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氧化鱼油对草鱼肝胰脏、肠道胆固醇、胆汁酸合成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平均体重为(74.8±1.2)g草鱼72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肝胰脏、肠道组织中四种胆固醇合成相关酶HMGCR、SREBP2、CETP、ABCA1和胆汁酸合成关键酶CYP7A1的基因表达活性,结合血清、肝胰脏和肠道TC、TBA含量分析了胆固醇、胆汁酸的合成强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添加氧化鱼油后,草鱼肝胰脏HMGCR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上调(p0.05),ABCA1和CYP7A1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肝胰脏TC、TBA含量显著增加(p0.05);(2)添加氧化鱼油后,草鱼肠道HMGCR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上调(p0.05),CYP7A1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肠道TC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TBA含量显著减少(p0.05);(3)添加鱼油或氧化鱼油后,饲料∑PUFA含量与肝胰脏ABCA1基因表达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饲料MDA含量与肠道ABCA1基因表达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氧化鱼油添加量的增加,在饲料∑PUFA含量减少和鱼油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的交互影响下,肝胰脏和肠道细胞胆固醇合成能力、向细胞内转运胆固醇的能力增强,向细胞外转运胆固醇的能力、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胆汁酸的能力减弱,致使肝胰脏、肠道、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而血清、肠道胆汁酸含量减少。肝胰脏胆汁酸含量增加,显示肝胰脏有胆汁酸淤积的发展趋势。预示着鱼体生理代谢可能需要更多的胆固醇以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而鱼体胆汁酸可能出现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研究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4S2OF)、4%氧化鱼油(2S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 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2d。结果显示: 氧化鱼油显著增加草鱼血清ALB、GLB、MDA和GSH含量(P0.05), 显著降低肝胰脏GSH和SOD含量(P0.05); 氧化鱼油会显著增加草鱼肝胰脏指数及肝胰脏脂肪含量(P0.05), 且草鱼血清TG含量显著上升(P0.05), HDL/LDL显著下降(P0.05); 氧化鱼油使血清及肝胰脏TC含量显著增加(P0.05), 血清TBA显著下降(P0.05), 肝胰脏TBA显著上升(P0.05); 氧化鱼油会引起草鱼脂肪肝, 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 并导致肝胰脏细胞纤维化和组织萎缩。结果表明: 饲料添加氧化鱼油会引起草鱼氧化应激, 并降低草鱼肝胰脏抗氧化能力; 扰乱草鱼肝胰脏脂肪代谢, 引起脂肪肝; 影响胆汁酸肝肠循环, 使胆汁酸在肝胰脏中堆积, 并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 最终增加草鱼肝胰脏脂肪性肝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饲料氧化鱼油引起草鱼肠道结构损伤、通透性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组织结构及其通透性的影响, 本实验以豆油、鱼油及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 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4S2OF)、4%氧化鱼油(2S4OF)及6%氧化鱼油(6OF) 5组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经72d池塘网箱养殖后, 实验结果显示: (1)氧化鱼油显著增加(P0.05)草鱼血清和肠道MDA含量、增加肠道GSH含量(P0.05), 但随氧化产物含量上升GSH含量出现下降。(2)氧化鱼油会显著降低肠道内胆汁酸的含量(P0.05)。(3)氧化鱼油会显著增加肠道绒毛中杯状细胞的数量(P0.05), 且随着氧化产物的增加, 肠道微绒毛高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氧化鱼油会导致肠道紧密连接间隙增大, 增加肠道通透性, 使血清中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 饲料中鱼油氧化产物损伤了草鱼肠道组织结构, 尤其是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损伤严重, 从而破坏了肠道黏膜的机械屏障功能, 使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 肠道细菌内毒素等发生转移。鱼油氧化产物会引起草鱼肠道氧化与抗氧化应激反应, 干扰草鱼肝-肠正常胆汁酸循环, 致使草鱼肠道胆汁酸不足。  相似文献   

4.
