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照射500伦琴X线后,在照射后初期对戊巴比妥纳的反应无明显改变,但在病熾期則反应显著加強,及到恢复期反应又渐恢复正常。在放射病病熾期,戊巴比妥鈉在小鼠体内的消失减慢,肝切片对其生物转化速度也相应减慢。若給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鈉入睡后,待其刚醒时,测定体内药物含量,則照射组明显低于对照組。当家兔照射1000伦琴γ线后的病熾期,給予照前仅引起正常兔脑电图轻度抑制的戊巴比妥鈉的剂量时,可使脑电图卽口刻呈现深度抑制状态。由这些結果看来,受照射机体对戊巴比妥鈉反应性增加的原因,一为受照射机体对該葯的转化能力减低,一为在放射病病熾期,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占优势状态。因而对戊巴比妥作用的敏感性增強。  相似文献   

2.
在医疗上目前应用着双乙基巴比妥鈉和硫噴妥鈉。双乙基巴此妥鈉是在巴比妥类安眠藥中最稳固的化合物,所以它在机体中的作用时間也持久,而且大多从腎臟以原来形式排出体外。至于硫噴妥鈉主要用在短时作用的靜脉麻醉;因該藥物进入体內后就很快地积聚到脂肋組織中去,而使在血液中濃度降低到麻醉作用的水平,所以麻醉現象也就迅速地消失。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乙素(以下简称乙素,它的左旋体即为颅通定)的镇痛效能和镇静、催眠作用,已为药理试验和临床使用所证实,并认为它的作用与吗啡和巴比妥类的作用有所不同。已知麻醉性镇痛剂均能产生成瘾性;镇静催眠剂,如巴比妥、眠而通长期大剂量服用后,突然停药也会出现惊厥或死亡。那么,乙素是否有这些症状急  相似文献   

4.
已知二苯基丙基乙酸β-二乙基氨基乙酯(SKF 525A)为肝微粒体药物轉化酶的抑制剂。我們以戊巴此妥鈉睡眠时間为指标,发現SKF 525A的作用是双相的。小鼠注射一剂SKF 525A(40—80毫克/公斤)后0—12小时为莉酶受抑制期,表現为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明显延长;但注射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不仅不延长,反而縮短。SKF 525A的双相效应在雌雄小鼠均能看到。小鼠及大鼠經連續多次注射SKF 525A后48小时,同样也出現第二相效应。下述进一步的实驗表明第二相效应是由于肝脏药物轉化酶活性加強的結果:(1)48小时前接受过一剂SKF 525A的小鼠,戊巴比妥鈉自体內消失的速率此正常动物者明显加快。(2)不論48小时前是否接受过SKF 525A,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刚醒时,体內催眠药含量无显著差別。(3)48小时前曾經注射SKF 525A的大鼠肝切片轉化戊巴比妥鈉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快。(4)48小时前注射SKF525A并不改变二乙基巴比妥鈉(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莉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間及其自体內消失的速度。 給小鼠(或大鼠)注射相当剂量的SKF 525A后12—24小时,肝脏(及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对照动物者显著增加。但在給药后48小时,此作用即已消失。可見SKF525A对动物体內維生素C合成的促进作用出現在对肝脏莉物轉化酶的刺激作用之前。  相似文献   

5.
本實驗比較急性實驗狗、慢性胰瘻狗和經過麻醉的慢性胰屢狗對於鹽酸注入小腸所引起的胰液分泌量和潛伏期,結果證明: (1)在急性實驗情况下,狗胰腺對鹽酸刺激小腸所引起的胰液分泌量遠較在慢性實驗時為少,且潛伏期較長。 (2)巴比妥類麻醉劑:硫賁妥鈉(sodium pentothal)和戊烷巴比妥鈉(sodiumpentobarbital)對鹽酸所引起的胰液分泌量及潛伏期影響極微。 (3)在急性實驗情况下,由鹽酸所引起的胰液分泌量的減少和潛伏期的加長,似乎不是由於巴比妥類麻醉劑的作用,而可能是由於手術創傷的影響。 (4)注射阿托平後,胰腺對於鹽酸刺激小腸所引起的反應顯著减小,故推测在鹽酸引起胰液分泌的機制中可能有神經反射作用的參與。本工作在进行過程中,承蘇聯專家同志親切地給予指導,并承沈(?)淇、劉曾復二教授关懷和支持,(?)此誌謝。  相似文献   

