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n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Gummins(1953)曾报道过中国也有甘蔗蔗茅柄锈菌(puccinia erianthi),但国内除邓叔群(1964)和魏景超(1979)曾描述过甘蔗屈恩柄锈菌(puccinia kuehnii)外,还无人再发现过有蔗茅柄锈菌。戴芳澜(1979)和相望年(1957)的著作中亦缺乏此菌的记录。1982年作者在云南某农场发现引起甘蔗锈病的蔗茅柄锈菌,是云南省在栽培种甘蔗上发现蔗茅柄锈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长牙土天牛Dorysthenes(Baladeva)walkeri Waterhouse是甘蔗害虫的新纪录;分布于我国的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以及国外的印度、缅甸。这一害虫在广东的湛江地区及海南岛各地发生普遍,局部蔗田受害严重,以多年生宿根性甘蔗受害尤著,越冬蔗地下茎受害后不能抽芽造成缺株断垄,生长期蔗茎基部受害使植株枯黄并导致风折。 长牙土天牛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油棕、椰子、竹类、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 L.)并取食大芒、白茅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在我国南方为害房屋建筑普遍而严重。目前通常以亚砒酸为主的粉剂进行毒杀,此药效果虽好,但对人畜剧毒,造成环境污染。本试验目的是为了寻找高效低毒、对人畜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利用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 Sorokin防治各种农林害虫,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早在1879年,苏联就有人用绿僵菌感染奥地利金龟子。1924年,日本有人用绿僵菌防治甘蔗金龟子。墨西哥也曾有人用绿僵菌防治松叶蜂、松梢螟。我国台湾省王次男等(1975)和轻工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1978)等单位都先后利用绿僵菌防治甘蔗蔗龟,取得较好效果。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云南省甘蔗螟虫的几种寄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甘蔗螟虫种类多、分布广、为重害,是甘蔗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蔗螟分散发生,钻蛀、隐蔽为害,农药防治比较困难,目前世界产糖国都在着重研究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有的国家已把利用寄蝇防治蔗螟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例如美国已机械化生产螟利索寄蝇防治蔗螟,日本、印度、菲律宾都已成功地引入该寄蝇。我国台湾省和广东省也都先后数次引进此种寄蝇。 云南德宏州甘科所对当地甘蔗害虫及天敌进行了普查,从为害甘蔗的二点螟Chilo infu-  相似文献   

6.
甘蔗、斑茅及其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蔗属(Saccharum L.)主要包括热带种(S.officinarum L.)、中国种(S.sinensisRoxb)、印度种(S.barberi Jeswiet)、“割手密”种(S.spontaneum L.)和大茎野生种(S.robustum Brandes)。甘蔗属的近缘植物——斑茅(Arundinaceum Retz)应该划归甘蔗属、蔗茅属(Erianthus Michx)或另立一属,意见不一。Dutt 等将斑茅列入蔗茅属,耿以礼等则将其划归甘蔗属。甘蔗糖业栽培的甘蔗(糖蔗)是热带种与割手密种、大  相似文献   

7.
甘蔗赭色鸟喙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赭色鸟喙象 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是云南甘蔗上一种新的严重蛀食蔗茎的害虫 ,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危害蔗茎 ,使蔗株枯死 ,造成减产 ,严重的无收。此虫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成虫有假死性 ,会飞翔。 5月底 6月初成虫出土 ,交尾产卵 ,9月下旬终见 ;7~ 9月幼虫危害最盛 ,9月上旬至 11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 8~ 15cm做茧化蛹。在胶泥土中虫口较多 ;宿根年限越长受害越重 ;不同甘蔗品种受害差异大。防治措施蔗稻轮作 ;缩短宿根年限 ;选种抗虫品种 ;人工捕杀 ;10月上中旬用水淹灌蔗地 ;6月中下旬结合培土每公顷用 3%甲拌磷或呋甲颗粒剂 75kg,到 7月上旬末和 8月上旬初再结合其它害虫的防治 ,用 4 0 %水胺硫磷乳油 10 0 0倍稀释液喷雾 ,防治效果达 90 %左右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江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赣南区,地处江西南陲,甘蔗栽培面积及数量更居全省各专区之冠。 以往江西有关甘蔗病虫害的资料极端贫乏,1956—1958年,作者曾协同有关各专区的植保值检部门,前往省内各甘蔗产区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三年来,共发现甘蔗害虫49种,其中介壳虫方面,已发现粉介壳虫科(Pseudococcidae)与盾介壳虫科(Diaspididae)各一种。兹将其分布、形态与为害情况等介绍于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蔗节粉介壳虫Dysmicoccas boninsis(Kuwana),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和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在甘蔗上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通过对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和螟幼虫调查,根据生态位理论测定其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甘蔗苗期,大螟60%以上由蔗苗地上部位蛀入,黄螟90%以上由蔗苗地下和地面部位蛀入。在生态位方面,大螟时间生态位较黄螟宽,空间生态位则两种害虫相当,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种间竞争系数最高达0.7472。【结论】这两种害虫在蔗苗上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1.