饲料丙二醛对草鱼生长、肝胰脏及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丙二醛(MDA)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4.821.49) g生长、肝胰脏及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对比MDA与其他油脂氧化产物的毒副作用, 本试验以新鲜豆油、低氧化程度的鱼油为饲料脂肪源, 制成豆油组(S组)、鱼油组(F组), 并在豆油组中喷涂不同浓度的MDA, 制成MDA水平为61.59 (M1组)、123.92 (M2组)、185.04 (M3组) mg/kg的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经72d池塘网箱养殖后, 试验结果显示:(1)饲料中MDA及油脂其他氧化产物均可显著增加草鱼饲料系数(FCR) (P0.05), 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P0.05), MDA还可显著降低草鱼脂肪沉积率(LRR) (P0.05); (2)饲料中MDA及油脂其他氧化产物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P0.05), 并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 饲料中MDA还可显著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P0.05), 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比(HDL/LD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比值(P0.05); (3)饲料中MDA及油脂及其他氧化产物会显著增加肝胰脏脂肪(P0.05), 且MDA还会显著增加肝胰脏SOD含量(P0.05), 导致草鱼肝胰脏氧化应激; (4)饲料中MDA会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 降低细胞核数量, 使肝胰脏细胞有明显纤维化趋势; (5)饲料MDA及鱼油其他氧化产物均会引起草鱼肠道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加, 损伤肠道微绒毛, 并会损伤肠道紧密连接结构, 增加肠道通透性, 导致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 (1)饲料MDA会引起草鱼鱼体应激, 并通过干扰正常胆汁酸循环来干扰草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最终导致草鱼生长性能下降; (2)MDA会引起肝胰脏氧化应激, 并可通过损伤肝胰脏细胞线粒体内部结构来损伤草鱼肝胰脏, 增加其发生脂肪性肝炎机率, 而鱼油其他氧化产物则是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结构改变线粒体形态来损伤肝胰脏; (3)饲料MDA及鱼油其他氧化产物均会损伤草鱼肠道绒毛和微绒毛来降低其消化吸收能力, 还可损伤肠道紧密连接结构, 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氧化鱼油对草鱼肠道黏膜损伤后, 参与抗氧化应激的基因通路及其通路基因表达活性的变化,以草鱼为试验对象, 灌喂氧化鱼油7d后, 采集肠道黏膜组织并提取总RNA, 采用RNA-seq方法, 进行了氧化鱼油组和正常鱼油组草鱼肠道黏膜基因注释、IPA基因通路分析和基因表达活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 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氧化鱼油导致草鱼肠道黏膜出现严重的损伤; 肠道黏膜中具有较为完整的Keap1-Nrf2-ARE基因调控通路。肠道黏膜在受到氧化鱼油的氧化损伤作用后, 激活了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保护机制, 使NRF2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路基因差异表达显著性地上调, 并导致了下游的GSH/GSTs通路基因差异表达显著性上调, 促进了GSH的生物合成和GSTs的抗氧化作用; 导致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的热休克蛋白和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基因差异表达显著性上调, 清除受损伤蛋白质, 保护细胞结构完整性。研究表明, 上述三类抗氧化应激通路构成了对肠道黏膜损伤细胞、损伤蛋白质的降解系统和清除系统, 显示其对肠道黏膜组织和黏膜细胞的保护、修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0、3.2、5.6、7.5、10.0和18.0μg.-1)阿维菌素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肝胰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2μg.L-1浓度对CAT和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外,其余各浓度的阿维菌素均对鲤鱼组织中CAT和GSTs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先诱导后抑制;5.6和7.5μg.L-1浓度组的肌肉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肝胰脏CAT活性以及肌肉和肝胰脏GSTs活性均显著升高;10.0和18.0μg.L-1浓度组的肌肉和肝胰脏中CAT、GSTs活性先显著升高,随后又显著下降;解除污染胁迫10d,18.0μg.L-1浓度组的肝胰脏中酶活性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余各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高浓度阿维菌素暴露可能对鲤鱼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阿维菌素暴露浓度与其对鲤鱼肝胰脏和肌肉CAT、GSTs活性抑制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水体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污染的生物标志物;同时,由于鲤鱼受污染胁迫时肌肉CAT、GSTs活性变化的显著性均远低于肝胰脏,因此当考虑...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HUFA影响草鱼脂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初始体重为(50.14±3.33)g的草鱼80尾,饲养于四个循环水养殖缸4w,饲养期水温18-22℃.分别饲喂以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对照组)、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和精制鱼油混合油(HUFA组)为脂肪源的两种试验饲料.饲养结束后对试验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生物学性状、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酶活性、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脂肪酸分析表明,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鱼体组成:HuFA组草鱼腹腔脂肪组织中C22:6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组织中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而C20:4n-6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和脑组织中HUF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脑组织外,肝胰脏、肌肉、腹腔脂肪组织中n-3/n-6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uFA组腹腔脂肪指数、肝胰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胰脏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胰脏LPL活性及基因表达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指出,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了草鱼组织脂肪酸组成,且这种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饲料HUFA具有抑制草鱼脂质合成及向肝组织的脂质转运、降低肝胰脏脂质及腹腔脂肪的沉积、提高草鱼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试验对象, 灌喂氧化鱼油7d后, 采集肠道黏膜组织并提取总RNA, 采用RNA-seq方法, 进行氧化鱼油组和正常鱼油组草鱼肠道黏膜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基因注释和IPA基因通路分析, 并测定了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 草鱼肠道黏膜在受到氧化鱼油损伤后, 胆固醇和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代谢酶、调节胆固醇和胆汁酸合成或转运的代谢酶或蛋白基因差异表达, 部分基因差异表达达到显著性上调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 草鱼肠道黏膜具备完整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胆汁酸的合成代谢基因通路. 肠道黏膜在受到氧化鱼油损伤后, 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的胆固醇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基因表达增强, 胆固醇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逆转运途径基因通路表达下调, 胆固醇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基因通路表达上调; 以胆固醇为原料的胆汁酸经典合成代谢途径基因通路表达上调, 而胆汁酸的补充合成途径基因表达下调. 在灌喂氧化鱼油后, 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分别增加了28.84%、29.56%和12.13%, 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了8.15%.    相似文献   

9.