6.
范伟杰  杨志明 《四川动物》2006,25(1):168-170,17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猪创伤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的麻醉,将14只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氯胺酮肌注加水合氯醛静滴麻醉、氯胺酮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二是换药中的麻醉,将64次麻醉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纯戊巴比妥钠腹腔、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观察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心跳频牢、麻醉效果。结果皮肤创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3组麻醉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显效时间快,维持时间可以控制,麻醉效果最好,安全可靠。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显组肌注显效时间比较快,麻醉时间较短,效果好,动物容易苏醒。结论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給予小鼠安他布斯(120毫克/公斤,口服)2小时后,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显著延长,同时肝糖元含量下降;24小时后作用消失。由于本药能延緩戊巴比妥鈉自小鼠体內消失而不改变維持动物睡眠所必須的最低催眠药水平,可見安他布斯这种“延长”效应是因为抑制了催眠药的生物轉化,而并非通过中樞协同机制。安他布斯并不改变小鼠戊巴比妥鈉的ED_(50)及二乙基巴比妥(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催眠药)睡眠时間,也支持这个論断。大鼠体外肝切片試驗表明,当安他布斯濃度为6.6×10~(-5)M时即抑制戊巴比妥鈉轉化的50%。安他布斯对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竞爭性,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不能对抗此作用。安他布斯对氯丙嗪的氧化影响不大,对对硝基苯甲酸的还原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經80次“恐惧”条件反射訓练后,当被放入条件反射箱內或給予鈴声条件刺激, 腎上腺內抗坏血酸含量均明显降低,降低的程度与电刺激(60伏特)所引起者几乎相等。而未經过“恐惧”条件反射訓练的大鼠,于接受同样鈴声刺激后,腎上腺抗坏血酸含量并不降低。 預先注射皮质激素、氯丙嗪、利血平、嗎啡或戊巴比妥鈉等药物,对上述大鼠条件刺激引起的ACTH分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丙嗪、利血平及嗎啡并能显著地抑制大鼠对环境的躲避条件反射。皮质酮和戊巴比妥鈉則无这种作用。文章內討論了上述5种药物抑制垂体分泌ACTH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各种巴比妥类安眠药的代谢速率文献中已有一些报导。我仍用示踪法揭示了不同安眠药作用发生的快慢取决于它们透脑血障到达脑组织的速度。至于它们效果的久暂,是否因为药物一旦进入脑组织后再从脑内透出的速度有别呢?为了解答这  相似文献   

