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3):248-248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建于1958年(前身为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是天津市“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发酵工程学科博士点,发酵工程、生物化工、微生物与生化药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轻工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和生物化工专业等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发酵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8):I0005-I0005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简称“生工学院”)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由生物工程系、制药工程系、药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组成,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五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工业生物催化、制药工程,生物材料、发酵工程)、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微生物、发酵工程、药物化学、食品科学)、二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五个学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食品工程)。生物化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生物化工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分离工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有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物研究所、药剂研究所;拥有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化工主要以廉价可再生资源为底物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大宗化学品、药品及营养品。合成生物学研究是生物化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支撑体系之一,是在功能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基础上,将工程化理念应用在生物学中,定向创造新型生物产品和生物过程整体优化的新的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发展十几年以来,创造出了很多强有力的工具被应用于微生物、植物及动物的研究。以微生物生产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内容,系统的综述合成生物学在以微生物生产高附加值产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刊首语     
<正>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绿色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物化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推动力,生物化工的技术进步也已成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生物化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同时作为“中国化工学会百年庆祝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8月1—3日在西安顺利召开了“第五届生物化工青年学者论坛”。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技术在化工领域应用的重大进展──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中试通过鉴定关键词:丙烯酰胺,生物催化,生物化工由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承担,浙江省桐庐农药厂协作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08—03—08)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酸胺放1993年11...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工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指南》(第二版)戎志梅主编,2 0 0 4年4月出版本书是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信息型图书。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介绍了生物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以及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用生物化学品、生物农药、农业、食品、资源环保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7.
周桂 《生物学杂志》2007,24(3):58-60
介绍了绿色化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绿色化学技术中的特殊地位,提出了生物技术是一项绿色科技,是实现绿色化学的有效手段,生物技术与绿色化学的交叉与融合产生的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工等新兴学科必将为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报》2005,51(1):i007-i007
动物学科为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主要二级学科之一,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下设五个研究方向:动物细胞生物学、动物生态学、系统动物学、水生动物学、鸟类学;两个研究所:河北省特种经济动物研究所、分子神经生物与药理学研究所;六个研究室: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生理生态与化学生态学研究室、动物生理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它有19个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含筹备处),其中属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所有五个: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筹备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筹备处。它们的简况如下。 1 植物研究所 1954年7月开始筹备,1962年正式成立。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与统计遗传学、微生物学与植物病理学、植物系统学与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科教开创于1937年、成长于1956年、发展于1977年,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森林保护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入选985第三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2009年在陕西省教学名师李盂楼教授的带领下获森林保护学国家教学团队称号。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在生物技术文献发表数量上已位列世界第一,但在生物技术文献的质量、学术影响力以及国际合作能力方面仍与欧美等发达生物技术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接着分析了全球生物技术研究的学科组成、各生物技术分支领域的研究交叉现状,最后分析了目前各生物技术细分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生物技术研究发展问题,我国应当注重研究成果质量,促进各学科间交叉融合,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顺应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和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浙江省化工学会协办的"第四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于2007年11月26日~2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并得到了我国化学工程、生物化工领域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生物加工过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南京工业大学主办、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技术类全国性期刊,第一届编委会于2003年4月4日在南京江浦龙华大酒店由主编欧阳平凯院士主持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编委为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深圳国家生化中心、中科院有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24日至29日,第九届亚太生物化工会议(AsiaPacifiCBiochemicalEngineeringConference2009.APBioChEC’09)在日本神户的神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瑞典、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亚太生物化工盛会。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时代生态-遗传学科交叉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韦 《植物生态学报》2003,27(3):427-432
生态学与遗传学的学科交叉首先建立在种群概念基础上,文献统计表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以揭示种群遗传结构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为主要方向,同时开始注重关键生化途径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系统研究生理代谢在生态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能性。分离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基因,并对比近缘类群中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成为生态 遗传学科交叉的新生长点。在对研究实例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此类研究的特点,同时从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和研究侧重点方面讨论了生态学在新学科交叉领域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2008,20(2):257-257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科研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家组成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经过近3年的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和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浙江省化工学会协办的“第四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于2007年11月26日~2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并得到了我国化学工程、生物化工领域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刘中  梁伟斌  潘培丰  刘懂  陈财  徐耀阳 《生态学报》2022,42(18):7697-7705
氮是限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引发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关键因子,受到流域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借助科学图谱方法对2000-2019年发表的科学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围绕论文数量与期刊分布、国际及机构合作、学科交叉和研究主题与演变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了流域氮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数量与期刊分布方面,论文的年发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文量较高的期刊包括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Journal of hydrology。国际与机构合作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发文数量最多,是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发文数量最多,两者分别是近期和早期机构合作的主导力量。学科交叉方面,流域氮领域呈现多学科交叉特点,重点学科包括环境科学、水资源学和地质学。研究主题与演变方面,氮形态与转化、营养盐与富营养化以及水质与管理是流域氮领域的研究重点;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流域中氮的分布特征、模型与最优管理措施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流域氮动态的驱动机制以及流域氮管理措施的优化,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量等水文特征以及城市化、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驱动下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流域中氮循环和氮负荷的影响,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构建基于自然的管理方案,并评估管理措施对流域生态系统供给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拥有各类专业人才百余名,其中研究员21名,国家级专家9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3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典型两用性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具有显著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数据,基于期刊学科类别分析了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现状和时序演化,并采用富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学科交叉倾向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生物安全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广泛,动植物科学、环境和生态学、社会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是其交叉融合最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国家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融情况有所差异,欧美主要国家的学科交叉情况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以期为生物安全特定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并为强化我国生物安全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和探索新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