将鲤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溶液120 d,研究稀土元素镧对鲤鱼脑、肝胰脏、肾、鳃、肌肉5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及酶活性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镧对SOD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01~5 mg/L),镧对肝胰脏、鳃、肌肉SOD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或极显著(P< 0.05或P< 0.01),而脑、肾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工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镧能使鲤鱼肝胰脏、脑、肾、肌肉、鳃SOD酶带活性强弱发生明显变化,还能使肝胰脏SOD同工酶酶带缺失.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656-668
将324尾健康框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0.700.70) g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12个养殖缸里。在蚕蛹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的大豆油(SO)、菜籽油(RO)、鱼油(FO)及混合油(MIX, 大豆油:菜籽油:鱼油=1:1:1), 配制4组等氮(36.5%)等脂(7.0%)饲料, 饲养58d后, 探讨框鳞镜鲤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终末体重显著大于混和油组, 肠长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肥满度和肠指数显著大于鱼油组(P0.05); 肝胰脏指数混合油组显著低于鱼油组和大豆油组, 菜籽油组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 (2)全鱼水分大豆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 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肌肉水分大豆油组显著大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不同脂肪源对框鲤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一般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3)肝胰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了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肝胰脏PUFA水平大豆油和菜籽油组相近, 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PUFA水平大豆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HUFA水平菜籽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4)除菜籽油组血清GLU水平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外(P0.05), 4种脂肪源对框鲤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 (5)组间血清T-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大豆油组GSH-XP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 MDA水平显著低于鱼油组及混合油组(P0.05), 鱼油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鱼油组肝胰脏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AKP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P0.05), GSH-XP活性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 MDA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框鳞镜鲤对大豆油的利用效果最好, 其次是菜籽油、鱼油和混合油利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暴露于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s鳃、肝胰脏和肾脏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活性变化。实验中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其中对照组1个(0μg/L),处理组4个(0.5μg/L、1.0μg/L、3.0μg/L、5.0μg/L)。每组随机投放40尾草鱼,分别于1d、5d、12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和肾脏的ACP活性。结果显示,鳃ACP活性低浓度(0.5μg/L、1.0μg/L)短时间(1d)暴露下显著增加(P<0.01),高浓度(3.0μg/L、5.0μg/L)暴露时显著下降(P<0.01);肝胰脏ACP活性暴露1d时,除0.5μg/L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暴露5d、12d时,各处理组均显著上升(P<0.05、P<0.01);肾脏ACP活性除0.5μg/L组在暴露1d、5d时无显著变化(P>0.05)外,其他处理组在暴露时间内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能够通过影响草鱼鳃、肝胰脏和肾脏中酶的活性,干扰这些器官的代谢平衡,进而对这些器官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Isthmin-1(Ism-1)在草鱼糖和脂类代谢中的作用,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草鱼Ism-1的开放阅读框(ORF),生物信息学分析Ism-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RT-qPCR技术检测Ism-1在草鱼各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在细胞和活体水平上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Ism-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成功克隆草鱼Ism-1的ORF区。序列分析表明,草鱼Ism-1基因开放读码框为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0.96 kD。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草鱼Ism-1与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的进化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度为96.51%)。Ism-1在草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红肌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脑和白肌等组织。饥饿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饥饿14d后肝胰脏中Ism-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恢复投喂后表达量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肌中Ism-1的表达量在饥饿和再投喂后均显著增加(P<0.05)。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显著下调草鱼肝胰脏中Ism-1的mR...  相似文献   

13.
