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膜型Tim-3分子对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探讨膜型Tim-3分子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大腿肌肉建立小鼠实体瘤模型,采用原位注射裸DNA的方法在小鼠体内表达膜型Tim-3进行基因治疗,观察Tim-3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技术在肿瘤生长不同时期检测Tim-3对4-1BB、IFN-γ、galectin-9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Tim-3对脾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观察Tim-3 +4-1 BBL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 体内转染表达Tim-3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小鼠荷瘤早期,Tim-3可提高脾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的增殖反应和对H2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Tim-3与4-1BBL协同作用时抗肿瘤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膜型Tim-3可在免疫启动阶段作为正向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可与4-1 BBL协同产生更强的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PD-1胞外段cDNA在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其功能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D-L/PD-1是参与肿瘤免疫逃避的一条抑制性信号途径。为了用可溶性的PD 1受体阻断PD-L/PD-1的相互作用 ,将小鼠PD-1胞外段 (aa1-aa167)作为独立可溶性分子进行了真核表达 ,并对其功能进行鉴定。构建了编码小鼠PD-1胞外段cDNA(sPD 1)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PD-1A和编码sPD-1-GFP重组蛋白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PD-1B ;细胞转染实验表明其表达产物主要是分泌到细胞外的可溶性产物 (sPD-1) ,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sPD-1可有效结合PD-1配体 ;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表明 ,sPD-1作用于肿瘤细胞或在脾淋巴细胞激活过程中作用于淋巴细胞 ,均可增强Hsp70-H22抗原肽复合物激活的脾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sPD-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在肿瘤局部表达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的可溶性受体 ,拮抗肿瘤微环境中负调节因素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提供了一种新的肿瘤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四种剂量荧光素酶标记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为光学标记肿瘤模型的药物筛选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导人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细胞/mL,2×107细胞/mL,5×107细胞/mL和1×108细胞/mL四种剂量,取0.1 mL接种子BALB/c小鼠右侧第二对乳腺脂肪垫内,制作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比较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在致瘤性方面和亲代细胞无明显差别,四种剂量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均有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时,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大小没有明显差别,但接种两个高剂量肿瘤细胞的小鼠组各有2只小鼠死亡;接种后31 d,发现四种剂量接种的原位移植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接种后42 d,小鼠陆续发生死亡.结论 根据转移和死亡情况,确定接种1×106个细胞/只不仅肺转移明显,而且存活时间一般超过45 d,比高剂量接种存活时间长,为最佳肺转移剂量.  相似文献   

4.
刘伟  余英豪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13,(6):38-43,I0005-I0007
目的观察转染趋化因子MIP-lα和共刺激分子B7-1基因增强小鼠抗淋巴瘤的效应。方法将MIP-1α和B7-1基因慢病毒重组载体转染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应用RT-PCR检测MIP-1et和B7-l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MIP-lα和B7-1蛋白表达;转基因EL-4细胞注入小鼠右腋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灭活的转基因EL_4细胞注入成瘤小鼠体内,观察其增强小鼠抗淋巴瘤效应。结果RT.PCR检测发现EL-4/MIP-lα+B7—1细胞内有MIP-1α及B7—1mRNA表达,Westernblot显示MIP-1α及B7-1蛋白表达;MIP-lα组、B7-1组较对照组成瘤时间延长,成瘤率降低,肿瘤平均体积较小,而联合组成瘤性消失;MIP-1俚和B7-1治疗组的肿瘤平均体积、重量及肿瘤器官转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的肿瘤平均体积及重量明显小于MIP-lα和B7-1组(P〈0.05),而且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均较单基因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转染MIP-1d和B7-1基因能够明显增强小鼠机体抗淋巴瘤效应,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期,为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RTPCR方法扩增小鼠41BBLcDNA,以pEGFPN1为载体,构建融合蛋白41BBLGFP重组表达质粒p41BBLGFP.采用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建立的裸DNA体内转染技术,从小鼠尾静脉快速(15s)注射质粒p41BBLGFP进行体内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见小鼠肝、脾、肾及肺中均有报告基因GFP表达,尤以肝细胞中荧光最强.进一步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肝细胞表面表达41BBL,用Hsp70H22细胞抗原肽皮下免疫小鼠,同时尾静脉注射质粒p41BBLGFP,检测血清中IL2和IFNγ的分泌.