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文采院士是著名的传统植物分类学家。他主要研究毛茛科、苦苣苔科、紫草科、荨麻科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新发现了20个属,约500个新种,修订了毛茛科翠雀属、唐松草属、铁线莲属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同时在对苦苣苔科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揭示了科的演化趋势,建立了后蕊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的分类系统。我和他的相知相识就缘自"植物分类"这个专业媒介。事情可以追溯到1961年,那  相似文献   

2.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永 《生命世界》2014,(1):16-17
正《王文采院士论文集》终于出版了,从计划到完成编辑出版2卷,共耗时6年之多,基本收录了王先生的毕生心血之作。当然,正如他的弟子、我的老师傅德志研究员所说,王先生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在论文集出版之后,王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分类学研究,最近,又有毛茛科、荨麻科等的一些新分类群描述和发表。特别说明一点,我称呼王文采院士为王文采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女士、先生之先生,而是对我  相似文献   

4.
正王文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他已88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专业领域。几十年来,他以平静、平淡、平和而谦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把对植物分类学的热爱与生命融为一体,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06年在庆祝王文采先生80岁寿辰之际,其弟子傅德志研究员着手主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书内把王先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集合整理,从而把王先生的研究路线、方法和成果展示给各地学者。该书于2011年  相似文献   

5.
叶序的秘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州 《生命世界》2008,(10):14-17
叶序指的是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特征。在一般人眼中,它们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极有规律。对植物叶序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探讨植物形态发生、分类、系统演化和发育状况,同时也能为农林、花卉等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家熙 《化石》2000,(3):29-30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 ,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中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拥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却只在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这其中有许多种类被誉之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它们对于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地质学以及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活化石”植物约有近百种 ,分属于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面择要介绍几种。1.原绿藻属于藻类植物。1975年 ,美国藻类学家柳文 ,在一种海鞘的泄殖…  相似文献   

7.
:综合近年来禾本科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禾本科研究的4个热点进行讨论:1.禾本科内不同阶元系统的种系发育研究方法,有传统的、实验的、历史的、分支的4种分析方法;2.性系统的演化,涉及自交亲和繁育方式的优势、偏离正常性比的发育模式、性别决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3个方面;3.花序演化的形态学、遗传学、发育形态学研究;4.禾本科的起源时间。总的看来,不同性状的数据比较和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已构成现代禾本科系统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建立一个反映植物系统发育历史的分类是禾本科系统学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9.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演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小平行进化法对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类研究,将本属植物分为4个组、6个系。其组的进化顺序为:Sect.Spiraea→Sect.Calospira→Sect.Glomerati→Sect.Chamaedryon。本属的进化趋势为冬芽芽鳞由数枚减少到2枚,花序由总状圆锥花序→复伞房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研究认为绣线菊属是泛北极起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系统和进化植物学的挑战和应有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就是广义的植物分类学,内容涉及植物分类、植物区系地理、系统发育、物种生物学、大进化(macroevolution)和小进化(microevolution)等的研究.这一学科如今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对待这些挑战,关系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的前途.8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也渗入这一学科,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即分子系统学(molecularsy stematics).狭义地说,它是指以核酸(尤其是DNA)分析为手段,探讨系  相似文献   

11.
正1961年秋,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有幸成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所长的学生。当时钱老公务繁忙,年岁已高,委托当时植物所中年研究骨干王文采先生对我指导培养。从1961至1964年,我就拜到王先生名下,办公桌置与其旁,聆听他细心教导,深感受益匪浅。正是在他的淳淳教导下,我成为一名初具研究工作能力的科研人员,走出了科研百味人生可喜的一步。回想起与王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兰亚科植物的主要分类性状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木兰亚科植物花的着生式样、心皮中的胚珠数目和花的性别等主要分类性状进行了研究。在毛果含笑、云南含笑等含笑属植物中观察到了顶生花。含笑属的聚伞花序不是一个花序,而是一个具有多花的枝条,其“总花梗”实质上是一个枝条,其节上的花顶生于次级侧枝上,属于顶生花式样。山玉兰和盖裂木每心皮中的胚珠数目为2~7个,而不是2个。在山玉兰、黄兰、合果木等植物上观察到了单性雄花,而在云南拟单性木兰的雄株上观察到了少数具有1~8个心皮的两性花。根据观察结果,本文讨论了这3个主要分类性状在木兰亚科分类系统中的意义,并对现有分类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木兰亚科的分类系统做了修订,依据分枝式样、花药的开裂方式,将中国木兰亚科植物归并为木兰属和含笑属。  相似文献   