广东蔗区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东省蔗区普查了迁飞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情况,确认在广东省该虫除为害玉米外,也为害果蔗和糖蔗。粤北、粤西和珠三角蔗区均已发现危害,为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果蔗、糖蔗。甘蔗受害主要集中在5~6片叶至拔节初期,而果蔗伸长期可能仍会受害。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掌握蔗区该虫发生与防控情况,对该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黑穗病菌侵染早期的甘蔗生理生化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能导致甘蔗产量和甘蔗糖分的严重损失,研究抗、感甘蔗基因型在病原菌侵染初期的生理生化变化,对基于生理生化综合分析开发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经田间抗性鉴定为抗病(YZ03/258)和感病(FN39)的甘蔗基因型各1个,测定并分析了蔗芽人工针刺接种甘蔗黑穗病菌后,早期(0~7 d)生理生化响应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胁迫后,甘蔗抗、感基因型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持续上升,但抗病基因型增幅大、持续时间长,表明POD在甘蔗防御黑穗病菌的侵染中起保护作用;在接种0~1 d时,抗病基因型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感病基因型上升时间快,暗示该阶段CAT可能与抗病性密切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接种0~1 d,抗、感基因型中的酶活性变化不明显,3 d时感病基因型相对高于同期抗病基因型,但接种后期(7 d)抗病基因型的酶活性急剧上升且高于感病基因型,表明SOD和APX在甘蔗应答黑穗病菌胁迫中可能存在协同表达作用;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不明显。此外,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抗、感基因型在病原菌侵染0~3 d MDA快速积累,说明细胞膜脂出现过氧化,且感病基因型MDA含量更高意味着其生物膜受损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保护性耕作对蔗田土壤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种耕作方式(常规耕作、粉垄耕作)与2种施肥水平(减量施肥20%、常规施肥),并于甘蔗苗期后在甘蔗行间近根部覆盖豆科秸秆,以第二年宿根蔗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测定秸秆覆盖下蔗田土壤优先流特征,同时测定分析甘蔗株高、茎围、地下根系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粉垄耕作方式下蔗田土壤优先流发生速度快且活跃,添加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优先流发生程度,增加了土壤水分在10~25 cm土层的横向运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2)粉垄保护性耕作在秸秆覆盖下提高了甘蔗根系生物量和产量,秸秆覆盖下粉垄免耕宿根蔗根系生物量提高了8.97%~25.54%,并且减量施肥处理中秸秆覆盖宿根蔗伸长期地下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下甘蔗株高提高了4.2%~13.1%; 在减量施肥处理中,粉垄耕作添加秸秆覆盖甘蔗产量提高了16.27%,并且添加秸秆覆盖较常规施肥中无秸秆覆盖,产量提高了5.95%。(3)粉垄保护性耕作利于提高甘蔗品质,对比无秸秆覆盖处理,粉垄耕作下秸秆覆盖后显著提高了甘蔗蔗汁视纯度,并且宿根蔗纤维分、蔗汁锤度、转光度和蔗糖分均有提升。综上认为,免耕秸秆覆盖可作为粉垄红壤坡耕地蔗田保护性生产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文凤  魏文品 《昆虫知识》1996,33(6):432-435
甘蔗斑点象是云南甘蔗上另一种新的严重蛀食地下蔗头的害虫,主要以幼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9个月,受害蔗每666.7m2减少0.5~0.3t,并缩短了宿根年限。此虫1年发生1代,无越冬现象,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地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受害越重。蔗稻轮作,缩短宿根年限翻蔸烧蔸,结合松蔸培土每666.7m2用3%米乐尔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kg,防治效果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酶(Chitinase,EC 3.2.2.14)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防卫反应。本研究借助电子克隆技术,以甘蔗(Saccharum spp.)抗黑穗病基因型崖城05-179针刺接种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48 h的蔗芽c DNA为实验材料,克隆获得一个甘蔗几丁质酶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P165001),命名为Sc ChiⅣ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 037 bp,包含1个长为825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274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29。