结果显示,质粒注射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分别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了3倍和4倍;脾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率则由单独免疫组的45.74%±3.27%增至86.74%±9.36%.结果表明,体内(主要在肝脏)转染质粒p41BBLGFP可以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具有41BBL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体内转染41BBL用于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注射C91-3菌LP1蛋白对H22荷瘤小鼠的影响,探讨LP1蛋白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使用鼠肝癌H22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腋下,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取上述建立成功的H22实体瘤模型小鼠64只,体重20~25g;分为A、B两组,每组32只。A组再分为LP1实验Ⅰ组(300μg/只)、LP1实验Ⅱ组(100μg/只)、PBS对照组和顺铂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各组隔日给药1次,共给药5次。A组用于检测LP1蛋白作用后在小鼠体内对H22肿瘤的抑瘤作用、血清中IL-2含量以及脾中NK细胞活性等生理指标。B组按同样的方法分组,隔日给药1次,直至荷瘤小鼠死亡,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期,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LP1蛋白可以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LP1实验组生存期达16.6d,较PBS对照组13.2d有明显提高。LP1蛋白在体内对H22实体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H22实体瘤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后发现,LP1实验组中H22肿瘤组织较PBS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可见坏死现象。使用ELISA法和LDH法分别检测H22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发现LP1实验组IL-2水平和NK细胞活性较PBS对照组和顺铂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LP1蛋白可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限,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增强H22荷瘤小鼠自身免疫力,提高NK细胞活性,发挥机体自身肿瘤免疫功能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重组基因疫苗PVAX-MAGE-1的抑瘤效应,构建黑色素瘤抗原-1(melanoma antigen-1,MAGE-1)真核基因表达载体--PVAX-MAGE-1.以重组质粒免疫C57BL/6小鼠后,ELISA法检测表明,与对照鼠(PVAX-1和生理盐水注射小鼠)比较,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证明,免疫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5).体内实验证明,PVAX-MAGE-1免疫C57BL/6小鼠,可显著延缓移植性H22腹水瘤及实体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实验结果提示,重组基因疫苗PVAX-MAGE-1有明显的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作用与提高T淋巴细胞IL和IFN表达,增强对肿瘤杀伤作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混合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细胞冻融、加热沉淀及酸处理等基本生化技术, 从肿瘤细胞中获取混合 肽; 将热休克蛋白70与肽体外结合, 观察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以及增殖的淋巴细胞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的淋巴细胞类型; 分别通过对腹腔和腿部肌肉接种了H22肝癌细胞的BALB/c小鼠进行热休克蛋白70-H22抗原肽复合物免疫注射, 观察小鼠肿瘤的抑制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情况. 另外, 对免疫的小鼠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 结果显示, 获取的混合肽中含有肿瘤特异的抗原肽, 其经热休克蛋白提呈后, 体外可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增殖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 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体内对腹水型和实体瘤型肿瘤的生长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同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并且这种体内免疫对小鼠肝肾功能不产生影响, 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43-348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enzyme inhibitor-1,OAZI-1)是细胞内调节多胺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因子。已有研究发现,OAZI-1高表达的黑素瘤细胞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和吞噬,提示OAZI-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分析OAZI-1高表达对黑素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的影响,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B16/OAZI-1)被接种到实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种瘤出现先成瘤随后逐渐消退的现象,至第24 d时,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6±25 mm3~,而对照细胞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26±309 mm~3。为探索上述现象的机制,随后分析了B16/OAZI-1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发现:1)B16/OAZI-1接种显著增加了小鼠脾脏细胞对B16-F1瘤细胞的杀伤活性;2)源于B16-F1的细胞抗原能更有效地促进B16/OAZI-1接种小鼠脾脏细胞的增殖;3)B16/OAZI-1接种小鼠的脾脏细胞具有更强的分泌IFN-γ的能力;4)当在预接种B16/OAZI-1 30 d后的小鼠体内再次接种B16-F1活细胞时,新接种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小鼠的存活率增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机制可能与OAZI-1能促进肿瘤抗原提呈和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后,FACS分析表明其B7-1且和B7-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显示其对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树突细胞体外经放射线灭活的B16肿瘤细胞刺激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显著的CTL活性.