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自行制备一种新型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分子并用于反相蛋白芯片的检测。首先, 将生物素-羊抗鼠IgG与亲和素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与鼠IgG蛋白芯片反应, 观察荧光信号的放大情况; 然后以鼠IgG-羊抗鼠IgG体系为研究模式, 对反相蛋白芯片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 包括荧光分子的非特异性吸附、点样缓冲液的选择以及蛋白的活性等。最后, 采用此偶联探针对反相蛋白芯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BSA缓冲液制备的反相蛋白芯片可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并有利于保持固定蛋白活性和提高检测限; 另外, 与传统的与生物素-亲和素检测技术相比,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偶联探针对反相芯片的检测限可以提高4倍左右。表明亲和素-生物素偶联探针成本低、易于合成、并可以与其它的信号放大技术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有望用于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R3 cDNA探针杂交检测了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和尿沉淀细胞中HFRS病毒核酸。结果42份淋巴细胞标本中30份为阳性,48份血清标本中有24份出现阳性杂交信号,81份尿沉淀细胞标本中53份为阳性,表明将此光敏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用于HFRS实验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 八、生物素衍生物 (一)生物素化大分子 用于生物素化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最常见的是抗体。由于抗体分子上的氨基基团极易被活化生物素即生物素酸-N-羟基丁二酰亚胺(BNHS)所酰化,从而可使一个抗体分子接上多个抗生物素蛋白分子起反应。通常选用抗抗体(第二抗体)接上生物素,以便使用于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展了一种用于定量检测基因点突变的电化学发光PCR方法。该法采用三联吡啶钌标记的上游引物和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对待测基因进行PCR扩增;随后,采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由于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间存在酶切位点的变化,其中只有一种基因型样品能被切断;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将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收集到样品池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通过所得信号的有无可以判断其基因型。我们分别将该法用于Presenilin-1基因和H-ras癌基因的点突变检测,结果均可明显区分突变型样品和野生型样品。该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基因点突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B群轮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端接氨基标记法,用生物素对B群轮状病毒(GBRV)IDIR株具有群特异性的3片段基因上23bp寡核苷酸序列进行标记,经高效薄层层析板(HPTLC)纯化,制备了B群轮状病毒生物素寡核苷酸探针,探针显色灵敏度达10Pg,与GBRV、KB63株基因杂交可检测到100pg靶序列,而与A群和C群轮状病毒及无关基因均不产生杂交信号,该探针可用于B群轮状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同群不同毒株间基因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液中生物素含量的ELISA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素与亲和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本文利用这一特性建立了一种直接竞争抑制的酶联免疫法(ELISA),用于检测微生物发酵液中生物素含量.当标准品生物素含量在0.5~20μmol/L范围内,它与抑制率(I)负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发酵液样品中生物素含量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该法简便、准确,而且不需对样品作任何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以无毒的生物素为诱导剂的哺乳动物细胞诱导表达系统。方法:通过基因组PCR或重叠延伸PCR获得该系统的三个基本构件:大肠杆菌生物素连接酶(BirA)、链亲和素-四环素依赖的抑制因子融合蛋白(SA-TetR)和生物素化信号-VP16转录激活结构域融合蛋白(Avitag-VP16)。将上述基因连入三顺反子表达载体,与响应载体一起共转染293f细胞,以EGFP为报告基因,检测EGFP荧光强度随培养体系中生物素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生物素浓度的增加,目的基因表达出现OFF-ON-OFF的变化,诱导状态下的EGFP荧光强度约为抑制状态下的3倍。结论:可通过调节生物素浓度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可逆的调节,该系统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诱导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以无毒的生物素为诱导剂的哺乳动物细胞诱导表达系统。方法:通过基因组PCR或重叠延伸PCR获得该系统的三个基本构件:大肠杆菌生物素连接酶(BirA)、链亲和素-四环素依赖的抑制因子融合蛋白(SA-TetR)和生物素化信号-VP16转录激活结构域融合蛋白(Avitag-VP16)。将上述基因连入三顺反子表达载体,与响应载体一起共转染293f细胞,以EGFP为报告基因,检测EGFP荧光强度随培养体系中生物素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生物素浓度的增加,目的基因表达出现OFF-ON-OFF的变化,诱导状态下的EGFP荧光强度约为抑制状态下的3倍。结论:可通过调节生物素浓度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可逆的调节,该系统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诱导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制备了生物素化的膜联蛋白V。为此,我们构建了膜联蛋白V与乙酰C0A羧化产生物素受体肽DCP87的融合基因,并在大肠力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经HPLC检测,我们发现大约有60%的融合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内进行了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膜联蛋白V经抗生物素蛋白亲和层析化后用于吗啡诱导的下丘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检测,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与生物素高特异性紧密结合的能力,亲和素及其类似物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多个领域,包括从简单的亲和纯化到复杂的药物定向运输等。研究发现,通过改造亲和素及其类似物与生物素的结合方式,可以改善它们的功能特性,进而开发出纳米适配器和分子水凝胶等系统。现概述亲和素及其类似物与生物素作用的模式,以及目前在亲和纯化、医学信号检测、药物运输、疫苗研制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进一步开发该非共价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肖翠英  张思仲  谢涛 《遗传》1991,13(2):19-22
采用了一种新的DNA探针非同位素标记方法,即地高辛配基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DNA探针,成功地用于人基因组中男性特异DNA的检测。同时,将此种方法与生物素标记探针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方法优于生物素标记。  相似文献   

