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关于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研究方而,很多资料指出,物质的运输与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Aronoff证实,叶片的同化产物向生长活跃的部份输送。沈巩楙证明物质总是朝向生长中心移动。丁静等指出,营养生长与碳素同化物质的运输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德威等证明,由于受精作用,加强~14C同化产物运向受精子房。在棉花生产上,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在开花盛期  相似文献   

2.
小麦在灌浆期受干热风的影响,叶绿素遭受破坏,降低了同化~(14)CO_2的能力。~(14)C-同化产物在叶片、茎秆和籽粒中的含量也相应地下降了。这与叶片和籽粒内糖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干热风还使~(14)C-同化产物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发生改变。在叶片和茎秆中降低了醇溶部分的含量而使石油醚溶部分含量增高。茎秆内的贮藏物质加速降解外运,而运入籽粒内的同化产物则加快了转化与贮藏。小麦受害后给以适宜的生长条件,其功能仍不能恢复。这是最终造成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子吸收的~(14)C-MET有80%滞留在颖壳内,出苗后地上部和地下部各器官均有~(14)C-MET分配;叶片吸收的~(14)C-MET可运输至地上部各器官,但多数滞留在原吸收部位,不运输到根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14)C—MET运转到地上部各器官。土施的~(14)C-MET多数滞留在0~5cm的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4.
关于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论述了生理辐射强度对莴苣植株特性、重量、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作用。Blackman在研究遮光对植物营养体发育的影响中指出,荞麦和向日葵由于光强度降低,引起相对生长率受抑制,是净同化率降低和叶面积比增加的结果。许德威等的实验证明,遮光可以改变棉叶同化产物的运输  相似文献   

5.
高温胁迫对~(14)C-水杨酸在葡萄苗中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38℃高温和 2 7℃正常温度分别处理14 C SA标记的葡萄幼苗叶片 1,3,6 ,12h ,发现常温下14 C SA向外运转的很少 ,而高温下向外运转的更少。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的14 C SA都既向上运输又向下运输 ,以向下运输为主 ,但无论向上运输还是向下运输 ,高温下要比常温下运输的少一些。在常温下 1,3,6h ,14 C SA以根系分配的最多 ,12h以茎中分配最多 ,而在高温处理下 1,3h以根中分配最多 ,6 ,12h则以茎中分配最多。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下都是离引入叶越近的茎段和叶片 (除引入叶 ) ,14 C SA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在棉纤维加厚发育期20.0℃的日均温条件下,对棉花6~9果枝(中部果枝)和11~14果枝(上部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分别于花后15 d和30 d,外施C/N比恒定的3种外源物质:(1)6%蔗糖和0.6%谷氨酰胺混合溶液(C+N),(2)6%蔗糖、0.6%谷氨酰胺和2μg.g-16-BA混合溶液(C+N+BA),(3)2μg.g-16-BA溶液(BA),研究低温条件下外源物质对棉株不同部位果枝棉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5 d外施C+N+BA可提高棉花上部果枝铃铃重和衣分,花后15 d3、0 d外施C+N+BA均可提高棉花中部果枝铃铃重和衣分。花后15 d3、0 d外施BA均有利于棉花上部果枝铃衣分的提高。花后15 d、30 d外施C+N、C+N+BA、BA均导致棉花上部果枝铃棉纤维的螺旋角和取向分布角变大,纤维比强度降低,但可优化中部果枝铃棉纤维的螺旋角和取向分布角,提高纤维比强度,且以BA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C~(14)-光合同化产物调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报导了生长调节物质赤霉素(GA)和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铵(CCC)对C~(14)-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用20ppm的GA处理棉花幼铃,可由叶片获得较多的C~(14)-光合同化产物,这表明GA对光合产物的运输具有调配的作用,使幼铃的养料供应得到改善,这可能是GA防脱保铃的原因之一。用40ppm的CCC处理幼铃,结果与GA相反,叶片中C~(14)-光合同化产物输送到幼铃的数量明显下降,看来这种化合物阻碍和削弱了幼铃的调配能力。用GA喷全株与只处理幼铃的有显著不同,结果绝大部分G~(14)保留在叶片中而很少输出,幼铃获得的C~(14)-光合产物减少。用40ppm的CCC喷全株,结果与GA处理相似。但用GA CCC混喷与两者单喷比较,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混喷后幼铃从叶片获得的C~(14)-光合产物比对照和用GA直接处理的幼铃都高,表明混喷可以促进光合产物向幼铃中运输。对激素控制光合产物的运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温州蜜柑 (CitrusunshiuMarc .cv .Miyagawa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并用14 CO2 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 ,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 ,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 ,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 ;而在完熟阶段 ,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 ,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 ,主要保留在果皮中 ,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 ,但高峰时也有 12 %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 ,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 ,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 cv. Miyagawa wase)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果皮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用14CO2示踪技术研究了果皮和叶同化生成的光合产物在果实内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果皮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有关,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果实光合速率也快速下降.