使免疫小鼠对野生型B16肿瘤细胞的攻击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这种经瘤苗刺激的树突细胞导入GM-CSF基因后,体内可诱导更强的CTL活性,更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并且对肺转移荷瘤小鼠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使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60%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结果提示体外经瘤苗刺激、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可望成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香菇C91-3菌丝发酵蛋白(LFP91-3)对H22肿瘤细胞抑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LFP91-3(50、100和150μg)对H22荷瘤小鼠腹水瘤模型和腋下实体瘤进行治疗,观察其生存期和体内抑瘤作用;并用MTT法(LFP91-3浓度5、10、15μg/mL)和流式细胞仪对经LFP作用的H22肿瘤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香菇C91-3菌丝发酵提取蛋白(LFP91-3)能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对体外培养的H22有直接杀伤作用,抑瘤率出现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LFP91-3能将H22肿瘤细胞株细胞周期阻滞到S期并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LFP91-3在体内、外对H22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主要是诱导其调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体外抑制作用,对肝癌H22的体内抑制作用及对其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的抑制率变化规律。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接种H22瘤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30mg/kg)和高中低剂量SHD给药组(剂量分别为15、30、60mg/kg),腹腔给药10 d后,比较各组瘤重抑制率、H2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结果:SHD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SHD显著抑制H22肿瘤,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SHD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药物评价或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表达人PSCA抗原的荧光素酶小鼠肿瘤模型。方法:克隆人PSCA基因及荧光素酶基因luc,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PSCA及pcDNA-luc,共转染RM-1细胞株;照度计检测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SCA的表达,筛选出共表达荧光素酶及人PSCA的RM-PSCA/luc细胞株;将RM-PSCA/luc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所致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状况,并对小鼠进行活体成像检测Luc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PSCA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筛选到了稳定共表达Luc及人PSCA抗原的RM-PSCA/luc细胞,接种实验小鼠全部成瘤,肿瘤生长迅速,小鼠平均存活38天;转染荧光素酶基因的肿瘤细胞生物特性稳定,活体成像仪检测到转染荧光素酶细胞在小鼠体内活体成像,荧光素酶表达活性的强弱能够反映肿瘤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到小鼠肿瘤组织PSC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可用于活体成像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为相关肿瘤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4-1BBL/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 diabody和4-1BBL/CD20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产物;采用calcein释放试验测定其介导的体外靶向杀伤活性;采用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其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纯化4-1BBL/CD20融合蛋白在体外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Raji细胞;在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裸鼠移植瘤模型联合人T淋巴细胞4-1BBL/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高效抑制Raji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在体外和体内4-1BBL/CD20融合蛋白均能增强抗-CD3/抗-CD20 diabody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表达CD20抗原的肿增细胞,是一个有望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特异性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及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肿瘤治疗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有用工具。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pcDNA3.1 7Luc载体转染小鼠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4T1、EMT-6及结肠癌细胞株CT26,经G418抗性筛选及有限稀释法获得可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MTT法测定各转染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抗性,并采用活体成像的方法检测各转染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和转移。