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贺氏菌属的成员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属肠杆菌科,此菌属又可分为福氏、鲍氏、宋内及志贺氏4个菌群,这些菌群又可根据生化及0抗原的差异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基于这种分类福氏痢疾菌群可分为13种血清型。志贺氏痢疾菌侵袭灵长类和人类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构建志贺氏菌3价疫苗候选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氏2a志贺氏菌疫苗株T32为受体菌,通过基因同源重组交换技术,对其染色体asd基因进行定位突变,使之不能在LB培基上生长;同时利用链球菌asd基因构建Asd+的无抗药性互补载体,两者组成1套T32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进一步应用该系统克隆和表达了具有重要免疫保护功能的宋内I相O抗原基因和志贺氏毒素B亚单位基因(stxB),构建成福氏2a-宋内-StxB3价菌苗候选株FSD0l.结果显示:该菌株遗传稳定,重组质粒不需用抗生素选择,能有效表达3价抗原和产生针对上述3种野生型毒株的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以进一步研究ArgT在福氏2a志贺氏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ArgT与GST融合表达,通过体外GST沉降实验和MALDI-TOF MS技术,筛选并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筛选并鉴定到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OmpR。结论:OmpR与ArgT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稳定、无抗药的痢疾福氏2a和宋内双价菌苗候选株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体内外基因重组,将大肠杆菌粘附因子cs3基因定位整合到痢疾杆菌福氏2a疫苗株T32菌染色体的asd基因内,使asd基因灭活;将来内O抗原基因克隆至无抗药性表达载体pXL378,获得重组质粒pXL390,将其转化asd-的T32受体菌,构建成福氏2a和宋内双价苗苗株FS01。实验表明:重组质粒pXL390在不带任何抗菌素基因的情况下,在asd-的T32受体菌内是稳定的。FS01株遗传稳定,能表达两种痢疾菌的PLS-O抗原,无明显毒性作用。动物试验表明,以FS01株皮下免疫的小鼠对福氏2a和宋内有毒株的腹腔攻击有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内外基因重组,将大肠杆菌粘附因子cs3基因定位整合到痢疾杆菌福氏2a疫苗株T32菌染色体的asd基因内,使asd基因灭活;将来内O抗原基因克隆至无抗药性表达载体pXL378,获得重组质粒pXL390,将其转化asd-的T32受体菌,构建成福氏2a和宋内双价苗苗株FS01。实验表明:重组质粒pXL390在不带任何抗菌素基因的情况下,在asd-的T32受体菌内是稳定的。FS01株遗传稳定,能表达两种痢疾菌的PLS-O抗原,无明显毒性作用。动物试验表明,以FS01株皮下免疫的小鼠对福氏2a和宋内有毒株的腹腔攻击有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志贺菌的质粒图谱及其与细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从菌痢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6株福氏志贺菌和4株宋内志贺菌,分别对其质粒图谱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菌株的质粒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但福氏志贺菌的5株以及宋内志贺菌的3株具有分子量23Kb的质粒带。各菌株的质粒图谱与其对头孢三嗪,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特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获自患者的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提示在我市引起菌痢的志贺菌具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λ-Red重组系统对福氏2a志贺氏菌301株ipaH4.5基因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福氏2a志贺氏菌301株ipaH4.5基因缺失突变株?ipaH4.5,利用低拷贝质粒构建ipaH4.5缺失突变株的回复突变株△ipaH4.5HF。PCR方法证实了ipaH4.5基因的缺失和回复。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突变株的生长代谢及细胞侵袭能力进行比较;ELISA方法检测3株菌侵袭鼠J774巨噬细胞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生长代谢实验表明缺失和回复ipaH4.5不影响志贺氏菌的生长速度,侵袭实验表明缺失和回复ipaH4.5也不影响志贺氏菌对HeLa细胞和鼠J774巨噬细胞的侵袭能力,表明ipaH4.5基因与志贺氏菌的生长代谢和侵袭能力无关;鼠J774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提示该基因在志贺氏菌侵入细胞后抑制宿主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质粒转化到异种细菌细胞是否能够存在、 受体菌细胞能否接收异体DNA物质而进行遗 传性状的表达,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我 们将E. coli pBR322质粒用转化方法,引进福 氏志贺氏2a, 3a菌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FS54是本室构建的宋内氏福氏2a双价志贺氏菌杂交株,有与志贺氏菌毒株相同的毒力。本研究通过遗传重组技术,给FS54株引入了aroD基因的转座子Tn10插入失活物(aroD∶∶Tn10),构建了FS54株的芳香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减毒株,并进一步去除了Tn10所携带的四环素抗性和宋内氏Ⅰ相大质粒(pSS120∶∶Tn5)上Tn5所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得到了宋内氏福氏2a双价志贺氏菌芳香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减毒株FS54—7b。  相似文献   