10.
在以前的报导中曾經指出带标記原子的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穿透入机体中樞神經系統的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前者在注射到机体內5分钟时,脑中各部位即已达最大濃度,而后者却要在注射后1小时才达到。同时实驗又表明,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所引起睡眠的快慢,是与它們穿透入中樞神經系統脑部速度有关。但是有关它們透入脑組織后的詳細弥散部位和彼此間的定量关系,还不了解,有必要加以进一步闡明。因此,在研究中我們用微型放射自显术观察了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在脑組織各部位的細胞体內和細胞体間的弥散状况,因为微型放射自显术能够清晰的辨明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內后在組織中的精确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内铜稳态与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了解脑内铜代谢参与神经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把实验动物分为8组:对照组,戊巴比妥组,腹腔注射CuCl2组(剂量分别为2 mg/kg、10 mg/kg、50 mg/kg),CuCl2-戊巴比妥混合组(先腹腔注射CuCl2,再注射戊巴比妥).检测SD鼠血清和海马内不同形态铜、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结果:单一铜胁迫下发现随着外源铜升高血清和海马总铜及血清非蛋白结合铜和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50 mg/kg注射剂量下达到最高(P<0.02);海马非蛋白结合铜和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含量在2 mg/kg注射剂量下达到最高(P<0.02),并随着外源铜浓度升高而降低.单一注射戊巴比妥后海马游离铜含量明显降低(P<0.02).铜胁迫1小时后注射1%戊巴比妥结果表明,戊巴比妥能明显降低铜胁迫下海马及血清总铜和游离铜含量(P<0.05).结论:外源铜能改变体内铜稳态;铜稳态失衡导致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变化,γ-氨基丁酸含量与非蛋白结合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用光电管装置观察了东莨菪硷、去氧麻黄硷、苯丙胺、咖啡因、吗啡、利血平、氯丙嗪、戊巴比妥及密尔通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东莨菪硷与这些中枢兴奋药和抑制药的合并效应。腹腔注射0.1、0.2毫克/公斤东莨菪硷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2—40毫克/公斤使活动增加。去氧麻黄硷、苯丙胺及吗啡使活动明显增加,活动指数随剂量加大而增高。氯丙嗪及利血平使活动减少,活动指数随剂量之增加而递减,戊巴比妥及密尔通小剂量使活动增多,大剂量使活动减少。东莨菪硷使活动增加表现在动物进入活动箱的开始20分钟内,20分钟后活动增加不明显;而去氧麻黄硷、苯丙胺及吗啡使活动增加,表现为20分钟后活动指数仍相继增大。给戊巴比妥及密尔通的动物,在放入活动箱后,开始活动增加,随后却表现为活动减少。东莨菪硷与其他中枢兴奋药及抑制药合并应用时,表现出中枢兴奋及抑制的两面作用。腹腔注射4毫克/公斤东莨菪硷使苯丙胺、去氧麻黄硷、咖啡因、吗啡所引起的活动增加更为加强,并对抗利血平及氯丙嗪所引起的活动减少,表现了中枢兴奋作用。同剂量的东莨菪硷与戊巴比妥及密尔通合用使活动明显减少,结果与后面二药在大剂量时的效应相同,表现了东莨菪硷与二药之间中枢抑制作用的协同。其他中枢兴奋药及抑制药的合并效应如苯丙胺与咖啡因及吗啡协同,并对抗氯丙嗪及利血平的作用,表现了中枢兴奋作用。氯丙嗪对抗苯丙胺及吗啡,并与戊巴比妥、密尔通及利血平协同,表现为中枢抑制作用。吗啡在合并应用中表现出既和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协同,又和氯丙嗪的抑制作用协同,也表现出两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东璃眼蜱的延迟交配对吸血时间和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蜱类种群密度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两类,分析和认识这些规律,对蜱类的防治上有重要意义。 蜱类的生殖是维持种群密度的重要一环。后肛沟类硬蜱的雌虫当吸附在宿主体时,由于某些原因可发生延迟交配现象。蜱类延迟交配对生育力的影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为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 Olenev的延迟交配对吸血时间、饱食后的体重以及产卵量等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方靖霞 《蛇志》2012,(4):413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及中药制剂单独使用出现过敏性休克罕见。我院收治1例两药合用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感冒发热(体温38.2℃)于个体诊所就诊,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柴胡注射液各2ml混合肌注,并给予口服药(具体药物不详,患者未服)。5min后患者出  相似文献   

15.
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标记物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和马来酰亚胺标记大鼠红细胞膜脂和膜蛋白,测定膜脂流动性和膜蛋白构象改变,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锌7-与镉7-金属硫蛋白对羟自由基引起的膜脂流劝性减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及膜蛋白构象及改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前的作用明显强于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及对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治疗组术后2、12、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疼痛和全麻药剂量,促进早期苏醒。  相似文献   

17.
咖啡因对中枢神經系統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首先反映在大脑机能上,因而能够消除瞌睡,振作精神,临床上常用作麻醉剂的对抗药,因它能消除催眠药所引起的瞌睡,减弱酒精性的酩酊,并在麻醉药的中毒时,現出苏醒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企图闡明咖啡因对带标記硫(S~(35))-硫噴妥鈉在动物体內所引起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4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动-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观察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EA,发生率为23.04%,纳为EA组,剩余的157例未发生EA,纳为非EA组。EA组、非EA组在性别、全麻方式、术前用药、苏醒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非EA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留置胃管/导尿管、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为Ⅱ级、术后疼痛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是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是一种新型的非巴比妥类离解麻醉药,有速效,短效和副作用小的特点。是虎、狮、金钱豹、云豹、猞猁、大熊猫、熊等动物的理想麻醉药。 在动物园,对大型动物和猛兽从事研究、串笼、扑捉、运输、疾病治疗等工作中,都离不开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无水乙醇治疗儿童先天性周围血管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无水乙醇治疗周围血管畸形儿童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持续输注组(P组),M组以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基础下全麻,P组采用芬太尼镇痛基础下丙泊酚持续静注全麻,观察并记录入室(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30、60、90 min(分别为T_2、T_3、T_4)、拔管后5 min(T_5)的MAP与HR,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并记录BIS40次数、平均注射无水乙醇量、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5 min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Ramsay镇静评分结果。结果:(1)与M组相比,P组MAP(T_2~T_54个时间点)、HR(T_1~T_55个时间点)和BIS值(T_3和T_42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其余时间点两组患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M组患儿相比,P组BIS值40的患儿例数以及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碱例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平均无水乙醇注射量比较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M组相比,P组患儿全麻苏醒拔管后5 min 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下全麻应用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儿童周围血管畸形,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