13.
94201 5用于诊断植物类病毒病的常规含生物素寡核苷酸诊断剂[俄]/Lebedeva,I.V.…∥Bioorg.Khim.-1993,19(9).一894N904[译自DBA,1994,13(4),94-02126] 通过使生物素标记的26-聚体寡核苷酸探针与病毒RNA位点(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毒和菊矮化病毒的位点相同)杂交,设计出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核酸杂交不仅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而且也用于诊断医学等领域,这就需要有一种稳定、非放射性探针,到目前为止,用于杂交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有:(1)用抗生物素或抗生蛋白链菌素检测的生物素化的核苷,(2)用于免疫学检测的半抗原以及(3)与核酸交联的蛋白质。所有这些方法,最终都要用酶催化显色来检测杂交探针分子,尽管这类非放射性标记探针可以在高浓度使用(这可以增加杂交速率),但是,其检测灵敏度和简易性都无法与放射性核酸  相似文献   

15.
生物素化ATP硫酸化酶的表达、固定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规模焦测序技术的产生是DNA测序技术的一次革命,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得到高活性的、固定于磁性微球表面的ATP硫酸化酶.生物素化的ATP硫酸化酶可以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特异结合特性固定在包被亲和素的磁性微球表面,但是利用化学修饰法将ATP硫酸化酶进行生物素化修饰很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利用融合表达策略,将大肠杆菌生物素酰基载体蛋白C端87个氨基酸肽段(BCCP87)与ATP硫酸化酶在大肠杆菌内融合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4 ku,并且能够在大肠杆菌内被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ATP硫酸化酶能够与亲和素包被的磁珠结合,固定后的ATP硫酸化酶具有活性,并且能够用于定量检测焦磷酸盐(PPi)和焦测序,为今后建立高通量大规模焦测序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酶.  相似文献   

16.
生物素标记检测技术用于分子杂交已有数年历史,并有很多成功的报道。其原理是用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尔后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杂交结果。它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特别是避免了使用放射性同位索。它可用于细胞学、染色体及分子学标本,甚至石蜡切片。当然,此方法的灵敏度尚不及放射性探针,且常有本底过高。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的电化学发光PCR(ECL-PCR)分析方法,该法采用三联吡啶钌标记的上游引物和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随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由于突变导致酶切位点的丢失,所以只有野生型样品能被切断;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将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收集到反应池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采用该法对2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进行点突变分析,得出其中有9例存在点突变,点突变率为45%。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灵敏,可用于快速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一步实验显示处于生物素饥饿状态的白色念珠菌摄取生物素具可饱合性和特异性。从饱合曲线测算出主动摄入生物素的半数最大初速率(1/2Vmax)所需生物素浓度,即Km值为079±011(平均数±标准差,n=8);叠氮钠(5mMol/L)处理后,其Km值增到239±064μmMol/L(平均数±标准差,n=3)。生物素之结构同源分子,如脱硫生物素、生物胞素、甲基酯生物素和对硝基苯酯生物素等竞争性抑制其主动摄取生物素,但是2亚氨基生物素却完全无抑制作用。在生物素摄入充足的白色念珠菌(在含20nMol/L生物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生物素主要通过简单的弥散方式进入菌体内。由于血清中的生物素含量在pMol/L到几个nMol/L之间,白色念珠菌在体内可能通过主动摄取生物素机制满足其营养代谢需求。本研究为发展抗白色念珠菌新举措可能提供某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中国莲Cot-1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ot-1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ot-1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特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同时分析了FISH和GISH信号分布的异同。基于Cot-1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及染色体型,构建了中国莲核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立过敏性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拨款50万美元,作为在 Digene 有限公司研究示踪酶DNA 探针的经费。首席执行官和科学负责人 Floyd Taub 说,该公司有个未定的专利技术,可直接地将酶附着在任何一种核酸序列上,无论是 DNA 还是 RNA。他还说:“它有一个极高的、超过百万分之一的信号噪声比。”Toub 说,大多数其它非放射性探针,都有很强的背景,因为生物素被夹在核酸和酶的中间。在圣迭戈的 Synbiotics 公司的副董事长 Martin Nash 说:“生物素的粘性性质使它难于被冲掉,并且吸引与信号相对抗的‘废料’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