在果实完熟之前,即使是当果皮积累的干重超过汁囊时,叶同化产物仍主要分配到汁囊中;而在完熟阶段,果皮光合速率接近零,果皮成了叶同化产物的主要库.果皮的同化产物,主要保留在果皮中,输入到汁囊的比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但高峰时也有12%输入汁囊.与对照相比,果实遮光处理后降低了果皮与汁囊的干重和含糖量.上述结果表明果皮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果皮自身的发育并能减少对叶光合产物的依赖,同时也能部分增加汁囊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在玉米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阶段(苗期、穗期、粒期)进行分期遮光试验,研究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延缓了玉米叶片的出生速度,使叶片变薄;遮光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但遮光解除后则加速叶片的衰老;遮光造成植株高度增加,但恢复正常光照后,其株高却逐渐低于对照;遮光使干物质积累下降,抽雄吐丝日期推迟,尤其是吐丝日期推迟更多,并使产量降低,但不同基因型玉米不同遮光处理下降程度不同。试验的4个品种中,掖单2 2和豫玉2号受遮光影响较小,而掖单36 38和丹玉13受影响较大,即不同基因型玉米对弱光胁迫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用~(14)碳标记的核酸降解产物,~(14)碳-核苷酸、~(14)碳-尿嘧啶核苷和~(14)碳-腺嘌呤,研究了水稻秧苗对核酸降解产物的吸收和运转。水稻秧苗叶面和根部都能吸收这些~(14)碳标记的核酸降解产物,其中叶面对~(14)碳-核苷酸的吸收,在6小时后除去所涂叶片外其他部分吸收达70~80%左右,因此在实际应用核酸降解产物中,如喷施6小时内降雨,需要补喷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GA)不仅明显促进茶树体内贮藏的冬季~(14)C—同化物向新梢和根部分配,加速碳代谢,而且也明显提高春肥~(15)N的利用率和~(15)N向新梢中的分配;GA处理提高了根系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降低芽稍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本文对GA在茶叶生产上的正确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遮光处理对节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塑料大棚内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自然光(对照)、遮光40%和遮光60%],研究遮光处理对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 var. chieh-qua How.)功能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各处理在11:00达到峰值.节瓜Pn峰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降低,叶片Pn达到峰值之前随遮光程度的增大而降低,而达到峰值之后,遮光40%处理的节瓜叶片Pn比对照高.叶片Pn的日变化幅度随遮光程度的增强而减小,叶片的光饱和点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明显降低.结果说明遮光处理通过影响环境因子和节瓜叶片生理特性等内在因素而影响其光合作用.塑料大棚内中午前后用遮光强度适宜的遮阳网覆盖,可提高节瓜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对14C—水杨酸在葡萄苗中运转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38度高温和27度正常温度分别处理14C-SA标记的葡萄幼苗叶片1,3,6,12h,发现常温下14C-SA向外运转的很少,而高温下向外运转的更少。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的14C-SA都既向上运输又向下运输,以向下运输为主,但无向上运输还是向下运输,高温下要比常温下运输的少一些,在常温下1,3,6h,14C-SA以根系分配的最多,12h以茎中分配最多,而在高温处理下1,3h以根中分配最多,6,12h则以茎中分配最多。高温处理和常温对照下都对离引入叶越近的茎段和叶片(除引入叶),14C-SA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以~(14)C-氯代乙酸钠制备~(14)C-增产灵;以 Na~(125)I制备~(125)I-增产灵。在孕穗期或湖浆初期,采取叶面涂布、喷施或淋浇根部方法,将标记物分别引进水稻体内。 涂布~(125)I-增产灵(1000 ppm,0.1毫升)于剑叶面3小时后,标记物在叶片中已达附着量的75.2%;一部分标记物并从叶片传递至叶鞘、茎、穗及其它叶片,其中以叶鞘的积累量较多。 叶面喷施~(125)I-增产灵(100 ppm),l小时内渗入量为附着量的26.5%,随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标记物在叶片积累量最多,叶鞘次之,运入茎与穗很少,加入0.1%肥皂液可增加叶面药液附着最及渗入量,但不会使叶鞘、茎、穗中的积累量增多。 通过根系吸收的~(125)I-增产灵大部分留在根内,少部分向上运转,以叶鞘积累量较多,茎部次之,叶片及穗部运入量很少。 在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增产灵,糙米中的标记物残留量在2ppm以下。 在显微放射自显影中,~(14)C-增产灵的轨迹首先在茎的维管束及其周围细胞中密集出现,其后分散在茎叶的薄壁组织中。标记物较多地积聚于叶、茎中,推论增产灵有调节韧皮部的运输和动员贮藏物向代谢中心运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离体颖果饲喂~14CO_2后,经冷冻取代,于膜显微放射性自显影,追踪与检查了包括可溶性糖在内的~14C标记同化物在胚珠内的分配与定位。颖果绿色层细胞的高光合效率不仅保证了同化物的即时输出,而且还可以淀粉形式暂贮在叶绿体内。绿色层光合产物主要向腹沟处汇集,通过该处的维管束与珠心突起向胚乳方向迁移。~14C标记同化物以逆浓差梯度方式从珠心向珠心—胚乳交界处质外体空间输出并在胚乳内呈不均匀分布和富集于原胚端活跃增殖生长的区段内。绿色层同化物以多种方式进入原胚,主要以可溶态形式存在。同化物可能通过珠孔直接就近为原胚吸收。  相似文献   

17.
