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补服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对有氧运动耐力的影响,给白鼠补服BCAA,检测其对白鼠的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另选择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于测试前30min分别口服氨基酸补剂及安慰剂,采取自身对照性分析法对比12min跑成绩及最大吸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白鼠补充BCAA后,有氧运动的衰竭推迟出现,血清中BCAA的含量显著提高;人体数据研究表明,补服BCAA后,12min跑成绩和最大吸氧量均显著提高。表明补服BCAA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有氧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骑车运动对青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步行表现和脑部动作皮质活化的影响差异,本研究招募并筛选30名青年受试者(35岁)和30名老受试者,在功率车进行为期30天的骑行训练,并对受试者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10米行走测试、下肢等速肌力评估等检测项目,评价训练对步行能力的影响,后利用颅刺激检测受试者脑部动作皮质活化的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中6分钟步行测试、10米行走测试方面,老年受试者与青年受试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组内前后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下肢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与之相似。但脑部动作皮质活化结果显示,老年受试者与青年受试者在前后测结果和组较结果比较中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认为,功率车骑行可以有效改善成人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且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改善效果基本一致,但骑行不能对于脑部动作皮质活化产生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8周浮力负重增强式训练对腿部肌力、爆发力、动作稳定度、肌力保留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3名2型糖尿病患者受试者,在训练前1周进行前测(等速肌力60°/s和180°/s,摆臂垂直跳,动态稳定性),将33名受试者随机分成浮力负重增强训练组(buoyancy plyometric training group, B组)(n=11)、一般增强式训练组(plyometric training group, P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 C组)(n=11)。各组按照方案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操作人员与内容与前测一致。本研究发现,等速肌力测试、爆发力测试、身体稳定性方面C组、B组和P组的前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前测组间差异不会对干预结果造成影响。经过8周运动干预后,B组和P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C组(p0.05),且P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B组(p0.05)。在停训4周后,B组和P组后测结果显著高于C组(p0.05)。而肌酸激酶方面,第2周至第6周内,C组肌酸激酶值显著低于B组和P组(p0.05),且B组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P组(p0.05)。到第4周,P组肌酸激酶值显著低于第2周(p0.05);且P组第6周肌酸激酶值显著低于第8周(p0.05)。到第8周,P组与C组肌酸激酶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本研究认为浮力负重增强式训练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肌力、下肢爆发力,并且可以显著改善下肢稳定性,且其效果优于在地面进行的增强式训练。浮力负重增强式训练后下肢肌力、爆发力、稳定性衰退速度缓慢,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低氧中强度训练疗法对肥胖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本研究招募40名健康肥胖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低氧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低氧组接受低氧中强度运动,对照组接受常氧中强度运动。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运动前后两组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和血脂代谢的变化。运动后两组的体重、脂肪重量和BMI均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体重、脂肪重量和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身体成分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两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低氧组在运动1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低氧中强度运动与常氧中强度运动相比,可有效降低体重、脂肪重量、BMI和血脂代谢水平,并且可以避免运动后的体重反弹,使血脂指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氨基酸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支链氨基酸(BCAA)对大鼠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实验用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BCAA组。2个运动组每天游泳训练1h,10天后游泳6h,观察补充BCAA对大鼠游泳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游泳存活率,抑制血清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升高,游泳运动后大鼠的血清中乳酸和LDH的升高幅度有所降低,抑制骨骼肌LDH活力的下降。说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造成的蛋白质分解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和无氧阈强度(AT)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和骨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3名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为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组(F组,25人)、无氧阈强度运动组(A组,25人)、对照组(C组,23人),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骨密度,生长激素分泌指标,骨质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24 h内分别对F组进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测试;对A组进行无氧阈强度测试,前测结束48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后测。