该基因推导的编码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成员,含信号肽和几丁质结合区,胞外定位的概率为0.820,推测Sc ChiⅣ1是一种胞外分泌蛋白,同时兼具溶菌酶活性。聚类结果显示,Sc ChiⅣ1归属于ClassⅣ几丁质酶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甘蔗接种黑穗病菌后的96 h内,抗、感基因型中Sc ChiⅣ1表达量均高于对照,且在亲和互作中Sc ChiⅣ1转录本上升应答快(6 h),并在接种黑穗病菌后96 h持续更长,其在甘蔗不同黑穗病抗/感基因型材料(崖城05-179/柳城03-182)与黑穗病菌互作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但总体结果表明Sc ChiⅣ1受黑穗病菌胁迫诱导表达。本研究为后续甘蔗几丁质酶功能鉴定及甘蔗抗黑穗病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甘蔗细平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贻昌  李文凤 《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甘蔗细平象Trock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是云南甘蔗上的一种毁灭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10个月。据1989年调查,受害蔗每亩损失500-3000kg,严重的无收。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蔗头内越冬,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土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的甘蔗受害越重。建议蔗稻轮作;缩短甘蔗宿根年限;早春翻挖有虫蔗蔸烧毁;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松蔸培土施用甲基异柳磷或铁灭克等颗粒杀虫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 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有效茎数、茎径以及原料蔗、蔗糖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原料蔗品质影响不大;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处理的宿根蔗茎径大小、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糖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9.0%~40.5%和5.6%~39.5%;每公顷原料蔗+大豆、糖+大豆可分别增收5.89~7.93万元和5.83~7.72万元;3个品种中,ROC22间作大豆的经济收益最高,而宿根蔗B8和GT21的产量均高于ROC22.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茎基部取样的方式,以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同一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宿根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宿根萌发过程中,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IAA含量、ZR含量和ZR/IAA比值的变化波动大,但差异不显著。(2)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GA3和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差异显著,是与甘蔗宿根性关系密切的3个重要参数。(3)强宿根甘蔗ABA含量高于弱宿根甘蔗,而其IAA/ABA和GA3/ABA比值小于弱宿根甘蔗,且IAA/ABA和GA3/ABA比值随甘蔗宿根性的减弱而增大。研究认为,在宿根萌发期,甘蔗宿根性越强,ABA含量越高,IAA/ABA和GA3/ABA比值越小;而这3个重要参数均与ABA有关,进行甘蔗宿根性评价应着重参考ABA含量,同时结合IAA/ABA和GA3/ABA比值再进行深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重要的病害。示踪甘蔗鞭黑粉菌侵染甘蔗的过程将有助于揭示其致病性和甘蔗抗黑穗病机制,为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及黑穗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甘蔗鞭黑粉菌进行黄色荧光标记,对转化子进行配合及致病力检测,将标记菌株接种甘蔗感病品种ROC22及抗病品种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并进行早期可视化观察。【结果】组成型表达的eYFP不影响标记菌株的配合及致病能力,而且黄色荧光性状能通过冬孢子稳定遗传。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表明,注射接种病原菌第5天,在感病品种ROC22的生长点已可见荧光菌丝及少量聚集状菌丝体,在抗病品种中蔗1号、中蔗6号和中蔗9号中可见少量单一丝状菌丝,无聚集状菌丝体。接种后35 d,在ROC22中可见大量聚集状菌丝体,但在中蔗品种中的聚集状菌丝体明显较少,而以中蔗1号最少。【结论】成功构建了甘蔗鞭黑粉菌侵染甘蔗的荧光示踪系统,并发现中蔗系列品种存在抑制甘蔗鞭黑粉菌菌丝体在细胞间扩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陈元洪 《昆虫知识》1992,29(2):87-89
蔗网蝽是福建南部蔗区新发现的一种甘蔗害虫,在仙游蔗区年发生6代,以成虫越冬。在室内自然变温下饲养,日平均气温24.4℃时,卵期平均11.2天、若虫期14.7天、产卵前期5.2天、全世代历期共31.1天。成虫寿命20~30天。每雌产卵15~25粒,成虫飞翔能力弱。沿溪河岸蔗园及水田蔗为害较严重,在蔗田背风、背阳的一面,虫口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