类纤维传入上传,继而抑制CPfEP;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其它抑制途径。  相似文献   

7.
5—羟色胺受体亚型抗焦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焦虑的5-HT理论引起药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5-HT受体亚型抗焦虑剂的进展,并阐明了其抗焦虑作用与作用于5-HT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8.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是最早发现的一种RNA肿瘤病毒。利用HTLV-1基因组长末重复区(LTR)或膜基因(emv)序列进行系统树分析,可分为C、J、WA、CA和M5个亚型。为了解我国HTLV-1流行区毒株的主要基因型别,从福建莆田地区克隆出3株HTLV-1的env基因。其序列与已知各亚型代表株进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均为C亚型。首次证实了中国大陆HTLV-1C亚型的存在。该地区  相似文献   

9.
交感神经节细胞对P物质和5-羟色胺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i SR  Wang LC  Kong DH  Huang ZX  Ma RC 《生理学报》1999,51(5):585-587
本工作旨在观察P物质(SP)受体与5-羟色胺(5-HT)受体是否分别还是同时存在于豚鼠腹腔神经节(CG)与肠系膜下神经节(IMG)不同细胞,以及这两种递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在133个CG细胞中,66个(49.6%)对SP及5-HT同时敏感,40个(30.1%)仅对其中一种递质敏感,此外27个(20.3%)对两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与下丘脑—垂体应激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于下丘脑的神经末梢所释放的5-羟色胺(5-HT)可增加CRH和肾素释放因子、垂体前叶ACTH和催乳素(PRL)、垂体后叶加压素(VP)和催产素(OT)的分泌。5-HT1和/或5-HT2受体激活介导了这些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新生大鼠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单胺能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圣荣  王烈成 《生理学报》1997,49(5):581-584
应用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薄片的细胞内记录,观察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及肾上腺素(AD)对交感节前神经元(SPN)膜电位的作用,以期阐明三种单胺受体是共存于同一细胞,还是分别存在于不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1)5-HT,NA及AD分别使57.1%(16/28),60%(15/25)及52.4%(11/21)的SPN出现了去极化反应;(2)根据SPN对三种单胺的反应,可将60%(1  相似文献   