研究发现,以C组作为参照,F组、A组经过36周两种强度运动干预后,体重指数(BMI)、体脂率、腰臀比、葡萄糖耐量(OG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低于前测数据(p0.05);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相比C组,A组经过36周无氧阈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的后测数据显著高于前测数据(p0.05);F组经过36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后,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区骨密度、腿部肌力后测数据高于前测数据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表明长期采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或无氧阈强度运动均可有效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和骨质代谢,并且无氧阈强度运动对骨质代谢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与缬氨酸(Val),是人体不能合成而须由食物蛋白提供的三种必需氨基酸(EAA)。BCAA只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构件;不能成为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共分解代谢的产物可成糖或成酮。BCAA在营养与临床的重要性可由以下事实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糖代谢调节的作用,为糖耐量受损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招募8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糖耐量受损老年人,将其随机分为高强度抗阻训练组(high group,H组,n=20)、中强度抗阻训练组(medial group,M组,n=20)、低强度抗阻训练组(low group,L组,n=20)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n=20)。通过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前测结束后48 h内进行H组、M组、L组最大力量测试(1 RM测试),72 h后开始为期3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身体成分,生长激素分泌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本研究发现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后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WHR)、OGTT、HOMA-IR、抵抗素的后测均显著低于前测(p0.05);C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HOMA-IR、抵抗素前后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M组、L组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OGTT、HOMA-IR、抵抗素后测均显著低于C组(p0.05)。H组、M组、L组经过36周运动干预GH、IGF-1显著高于前测(p0.05)且H组、M组、L组GH、IGF-1后测显著高于C组(p0.05)。本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为非单一因素导致,应该与抗阻运动诱发的血清GH、IGF-1上升和抵抗素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餐后运动有利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餐后运动形式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30 min进行2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对照组患者在早餐30 min后进行一次性6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两组步行速度均为5 km/h,共运动60 d。比较两组运动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研究显示,运动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537, p=0.011)。运动后两组的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688, p=0.045)。两组患者运动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两组的TG和T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运动前后两组的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观察组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两组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餐后运动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运动诱导IL-6、TNF-α和hs-CRP这3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有关。另外,与餐后进行一次1 h的中等强度步行相比,三餐后分别进行20 min的步行更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与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5.17和82.48。根据氨基酸评分(AAS),似鲇高原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根据化学评分(CS),似鲇高原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综合分析表明,野生似鲇高原鳅在常规营养品质上略高于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与野生似鲇高原鳅一样味道鲜美而且是补充人体所需赖氨酸的理想食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探索利用贴扎治疗对下背部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产生的疼痛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效果,在医院门诊病人中筛选出33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贴扎肌内效贴前进行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前测),测试完成后由康复医生贴扎,于患者下背部总共贴着4条5 cm宽的玉型肌内效贴,第1条、第2条肌内效贴,由L-S spine交接处至第12胸椎棘突外侧,第3条、第4条玉字型贴布,固定端在贴布中心点。