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王文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他已88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专业领域。几十年来,他以平静、平淡、平和而谦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把对植物分类学的热爱与生命融为一体,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06年在庆祝王文采先生80岁寿辰之际,其弟子傅德志研究员着手主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书内把王先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集合整理,从而把王先生的研究路线、方法和成果展示给各地学者。该书于2011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孟丽 《生命世界》2014,(1):28-29
正2011年3月,《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本书责任编辑之一,与编者和王先生仅有过有限的交流,但这期间我收获的鼓舞却作为正能量一直激励着我和身边的同事。200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傅德志、孙英宝、王英伟、杨永、谢磊五位学者欲藉王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整理先生半个多世纪间发表论文,汇总先生学术成就。历时5年的精心编撰,2010年春天,五位学者将初稿交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我则  相似文献   

4.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1961年秋,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有幸成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所长的学生。当时钱老公务繁忙,年岁已高,委托当时植物所中年研究骨干王文采先生对我指导培养。从1961至1964年,我就拜到王先生名下,办公桌置与其旁,聆听他细心教导,深感受益匪浅。正是在他的淳淳教导下,我成为一名初具研究工作能力的科研人员,走出了科研百味人生可喜的一步。回想起与王先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祝贺王文采院士九十华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植物》2016年增刊(庆祝王文采院士90华诞专刊),于2016年6月正式出版,可在《广西植物》官方网站(http://www.guihaia-journal.com)检索和下载。该专刊收载了王文采院士2006-2016年在本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总计43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化命脉连绵不坠,乃是良好师生伦理从中维系。在传统社会中,尊师重道深入人心。现代科学传至中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传承知识改由现代教育体系来完成。曾起重要作用的传统师生关系,其发展却日渐式微。在王文采成长过程之中,得益于先生之提携;当其亦为先生时,也以同样方式提携后学。这类佳话,今已鲜见。笔者承担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多次聆听王文采先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2016年出版的36卷增刊1(庆祝王文采院士90华诞专刊)中发表了王文采编著的"毛茛科五新种"和"靖西铁线莲,广西毛茛科一新种"二文。为了便于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及读者了解,我们又在本刊36卷第11期(正刊)中刊出上述二文合并而成的"毛茛科六新种"一文。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文采师招收的第一个科班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先生身边工作,一直追随先生到如今,深知文采师的魅力、风采和博大精深都蕴藏在他平和、平淡和平静的研究和生活中。当年刚进植物所读研究生,文采师知道我对植物分类系统最感兴趣,就告诉我研究分类系统也要从一种、一属、一科做起,逐步熟悉掌握全世界植物,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文采师给我的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毛茛科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光叶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产于我国四川天全二郎山,是由秦仁昌院士在1966年发表的新属新种,当时唯一的一份模式标本由王文采院士和关克俭先生于1963年采自四川天全二郎山,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2.
<正>我书架上珍藏着王应睐先生送给我的一本书——《治学之道》(图1)。扉页上王先生亲笔写着"送给王恩多同志"落款是"王应睐1993.8"(图2)。那时我刚加入王应睐先生的研究组不久。这本书是中国生理学会学术丛书,记载着老一辈生理科学家的自述,1992年10月由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书的纸张质量与现在的相比差很多,黄而薄,反面的字可以隐约透到正面。时隔25年,书页已泛黄。这本  相似文献   

13.
正书号:9787301298176定价:128元出版时间:2018年9月【图书简介】《中国植物志》第27卷(1979)中收载了唐松草属的67种,英文版Flora of China(2001)中收载了唐松草属的76种。至2017年我国唐松草属的种已经增至98种,急需进行修订,此即为编写《中国唐松草属植物》的主要目的。在编写本书过程中,作者王文采院士又发现并首次定名了定结唐松草、希陶唐松草、亚东唐松草3个种。本书作者王文采院士对中国唐松草属的演化和分类方面的新贡献,与过去的德国专家Prantl(1887)、美国专家B. Boivin(1994)和日本专家  相似文献   

14.
正王文采院士是著名的传统植物分类学家。他主要研究毛茛科、苦苣苔科、紫草科、荨麻科等的分类和系统学,新发现了20个属,约500个新种,修订了毛茛科翠雀属、唐松草属、铁线莲属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同时在对苦苣苔科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揭示了科的演化趋势,建立了后蕊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小花苣苔属的分类系统。我和他的相知相识就缘自"植物分类"这个专业媒介。事情可以追溯到1961年,那  相似文献   

15.
《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篇》,胡宗刚撰,大32开,688页,2008年,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392-4742-7;书价:65元(精装本)。 全书记载胡先骕从1894年出生到1968故去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种学术与社会活动等史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研究员、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院士分别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16.
李振宇 《植物学通报》2001,18(3):381-382
王文采教授是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文采先生于 1 92 6年 6月 5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祖籍山东掖县 ,1 93 9年从北平厂桥小学毕业后考入北平第四中学。1 94 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 ,在兼职教授北平研究院林钅容研究员的影响下 ,对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下决心把探索生命奥秘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每逢暑假 ,他常独自到郊外爬山涉水 ,采集标本 ,并就地绘出许多植物的外形图和花部构造图。他的才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引起时任静生生物调…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王先生是在 4 0年前 ,那时吴襄教授 (我的生理学启蒙老师 )在与王先生合作编写生理学教科书时邀我去做助手。两年以后 ,王先生借助中央“为专家配助手”的政策 ,通过卫生部 ,把我调入北医。我很惭愧 ,调入北医生理系后只帮王先生带了1~ 2个研究生 ,即应国家号召离开消化研究室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迄今不觉三十余载 ,没有为王先生做好消化生理的科研助手 ,只是在生理学教学上尽了微薄之力。但在学术思想上 ,我亲身领受王先生的教诲 ,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在多方面影响了我的一生。东西方哲学的完美结合  王先生为人处世宽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所研究员、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德宝先生不幸病逝 ,我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深感悲痛。王德宝先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是我国核酸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王德宝先生怀着拳拳爱国之心于 5 0年代中期回国报效祖国 ,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王先生回国主要致力于转移核糖核酸 (tRNA)的研究。他是我国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工作具体的业务领导者 ,先后任合成会战组组长和会战指挥组组长…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山东省莱州市政协文史委委员,专注于莱州英才的研究,其中就有王文采院士。在未见到王老之前,我只是从网络上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由于王老没有回过家乡,也没有联系方式,通过多方求助,我终于在2012年11月12日获得了电话、传真。11月13日,我给王老发去了联系访谈的传真,14日上午就收到了王老的电话,说是传真收到了,十分高兴能与老家联系上。15日下午到16日,王老将他60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名单,  相似文献   

20.
吴征镒 《生命世界》2006,(10):86-91
已逾90高龄的吴征镒院士,终生致力于植物学研究,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地理学、植被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成就斐然,颇多独创见解,著作等身得先生首肯,本期选编《吴征镒文集》中先生亲笔所写之数万言自传《九十自述》,以飨广大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