12.
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与下丘脑-垂体应激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于下丘脑的神经末梢所释放的5-羟色胺(5-HT)可增加CRH和肾素释放因子、垂体前叶ACTH和催乳素(PRU、垂体后叶加压素(VP)和催产素(OT)的分泌。5-HT1和/或5-HT2受体激活介导了这些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5-HT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细胞(49/54)对GABA(10-8~10-3mol/L)产生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并有明显的去敏感现象。在多数细胞预加5-HT(10-7~10-4mol/L),GABA激活电流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3.0%,13.5%,19.7%,24.7%,59.1%。5-HT(10-7~10-4mol/L)本身在部分细胞(24/40)可引起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部分细胞(12/40)未检测到膜电流,少数细胞(4/40)可引起微弱的外向电流。此结果提示5-HT可能作用于初级传入终末,抑制GABA引起的初级传入去极化从而调节GABA的突触前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缝大核在刺激视上核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团灌流液的放免测定和高压液相色谱法以及核团内注射拮抗剂,观察了化学刺激下丘脑视上核(SON)对中缝大核(NRM)灌流液内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以及NRM内注射AVP、5-HT或OT受体拮抗剂对痛阈(PT)的影响。结果表明: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10μg后动物痛阈明显升高,NRM灌流液中OT和5-H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AVP的含量仅有一过性增加。NRM内注射oT或5-HT拮抗剂可逆转化学刺激SON引起的镇痛作用;而AVP的V_(1/2)受体拮抗剂也轻度抑制这种镇痛作用,但V_1拮抗剂对此作用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在刺激SON镇痛中,OT起着重要作用,L-Glu刺激SON的OT细胞释放OT,作用于NRM细胞的OT受体和V_2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5-HT在此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所致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鼠海马脑片上电刺激Schaffer 侧支纤维, 胞外记录CA1 区锥体细胞层诱发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PS) , 观察灌流谷氨酸(Glu) 和褪黑素(MEL) 对PS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mol/L浓度的Glu 可使PS值下降至对照值的4-1 % ; MEL(0-4 、0-5 和0-6 μmol/L) 与5-0 mmol/LGlu 混合给药,PS值分别变化为对照值的14-7 % 、105-2% 、24-3 % ; MEL(0-5 μmol/L) 、Glu (5-0 mmol/L) , 与赛庚啶(CDP,0-5 μmol/L) 混合给药,PS值下降至0 。上述结果提示,5-0 mmol/L浓度的Glu 有神经毒性作用, 但可为MEL拮抗, 这可能由5HT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16.
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促心肌肥大作用的活性物质,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gp130、gp190和分子量为80kD的CT1特异受体。CT1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并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可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了解弓状核内的阿片受体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研究使用细胞介素IL1β做致热源。以自动推进器向SD雄性大鼠弓状核微量注射1μ1IL1β。在给药前30min分别向弓状核微量注射通常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阿片受体μ、δ和κ各自特异性拮抗剂CTAP、NTI和norBNI做预处理,用生理盐水(Sal)做对照。结果表明:IL1β所致的升体温效应能被Nal和CTAP阻断,提示弓状核中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参与或介导了IL1β的致热效应;δ和κ受体特异性拮抗剂阻断IL1β所致的体温升高效应不明显。提示δ和κ阿片受体参与体温调节的可能性较小。对照ARH和POAH中阿片受体在IL1β所致发热中的作用可发现:二者作用极为相似,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弓状核是体温调节中枢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唐古特白刺叶黄酮类及酚酸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蒺藜科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tangutorumBor.)叶中分得8个黄酮类及酚酸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酸(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邻羟基苯甲酸(4)、3,5二甲醚山柰黄素7OβD葡萄糖甙(5)、3甲醚山柰黄素7OβD葡萄糖甙(6)、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7)、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甙(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可以作为白刺属化学分类学的特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Tn5定位诱变筛选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n5定位诱变方法,对质粒pJBB5进行Tn5插入诱变,得到10个Tn5在59kbB5外源片段上有不同插入位点的质粒TN11,TN112,TN22,TN23,TN31,TN41,TN91,TN101,TN131,TN141。将Tn11等分别转移到已经含有不相容质粒pPH1JI的紫云英根瘤菌107菌株中,使之发生同源变换。通过抗性选择及表型鉴别,筛选到3株菌落表型干燥(Muc-)的酸性胞外多糖(EPS)合成缺陷菌株(Exo-)107(TN22),107(TN101),107(TN131)。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这3株变种的Tn5插入确实是同源交换而不是转座产生,表明经过适当改良的Tn5定位诱变法可以应用于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NA和5-HT对小脑脑片浦肯野细胞自发及诱发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小脑脑片上观察了NA和5-HT对浦肯野细胞(PC)的自发放电活动及由白质刺激所引起的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NA使PC产生抑制、兴奋和双相反应,以抑制反应为主(79.8%);5-HT引起PC兴奋和抑制反应,以兴奋反应略多(57.8%)。(2)先后灌流NA和5-HT对同一个PC自发放电的影响主要为抑制(NA)-兴奋(5-HT)(53.8%)。(3)NA对PC的诱发复杂锋电位(CS)和简单锋电位(SS)反应,主要产生增强效应(57.1%和62.8%);5-HT对PC诱发CS和SS反应则主要产生压抑作用(60.0%和68.2%)。(4)先后灌流NA和5-HT对同一个PC的诱发CS和SS反应,主要表现为NA对这两种诱发反应的增强和5-HT的压抑效应(60.0%和52.9%)。这些结果提示,NA能和5-HT能传入纤维可以通过释放NA和5-HT调节PC的兴奋性水平并改变PC对爬行纤维和苦状纤维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影响小脑皮层神经元网络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