11.
福氏2a志贺氏菌△aroA突变减毒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贺氏菌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酶基因缺陷能够使菌体明显减毒,并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痢疾疫苗.用PCR技术从野生型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中克隆出aroA基因,在体外进行精确的缺失突变,并通过体内同源重组,构建成△aroA突变体RS426.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突变体仍保持了侵袭能力和保护性O抗原的表达,但其毒力已明显降低,不能产生豚鼠角结膜炎,小鼠半数致死量明显提高.免疫保护试验显示,RS426可在小鼠中产生对福氏2a野生菌100%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痢疾疫苗     
志贺氏菌属的成员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属肠杆菌科,此菌属又可分为福氏、鲍氏、宋内及志贺氏4个菌群,这些菌群又可根据生化及O抗原的差异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志贺氏痢疾菌侵袭灵长类和人类的结肠及直肠上皮,导致痢疾特有的急性粘膜炎症,上皮层的破坏导致水泻,严重腹痛和痉挛,最终产生粘液血便,在缺乏有效治疗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志贺菌流行株药物敏感性及质粒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志贺菌流行株的质粒图谱及其与细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从菌痢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6株 福氏志力和4株宋内志贺菌,分别对其质粒图谱与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和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菌株的质粒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各菌株的质粒图谱与其对头孢三嗪、头孢唑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特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获自患者的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提示在我市引起菌痢的志贺菌具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肺炎链球菌表面覆盖着一层荚膜,由多糖组成,是肺炎链球菌关键的毒力因子和重要的抗原,也是细菌分型的依据。强毒血清型的荚膜多糖被制成糖疫苗在抗感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荚膜多糖结构复杂,经常被O-乙酰化修饰,这些多变的化学修饰扮演着重要的生物学角色。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O-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荚膜多糖的遗传基础、合成途径和血清学特征,荚膜多糖的O-乙酰化修饰的化学结构及其相应的O-乙酰基转移酶,O-乙酰化修饰的化学鉴定和生物学功能。同时,我们也总结了多糖O-乙酰化修饰在肺炎链球菌微进化中的作用和对糖疫苗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旨在为研究荚膜多糖的O-乙酰化修饰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糖疫苗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P39蛋白是通过蛋白组学从布鲁菌中鉴定出的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优势抗原蛋白之一。本研究对布鲁菌的优势抗原蛋白P39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利用核磁共振接合PNGaseF糖苷酶进行蛋白糖基化鉴定,并研究其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速度。结果表明,P39蛋白在毕赤酵母GS115中呈分泌表达,表达量可达5.05 g/L。核磁共振结果表明,重组P39蛋白被糖基化修饰。修饰后的蛋白被巨噬细胞捕获效应明显强于原核蛋白,说明糖基化修饰可能影响目标蛋白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糖基化对P39蛋白的影响及布鲁菌糖基化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12株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药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地区2001年至2005年志贺菌菌群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抗菌治疗。方法经大便培养筛选志贺菌,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菌群和血清型,采用K-B法检测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在112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男女比例相似,年龄分布以婴幼儿最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菌群分布以福氏志贺菌最多,F2b为优势血清型,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近5年来本地区细菌性痢疾患者发病特点有年龄差异,菌群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血清型以F2b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是治疗细菌性痢疾最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O-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O-糖基化不仅存在于正常的细胞表面,且肿瘤细胞表面常常伴随异常的O-聚糖。Tn抗原、sTn抗原和T抗原是O-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表面过度表达,并参与肿瘤转移的过程。本文就O-聚糖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定居因子CFA/I和CS6是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中重要的两种优势抗原,是ETEC疫苗研制的首选组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二者构建在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与asd基因缺失突变型减毒福氏志贺氏菌FWL01构成宿主.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候选株能够稳定表达CFA/I和CS6抗原,并可在菌体表面形成相应菌毛。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生相应的抗CFA/I和CS6的特异性血清抗体IsG和分泌型抗体sIgA.说明以志贺氏菌为载体.可以构建同时表达多个定居因子抗原的ETEC多价菌苗。  相似文献   

19.
定居因子CFA/I和CS6是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中重要的两种优势抗原 ,是ETEC疫苗研制的首选组分。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二者构建在以asd基因为选择标记的重组质粒上 ,与asd基因缺失突变型减毒福氏志贺氏菌FWL0 1构成宿主 载体平衡致死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重组疫苗候选株能够稳定表达CFA/I和CS6抗原 ,并可在菌体表面形成相应菌毛。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生相应的抗CFA/I和CS6的特异性血清抗体IgG和分泌型抗体sIgA ,说明以志贺氏菌为载体 ,可以构建同时表达多个定居因子抗原的ETEC多价菌苗  相似文献   

20.
<正>痢疾杆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杆菌性痢疾由志贺氏菌属和肠侵袭性大肠菌(EIEC)所引起。志贺氏菌属包括四群: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又根据细胞外壁LPS特异性O抗原多糖链的抗原性将每个群进一步分为多个血清型,其中痢疾志贺氏菌包括12个,福氏菌13个,鲍氏菌18个,宋内氏菌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