结果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具有与亲本细胞系相同的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将单克隆细胞株植入小鼠皮下,可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监测肿瘤细胞体内生长及转移。结论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构建的肿瘤动物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双歧杆菌及其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对其抑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BALB/c小鼠,分别予H22细胞和S180细胞腹腔荷瘤,荷瘤后给予不同的治疗。分别观察2种肿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右腋下荷瘤后,进行病理切片观察。MTT法计算给予不同方法后的抑瘤率。并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双歧杆菌发酵液不能延长其生存期,病理切片可见作用后的肿瘤组织内部和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对肿瘤细胞株有抑杀作用。电镜观察死菌液作用后的H22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表现。结论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其发酵液并未显示出抑瘤作用。说明双歧杆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来源于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药物评价或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方法克隆人PSCA基因,构建pcDNA-PSCA质粒,稳定转染RM-1细胞,用RT-PCR和流式检测的方法筛选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株;再将RM-PSCA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其致瘤性,并寻找能够稳定致瘤的细胞数量;进而观测RM-PSCA所致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状况。结果筛选到了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且1×105个肿瘤细胞能够保证10只实验小鼠全部成瘤;所致肿瘤生长迅速,接种后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7 d。结论该研究成功的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DNA-L1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和序列分析,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转入B16细胞,G418稳定筛选后IFA法检测其表达,RT-PCR法检测HPV16L1 mRNA 的生成,并将转染细胞接种小鼠皮下,观察成瘤情况及RT-PCR法检测HPv16L1 mRNA的生成。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在转染的 B16细胞中可见绿色荧光并检测到HPV16L1 mRNA的生成,接种的转染细胞在小鼠皮下可成瘤, 接种后1月在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HPV16L1 mRNA的生成,B16细胞转染L1后其致瘤性与转染空载体组和野生型B16细胞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窖蛋白-1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作用不同. 本研究以小鼠肝癌细胞H22为研究对象 ,观察下调窖蛋白-1表达对H2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窖蛋白-1在H22及小鼠正常肝细胞IAR20中的 表达.结果显示,窖蛋白 1在H22中的表达高于其在IAR20中的表达,提示窖蛋白 -1高表达可能与H22细胞恶性表型有关. RNA干扰和凝集素印记实验结果显示,窖 蛋白-1-siRNA能够有效抑制窖蛋白-1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细胞表面N-聚糖 β1,6GlcNAc分支形成. 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和 siRNA 对照组比较,转染窖蛋白-1 siRNA的H22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明显减少. 本研究证明,下调窖蛋白-1表达可抑制H22细胞表面N 聚糖β1,6GlcNAc分支形 成,从而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较三株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为研究肿瘤转移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以及活体分析方法。方法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作为报告基因导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66c14和4TO7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标记细胞稀释成1×107cells/mL,取0.1 mL进行乳腺原位及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制作小鼠乳腺原位和尾静脉移植瘤模型,比较三株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乳腺原位接种后7 d,均有肿瘤生长,接种后28 d,4T1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最大,66c14细胞瘤体次之,4TO7细胞瘤体最小;接种后35 d,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较一致,但4T1和66c14原位移植瘤均发生转移,其中4T1细胞较66c14细胞转移严重,而4TO7细胞未见转移;接种后42 d,三株细胞乳腺原位移植瘤大小无明显差别,而4T1和66c14细胞随天数的增加,移植瘤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1较66c14细胞转移更严重,呈广泛性转移,4TO7细胞仍未见转移。将Luc标记的4T1、66c14、4TO7细胞对BALB/c小鼠尾静脉接种后7 d,小动物活体成像发现小鼠肺部均能检测到荧光,其中4T1细胞接种的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强,且小鼠陆续死亡;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次之;66c14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最弱。尾静脉接种后14 d,4TO7和66c14细胞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转移程度逐渐严重,4TO7细胞接种小鼠肺部荧光信号较66c14细胞强且小鼠陆续死亡。结论乳腺原位自发转移模型较尾静脉转移模型更真实反应了肿瘤细胞在体的转移特性,且能完整地呈现肿瘤转移的全过程,可作为研究肿瘤转移的最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