13.
光叶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产于我国四川天全二郎山,是由秦仁昌院士在1966年发表的新属新种,当时唯一的一份模式标本由王文采院士和关克俭先生于1963年采自四川天全二郎山,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他们的“属”概念包含了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型;而“种名”则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用途、产地和生境等加以描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按照傣族对植物的概念与命名,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傣族民间植物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与先生之缘     
正我任职于广西植物研究所园林园艺研究中心,对于专科专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苦苣苔科和荨麻科(楼梯草属)上,王文采院士是研究这两个科的泰斗,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这也让地处一南一北的我们缔结下奇妙的缘分。华南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苦苣苔科分为苦苣苔亚科和大岩桐亚科,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全部隶属于苦苣苔亚科,华南地区则是世界该亚科植物分布和特有中心之一,属、种分别约占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杨属植物数量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黄杨属植物20种、3亚种和2变种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器官的32个特征性状、繁殖器官的35个特征性状和总的67个特征性状的系统聚类结果与该属植物形态分类结果相吻合,从而为该属植物新分类群的建立,种、亚种和变种的鉴定以及某些划分不合理的种群纠正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 ,使传统分类工作在热带物种多样性评估中显出不足 ,而民间分类系统在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已做过研究 ,该文在此基础上 ,探讨能否将这种知识用于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编目、样方调查及民族植物学中民间访谈的方法 ,考察了三个傣族村寨原住民的植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程度与其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中年以后识别能力趋于稳定 ,识别率高达 91 %以上。通过与长期在西双版纳地区工作的野外植物分类学家相比较 ,我们发现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率不低于分类学家 ,且所需时间比分类学家少。作者认为 ,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局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殷宏章先生诞辰100周年.殷先生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先驱,一生都奉献予植物生理学.1828年,他求学于南开大学时就在李继侗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植物体内水的上升,并在南开大学科学报上发表了文章.他还观察到水生植物在光色更替时,光合速率会出现瞬间变化,李继侗先生对这一现象作了进一步研究并予以发表(Li 1929).此工作被认为是二十几年后人们发现的光合机构中存在着两种光系统的先躯性工作(French等1960).  相似文献   

19.
葛颂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85-92
植物系统和进化生物学旨在探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多样化及其进化的机制, 是综合性越来越强的研究领域。2017年在深圳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和舞台, 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值此大会召开5周年之际, 本文拟就中国系统和进化生物学领域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突破做一简要回顾, 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植物系统和进化研究的发展态势,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过去5年中, 中国学者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和突破, 涉及植物起源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演变、植物分类和系统发生重建、物种形成和适应性进化、种间互作和协同进化、新性状的起源及其进化发育机制、植物多倍化的机制和多倍体进化、物种濒危机制和物种保护以及栽培植物的起源和驯化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显著提升, 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 意味着中国学者已经成为国际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力量, 并将在国际植物系统和进化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Bob B.Buchanan、Wilhelm Gruissem和Russell L.Jones主编,50多位知名科学家参与编写,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于2000年出版的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一书是一部经典巨著,反映了近年来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飞速发展的情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确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和科研参考书。由瞿礼嘉等主译、陈章良和邓兴旺主校而成的《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书,已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中文版译著的问世让我在给研究生讲授“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时受益匪浅,补充了不少新的内容。但是,在选择阅读这本中文书的过程中,有时感到难以理解或不够通顺,经查对原著发现中文版中的一些问题,现把它们分类列举出来,与译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