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于核酸链间互补碱基对的特异性结合,测定核酸碱基顺序同源性的一种现代技术,是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及医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该法较常规诊断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组DNA的筛选、基因分祈、染色体基因定位及病毒病诊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河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毒及其核酸进行了电镜观察。纯化病毒经负染后由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呈球状,有囊膜和纤突,直径约为150nm。纯化病毒经核酸酶降解杂核酸后,加入8mol/L尿素释放病毒核酸,经水相法展开后,用覆有碳膜的铜网取样,再经染色和真空镀膜,于电镜下观察。病毒核酸呈单股线状,底片经光学精确放大后,测定了核酸分子的长度,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病毒核酸分子量为5.05×106。抽提的病毒核酸在0.8%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单一条带,大小为15~16kb,经核酸酶酶切显示,核酸对DNaseI不敏感,对RNase、MungBeanNuclease敏感,根据以上特性判断,该核酸为ssRNA。  相似文献   

3.
关于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在遗传学和高中生物教学中相当重要,但在教科书中通常没有专门讲述。我们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及中心法则进行归纳总结,从DNA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方面探讨了DNA、RNA、蛋白质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核酸分子中碱基的含量。互核酸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计算1.且已知双链DNA分子中一种碱基的含量,推断其他碱基的含量:例1:一双链‘DNA分子中,(A-C)占碱基总量的Zo%。求A、T、G、C各占多少?解:在双链DNA分子中,据规律知,1.2由碱基含量推断核酸分子的结构——单链或双链、DNA或RNA…  相似文献   

4.
引致河蟹颤抖病的病毒的核酸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毒及其核酸进行了电镜观察.纯化病毒经负染后由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呈球状,有囊膜和纤突,直径约为150nm.纯化病毒经核酸酶降解杂核酸后,加入8mol/L尿素释放病毒核酸,经水相法展开后,用覆有碳膜的铜网取样,再经染色和真空镀膜,于电镜下观察.病毒核酸呈单股线状,底片经光学精确放大后,测定了核酸分子的长度,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病毒核酸分子量为5.05×106.抽提的病毒核酸在0.8%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单一条带,大小为15~16kb,经核酸酶酶切显示,核酸对DNase I不敏感,对RNase、Mung Bean Nuclease敏感,根据以上特性判断,该核酸为ssRNA.  相似文献   

5.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于电镜水平,观察标记的特定DNA、mRNA和RHA在细胞和/或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定位的方法,称为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本文综述了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建立及其分类,并详细介绍了非放射性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最后对电镜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静电泳动核酸电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核酸电镜技术,即静电泳动核酸电镜技术。这种方法较常规的核酸展层技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节省试剂,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同步PCR技术及其在植物核酸分子定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步PCR是一种集生化、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封闭式DNA扩增系统,采用荧光染料将扩增与检测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在PCR过程中在线显示PCR反应,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绝对定量起始模板的拷贝数。该技术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核酸分子的定量过程,不仅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而且很容易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核酸分子的绝对起始拷贝数。同微阵列等分子生物技术一起,同步PcR技术将会在功能基因解析和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除了介绍同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外,还介绍了定量拟南芥,Aux/正4,4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实验,并就同步PCR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细菌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通量细菌鉴定是微生物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疾病诊断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分子遗传学鉴定方法具有稳定性高、检测周期短以及成本较低等特点,成为了主流的鉴定方法。特别是下一代DNA测序技术、核酸分子检测基础上的细菌检测芯片、质谱技术基础上的蛋白质图谱分析为高通量、快速、准确乃至定量的细菌鉴定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同步PCR是一种集生化、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封闭式DNA扩增系统,采用荧光染料将扩增与检测过程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在PCR过程中在线显示PCR反应,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绝对定量起始模板的拷贝数.该技术大大简化和加速了核酸分子的定量过程,不仅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而且很容易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核酸分子的绝对起始拷贝数.同微阵列等分子生物技术一起,同步PCR技术将会在功能基因解析和病害分子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除了介绍同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外,还介绍了定量拟南芥Aux/IAA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实验,并就同步PCR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PXY104(含化学合成的HIV-env26肽基因4重串联体结构)为材料。温和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制备电泳纯化,Hind Ⅲ和EcoR Ⅰ酶解,低融点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HIV-D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用[α-~(32)P]dATP通过缺口移位法标记,比放射性为4.05—6.69×10~7cpm/μgDNA通过分子杂交能测出lPg的靶DNA,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可用该探针检测与之互补的核酸分子。  相似文献   

