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有许多大学、研究机关和大公司都争相将大量资金投入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当前,至少有30~40家正在进行这项研究,范围遍及各学科领域,近来都把精力转向传感器的应用。在这些传感器中测量物理量的物理传惑器占去了一大部分,以化学物质为测量对象的化学传  相似文献   

2.
黄涵年  郭江峰 《生命科学》2013,(11):1115-112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为20~24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具有组织特异性、无开放阅读框等特点,在转录或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并与炎症、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环境毒理学研究表明,当生物暴露于环境化学物质时,会引起相关miRNA表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靶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明确环境化学物质、miRNA和相关靶基因三者问的作用关系。在环境毒理学研究和环境监测中,miRNA可作为识别环境中化学物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生物标记物,并可用于预测环境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器将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为识别元件,具有体积小、专一性强、响应快、准确度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进一步促进生物传感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利用ITGinsight作为文献分析工具,对全球范围内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总体研究态势、区域布局、技术构成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并对核心专利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我国生物传感器领域的专利数量排在世界前列,但科研实力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企业研发实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物传感器是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一种特定的装置。它利用生物物质(酶、蛋白质、DNA、抗原、抗体、生物膜等)作为识别元件,将生化反应转变成可定量的理化信号,从而能进行生命物质与化学物质的检测和监控。1962年迄今,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蓬勃发展,每年世界总产值已跃升至130亿美元。为保证患者注射后的安全,生物制药要求的纯度很高,必须设计灵敏度高、能检出产品微量或迹量杂质的监测方法。已根据电极运用建成三种不同的传感器平台:电容生物传感器(capacitive biosensor)、表面胞质团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与石英晶体微平衡器(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近10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创新问世,已将生命物质的检测推进到纳米级的单细胞分析。利用光学技术、电学方法、原子力显微镜检(AFM)和纳米级操作,能窥知单个活细胞的纳米比例功能。关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已日益拓宽,其器械设置多种多样,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内分泌病和遗传病可进行个体化追踪,即出现了"个体化医学"。对生物传感器的远景设想,本文亦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埃希氏菌、李斯特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几种食源性致病菌不仅威胁到人们的 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紧 密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装置.生物传感器在致病菌检测方面具有分析速度快、 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等特点;可分为光学式、电化学式、压电式生物传感器等;在检测食源 性致病菌方面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发展潜力,但是生物传感器目前仍面临 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生物传感器从实验室到市场如此缓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实际 检测应用中对生物传感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管理主任S.Russell Craig向麻省坎布里奇的小亚塞公司咨询时说,到2000年,生物传感器总值将超过十亿美元。总值中预计67%是产品销售,其余的投资于研究与开发。这些数字将颠倒目前的比例,即三分之二的投资用于研究与开发。Craig上月底在首次年度国际生物传感器座谈会上发表了他的预测。生物传感器把酶、抗体、受体或核酸与电极末端连接,以测定其它生物分子,其典型应  相似文献   

7.
生物传感器膜电极在环保中的运用谢汉方宋刚,白兆山(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1)环境问题中大量的化学测试始终困扰着人类,由于步骤多、时间长、又不灵敏,科学工作者力争寻求新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探索中生物传感器膜电极初露头角,已显示...  相似文献   

8.
气体生物传感器是基于生物识别、生物转化及气体信号输出的传感器。近年来,由于气体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细胞、蛋白等靶物质的检测中。介绍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性质和分类,并分别阐述了蛋白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核酸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模拟酶介导的气体生物传感器和其他气体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展望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手段和应用前景,为气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卡那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效果好、价格低等优点,是我国常用兽药之一。但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大量残留在动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引发耳毒性、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死亡,因此对其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近几年,大量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卡那霉素的光学方法被开发,以满足人们对其检测的需求。首先明确了核酸适配体与光学生物传感器等相关概念;再根据其反应机制不同,对光学方法介导的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分类综述,阐述了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检测范围;最后对这几类传感器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将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并且对纳米颗粒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尤其是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和尿酸酶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并对我国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消失波生物传感器及其在DNA与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失波光纤生物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的分析技术。它现在已成为分了生物学领域的热门技术。本文叙述消失波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换能装置以及检测研究系统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消失波技术在DNA检测与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价值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当前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特点以及发展DNA生物传感器的迫切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DNA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着重讨论了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分别对DNA光生物传感器和DNA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进而,对我国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存在的差距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当前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特点以及发展DNA生物传感器的迫切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DNA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着重讨论了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分别对DNA光生物传感器和DNA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进而,对我国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存在的差距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DNA生物传感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DNA探针的固化方法,以及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光学DNA生物传感器及压电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压电(Piezoelectronic,PZ)生物传感器和光生物传感器(Optical Biosensors)是两类新型的生物传感器,本文简要阐述它们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关键词:压电生物传感器,生物光极,SPR。  相似文献   

16.
乳酸(C3H6O3),又名2-羟基丙酸、丙醇酸,属于羟基酸的一种。乳酸在食品工业、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等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高通量检测不同样品中的乳酸成为目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传统乳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或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乳酸生物传感器可以克服这些限制,不需要样品制备,能够快速、简便、可靠地定量测定食品或血浆中的乳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基于L-乳酸氧化酶(L-LOD)和L-乳酸脱氢酶(L-LDH)的乳酸生物传感器。本文综述了L-LOD和L-LDH结构特征、来源及催化机理,讨论了改善基于酶电极的乳酸传感器性能的3种策略(电极材料改造策略、酶固定化策略、酶分子工程改造策略),还根据用于制造乳酸生物传感器的不同载体包括膜、透明凝胶基质、水凝胶载体、纳米颗粒等对乳酸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归类分析,最后本文将目前商品化应用的酶电极乳酸生物传感器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讨论,阐述了乳酸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应用方向,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物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抗干扰性强、无需参比电极等特点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文综述了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种类和特点,介绍了国内外近期在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在生物检测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及进展,并作了分析比较。着重讨论了纳米粒子荧光生物传感器和光纤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具有快速、等温、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基于LAMP原理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开发利用。基于此,对LAMP进行了基本介绍,包括引物设计原理、扩增体系组成及作用、具体扩增过程以及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LAMP的比色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其他种类的生物传感器,并对各类生物传感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较。最后,剖析了LAMP生物传感器目前的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研发低成本、高灵敏度、自动化、微型化的LAMP生物传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界中很多有用的化学物质都被提炼出来,并广泛运用于生物、医疗、美容、化学等方面,壳聚糖就是其中的一种,壳聚糖具有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这些特性使得其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并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壳聚糖极其衍生物发展史、性质、以及其生物医药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生物传感器和流动注射、纳米技术等全新的技术进行结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在未来也将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性,亲和型生物传感器能够让生物活性之间创建全新的传感器装置,能够有很高的性能,例如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本花费少等优点,在生物医药学领域有很高的发展可能性。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的标记物,对核酸、蛋自质等物质进行检测,研究药物作用机理,促进临床用药的筛选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