武文一  吉红 《水生生物学报》2022,46(8):1223-1236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越冬期间氧化应激状况及其与组织脂肪酸比例变化的关联性, 将草鱼[初始体重 (1053.33±16.11) g]分别置于室外水泥培育池, 自然越冬处理0、1周、2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后, 进行生物学性状指标, 肝胰脏、肌肉、前肠、脂肪组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及肝胰脏、肌肉、脂肪组织脂肪酸比例的测定, 同时进行了抗氧化能力指标与脂肪酸比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越冬期间, 草鱼机体体重、肝胰脏重量、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和腹腔脂肪指数均发生显著下降(P<0.05); 但是肾指数和脾指数显著上升(P>0.05)。氧化胁迫应激最大的3个组织分别是脂肪组织、肝胰脏和肌肉。肝胰脏PUFA比例对总体脂肪酸比例产生了主要的影响(主成分载荷特征值>0.5), 肌肉C18﹕2n-6和C16﹕0比例对总体脂肪酸组成产生主要影响, 脂肪组织中的PUFA、n-6PUFA、SFA和MUFA比例对总体脂肪酸比例产生了主要影响; 关联分析表明草鱼脂肪组织中SFA在越冬期间供应能量同时, 与氧化应激乃至机体损伤显示正相关关联性, 肌肉中PUFA和MUFA比例变化分别与氧化应激, 甚至机体损伤显示主要正相关的关联性, 而肝胰脏中MUFA比例变化与氧化应激乃至机体损伤显示主要正相关的关联性。研究表明, 越冬期间草鱼机体受到了很强的氧化应激现象, 其中脂肪组织受到的应激最强烈; 肝胰脏、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时与各组织抗氧化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 脂肪组织中的SFA、肝胰脏中的MUFA、肌肉中的PUFA和MUFA与氧化应激乃至机体损伤间具有较为直接的联系。研究提供的基准研究信息可用于制定有效越冬前投喂的策略, 同时在越冬期间以及越冬后的恢复阶段做出适当的管理与投喂决策, 以期改善草鱼越冬后存活率及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武文一  吉红 《水生生物学报》2022,46(11):1618-1630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越冬期间能量利用的代谢适应机制, 将草鱼初始体重[(1053.33±16.11) g]置于室外水泥培育池, 分别在自然越冬饥饿0、1、2、4、8、12和16周后进行采样, 进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能量代谢物、组织糖原、甘油三酯含量及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糖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 越冬饥饿1周后, 草鱼肌肉各常规成分含量显著变化(P<0.05); 随着越冬饥饿时间的延长, 血清甘油三酯(TG)、甘油(Glycerol)、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先显著降低(P<0.05), 随后保持稳定,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含量显著上升(P<0.05); 肝胰脏糖原和肌肉糖原及肝胰脏、肌肉和脂肪组织TG含量显著降低(P<0.05); 血清ATP、ADP和AMP含量显著降低, ADP+AMP/ATP比值显著升高(P<0.05); 肝胰脏、肌肉及腹腔脂肪ampk α1、ampk α2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 下游糖脂及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包括atgl、hsl、cpt1α、cd36等脂分解相关基因; gk、pfk、pk等糖酵解相关基因; gldh、 igf-1等蛋白分解相关基因)或显著下调(acc、fas等脂合成相关基因; creb、foxo1、pgc-1α、pepck、g6pase、glut2等糖异生相关基因; tor、s6k等蛋白合成相关基因)(P<0.05)。研究表明, 草鱼在越冬饥饿期间, 血清、肝胰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生化组成发生了上述变化的同时, 越冬饥饿胁迫激活了AMPK通路, 促进了各组织糖酵解、脂质分解、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转运及蛋白分解的进程, 抑制了糖原合成、脂质合成和蛋白合成的过程, 进而维持了机体能量稳态。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斑马鱼、大西洋鲑和人等物种巴知的瘦素受体基因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法从草鱼肝胰脏中首次克隆获得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的片段序列.该片段序列长713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片段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35% -86%之间.通过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的瘦素受体独立聚成一支,草鱼与金鱼、斑马鱼聚成一支,再与日本青鳉、黑点青鳉、红鳍东方鲀和大西洋鲑聚成一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草鱼瘦素受体基因在肝胰脏、肌肉、脑、心脏、脾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心脏、脑、肌肉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在肝胰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6.