11.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早在1909年,就有人根据高等植物叶片的花斑性状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推测叶绿体内存在着遗传物质。1954年以后,Sager等人以藻类为材料,初步揭示了叶绿体母系遗传的规律。然而,直到1962年,人们才利用电镜技术首次证实了叶绿体DNA(cp DNA)分子的存在。十年后,才分离到cp DNA分子。  相似文献   

12.
程文  程万熙 《遗传》1989,11(4):14-16,24
从黑暗条件下培养的岗比亚水稻芽中提取线粒体DNA(mtDNA),电泳时发现除mtDNA主带外,还存在一些小分子DNA带,其中1.1和1.6kb(0.34和0.53μm)的两条DNA带含量最高。用电镜观察所提取的mtDNA时,发现有十多种大小不同的环型分子,其中0.34μm,0.53μm的两种环型分子出现频率最高,这两种DNA分子的大小与电泳时看到的两条明显DNA小分子带基本上相吻合,此外在mtDNA中,还观察到套索结构和D-环。  相似文献   

13.
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为了揭示真实本质,必须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蛋白质与酶,二是核酸。酶电泳是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分子遗传学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自然居群中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变化系统、选择作用和系统发育等问题。植物核酸系统学的研究倍受青睐,因为核酸分子是最基本的进化单元,几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相关的核酸分析技术主要有:DNA杂交、DNA限制酶谱分析、RFLP分析、DNA指纹图技术、RAPD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中,结合各方面的生物学证据,才能显示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尚海  廉莹玉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1-22
核酸分子包括DNA和RNA,它们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结构具有从5'到3'的方向性。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没有明确指出核酸分子的方向,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与“基因表达”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强调核酸分子方向的重要性。因此,呼吁教材中应该适当强调核酸分子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5.
分子信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信标作为一种核酸荧光探针,其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来检测核酸,特别是用作实时荧光PCR反应的探针。由于其特殊的发夹结构,决定的其具有多种的用途。不仅能在液相或固相对核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能用于多种DNA-蛋白质、DNA-DNA损伤试剂之间相互作用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DNA逻辑门在分子计算机和分子水平上的计算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设计核酸适体与凝血酶特异结合导致胶体金团聚的方法,构建了凝血酶的DNA逻辑门。凝血酶作为输入信号与其核酸适体结合,将监测探针上的胶体金结合位点释放,两个核酸功能化修饰的胶体金同时结合到监测探针上,引起胶体金团聚,实现信号输出。根据这个设计原理,成功构建了蛋白质凝血酶的YES逻辑门。  相似文献   

17.
DNA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堃  牛黎明  国会艳 《遗传》2006,28(1):97-104
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常用的DNA技术有DNA杂交、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DNA杂交技术曾在鸟类中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并由此诞生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系统。在鸟类的RFLP分析中,用的最多的靶序列是线粒体DNA。DNA序列分析技术被认为是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DNA序列分析中,线粒体基因应用最广泛,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不足,近年来,不少学者把目光投向了核基因,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目前在鸟类分子系统发育中,应用较多的核基因是scnDNA,其内含子可以用于中等阶元水平的系统研究,而外显子主要用于高等阶元的系统研究。除了分子标记自身的问题之外,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还存在着方法上的问题,包括分子标记的选择,样本数量以及数据处理等。今后鸟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功能核酸DNA水凝胶是一种以DNA为构建单元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结自组装而成的新型柔性材料,其构建单元中包含1种或多种能够形成功能核酸的特定序列。功能核酸是通过碱基修饰和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组合的一类特定核酸结构,包括核酸适配体、DNA核酶、G-四联体(G-quadruplex,G4)和i-motif结构等。传统上,高浓度的长DNA链是制备DNA水凝胶的必要条件,而核酸扩增方法的引入为DNA水凝胶的组装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对常用于制备DNA水凝胶的多种功能核酸以及核酸的提取、合成和扩增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通过化学或物理交联方式组装功能核酸DNA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最后,提出了DNA纳米材料的组装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开发高效组装的功能核酸DNA水凝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鞘翅目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春  付景 《昆虫知识》2006,43(2):169-176
从研究对象、研究种类、研究内容等方面对鞘翅目Coleoptera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近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DNA序列分析、RELP技术、RAPD技术、AFLP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SSCD技术。并认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补充和完善传统分类方法,深入探讨各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新型荧光标记核酸探针。特殊的发夹结构使分子信标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靶标序列的能力,目前已成为生物学中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的分子信标(MB)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要概述了MB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MB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