遮阴对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生长特性及初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年生杜鹃红山茶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遮光率分别为0(CK)、30%、50%、80%条件下其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初生代谢产物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揭示杜鹃红山茶叶片生长发育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遮阴显著促进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的生长,其叶片数量、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等指标均在50%~8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2)遮阴条件下的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PAD值均比CK上升,且均在8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3)随遮阴强度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叶片淀粉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4)遮阴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且随遮阴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研究认为,杜鹃红山茶幼苗对低光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度的遮阴(遮光率50%)有助于杜鹃红山茶幼苗叶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经拌土处理施入盆钵土壤中的~(14)C-辛硫磷经土壤微生物和光的作用会降解。土壤中的这些辛硫磷残留物能被春小麦根系吸收,经茎转运到植株地上部分。茎只起输导作用,滞留的残留物较少;而叶子,特别是旗叶中能保持较高的残留水平。不同层次叶片累积的~(14)C-辛硫磷残留物再通过蒸腾、代谢和光解等途径不断转移消解,或以~(14)CO_2,或以其他含~(14)C化合物的形式向周围环境中逸出。春小麦叶片中的~(14)C-辛硫磷总残留提取物中约有50%的非光敏性物质。农药在土壤—植物—空气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是农药生态毒理研究中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生长季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光照辐射少而形成的弱光环境,本试验以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9023’和‘扬麦2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处理(S1)和开花期遮光处理(S2)对两品种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并设置遮光前喷施6-BA处理(S1+6-BA、S2+6-BA),探究喷施6-BA对弱光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孕穗期与开花期遮去自然光强的45%均显著降低了各处理籽粒产量,且开花期遮光处理籽粒产量下降幅度大于孕穗期遮光处理,遮光处理开花后14~21 d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导致的粒重降低是造成籽粒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两时期遮光均降低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改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使籽粒产量更多地依赖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从而导致遮光处理籽粒产量下降.开花期遮光前喷施6-BA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开花期遮光处理,主要是由于喷施6-BA能够延缓遮光处理下旗叶的衰老进程,其灌浆速率和粒重亦显著大于遮光处理,同时提高了开花期遮光处理植株在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且S2+6-BA花后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量较S2增大,最终提高了遮光处理的籽粒产量.总之,开花期遮光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孕穗期,开花期遮光前喷施外源6-BA对遮光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缓解效应,降低了开花期遮光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0.
李冬林  王火  江浩  祝亚云  金雅琴  崔梦凡 《生态学报》2019,39(24):9089-9100
设置了全光照(L0)、透光率60%(L1)、透光率25%(L2)、透光率10%(L3)4种光环境,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香果树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对香果树幼苗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气孔限制值(L_s)、胞间CO_2浓度(C_i)、蒸汽压亏缺(V_(pdl))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全光和L1处理下Pn和Tr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中午出现了明显的"午休",其余处理的变化相对缓和,双峰和"午休"现象不明显;G_s的日变化规律与Pn基本一致;C_i的日变化整体呈先期缓慢降低后期抬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遮光显著提高了叶片胞间CO_2浓度;Ls和V_(pdl)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弧形变化,并且遮光下L_s和V_(pdl)日均值显著低于全光照。一天中P_n和T_r的日均值大小排序为L1L0L2L3。(2)不同光环境下香果树幼苗的光合响应特征明显不同。全光下,香果树幼苗能够维持较高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未呈现明显的光抑制,表现出一定的光忍耐和喜光性。L1处理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暗呼吸速率(R_d)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显著增加,说明香果树对光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轻度遮光有利于光合效率提高;强度遮光(L2、L3)导致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降低,有利于充分利用弱光,但P_(max)、R_d明显下降,光合效率受到抑制。(3)遮光显著影响了香果树叶片的气孔分布。遮光条件下香果树叶片的气孔密度显著减小,气孔器长度、宽度与单个气孔器面积也呈现类似的变化。(4)遮光条件下香果树叶片厚度减小,上表皮增厚,下表/ST增加;维管束内单列导管数目和导管直径均有明显增大,促进了叶片水分传导运输。(5)在育苗生产中,为了适应香果树幼苗生长发育的需求,建议有效辐射强度保持在自然光强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