将贴布中间部分黏贴在腰椎第4及第5脊突的部位,肌肉内效贴张力为25%。贴扎完成后进行第2次视觉模拟测试评分和背部肌肉疲劳测试(后测),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比校前后测结果。结果表明,背部肌肉疲劳测试中后测结果显著优于前测(p0.05);视觉模拟测试评分方面,后测评分显著低于前测(p0.05)。前测的ODI评分显著高于贴扎后测((16.34±1.46) vs (7.35±0.66)(p0.05)。患者应用贴扎技术治疗后的自我认知、疾病控制和自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本研究表明,贴扎技术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背部痛现象,并能增加背肌耐力变现。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 (branched -chainaminoacids ,BCAA)对睡眠剥夺 (sleepdeprivation ,SD)大鼠的行为和血清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s,FFA)水平的影响。采用小站台水环境 (flower -pot)睡眠剥夺模型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5 6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C(对照组、自由睡眠 )、2 4hSD(剥夺睡眠 2 4h)、2 4hSDB(睡眠剥夺 2 4h ,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 )、4 8hSD、4 8hSDB、72hSD、72hSDB组 ,每组 8只。睡眠剥夺结束后 ,采用旷场实验 (openfieldtest,OPT)评价大鼠的精神行为。结果各睡眠剥夺组大鼠的OFT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 4 8hSD组最高 ,72hSD组的OFT得分又显著低于 72hSDB组 (P <0 .0 5 )。睡眠剥夺各组大鼠血清FF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剥夺组 ,72hSDB组显著高于 72hSD组 (P <0 .0 5 )。结论为补充支链氨基酸可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旷场实验行为 ,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血清FFA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讨论中药(巴戟天)结合运动干预(振动干预)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将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将分为高脂饲料喂组(HF组,n=80),正常喂食组(F组, n=20),12周后高HF组的80只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4周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骨质代谢、BMD前测和评价造模,一般饲料正常喂食的F组20只大鼠为对照组(C组, n=20),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T组, n=16)、振动干预组(V组, n=16)、巴戟天摄入组(M组, n=16)和巴戟天摄入+振动干预组(MV组, n=16),进行为期24周干预。干预后,对所有参与实验的S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糖代谢指标、BMD、骨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本研究发现经过24周干预,D组、M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p0.05,V组、MV组后测显著低于前测p0.05,V组、MV组FBG后测结果显著低于D组、M组p0.05;D组大鼠股骨BMD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p0.05,V组、M组、MV组大鼠股骨BMD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和D组p0.05。D组大鼠尿HOP、DPD、血浆TRACP后测结果显著高于前测p0.05,V组、M组、MV组大鼠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和D组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巴戟天结合振动干预的处方能够对老年2型糖尿病起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骨吸收,提升骨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下坡跑运动时穿戴腿部压缩套对运动后诱发肌肉损伤及动脉硬化指标-臂踝脉搏波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男性大学生,采用随机方式于运动中单腿穿戴腿部压缩套(实验腿),以另一腿为对照腿,接受一次70%保留心率(70%HRR)强度,坡度为-10°30 min原跑步机下坡跑运动,并于下坡跑运动前(前测)及下坡跑运动后24 h (后测)分别进行因变量的检测,检测项目包含肌酸激酶、baPWV、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本研究表明:下坡跑运动后24 h的CK值((467.08±229.64) U/L)显著高于前测((240.92±189.67) U/L)(p0.05);baPWV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仅时间因子显示后测的baPWV ((1 110.71±51.30) cm/s)显著高于前测((1 042.92±38.17) cm/s)(p0.05);酸痛指数、主动关节活动度、肌肉肿胀围、最大自主等长收缩肌力及超声波股直肌肌肉厚度等在实验处理及时间因子亦无交互作用,且实验处理主要效果亦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穿戴腿部压缩套并无法减缓下坡跑运动所引起的肌肉损伤,及随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暂时性的baPWV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人体进行最大等速离心运动(ECC)诱发血液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肌肉损伤(EIMD)的关系,本研究筛选出150名"缺乏运动"的健康大学生为受试者,进行血样采集,进行前测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最大等长肌力(MVC)、肘关节活动角度(ROM)、上臂围(CIR)、肌肉感受(VAS)。受试者进行5组×12次最大等速离心运动,运动后恢复期,将全部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值进行排序:血清肌酸激酶值最高和最低20%样本,高肌酸激酶水平组(HCK组)和低肌酸激酶水平组(low LCK组),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评估指标均显著高于比前测结果,p<0.05。全部受试者、高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在最大等速离心运动后各指标变化皆明显大于低肌酸激酶水平组受试者,p<0.05。受试者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与最大等长肌力、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肌肉感受最大变化值有相关,p<0.05。