姚煜  梁旭方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2010,29(4):324-331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占才  牛景彦 《四川动物》2012,31(2):245-248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下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和肾脏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实验中高效氯氰菊酯浓度设5组,分别为0 μg/L、0.5μg/L、1.0 μg/L、3.0μg/L和5.0 μg/L,每组分别于1d、5d和12 d取样,测定肝胰脏和肾脏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肝胰脏LSZ活性在暴露1d、5d、12 d时,各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 <0.05,P <0.01).肾脏LSZ活性在暴露1d、5d时,0.5μg/L、1.0 μg/L和3.0 μg/L组显著上升(P<0.05,P<0.01),5.0 μg/L组显著下降(P<0.01);暴露12d时,0.5μg/L、1.0 μg/L组显著上升(P<0.05),3.0μg/L和5.0 μg/L组显著下降(P<0.05,P<0.01).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肝胰脏和肾脏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别提取灌喂氧化鱼油以及鱼油的黄颡鱼胃肠道肠道黏膜的总RNA。将氧化鱼油组、鱼油组总RNA等量混合后,采用RNA-Seq测序,用Trinity进行de novo拼接、组装,对单一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再将氧化鱼油组、鱼油组总RNA分别测序、注释后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并计算氧化鱼油组对鱼油组单一基因的差异表达定量分析,以log_2(OFH/FH)值代表氧化鱼油组相对于鱼油组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基因差异表达显示,氧化鱼油导致黄颡鱼胃肠道黏膜组织中胆固醇、胆汁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酶以及涉及胆固醇和胆汁酸吸收转运蛋白基因差异表达。黄颡鱼胃肠道黏膜中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显著下调,从细胞外吸收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显示灌喂氧化鱼油导致黄颡鱼胃肠道黏膜胆固醇合成能力下降、从其他组织吸收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4.06%。灌喂氧化鱼油后,黄颡鱼胃肠道黏膜以胆固醇为原料的初级胆汁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差异表达显著上调,而胆汁酸转运到细胞外和转运到肠腔的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肠道再吸收胆汁酸的转运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下调及肝细胞从血液吸收转运的载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上调,而血清胆汁酸含量下降了20.00%。结果表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发生障碍,肠腔和血清胆汁酸含量下降、胆汁酸在细胞出现淤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正常及氧化鱼油、豆油、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能、体色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 分别添加6%鱼油、6%豆油、3%鱼油+3%豆油、6%氧化鱼油、6%氧化豆油、3%氧化鱼油+3%氧化豆油, 饲喂6组初始体重(150.5±4.2 g)的斑点叉尾鮰8周,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14尾鱼。结果表明, 摄食6%鱼油、6%豆油、3%鱼油+3%豆油饲料的斑点叉尾鮰在增重率、饲料系数、肌肉组成、体色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摄食3组氧化油脂饲料后, 鱼体增重率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P<0.05), 饲料系数和背部、尾部皮肤b*(黄度值)增加(P<0.05), 肝脏丙二醛(MDA)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升高(DBIL)(P<0.05), 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GSH)(P<0.05), 而肌肉色度值(L*、a* 、b*)和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 6%氧化油脂(鱼油、豆油或混合油脂)导致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下降、皮肤黄度增加、肝脏抗氧化能力受损; 豆油可替代斑点叉尾鮰饲料中鱼油的使用, 而不会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降低藻毒素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0d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谷胱甘肽(GSH)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摄食含蓝藻粉饲料后的毒性保护作用。共配制6种近似等氮等能(粗蛋白45%,总能19.5kJ/g)的实验饲料。以不添加蓝藻粉、不添加GSH的饲料组作为正对照,其他5种饲料均添加7.5%的藻粉,微囊藻毒素(Microc ystins,MCs)含量约为58μg/g,GSH添加量分别为:0(负对照)、200、500、800和1400mg/kg。实验结果表明,第1至第30天时,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1至第60天时,负对照组实验鱼的摄食率显著高于正对照和其他GSH添加组(P0.05),但各GSH添加组肾脏中GSH显著低于正对照而高于负对照(P<0.05)。200、500和800mg/kg GSH添加组肝脏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负对照(P<0.05)。在整个实验期间,随着饲料中GSH含量的增加,肝脏、肾脏、全肠和肌肉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先显著下降,当GSH添加量为500和800mg/kg时达到稳定,直至GSH添加量为1400mg/kg时显著上升。根据对黄颡鱼增重,肝脏和肌肉中MDA的含量以及组织中毒素的分析,在饲料中添加500-800mg/kg GSH可以有效缓解黄颡鱼饲料中微囊藻毒素的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