本研究认为肌肉损伤程度与肌酸激酶水平具有显著相关,尤其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者肌酸激酶水平较大程度反映肌肉损伤程度趋势。本研究表明,肘关节活动角度、上臂围具有预测肌酸激酶峰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富含牛磺酸 (Tau)、谷氨酰胺 (Gln)以及高支链氨基酸 (HBCAA)的新型氨基酸制剂对创伤大鼠血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创伤后三天起 ,血浆游离氨基酸总和均显著降低 ,对照组基本无改变 ;创伤后Tau、BCAA、精氨酸以及天冬氨酸等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 ,新处方使用一周后其浓度有效回升 ,且效果好于 17种氨基酸 ,从而有利于机体伤口的愈合。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复合氨基酸制剂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草鱼不同器官组织应对饲料途径氧化鱼油应激的差异性,以豆油、氧化鱼油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豆油组和氧化鱼油2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草鱼(平均体重(65.5±1.5)g)7 d后,采集草鱼肾脏、心脏、大脑、脾脏、鳃、肠道、皮肤、肝胰脏、肌肉共9个器官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方法,测定了GSH合成代谢相关酶GCLC、GSS、GSR基因表达活性,以及三个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ω1、GSTpi、MGSt1基因的表达活性。并测定了草鱼总谷胱甘肽T-GSH在以上九种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显示,(1)经氧化鱼油刺激后,肾脏和鳃组织中T-GSH显著上升(p0.05);(2)经氧化鱼油刺激后,GCLC在肾脏、鳃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GSS在肠中显著上调(p0.05),肝胰脏显著下调(p0.05),GSR在鳃、肠道、肝胰脏中显著上调(p0.05),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3)经氧化鱼油刺激后,GSTω1在肠道中显著上调(p0.05),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GSTpi在肾脏中显著上调(p0.05),心脏、肌肉中显著下调(p0.05),MGST1在肾脏、肠道显著上调(p0.05),脾脏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肾脏、心脏、大脑、脾脏、鳃、肠道、肝胰脏、肌肉组织都均有完整的GSH/GSTs通路。短期氧化鱼油刺激后,各个组织中GSH/GSTs通路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肾脏、肠道、肝胰脏、鳃的GSH/GSTs通路相对其它组织受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大脑纹状体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组)、疲劳训练组(FG组)、运动后刺激组(SAF组)、运动前刺激组(SBF组),除CG组外各组均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于第1、3、5周训练的最后1d,断头处死,取外周血测游离色氨酸(F-Trp)、支链氨基酸(BCAA)、F-Trp/BCAA含量,取纹状体测F-Trp、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与CG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BCAA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余各指标均呈升高趋势;与FG组相比,SAF组、SBF组第3周末纹状体5-HT明显下降(P0.01);与SBF组相比,SAF组第5周末纹状体5-HT明显下降(P0.05)。结论:经皮脉冲电流刺激具有降低疲劳大鼠5-HT及代谢产物的含量,有助于疲劳的消除,对长时间运动时中枢机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索饮用绿茶对COMT基因rs4680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对体重控制效果的差异。研究方法在上海纳入88名肥胖者(BMI≥25kg/m2),测定其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接受为期5周、每周2日受控饮食(能量600kcal/天)的轻断食减重干预,除饮料外两组的饮食保持一致。A组代餐日饮食为基本方案+每日新鲜绿茶20g冲泡饮用,B组代餐日饮食为与A组一致的基本方案,但避免饮用咖啡、茶叶和含糖饮料。将受试者体力活动限制为中等体力活动以下。在减重前后测量并分析人群各项体质指标和生化指标。研究结果AB两组人群减重干预前后的体重、体脂质量、BMI、身体水分含量、体脂比例和胆固醇指标指标出现显著下降(p值均0.05);干预后,A组中rs4680GG基因型携带者内脏脂肪面积、HDL-C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同组的AG和AA基因型携带者;而B组中rs4680 GG基因型携带者的体脂比例、身体水分质量和内脏脂肪面积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同组的AA基因型携带者。在组间比较中,对于GG基因型携带者,A组体脂质量、体脂比例、内脏脂肪面积和血清胆固醇的下降幅度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对于AA和AG基因型,A组HDL-C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B组(p=0.036),其余指标的差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COMT基因rs4680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减重过程中坚持饮用绿茶的效应程度不同,GG基因型携带者饮绿茶的减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独口服乳清蛋白、维生素D或两者联合补充促进绝经期女性骨骼、骨外健康效应及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方法:2015—2016年在北京市王佐镇50岁及以上绝经期女性中,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80名,并随机分4组,即对照组(普通膳食组)、维生素D组、乳清蛋白组和乳清蛋白联合维生素D干预组。随访半年,重点监测受试者口服维生素D以及乳清蛋白前后血清1,25-(OH)2D3、血生化指标以及上下肢肌力测定,握力、步速等变化的同时,应用ISCCWG诊断标准进行肌量测定,观察ASM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4组间患者前述指标在基线以及给予乳清蛋白和维生素D后变化的差异。结果:通过连续6个月每日单独补充800 IU维生素D,可以使受试人群的体内血清1,25-(OH)2D3水平达到30 ng/mL,且恢复到了正常水平(P<0.05)。当同时联合每日30 g乳清蛋白进行干预,6个月以后其受试者体内的血清1,25-(OH)2D3水平也可达到30 ng/mL。通过干预实验的结果表明,受试人群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体内血清肌酐、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维生素D、乳清蛋白的干预对受试人群的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